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50051-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50051-2020
中文名称: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FZ/T 50051-2020.
1范围
FZ/T 50051规定了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涤纶预取向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46(所有部分)纺织品化学纤维
GB/T 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术语和定义
GB/T 4146(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态热应力dynamic thermal stress
丝条在受热及一定拉伸张力的作用下运行而产生的应力,包括:受热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和受热拉伸时的拉伸应力。
4原理
在设定的条件下﹐试样以一定的速度和恒定的预张力通过加热装置、牵伸装置,使试样在受热条件下经过一定比例的牵伸,测试牵伸过程中试样的动态热应力。
5调湿用标准大气
按GB/T 6529规定执行。
6仪器设备
6.1动态热应力测试仪
应配备如下装置,且应定期校验和保养,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a)预张力装置
对试样施加一定的预张力,可设定张力并保持恒定,施加在试样上的张力精度为士10%。
c牵伸装置
牵伸比为1.50~1.90。1 min之内,牵伸速度变异小于2%。
d测力装置及数据收集系统
显示力值和标称力值之间的最大差异小于标称力值的1%。
e废丝收集装置
收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丝,使试样可进行连续测试。
6.2样品架
支撑卷装的样品架。
7试样准备
每个卷装剥去外层表面的丝,放置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至少4 h。
8试验条件
8.1预张力
试样导人测试仪的预张力,按照公式(1)计算:
标准内容
ICS5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
FZ/T50051-2020
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dynamic thermal stress of polyester(PET) partially oriented yarn2020-04-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rKaeerKca-
2020-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归口。FZ/T50051—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江苏港虹纤维有限公司、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仪征市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八方力士纺织仪器有限公司、常州市智睿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燕琳、肖顺立、马立东、张希霞、邱国全、王小林、陈浩、许晓林、任仲生、周天益、余庆峰、苏琦、徐剑浩、孙伟平、沈洪良、王丽莉。I
rrKaeeikAca
1范围
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涤纶预取向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50051—2020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146(所有部分)纺织品化学纤维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6529
3术语和定义
GB/T4146(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动态热应力
dynamicthermalstress
丝条在受热及一定拉伸张力的作用下运行而产生的应力,包括:受热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和受热拉伸时的拉伸应力。
4原理
在设定的条件下,试样以一定的速度和恒定的预张力通过加热装置、牵伸装置,使试样在受热条件下经过一定比例的牵伸,测试牵伸过程中试样的动态热应力。调湿用标准大气
按GB/T6529规定执行。
仪器设备
6.1动态热应力测试仪
应配备如下装置,且应定期校验和保养,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a)预张力装置
对试样施加一定的预张力,可设定张力并保持恒定,施加在试样上的张力精度为士10%。b)加热装置
可设定温度并保持恒定。控温精度为士2℃。1
-KaeerKAca-
FZ/T50051—2020
牵伸装置
牵伸比为1.50~1.90。1min之内,牵伸速度变异小于2%。d)测力装置及数据收集系统
显示力值和标称力值之间的最大差异小于标称力值的1%。e)废丝收集装置
收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丝,使试样可进行连续测试。6.2
样品架
支撑卷装的样品架。www.bzxz.net
7试样准备
每个卷装剥去外层表面的丝,放置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至少4h。8
试验条件
预张力
试样导入测试仪的预张力,按照公式(1)计算:F=PXT
式中:
预张力,单位为厘牛(cN);
P——单位线密度的预张力,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T—试样的名义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试样的单位线密度的预张力规定为:(0.05士0.005)cN/dtex。8.2
