GB/T 39355-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355-2020
中文名称: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时间码格式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Time code forma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0-11-19
实施日期:2021-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262584
相关标签:
空间数据
信息
传输
系统
格式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49.140航天系统和操作装置
中标分类号:航空、航天>>航天器及其附件>>V75航天器遥测遥感系统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出版日期:2020-1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何熊文、张翠涛、王浩、康登榜、郭坚、詹盼盼、阎冬、徐勇、程博文、顾明、刘伟伟、朱剑冰、林月香、齐征、蔺祥宇、佟玲、杨丽君、李文娟
起草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南安市中机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质量处
归口单位: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425)
提出单位: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425)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空间数据系统不分段、日分段、日历分段以及ASCII码日历分段时间码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空间数据系统应用。
标准内容
ICS49.1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355—2020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时间码格式,
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Time code formats(ISO 11104:2011. MOD)
2020-11-19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6-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9355—2020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1104:2011《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时间码格式》。本标准与ISO11104:2011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11104:2011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11104:2011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丨)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SO11104:2011中第1章文档结构、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将ISO11104:2011中附录C“术语和缩略语”改为了正文第3章、第4章;一删除了ISO11104:2011的资料性附录B时间码的基本原理”;删除了ISO11104:2011的资料性附录D“TAI和UTC的转换”;删除了ISO11104:2011的资料性附录E“机构定义代码的适应示例(PB-5J)”;删除了ISO11104:2011的资料性附录F参考文献”。本标准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南安市中机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质量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熊文、张翠涛、王浩、康登榜、郭坚、詹盼盼、阎冬、徐勇、程博文、顾明、刘伟伟、朱剑冰、林月香、齐征、蔺祥宇、佟玲、杨丽君、李文娟。1范围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时间码格式
GB/T39355—2020
本标准规定了空间数据系统不分段、日分段、日历分段以及ASCII码日历分段时间码格式本标准适用于空间数据系统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00.54电工术语无线电通信:发射机、接收机、网络和运行(GB/T2900.54一2002,IEC60050-713:1998IDT)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时间码格式timecodeformat
一种用于数字或模拟信号系统中表示时间信息的编码格式(如日期,一天中的时间或时间间隔)。3.2
时间标度
timescale
a)无歧义进行事件排序的系统,选择一个时间的基本单位(秒),从一特定的起点累积而成。时标上的点代表时刻:年、月、日、b)
时、分、秒、秒的小数表示。
timeinterval
时间间隔
同一时间标度的两个时刻间的持续时间;a)
b)时标上两点之差或两个事件之间流逝的时间。注:时频计量中所测的时间间隔一般都小于1s。如多少毫秒、微秒、纳秒、皮秒等。3.4
日期date
一个给定瞬间在时间标度上的读出值,通常指日历。3.5
历元时间epoch
a)一个事件的起点或一个测量系统参考日期;b)一个世纪的起始点或者一个计时系统的起始时刻。GB/T39355—2020
preamblefield
前置域
Pfield
