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7885-1999 家用及类似用途机电式接触器
GB 17885-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7885-1999

中文名称:家用及类似用途机电式接触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Electromechanical contactor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10-10

实施日期:2000-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00171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工器件>>29.120.99其他电工器件

中标分类号:电工>>低压电器>>K32控制电器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EC 1095:199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58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61, 字数:116千字

标准价格:28.0 元

出版日期:2004-07-2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0-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及类似用途的机电式接触器,其主触头用于连接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440V、使用类别AC-7a下额定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64A、使用类别AC-7b下额定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32A、额定限制短路电流小于或等于6kA的电路。适用于本标准的接触器一般不用于分断短路电流,因此使用时应安装适当的短路保护电器作为其一部分。本标准不适用于下述电器:a)符合GB 14048.4的接触器;b)半导体接触器;c)特殊用途的接触器;d)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有关要求见GB 14048.5)。本标准规定了下述要求:a)接触器的特性;b)接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的条件:1)操作和性能,2)介电性能,3)外壳防护等级,4)结构;c)验证满足上述条件所采用的试验及试验方法;d)提交认证的试验程序及试品数量;e)接触器应提供的参数或制造厂样本中应提供的参数。 GB 17885-1999 家用及类似用途机电式接触器 GB17885-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17885-—1999
EC前言
引用标准
标志、安装和维修
正常的使用、安装和运输条件·结构和性能要求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附录E(标准的附录)
附录F(标准的附录)
附录G(标准的附录)
接触器接线端子的标志和识别
试验顺序和试品数量…
调整负载电路方法的说明
确定短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
接触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电热丝引燃试验
e0a05OOeO0O008e1
Oee0a05
GB17885-—1999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1095:1992(第一版)《家用及类似用途机电式接触器》。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机电式接触器(以下简称“接触器”)的基本要求,包括特性、工作状态、性能及验证满足这些要求的试验和试验方法;还规定了接触器上应标志的参数和制造厂应提供的数据。
本标准的附录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萍、韩竞生。本标准委托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TYKAAAGTKASA
GB17885-—1999
IEC前言
1)由所有对该问题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了对所涉及的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2)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委员会所承认。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希望:所有还没有国家规则的国家委员会,在其国内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应采用EC标准作为这些规则的基础。各国家的规则中应清楚表明与IEC推荐标准之间的差别。本标准由IECTC17技术委员会(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17B分技术委员会(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与ECTC23技术委员会(电气附件)的23E分技术委员会(家用断路器及类似设备)合作制定。
本标准以下述文件为基础。
DIS文件
17Bco194
23ECO128
投票报告
17BCO204
23ECO137
在上表所列的投票报告中,可获得有关本标准表决的详细资料。N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家用及类似用途机电式接触器
Electromechanical contactors for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GB17885—1999
