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41005-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41005-2017
中文名称:蚕丝绵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357022
相关标签:
蚕丝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FZ/T 41005-2017.
1范围
FZ/T 41005规定了蛋丝绵的术语与定义、分类.标示.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
FZ/T 41005适用于桑蚕丝绵.柞蚕丝绵.其他蛋丝绵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運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 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 pH值的测定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 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95纺织材料 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 干燥法
GB 18101国家纺织产 品基本安金技术规范
GB/T 29862纺织品釺维 含量的标识
FZ/T 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 鉴别试验方法
FZ/T 40004蚕丝 含胶率试验方法
F2/T 40005桑/柞产 品中桑茁丝含量的测定化学法
FZ/T 40006桑 蛋捻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FZ/T01137纺织品荧 光增白剂的测定
FZ/T 40009面 丝绵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3术语与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蚕丝绵silk flosss
以蛋茧茧壳或繅丝加工的副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网状.絮状产品。
3.2绵点silk floss nep
蚕丝岩缩粘结形成的点状疵点。
3.3绵块slk floss block
标准内容
ICS59.08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41005—2017
2017-11-07发布
Silk floss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1)归口。FZ/T41005—2017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江苏鑫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丝类检测中心、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淄博大染纺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银桑丝绸家纺有限公司,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苏州市山水丝绸有限公司、安徽海泓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辽宁作蚕丝绸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桐乡市安顺被服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颖、顾红烽、杭志伟、潘璐璐、潘世俊、董锁拽、卢受坤、伍冬平、周佳园、田驰徐连荣、倪学林、刘恒山、何国君、李婷、朱金毛、刘瑛、冯婧、汪海涛、刘颖、袁美子、陈掌兴。-iiKAoNni KAca
1范围
FZ/T41005—2017
本标准规定了蚕丝绵的术语与定义、分类、标示、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本标准适用于桑蚕丝绵、椎蚕丝绵,其他蚕丝绵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7573