时间码中用于时间码识别和时间信息分辨率标志的部分。3.7
时间域
time field
Tfield
时间码中用于表示时间的部分。3.8
fatomictime;TA
原子时
以物质内部原子共振现象所产生的恒定频率为基准而建立的时间计量系统注:原子时(TA)秒长定义为:艳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作为一秒的长度,称为国际制秒(SI))。起始历元定在1958年1月1日零时。3.9
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
以平子夜作为零时开始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地方平太阳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注:通过天文观测恒星求得的世界时,记为UTO;经过极移改正得到的世界时,记为UT1。3.10
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注:协调世界时(UTC)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起点与世界时基本一致,用跳秒的办法(闽秒校正)使其与世界时的时刻差总小于0.9s。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AsCIIASCII码
一种由数字字母和控制字符组成的用于信息交换的编码格式。3.12
leapsecond
用于调整UTC时间以确保与UT1时间同步所采用的1s时间步长。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UT: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TA:原子时(atomic time)
5时间码结构
位序号的约定
本标准采用下述位序号的约定,以便识别Nbit数据域中的各位。对Nbit数据的高低位遵守下述约定:第一个传送的bit称之为位O(b。),紧接的bit定义为位1(br),这样依次到位N一1(bn-1)。当该数据域用作表示一个二进制值时(例如计数器),最高有效位(MSB)是该数据域最先传送位,也就是bo,如图1所示。1个字节为8bit。2
5.2组成
N位数域
个被传送的比特为最高有效位
位序号的约定
GB/T39355—2020
时间码一般由P域和T域组成。T域表示时间,P域用于定义T域的选择项、参数编码结构,T域和P域的长度应为整数字节。一个N位时间码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P域与T域的不同.时间码可分为五种格式,分别为不分段时间码、日分段时间码、日历分段时间码、ASCII日历分段时间码和自定义时间码格式,其中ASCII日历分段时间码无P域。自定义时间码的设计参见附录C。h
5.3时间域(T域)
图2N位时间码结构
T域由一个至几个基本段和可供扩展的可选段组成。每个基本段、可选段内只使用一种时间单位,且可计数级联。
5.4前置域(P域)
5.4.1P域主要用作时间码的标识和时间信息的分辨率标志。5.4.2P域由1个或多个字节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说明如下,a)b。是扩展标志,该位为“o”时,表示P域只有1个字节,该位为“1”时,表示P域包含扩展字节,扩展字节可扩充新的内容,如新的时间码、时钟使用等。在扩展字节中,b。的定义与第一个字节定义相同,若为“0”,表示该字节是P域的最后一个字节,若为“1”,表示后续有新的扩展字节。
b)bi至b:是时间码标识,其中000011111备用。c)b4至b的定义因时间码格式不同而不同,具体要求见第6章。d)扩展字节只用于本标准的不分段时间码格式,具体详见6.1.2。bo
扩展标志
时间码标识
5.4.3P域的传输要求如下:
码信息的
详细定义
图3P域结构
扩展字节
不分段时间码、日分段时间码、日历分段时间码和自定义时间码格式的P域均可随T域一起传送,或不传送,当P域不传送时,时间码格式本身无法体现解析方法,需要系统预先配置等手段获取时间码解析方法。
GB/T39355—2020bZxz.net
5时间码安全
根据风险大小、任务安全策略以及任务总体需求,在整个时间码传输过程中可采取安全服务措施。6时间码具体格式
不分段时间码格式
6.1.1时间域(T域)
T域由秒部和亚秒部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秒部包含可选长度的字节,用于表示从历元时间开始所经过的总的时间单元个数,单位为秒。a)
亚秒部包含整数长度的字节,用于表示在一个基本时间单元中所经过的时间的小数部分,单位b)
为秒的28×亚秒部字节数分之一。T域中的每一个字节为一个二进制计数器,表示8个连续位所处的状态,每个计数器与相邻的c
计数器级联,并在每个计数器规定的模数值进位,亚秒部与秒部计数器级联。当P域不使用扩展字节(只有字节1)时,秒部段宽最大为32bit,亚秒部段宽最大为24bit。d)
当P域使用1个扩展字节时(包含字节1和字节2),秒部段宽最大为56bit,亚秒部段宽最大e)
为80 bit。T域结构如图4所示。秒部
8/16/24/32/40/48/56
亚秒部
0/8/16/24/32/40/48/56/64/72/8C图4T域结构
推荐的历元时间为1958年1月1日,推荐的基本时间单元为秒,使用TA原子时作为参考时间标度。这个时间码不基于UTC,耳不使用国秒校正6.1.2前置域(P域)
6.1.2.1字节1(如使用P域,字节1为必选项)要求如下:a)bl~bs表示时间码标识:
1)001———1958年1月1日作为历元时间;自定义历元时间。
2)010—
b)b~bs表示T域中基本时间单元(秒部)包含字节个数减1后的值。be~b表示T域中小数时间单元(亚秒部)包含字节个数值c)
字节2可选项,由字节1标识)要求如下:a)b。表示P域扩展标识(“0”表示P域字节2后无扩展字节,“1”表示P域字节2后具有扩展字节);
bl~b2表示在字节1指定的基本时间单元字节个数基础上附加的额外字节个数;b)
b3~bs表示在字节1指定的小数时间单元字节个数基础上附加的额外字节个数;c)
d)be~b,预留用作任务定义。日分段时间码格式
时间域(T域)
6.2.1.1日分段T域作为分段的二进制时间码,由多个时间分段组成,每个分段表示一个二进制计数4
GB/T 39355—2020
器的状态,每个计数器与相邻计数器级联,在每个计数器规定的模数值进位。日分段T域结构如图5所示。
(bit)