idtIEC1095:1992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及类似用途的机电式接触器,其主触头用于连接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440V、使用类别AC-7a下额定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63A、使用类别AC-7b下额定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32A、额定限制短路电流小于或等于6kA的电路。适用于本标准的接触器一般不用于分断短路电流,因此使用时应安装适当的短路保护电器作为其一部分(见9.3.4)。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述电器:
a)符合GB14048.4的接触器;
b)半导体接触器;
c)特殊用途的接触器;
d)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有关要求见GB14048.5)。本标准规定了下述要求:
a)接触器的特性;
b)接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的条件:1)操作和性能,
2)介电性能,
3)外壳防护等级,
4)结构;
c)验证满足上述条件所采用的试验及试验方法;d)提交认证的试验程序及试品数量;e)接触器应提供的参数或制造厂样本中应提供的参数。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980—1996标准频率(eqvIEC96:1965)GB/T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eqv IEC 68-2-3:1984)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1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2900.18—1992电工术语低压电器(eqvEV50(441):1984)GB/T4026一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0-10批准TTYKAAARTKAS
2000-05-01实施
GB17885—1999
(eqvIEC445.1988)
GB/T4205—1984控制电气设备的操作件标准运动方向(eqvIEC447:1974)GB/T4207—1984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neqIEC112:1979)
GB/T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eqvIEC947-1:1988)GB/T5169.10—199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灼热丝试验方法总则(idtIEC695-2-1/0:1994)
GB14048.4—1993
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eqvIEC947-4-1:1990)
GB14048.5一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一部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eqvIEC947-5-1:1990)GB/T16935.1一199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dtIEC664:1992)
IEC73:1984指示灯和按钮颜色
IEC707:1981确定暴露在火源下的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易燃性的试验方法ISO2039-2:1987塑料——硬度确定第二部分:洛氏硬度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未作规定者可参见GB/T2900.18中有关术语及其定义13.1基本术语
3.1.2短路short-circuit
通过一个比较低的电阻或电抗,偶然或有意地对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不同电压电路中的两个或多个点进行连接。
3.1.9电击electric shock
电流通过人体或动物体时引起的生理病理效应。3.1.14必备外壳integralenclosure属于电器整体的一部分,并且必须具备的外壳。3.2开关电器
3.2.13浪涌抑制器surgearrester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并限制续流时间和幅值的电器。3.3开关电器部件
3.3.18螺钉型接线端子screw-typeterminal用于拧紧和放松导线或用于联接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导体的接线端子,其连接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螺钉或螺母来完成。3.3.19非螺钉型接线端子screwless-typeterminal用于拧紧和放松导线或用于联接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导体的接线端子,其连接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弹簧、楔形块、偏心轮或锥形轮等来完成。3.3.20自攻螺钉thread-formingtappingscrew具有连续螺纹的螺钉,拧入时其不具有去除孔中材料的功能(举例见图1)。3.3.21自切螺钉thread-cuttingtappingscrew采标说明:
1仅列出EC1095:1992中列出而GB/T2900.18—1992中没有定义的术语,条款号与EC1095:1992相同。2
GB17885—1999
具有不连续螺纹的螺钉,拧入时其螺纹可去除孔中的材料(举例见图2)。3.3.23非预制导体unpreparedconductor为插入至接线端子中,切削后剥去其绝缘的导体。注:调整导体形状以便易于插入接线端子或将多股导体端部导线在一起的导体可认为是非预制导体。4预制导体preparedconductor