加热温度
.(1)
选用的温度应与试样的名义线密度相匹配。牵伸比为1.65时,推荐加热温度见表1。对于不适用的长丝,协商确定温度。可参考附录A选择。表1牵伸比为1.65时的加热温度推荐一览表试样的名义线密度/dtex
≤200
>200~300
>300~400
试验速度
加热温度/℃
选用的速度应与试样的名义线密度相匹配。推荐100m/min。对于不适用的长丝,协商确定速度。可参考附录A选择。
4牵伸比
参考预取向丝与后加工低弹丝成品的线密度比值确定牵伸比,一般在1.50~1.90。推荐1.65。对2
-nKaeerKAca-
于不适用的长丝,协商确定牵伸比。可参考附录A选择。8.5试验长度
一次试验的长度推荐为100m。
9试验步骤
9.1开启加热装置
FZ/T50051—2020
开启仪器,设定加热温度、预张力、试验速度、牵伸比等试验条件,待仪器运行至规定条件后平衡至少10min。
9.2安装试样
将试样卷装安置在样品架上。将长丝的一端引入预张力器,进人喂人辊,穿过加热装置,经过应力测量轮,再绕到牵伸轮上(绕取若干圈数,保证试样不打滑),最后引人废丝收集装置。9.3测试试样
让仪器在规定条件下运行,试验速度达到稳定后,开始采集数据。测试时间至少1min。应查明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因滑移而产生虚假增长;废弃因打滑或其他异常的测定值。如废弃次数超过总次数的10%,应检修仪器,并重新进行试验。10结果计算
每个卷装试验两次,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每个试验卷装的平均热应力,单位为厘牛(cN),保留一位小数;变异系数,以百分比表示,保留二位小数。11
结果的精密度
参见附录B。
1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
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发布或出版年号);a)
样品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被选作批量样品包装件的号码标识;c)
d)采用的试验仪器型号及所有的试验参数;实验室样品的测试结果;
经协商后对试验步骤的修改提示及其他与本标准不一致的部分;f)
g)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h)试验人员和日期。
-KaeerKAca-
FZ/T50051—2020
A.1总则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动态热应力试验的加热温度、试验速度和牵伸比的优化动态热应力试验的加热温度、试验速度和牵伸比的选择,应保证试验结果的稳定性。A.2牵伸比
A.2.1计算
根据导入长丝与牵伸后长丝的线密度比值,按照公式(A.1)计算牵伸比:DR-
式中:
牵伸比,无量纲;
F—导人长丝的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D
牵伸后长丝的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或者根据第一牵伸轮与第二牵伸轮的线速度比值,按照公式(A.2)计算牵伸比:DR=
式中:
牵伸比,无量纲;
A.2.2选择
第二牵伸轮的线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第一牵伸轮的线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如果牵伸装置没有牵伸比符合上述计算结果,选择最接近的较高倍数的牵伸比。A.3加热温度和试验速度
A.3.1要求
..(A.1)
....(A.2)
加热温度和试验速度,应使加热装置中的长丝真实受热温度超过涤纶玻璃化转变温度(T,)。此时,动态热应力试验结果最稳定。在此试验条件下,试验速度-热应力曲线处于相对平坦的状态。参见图A,1。A.3.2选择
为了选择加热温度和试验速度的组合,在逐步提高加热温度时,绘制一系列试验速度-热应力曲线。参见图A.1。
选择位于曲线平坦部分的加热温度和试验速度的组合。4
-KaeerKAca-
—140dtex/72f
试验速度/(m/min)
267dtex/48f
368dtex/288f
图A.1纤维热应力测试与试验速度的关系图140dtex/72f(170℃)267dtex/48f(175)、368dtex/288f(180℃)FZ/T500512020
说明:三种不同规格的涤纶预取向丝,在对应加热温度时,试验速度-应力曲线上在两根垂直虚线中间的部分相对平坦。因此,此部分的测试条件适合涤纶预取向丝的热应力测试,其中100m/min均处在该范围内。
rrKaeerKAca
FZ/T50051—2020
B.1概述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结果的精密度
表B.1给出了实验室间的试验结果。精密度数据是由12个实验室对3种规格涤纶预取向丝进行试验,并且每个规格重复试验两次获得的。所获结果按GB/T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确定。B.2重复性
按正常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由同一操作员使用同一的设备,在短时间对两组相同试样测定的两个平均值之差。
测定20个平均值中最多一次超过表B.1给出的重复性限。B.3再现性
按正常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由两个不同实验室操作员使用不同的设备,对两组相同试样测定的两个平均值之差。
测定20个平均值中最多一次超过表B.1给出的再现性限。表B.1三种规格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的精密度数据试样规格
88dtex/72f
278dtex/288f
510dtex/576f
B.4平均值
重复性限,
由两组试样测定的两个平均值。再现性限R
平均值
有效数据数量
有效实验室数量
若它们的差值超出表B.1所给出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就认为是可疑或不等效。按B.1做出的任何判断置信度为95%(0.95)。6
-Kae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