16或24
不足一日的毫秒
图5日分段T域结构
不足毫秒的亚毫秒
详见P域的位6~位7
6.2.1.2每个分段是一个右边为计数最低位的二进制计数器。日分段是一个以天为单位的连续计数器,推荐以1958年1月1日作为其零起始时间,也可使用自定义的历元时间作为其零起始时间。6.2.1.3亚毫秒分段是可选分段。日分段T域以UTC为依据,应进行闽秒校正。6.2.2前置域(P域)
P域由1个字节二进制码组成,具体说明如下:位1~位3表示时间码标志,固定为100。a)
位4表示历元时间标识:
1)0-
1958年1月1日作为历元时间;
2)1—
自定义历元时间。
位5表示日分段的长度:
日分段长度为16位;
日分段长度为24位。
位6~位7表示亚毫秒分段的长度:d)
亚毫秒分段不存在;
亚毫秒分段长度为16位,量化单位为微秒;亚毫秒分段长度为32位,量化单位为皮秒;4)
11——预留。
日历分段时间码格式
时间域(T域)
6.3.1.1日历分段T域由年、月、日、时、分、秒和秒的十进制小数的分段组成,每个分段采用1个字节~2个字节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BCD)码,1个字节BCD码表示2个十进制数字,所有分段应是整数字节。日历分T域以UTC为依据,应进行国秒校正。6.3.1.2T域的两种结构如下:
a)某年某月某日分段结构,年分段为2字节,月、日、时、分、秒及秒的小数分段均为1字节,如图6所示;
b)某年某日分段结构,年、日分段为2字节,时、分、秒及秒的小数分段均为1字节,如图7所示。GB/T39355—2020
(bit)
(bit)
6.3.2前置域(P域)
可选段
日历分段T域结构1
可选段
日历分段T域结构2
P域由1个字节二进制码组成,具体说明如下:位1~位3表示时间识别,固定为101。a)
位4表示日历变化标志:
某年某月某日;
某年某日。
位5~位7表示分辨率:
1×10-2 s;
-1×10-4s;
-1×10-6s;
1×10-8 s;
-1×10-10s;
-1×10-12s;
备用。
ASCII日历分段时间码格式
时间域(T域)
ASCII日历分段T域以ASCII字符表示,由年、月、日、时、分、秒及秒的小数等子域组成。该时间码以UTC为依据,应进行秒校正。6.4.1.2ASCII时间码格式A(年、月、目格式)ASCI时间码格式A的格式为:YYYY-MM-DDThh:mm:ss.d一dZ。其中每个字符均为1个字节6
进制码表示的ASCII字符。每个字符的含义如下:a)YYYY表示年,以4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01~9999;b)MM表示月,以2个符表示,取值范围01~12;c)DD表示日,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1~28、29、30或31;d)T表示日历时间分隔符;
hh表示时,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23;e)
mm表示分,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59:f
g)ss表示秒,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59(闰秒时可为58或60);GB/T39355—2020
d一d表示十进制表示的秒的小数位,根据需要由1个或多个字符表示,“d”的位数,根据精度的需要确定,每个d(即每个字符)的取值范围为0~9;“Z”表示时间码终止符(可选),放在时间码的末尾:连字符“_”、冒号“”、字符“T”和小数点“”作为特殊分隔符使用。j)
示例:1978-01-18T16:21:46.320219Z表示1978年1月18日16时21分46.320219秒。6.4.1.3ASCII时间码格式B(年、日格式)ASCII时间码格式B的格式为:YYYY-DDDThh:mm:Ss.d一dZ。其中每个字符均为1个字节二进制码表示的ASCII学符。每个字符的含义如下:a)YYYY表示年,以4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01~9999;b)DDD表示某年中的某日,以3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1~365或366;c)“T”表示日历时间分隔符;d)hh表示时,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23;mm表示分,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59;e)
f)ss表示秒,以2个字符表示,取值范围00~59(闽秒时可为58或60);g)d>d表示十进制表示的秒的小数位,根据需要由1个或多个字符表示,“d”的位数,根据精度的需要确定,每个d(即每个字符)的取值范围为0~9;h)“Z”表示时间码终止符(可选),放在时间码的末尾;连字符“_”、冒号“,”、字符“T”和小数点“”作为特殊分隔符使用i)
示例:1978-049T16:21:46.320219Z表示1978年49日16时21分46.320219秒。6.4.1.4ASCII日历分段时间码的子集当使用ASCII时间码的子集时,应遵守以下规则:日历子集(“T”左边的所有子域)和时间子集(“T”右边的所有子域)在上下文环境没有歧义情a)
况下可独立用作单独的“日历”或“时间”格式。当单独使用日历子集或时间子集时,“T”分隔符被省略。b)
日历或时间子集可包含所有子域或部分子域(通过删除左侧或右侧区域来简化为需要的子域)当从左侧删除子域时,所有被删除子域间的分割符都需要保留分隔符T除外,详见6.4.1.4b)],如1978-01-18T16:21:46.320219Z,删除YYYY子域,则传输的ASCII时间码为-01-18T16:21:46.320219Z;当从右侧删除子域时,所有用于被删除子域间的分割符都需要丢弃,如1978-01-18T16:21:46.320219Z,删除ss子域和d-->d子域,则传输的ASCI时间码为1978-01-18T16:21Z。
d)子域应完整地使用,如年子域是“YYYY”,而不是“YY”,填人数字后是“1978”,而不是“78”;秒子域是“ss”,而不是“s”,填人数字后是“05”,而不是“5”,小数秒(d字符)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子域,可使用任何数目的小数秒。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