将多股导线焊在一起或将其端部装上电缆接头、套环等的导体。3.4空
3.6符号门
1e:接通和分断电流
1e:额定工作电流
U.:工频恢复电压
U。额定工作电压
cosp:功率因数
Uimp: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U.:额定绝缘电压
SCPD:短路保护电器
SELV:安全超低电压
CTI: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4分类
本标准5.2中接触器的型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5特性
5.1特性概述
特性必须用下列项目表示:
a)接触器的型式(见5.2);
b)主电路的额定值和极限值(见5.3);c)使用类别(见5.4);
d)控制电路(见5.5);
e)辅助电路(见5.6);
f)短路条件下的性能(见5.7);g)通断过电压(见5.8)。
5.2接触器的型式
本标准规定下列内容:
5.2.1极数;
5.2.2控制方法。
a)自动式(由指示开关或程控器控制);b)非自动式(例如:手动操作或按钮操作);c)半自动式(即部分自动、部分非自动)。采标说明:
1EC10951992未在此集中列出。
STYKAAARTKAA
5.3主电路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GB17885—1999
额定值和极限值应在设计和研制中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加以确定。5.3.1额定电压
接触器规定有以下几种额定电压:5.3.1.1额定工作电压(U。)
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一个与额定工作电流组合共同确定接触器用途的数值,它与相应的试验和使用类别有关。
对于单极接触器,额定工作电压一般规定为跨极两端(触头断开位置)的电压。对于多极接触器,额定工作电压规定为相间电压。注
1接触器可按不同的工作制和使用类别来确定许多额定工作电压和额定工作电流或功率。2接触器可按不同的工作制和使用类别来确定许多额定工作电压和相应的接通和分断能力。3必须注意到,接触器中工作电压可能与实际工作电压不同。5.3.1.2额定绝缘电压(U,)
接触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一个与介电试验电压和爬电距离等有关的电压值。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额定工作电压值不应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值。注:对没有规定额定绝缘电压的接触器,其额定工作电压的最大值被认为是额定绝缘电压。5.3.1.3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mp)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接触器能够耐受而不击穿的具有规定形状和极性的冲击电压峰值,该值与电气间隙等有关。
接触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等于或大于接触器所接入的电路中产生的瞬态过电压规定值。注:额定冲击耐压优先值见表18。5.3.2电流或功率
接触器规定有下列几种电流:
5.3.2.1约定发热电流(It)
约定发热电流是非封闭式接触器在大气中进行温升试验时的最大试验电流值(见9.3.3.3)。约定发热电流值应至少等于非封闭式接触器在八小时工作制(见5.3.4.1)下的最大额定工作电流值(见5.3.2.3)。
大气条件应理解为正常的室内条件下无通风和外部辐射的空气条件。注
1约定发热电流不是一个额定值,可不必标志在电器上2非封闭式接触器是制造厂不提供外壳的接触器或制造厂提供的带外壳的接触器,但该外壳通常不是专门用作接触器的保护外壳。
5.3.2.2约定封闭发热电流(1te)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由制造厂规定,用来对安装在规定外壳中的接触器进行温升试验。如果制造厂规定接触器为封闭式,通常与一个或几个规定型式和尺寸的外壳结合使用时,则接触器必须进行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的温升试验,试验应采用规定的最小尺寸的外壳(见9.3.3.3)。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应至少等于封闭式接触器在八小时工作制(见5.3.4.1)下最大的额定工作电流值(见5.3.2.3)。
如果接触器通常用在非规定的外壳中,且约定发热电流值(1)试验已经进行过,则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试验可不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厂应提供封闭发热电流值或降容系数指南。注
1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不是额定值,可不必标志在电器上;2封闭式接触器是指一般用于规定的型式和尺寸的外壳中的接触器或用在具有多个型式的外壳中的接触器。4
GB17885—1999
5.3.2.3额定工作电流(1)或额定工作功率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流由制造厂规定。额定工作电流的确定应考虑到额定工作电压(见5.3.1.1)约定发热或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见5.3.2.1和5.3.2.2)、额定频率(见5.3.3)、额定工作制(见5.3.4)、使用类别(见5.4)和防护外壳的型式。直接通断单独电动机的接触器,额定工作电流指标可在考虑额定工作电压条件下,用该接触器所控制的电动机的最大额定输出功率指标代替或补充。制造厂应规定电流和功率的假设关系。5.3.3额定频率
用于设计接触器且与其特性相应的电源频率。注,同一接触器可有组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接触器的额定频率应符合GB/T1980。5.3.4额定工作制