GB/T8170
GB/T9995
GB18401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29862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蚕丝含胶率试验方法
FZ/T40004
FZ/T40005
FZ/T40006
FZ/T01137
FZ/T40009
3术语与定义
桑/作产品中桑蚕丝含量的测定化学法桑蚕抢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纺织品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蚕丝绵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蚕丝绵silk floss
以蚕董、壳或丝加工的副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网状、絮状产品。3.2
绵点silk floss nep
蚕丝卷缩粘结形成的点状疵点。3.3
绵块silkflossblock
蚕丝未充分伸直,卷曲形成的团块状症点。按手感分为为硬绵块和软绵块。1
HiiKAoNiKAca
FZ/T41005—2017
丝筋silk floss stripe
多根蚕丝粘结形成的条状疵点。按手感分为软丝筋和硬丝筋;按粗细分为粗丝筋和细丝筋。3.5
残胶率residualgumcontent
蚕丝经加工后,仍残留在丝素表面丝胶的量,以试样脱胶前质量与脱胶后质量的差数对试样脱胶前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4分类
按丝绵加工工艺分类
4.1.1手工丝绵:采用传统手工加工工艺制成的兜状丝绵。丝绵呈网状。4.1.2机制丝绵:采用机械加工工艺(开革、开绵、机梳等)制成的丝绵。4.1.2.1开茧丝绵:整只蚕茧或蛹衬经机械加工工艺制成的片状丝绵。丝绵呈网状4.1.2.2开绵丝绵:蚕茧加工后的副产品经机械加工工艺制成的片状丝绵。丝绵呈网状4.1.2.3机梳丝绵:蚕茧加工后的副产品为经过梳绵机械加工工艺制成的丝绵。丝绵呈絮状。4.2按丝绵长度分类
4.2.1长丝绵:一般以整只蚕或辅衬为原料,经过手工或机械制绵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丝绵,丝绵呈网状。其中蚕丝切断少
4.2.2中长丝绵:一般以蚕茧或蚕丝加工后的副产品等为原料,经过机械制绵加工工艺制成的丝绵丝绵呈网状或絮状。蚕丝长度基本在20cm以上4.2.3短丝绵:一般以蚕丝加工后的副产品等为原料,经过机械梳绵加工工艺制成的丝绵。丝绵呈絮状。蚕丝长度基本在5cm~20cm。4.3按蚕丝分布形态分类
4.3.1网状丝绵:丝绵经平面拉伸后,蚕丝不易分离。外观形态呈网状分布。参见图A.1。4.3.2絮状丝绵:丝绵经平面拉伸后,蚕丝易分离,外观形态呈絮状分布。参见图A.2。5品种标示
5.1蚕丝绵品种标示应明确蚕丝种类、加工工艺及丝绵长度。品号以“蚕丝种类/加工工艺/蚕丝长度”标示。
5.2蚕丝种类代号:M-桑蚕丝、T-样蚕丝、O-其他蚕丝。5.3加工工艺代号:H-手工制绵.R-开茧制绵,F-开绵制绵、C-机梳制绵。经开绵,机梳二道加工工艺写最后一道代号。
5.4丝绵长度代号:L-长丝绵;M-中长丝绵;S短丝绵。示例1桑蚕董手工制绵的长丝绵,品号标示为:MHL。示例2:蚕董经开董机开董制成中长丝绵,品号为:TRM示例3:椎蚕丝经梳棉机梳绵制成短丝绵,品号为:TCS6要求
6.1要求内容
蚕丝绵要求分基本安全性能、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等三个方面。2
iiKANiKAca
6.2基本安全性能
pH、异味等二项基本安全性能按GB18401执行。6.3考核项目
FZ/T41005—2017
蚕丝绵内在质量考核项目为纤维含量、丝绵长度、含油率、回潮率、残胶率、含杂率、荧光增白剂、束纤维强度等八项。外观质量考核项目为蚕丝成形及分布、品质、外观疵点等三项。6.4分等
蚕丝绵分等以批为单位。外观质量按片(只)评定等级,内在质量按批评定等级,以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中最低评等评定该产品的最终等级。其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
6.5蚕丝绵内在质量要求
蚕丝绵内在质量要求见表1。
表1内在质量要求
纤维含量/%
丝绵长度/cm
含油率/%
回潮率/%
残胶率/%
含杂率/%
桑蚕丝
椎蚕丝
荧光增白剂*/(mg/kg)
束纤维强度
eN/dtex
桑蚕丝
椎蚕丝
优等品
应是长丝绵
应是长丝绵
应是长丝绵
二等品
按GB/T29862执行
(1)长丝绵
