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 1222—2021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HJ 1222—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1222—2021

中文名称: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078308

相关标签: 固体废物 水分 物质 含量 测定 重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 1222—2021.
警告:测定有毒有害样品时,应避免皮肤接触或口鼻吸入,试验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排气等措施以防止实验室环境或其他样品受到污染。测定时,应注意样品的易燃易爆性,避免发生火灾。
1适用范围
HJ 1222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重量法。
HJ 1222适用于常见固体废物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易燃易爆的固体废物样品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HJ 1222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I/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分含量water content ( H,o)
在规定条件下,从固体废物中燕发的水的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3.2
干物质含量dry matter content, ( m >
在规定条件下,固体废物中干残留物的质量分数。
3.3
恒重constant mass
样品烘干后,再以4h为时间间隔对冷却后的样品进行2次连续称重,前后差值不超过最终测定质量的1%,此时的重量即为恒重。
注:选用微波干燥法或红外干燥法时,样品在水分测定仪持续干燥称重下,10s内前后质最差值不超过最终测定质
量的0.01%,此时的重量即为恒重。
4方法原理

标准图片预览

HJ 1222—2021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HJ 1222—2021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HJ 1222—2021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HJ 1222—2021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HJ 1222—2021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222—2021
固体废物
SolidwateDetermi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2021-12-16发布
质含量的测定,
and ry matter
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息服务平
2022-06-01实施
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方法原理
仪器和设备
样品..
分析步骤
结果计算与表示.
精密度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废物处置
注意事项
...........
HJ1222—2021
息服务平台
HJ1222—202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固体废物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重量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生态环克监测中心、湖南大学。本标准验证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1
生态环
境部华南环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湖南工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2月
6日批准。
日起实
本标准自2022年6月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律释。
息服务平台
HJ1222—2021
重量法
固体废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警告:测定有毒有害样品时,应避免皮肤接触或口鼻吸入,试验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排气等措施以防止实验室环境或其他样品受到污染。测定时,应注意样品的易燃易爆性,避免发生火灾。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实水分和于初质含量的量量法本标准适用于常见固体废物中水分码干物质含量的测定,不适用子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易燃易爆的固体废物样品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门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
HJ/T20
3术语和定义
件或其
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
固体废
废物鉴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自文伴,
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否用于本标准。
勿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月于本标
water ce:tent(
水分含量
在规定条件下,从国体废物中热发的水的质量占样品息质量的质量分数。3.2
干物质含量drymatter
ontent
在规定条件下,固体废物中一残留物的量分半3.3
constantmass
样品烘干后,再以4h为时间间隔对冷却后的样品进行2次连称重,前后差值不超过最终测定质量的1%,此时的重量即为恒重。注:选用微波干燥法或红外干燥法时,样品在水分测定仪持续干燥称重下,10内前后三差值不超过最终测定质量的0.01%,此时的重量即为恒重。4方法原理
固体废物样品在105℃土5℃烘干至恒重,以烘干前后的样品质量差值计算水分和干物质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HJ1222—2021
5仪器和设备
烘箱:温度范围105℃土5℃。
微波水分测定仪:天平实际分度值≤0.0001g,温度范围100℃土10℃。5.3红外水分测定仪:天平实际分度值≤0.0001g,温度范围100℃土10℃。5.4干燥器:装有无水变色硅胶。5.5分析天平:实际分度值≤0.01g95.6
具盖容器:防水材质且不吸附水分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6样品
6.1样品采集和保存
样品采集和保存按照HJ/T20HJ
量的测定。
6.2试样制备
积≥100ml。
在采集样品尽快进行水分和干物质含一般情况下,可直取样测定。试样制备也可按…用的处置规、评价规范或分析方法标准中相H
应的要求执行。
7分析步骤
7.1烘箱干燥法
具盖容器(5.6)和盖于105℃土子盖子,
却(约45min),称量带盖套器的质量mo(精确至0.01g)。用档品勺将然后置于干燥器(5.4)中冷
5g50g固体废物样品平铺
至已称重的具盖容器(5.6)盖上器盖,称量总质量m11(精确至001g),放入烘箱(5.1)中,打开容器盖,于105℃土5℃下车燥至忆盖上容器盖,干燥器(5.4)中冷却(约45min),取出后立即称量带盖容器和烘干样品成总质量m精确至.01g)。注:对于水分含量较高的样品,可先样品烘干121,再以4h为时门间隔进行恒重称量。7.2微波干燥法
按照微波水分测定仪(5.2)操作说明,设置仪器参数(包括功率和终烹确定模式等),温度范围为105℃土5℃。用样品勺取适量的样品(根据仪器要求选择合适的称样量,建议孙详量范围为1.00g~3.00g)平铺于仪器的进样盘,盖上仪器盖,运行测定程序并读数。注:对于均匀性差的样品,应至少测定3个平行样品,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7.3红外干燥法
按照红外水分测定仪(5.3)操作说明,设置仪器参数,温度范围为105℃土5℃。用样品勺取适量的样品(根据仪器要求选择合适的称样量,建议称样量为3g左右)平铺于仪器的进样盘,盖上仪器盖,运行测定程序并读数。
注:对于均匀性差的样品,应至少测定3个平行样品,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8结果计算与表示
8.1结果计算
HJ1222—2021
样品中水分含量WHo和干物质含量Wam,分别按照公式(1)和公式(2)进行计算:m-m2x1000%
式中:WH,0
式中:Wam
固体废物样品中
的水分
带盖容器及固
带盖容器及
废物样
(以质量分数计),%:
的总质量,g;
为总质量,g:
千样品
带盖容器的质量,
固体废
带盖容器
勿样品中自
的干物质含量(以质
,%;
及烘干
羊品的总质量,g:
带盖容器
导的质量
带盖容器
及固体度
爱物样品
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保留至整数立,测定结果9精密度
燥法对小分盒量约为9%的均bZxz.net
级楚烧废查样品、水分含量约为69%的工7家验证实验室采用烘箱一情
业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水分含量约为85%生活活水处理厂污泥车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7%~8.0%.0.08%~1.0%.15%~0.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70%~11%,重复性限为0.69%~1.2%。
2家验证实验室采用微波干燥法对水分含量约为9%的立圾美产废渣样品、水分含量约为69%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水分含量约为8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流样品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8%~2.2%、0.42%~0.73%、0.78%~1.0%。1家验证实验室采用红外干燥法对水分含量约为9%的垃圾焚烧废渣样品、水分含量约为69%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水分含量约为8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进行6次重更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0.31%、0.20%。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1采样过程严格按照HJ/T20的相关规定进行,充分保证样品的均匀性。3
HJ1222—2021
根据样品性质酌情增加样品采集数量,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测定结果精密度≤25%,否则应增加10.2
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
10.3采用本方法用于仲裁时,每个样品应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取算数平均值。11废物处置
实验中涉及的危险废物应妥善收集,避免不相容废物混合收集,做好分类标识,依法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的规定进行贮存、处置。注意事项
与样品接触的所有用具的材质应不和待测样品有任何反应,不破坏样品代表性,不改变样品组成。12.1
12.2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具盖容器内品细颗粒被气流或风吹12.3选用微波干燥法或红外干燥法时,需进行实验室内验证,烘箱干英法数据进行比对,确保精密本方法际准
度和两方法间相对偏差达到
12.4考虑火灾安全因素
干燥法升温速率不超过
12.5拟采用的仪器和
升温过
没备需在检定或校准证书的有效内燃利回燃,豪面形成明火。故建议烘箱符合方法仪器和设备精度需求方可使工
息服务平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