正常条件下的额定工作制有如下几种:5.3.4.1八小时工作制
此工作制指接触器的主触头保持闭合、承载稳定电流足够长时间使接触器达到热平衡,但超过8h必须分断的工作制。
注:该工作制是确定接触器的约定发热电流值Ia和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Ime的基本工作制。5.3.4.2断续周期工作制或断续工作制此工作制指接触器的主触头保持闭合的有载时间与无载时间有一确定的比例值,这两个时间都是很短不足以使接触器达到热平衡的工作制。断续工作制是用电流值、每小时通断操作循环次数和负载因数来表征其特征,负载因数是通电时间与整个周期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根据接触器每小时能够进行的操作循环次数,接触器可分为如下优先等级:级别
每小时操作次数
用于断续工作制的接触器可根据断续工作制的特性进行命名。例如:在每5min中有2min流过32A电流的断续工作制可表示为:32A,12级、40%。5.3.4.3短时工作制
短时工作制指接触器的主触头保持闭合的时间不足以使接触器达到热平衡,有载时间被无载时间隔开,而无载时间足以使接触器的温度恢复到与周围介质温度相同的工作制。5.3.4.4周期工作制
周期工作制指无论稳定负载或可变负载总是有规律的反复进行操作的一种工作制。5.3.5正常负载和过载特性
本条规定在正常负载和过载条件下有关额定值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见8.2.4。
5.3.5.1耐受电动机通断过载电流的能力用于通断电动机的接触器应能耐受由于起动、加速电动机至正常转速和运行中过载所产生的热应力。
STYKAAAGIKAS
满足上述条件的具体要求见8.2.4.3。5.3.5.2额定接通能力
GB17885—1999
各种使用类别(见5.4)的要求见8.2.4.1,当接触器按8.2.1.1和8.2.1.2的要求操作时,额定接通和分断能力才是有效的。
5.3.5.3额定分断能力
各种使用类别(见5.4)的要求见8.2.4.1,当接触器按8.2.1.1和8.2.1.2的要求操作时,额定接通和分断能力才是有效的。
5.3.5.4约定操作性能
约定操作性能见8.2.4.2规定的一系列接通和分断操作。5.3.6额定限制短路电流
接触器的额定限制短路电流是制造厂规定的预期电流值。在9.3.4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由制造厂指定的短路保护电器(SCPD)保护的接触器在保护电器的动作时间内应能满意地承受的要求电流值。指定的SCPD的细节应由制造厂规定。注:额定限制短路电流用交流分量有效值(r.m.s)表示。5.4使用类别
接触器的使用类别是用来确定其用途,且以下列一个或多个使用条件表征。a)电流,用额定工作电流的倍数表示;b)电压,用额定工作电压的倍数表示;c)功率因数。
标准的使用类别见表1。
表1使用类别
使用类别\
典型用途
家用电器和类似用途的低感负载家用的电动机负载2
1)接触器可用于其他使用类别,在这种情况下接触器应满足GB14048.4规定的该种使用类别要求。2)AC-7b类别可在有限时间内用于偶然密接通断(点动)或反接制动反向。在该有限的时间内,操作次数应不超过每分钟5次或10min周期内10次。每一使用类别用表8和表9中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和其他数据以及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来表征。
由于接通能力与分断能力直接与表8所示使用类别有关,因此没有必要分别规定额定接通能力与分断能力。
除非另有规定,AC-7b使用类别的接触器应根据电动机的起动特性相应的接通能力进行设计(见表8)。当堵转电动机转子,电动机的起动电流超过表8的规定值时,接触器的工作电流应相应减小。5.4.1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的使用类别的确定以一种使用类别为依据进行了试验或在某些组合参数下(例如:最高工作电压和电流等)进行了试验的接触器可不经试验用于另一种使用类别,其条件是:接触器已按表8和表10规定的参数进行过试验,验证温升试验的电流不低于所选用使用类别在长期工作制下的额定工作电流,且所选择的使用类别的各项参数和试验电路不比已进行试验的严酷。5.5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的特性为:
a)电流种类;
b)额定频率;
..comGB 17885—1999
c)额定控制电路电压U。(性质和频率);d)额定控制电源电压U,(性质和频率);e)连接到安全超低电压(SELV)电路的适用性。注:c)与d)中的两种电压区别在于:前者为控制电路中接通触头(a触头)两端的电压,后者为接触器控制电路中接线端子上施加的电压,控制电源电压由于出现在内装变压器、整流器、电阻等处而与控制电路电压有所不同。额定控制电路电压和额定频率(如有的话是确定控制电路动作特性和温升特性的参数。5.6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的特性包括每一电路中触头(a触头、b触头)的数量和种类及GB14048.5中规定的额定值。
辅助触头和开关的特性应满足GB14048.5的要求。5.7短路条件下的性能
接触器应标明其防止短路电流的SCPD的型式、额定值和特性,其要求见8.2.5。5.8通断过电压
见8.2.6。
6标志、安装和维修
6.1标志的种类
制造厂应给出下列标志的内容。6.1.1铭牌
a)制造厂厂名或商标;
b)产品名称门、型号或系列号;c)符合的标准号(如制造厂声明符合的话)。6.1.2特性、基本额定值
d)额定工作电压;
e)使用类别和在额定工作电压下的额定工作电流(或额定功率);f)额定频率(如50Hz或50Hz/60Hz);g)额定工作制及断续工作制级别(如有的话);h)额定接通和分断能力,该指标可用使用类别(如适用的话)代替。安全性和安装:
i)额定绝缘电压;
i)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如规定的话);k)外壳防护等级(IP符号);bzxz.net
1)污染等级;
m)额定限制短路电流和SCPD的型式、电流额定值和特性;n)通断过电压。
控制电路(应标志在接触器上或其线圈上):o)额定控制电路电压,电流种类和额定频率;p)如有必要,额定控制电源电压,电流种类和频率。用于连接SELV电源的控制电路:q)连接到SELV电源的控制电路的适应性,提供主电路电源的电压高于SELV电路电压的值。辅助电路:
采标说明:
1EC10951992中没有对产品名称作规定。TTYKAAARTKASA
f)辅助电路的额定值。
6.2标志
标志应是不易磨损且易于识别。GB17885—1999
为了保证能从制造厂获得全部数据,6.1.1中的a)与b)必须标志在接触器上,最好标志在接触器的铭牌上。
接触器也应标上下列数据且在安装后是易见的:操动器的运动方向(如适用的话);一操动器的位置标志;
合格标志或认证标志(如适用的话);一对于微型接触器,符号、颜色代号或字母代号;-P代号和防电击保护等级(如适用的话),应尽可能标志在接触器上。6.1中的k)项应标志在外壳上,c)项和合格标志(或认证标志)应标在铭牌上,d)~j)项,1))项的数据应标志在铭牌上或接触器上或制造厂的有关文件中。接线端子的标志见附录A。
标志不应放在螺钉上、可卸垫片上或其他可卸部件上。注:GB14048.4中附加的使用类别也可标在接触器上(见表1注)。6.3安装、操作和维修说明
制造厂应在其文件中或样本中规定接触器安装、操作和接触器操作中或故障后的维修条件。如有必要,在接触器运输、安装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对接触器特殊的和正确的安装、使用和操作方法作出规定。
上述文件应对推荐维修的程度和频度作出规定(如有的话)。7正常的使用、安装和运输条件
7.1正常使用条件
7.1.1环境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的上限为十40℃,其24h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十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5℃。
对不具有外壳的接触器,周围空气温度是指其周围的空气温度。对具有外壳的接触器,周围空气温度是指其壳外温度。
对不在此温度范围内的接触器应作为特殊设计或根据制造厂样本中提供的要求使用。7.1.2海拔
安装地点的海拨不超过2000m。
对用于高于2000m海拔的接触器,需要考虑介电强度的下降和空气冷却作用。7.1.3大气条件
7.1.3.1湿度
最高温度为十40℃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例如在十20℃时相对湿度可为90%,对由于温度变化偶尔产生的凝露应采取措施。7.1.3.2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是与接触器使用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注: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微观环境确定对绝缘的影响,而不是接触器的环境确定其影响。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微观环境可能好于接触器环境或比其差。微观环境包括所有影响绝缘的因素,例如:气候条件、电磁条件、污染的产生等。
对用在外壳中的接触器或外壳是接触器组成部分的接触器,应选用外壳内环境的污染等级。8
GB17885—1999
为了便于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微观环境分为以下四个污染等级(不同污染等级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19和表20。
污染等级1:无污染或仅有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污染等级2,一般情况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是必须考虑到偶然由于凝露所造成短暂的导电性。污染等级3:有导电性污染,或由于预期的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成导电性污染。污染等级4:造成持久性的导电性污染,例如由于导电尘埃或雨、雪所造成的污染。家用及类似用途的接触器一般用于污染等级2。7.2运输和储存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下列温度范围适用于运输和储存:一25℃~十55℃,短时(24h内)可以十70℃。7.3安装
接触器应根据制造厂的规定安装。8结构和性能要求
8.1结构要求
具有外壳的接触器,无论外壳是否为接触器的组成部分,应设计成可耐受安装和正常使用时产生的应力,另外还应具有抗非正常热和着火规定等级。注:封闭外壳式接触器是一种安装在外壳内的接触器,其外壳应设计成只能装入一个接触器。8.1.1材料
接触器所使用的材料应能通过下述试验验证其适用性,试验应在接触器和(或)接触器的部件上进行(如不能在接触器上进行的话)。a)耐老化试验(见8.1.1.1)
b)耐湿性能试验(见8.1.1.2);c)耐热性能试验(见8.1.1.3);d)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见8.1.1.4);e)抗锈性能试验(见8.1.1.5)。在某些情况下,试验可在材料上进行以替代在接触器上进行。c)与d)应尽可能在接触器上进行或接触器的合适部件上进行。8.1.1.1耐老化试验
由橡胶、聚氯乙烯(PVC)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接触器的弹性部件(例如:衬垫、密封圈、薄膜和螺旋盖垫等)应具有耐老化性能。
试验方法见9.2.1.1。
8.1.1.2耐湿性能试验
接触器应能在正常使用时防止潮湿的影响。试验方法见9.2.1.2。
8.1.1.3耐热性能试验
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接触器中远离带电部件的所有部件不应受到正常使用时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的有害影响。
试验方法见9.2.1.3。
8.1.1.4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绝缘材料部件由于电效应产生的热应力的作用可能使接触器安全性能下降,这些部件不应受到非正常热和着火的有害影响。
试验方法见9.2.1.4。
如果试验必须在同一个样品多个地方进行,应注意到保证前一个试验引起的损害不应影响以后的9
STYKAAAGIKA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