(2)网状中长丝绵,丝绵长
度≥20cm
(3)絮状中长丝绵,20cm
以上的中长丝棉率≥50%,
5cm以下的短纤维率≥10%
(1)网状中长丝绵,丝
绵长度≥20cm
(2)絮状中长丝绵,
20cm以上的中长丝绵
率≥60%5cm以下短
纤维率≤10%
荧光增白剂限量值按FZ/T01137中附录B执行(1)网状中长丝绵,丝绵长
度≥20cm
(2)絮状中长丝绵,20cm
以上的长丝绵率50%。
5cm以下的短纤维率≤10%
三等品
絮状短丝绵,5cm
以下的短纤维率
≤10%
絮状短丝绵,5cm
以下的短纤维率
≤10%
iiKANiKAca
FZ/T41005—2017
蚕丝绵外观质量要求
蚕丝绵外观质量要求见表2。
优等品
桑蚕丝
蚕丝成形
及分布
椎蚕丝
外观症疵点
表2外观质量要求
一等品
蚕丝呈网状分布,厚薄均勺
(1)蚕丝呈网状分布,
蚕丝呈网状分布,厚薄
绵质蓬松,手感柔
软、细腻、光滑、弹性
好,色泽均匀自然,光
泽柔和
绵片撕拉韧性好
色差不低于GB/T250
中4级
无异味,不污损,不
发霉、不发脆,无明显
机制丝绵:不含硬丝
筋、粗丝筋”、硬绵块
软绵块、软丝筋、细
丝筋绵点\很少
手工丝绵:每10只
绵兜允许硬绵块、硬丝
筋各10处
厚薄均勾;
(2)蚕丝呈絮状均匀
绵质蓬松,手感柔
软、细腻、光滑、弹性
好,色泽均匀自然,光
泽柔和
绵片撕拉韧性好
絮状丝绵手扯后较
易分离
色差不低于GB/T250
中3级
无异味,不污损,不发
霉、变质,无明显粉尘
机制丝绵:不含硬绵
块、硬丝筋、粗丝筋
软绵块,软丝筋、细
丝绵、绵点较少
二等品
(1)蚕丝呈网状分布,
厚薄均勾
(2)机梳蚕丝呈絮状分
布,手扯较易分离
(1)蚕丝呈网状分布;
(2)机梳蚕丝呈絮状均
勾分布
三等品
机梳蚕丝呈絮状
分布,顺直,手扯
易分离
机梳蚕丝呈絮状wwW.bzxz.Net
均匀分布,顺直,
手扯绵片易分离
绵片撕拉韧性较差。机梳丝绵手扯易分离
不污损,不发霉、变质
机制丝绵:有较多的
绵点、硬绵块、硬丝筋,
软绵块、细丝筋、软
注:机制蚕丝绵外观疵点参照《机制蚕丝绵外观等级标准样照》评定外观质量等级a粗丝筋是宽度>5mm
b绵块是最大尺寸≥5mm。
细丝筋是宽度在5mm~1mm。
d绵点是最大尺寸<5mm:
6.7如整批蚕丝绵中发现严重发脆,变明显污染,粉尘等情况,一律降为等外品。4
iiKANiKAca
7试验方法
重量检验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如下:
电子秤:分度值≤0.05kg。
电子秤:分度值≤1g。
带有天平的烘箱:分度值≤0.01g。7.1.2实测回潮率
FZ/T41005—2017
7.1.2.1从该批丝绵中分别抽取4包(箱),每包(箱)抽取1片丝绵样片,再从每片中分别取50g试样各1份,共4份,放在天平上逐一称量,得出每份试样的湿重。7.1.2.2将称过湿重的试样,以组为单位,松散放置烘篮内,用(140士2)℃温度烘至恒重,得出每份试样的干重。相邻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和恒重判定按GB/T9995规定执行。7.1.2.3计算
实测回潮率按式(1)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2位W
式中:
实测回潮率;
试样的湿重,单位为克(g);
试样的干重,单位为克(g)。
7.1.3毛重、净重
(1)
7.1.3.1将每箱(包)丝绵(包括包装物),放在在电子秤上称量,得出毛重。任取2只纸箱(包括内衬防潮袋、外包装带等)分别用电子秤称计重量,得出这2只纸箱包装材料平均重量,作为每箱皮重。7.1.3.2将每箱毛重减去每箱皮重即为每箱丝绵的净重。7.1.4公量
公量按式(2)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2位。mk=mjX
式中:
每箱公量,单位为千克(kg);每箱净重,单位为千克(kg)
公定回潮率(11.0%);
实测回潮率。
7.2基本安全性能
7.2.1pH试验方法
PH试验方法按GB/T7573进行。
.·(2)
FZ/T41005—2017
7.2.2异味试验方法
异味试验方法按GB18401进行。
7.3内在质量试验方法
7.3.1纤维含量试验方法
定性分析按FZ/T01057进行,蚕丝横截面和纵面特征参见附录B。定量分析按GB/T2910(所有部分)、FZ/T40005等进行。
7.3.2丝绵长度试验方法
7.3.2.1网状丝绵长度测定采用目测并结合丝绵加工工艺判定。7.3.2.2
絮状丝绵长度测定按FZ/T40009进行。7.3.3含油率试验方法
含油率试验方法按FZ/T40006进行,每份试样质量4.0g土0.3g。7.3.4回潮率试验方法
回潮率试验方法按GB/T9995进行。7.3.5残胶率试验方法
试样先按FZ/T40006方法去除油脂,再按FZ/T40004测定残胶率,每份试样质量4.0g士0.3g,按式(3)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P=m。=m×100%
式中:
残胶率;
脱胶前试样干重,单位为克(g);脱胶后试样干重,单位为克(g)。7.3.6含杂率的试验方法
(3)
将绵片分成四等份,每份在距边20cm以上任意1个部位取试样约2g,试样应包含绵片各层纤维。试样合并称重后用手扯松,手栋出目测可见的非纺织纤维杂质(蛹屑、草屑等),用分度值不大于0.01g的天平称重,按式(4)计算含杂率,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Mz
式中:
一含杂率;
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7.3.7荧光增白剂测试方法
荧光增白剂测试方法按FZ/T01137进行。6
(4)
7.3.8束断裂强度的试验方法
丝绵束纤维断裂强度测试方法按附录C进行。7.4外观质量检验
7.4.1检验条件
FZ/T41005—2017
检验环境可采用自然北向光或日光灯光,检验台面应平整、光滑、不反光,颜色为黑色或深色,检验台面平均照度在3201x~6001x。7.4.2检验方法
7.4.2.1外观质量检验:采用手感、目测进行感官分析。将一张绵片(兜)平整地放置在检验台上。人与检测样品距离约60cm。用手摸丝绵,向四边平面缓慢向外拉伸成合适的薄绵片,若缓慢伸长,有阻力感,不断裂,则撕拉韧性良好,反之,则韧性差。7.4.2.2蚕丝绵疵点检验:将绵片试样置于检验台面上,观察绵片中蚕丝的分布状况、症疵点的大小及密度,按表2要求,参照《机制蚕丝绵外观等级标准样照》,评判外观质量等级评定。色差检验:对照GB/T250评定。
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型式检验时机根据生产厂实际情况或合同协议规定般在转产、停产后复产、原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时进行。出厂检验在产品生产完毕交货前进行8.2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6章全部项目。8.2.1
8.2.2出厂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a)重量检验:实测回潮率、公量;b)安全性能:pH、异味;
c)内在质量:纤维含量、丝绵长度、含油率、残胶率、含杂率;外观质量:蚕丝成形及分布、品质、外观疵点。d)
8.2.3组批
蚕丝绵以同一原料、同一种加工工艺的产品为同一检验批。每批20箱(包)。不足20箱(包)仍按一批计算。
8.2.4抽样
8.2.4.1抽样方法
样品应从经工厂检验的合格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抽样时应从丝绵箱(包)中的面,中、底各部位随机抽取。
8.2.4.2抽样数量
8.2.4.2.1重量检验、内在质量检验抽样数量:每批抽4箱(包),每包抽1片。8.2.4.2.2外观质量检验抽样数量:按GB/T2828.1一2012抽样,参见附录D。每包(箱)限抽2片,手工丝绵按每10只折算为一片。
FZ/T41005—2017
8.2.5检验结果的判定
当试样所有内在质量检验项目结果符合要求时,判定该试样所代表的检验批内在质量合格。批外观质量的判定按GB/T2828.1一2012中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为4.0不合格品百分数,参见附录D。当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均合格时判定为合格批。否则判定为不合格批。8.3复验
如交收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进行一次复验。复验按首次检验的规定进行,以复验结果为准。
标志与包装
9.1包装
9.1.1成包时回潮率不超过12.0%。9.1.2每片丝绵应整齐叠放,每包蚕丝绵应外套包装袋,并用捆扎带捆扎。9.1.3包装应统一、整洁、牢固、完整,应防潮、防曝晒、便于储存和运输。9.2标志
9.2.1使用说明应符合GB5296.4相关规定,内容包括制造者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纤维含量,执行标准编号、产质量量等级、蚕丝绵品种标示。9.2.2每个独立包装应注明蚕丝绵净质量,每个交货批需提供装箱清单。10
数值修约
本标准的各种数值计算,均按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取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