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 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HJ 1203—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1203—2021

中文名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626795

相关标签: 自然保护区 生态 环境保护 评估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 1203—2021.
1适用范围
HJ 1203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的原则、周期、方法、流程、指标体系、评分标准、结果以及报告格式。
HJ 1203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可参照HJ 1203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HJ 1203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24708
湿地分类
GB/T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31759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HJ442.1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HJ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HJ1156
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H117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
HJ1173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DZ/T 0303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LY/T 1814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NY/T 2998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DB 37/T 3588
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海水质量状况评价技术规程》(试行)(海环字(2015)25号)《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环生态〔2020)72号)
3术语和定义
GB/T 317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标准图片预览

HJ 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HJ 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HJ 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HJ 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HJ 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203—2021
自然保护区
Standard for can
envird
(试行
文本,由生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
2021-11-15发布
护成效评估标准
ssessnentfecologyand
(ontrial
不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息服务平台
2021-11-15实施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估原则
评估周期
评估方法,
评估流程
评估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变化评估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评估结果
评估报告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评估#
.........
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
呆护区生态环境状况
呆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
......+....
.......
..........
报告编
写提纲,
HJ1203—2021
息服务平台
HJ1203—202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结果以及报告格式。
则、周期、方法、流程、指标体系、评分标准、我效评估时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泵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为资料性阴录。
附求C
生态保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统制订。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匀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
21年11
15日起实)
本标准自2021年11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
息服务平台
适用范围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HJ1203—2021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的原则周期、方法、流程、指标体系、评分标准、结果以及报告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
GB3097
GB3838
GB/T24708
GB/T26424
GB/T31759
HJ1156
HJ1171
HJ1173
DZ/T0303
LY/T1814
NY/T2998
DB37/T3588
件或其
海水水
中的条
境保护成效评估。地方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适用干本标准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己
质标准
地裘水
环境质量标准
湿地分
森称资
源规划
自燕保
护区名
近房海
或环境监测技入
第十部分
评价及报告
区域生
勿多样性评价
自然保技
全国生态伏况
国生态妆况
地质连调车规范
自然护区药
多样性调查规范
草地资源调查技
海岸线调技木规范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范
生态系统格男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海水质量状况评价技术规程》(试行)(海环子(2015】25号
务平台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环生态(2020)号)3术语和定义
GBT317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自然保护区
naturereserve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
HJ1203—2021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conservationeffectivenessofecologyandenvironment自然保护区对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要素等方面的保护效果,以及在主要威胁因素等方面的管控效果。3.3
自然遗迹
下naturemonument
自然界在其发展过程中天然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在科学、文化、艺术和观赏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产物。
ecosystemservices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对人类生存和生活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
指示物种indicator s ecies
发保担价值,
具有较高的濒危等级
和功能起决定作用的物和
外来入侵物种
品和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护、里有货献的原料、产
方面的服务。
盖其物种生镜需求,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asivea
enspecies
自然寺
系统中形成了自我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
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
4评估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外来物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墙保护成卖
术和方法,科学评估自然民护区生茶理
4.2系统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活对主变保护对象及主要威胁因素、违法违规情况等内客的系究4.3可操作性原则
可能已经对主态环境、生产或生活造成用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等相关科学技
生态系结构、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要素以股务平台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基于可监测、可获取的数据,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评估指标,结合现场考察,进行评估。
5评估周期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原则上每五年开展一次。6评估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包括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估两个方面。其中,自2
HJ1203—2021
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通过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和生态环境变化等级进行综合判定。7评估流程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流程主要包括特征分析、选取指标、获取数据、形成评估方案、分别对生态环境变化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指标计算与分析、形成评估分数和结果、等级调整、编写评估报告等环节,具体流程见图1示。特征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综合科学考客报告、专项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监测数然保树区
据、土地利用数据等资料,确定自要素等特征。
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象、生态系统结构、
根据特征分析结果,从主要保护的指标
取反映直然保护区特征情况
然保护区
所需的数据既可来源于自
果中获取。在此基础上:
形成每
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等评估内容中选行评估:主要威胁因素和达法违规况的指标均需进行评估。评估内的
选取指标
境变化
特征分析
指标计算与分析
成评估分
形成评估结甲
评估结果等级调整
编写评估报告
关部及单位不同尺度调查、评估和监测结案。
获取装
状况评估
服务平台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流程3
HJ1203—2021
8评估指标体系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包括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主要威胁因素、违法违规情况6项评估内容。评估指标共28个,包括通用指标和特征指标两类。通用指标系每个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评估的指标:特征指标系根据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结果选取的指标。具体评估指标见表1,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详见附录A。自然保护区生太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指标表1
评估内容
主要保护对象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服务
水环境质量
主要威胁因素
违法违规情况
评估指标
主要保护物种的群数型
为分有范围
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遗边保存度
景现指安
上生物量
然林覆盖
然草地植
然湿地面
国家重
莫自然植
用海域
自然线
点保护野
长物和生
皮盖度
积占比
皮覆盖率
而积占比
保有率
动植物
适宜性
物种丰车
水源涵
水全保持
方风固沙
地表家质
海水水质吃
核心区和缓冲区自然生态系气被侵占面积
核心区和缓冲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度
核心区和缓冲区常住人口密度
实验区自然生态系统被侵占面积实验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度
实验区常住人口密度
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
违法违规重点问题整改率
注: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以批复为准。4
指标类型
特征拍率
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
通用指标
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生态系统或野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适用于以自举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区
适用手具有天然
天然草地或荒漠生态系统的自
然保护区
于具有天
适用于
然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具有天然
具有自然
用于具
干具有荒
用于具
海域或
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显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莫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海域的自然保护区
要河流、湖泊的自然保护区
适用于具
有生物多样性维护服务的自然保护区适广于具有源涵养服务的自然保护区适用于具有
永土保持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注用于具有防风固沙服务的自然保护区适用于
具有固碳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适用于具有地表水水域的自然保护区用于具有海域的自然保护区
服务平
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区
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区
9生态环境变化评估
9.1一般规定
HJ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是对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主要威胁因素和违法违规情况的综合评分。9.2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
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EC)的最大分值(Ciimax)为5分,评分标准见表2。EC,按照公式(1)计算:
式中:EC
主要保护对录变化评分:
象评估
主要保护
评估指标
为序号
标的权
第i项指
标的分
-第i项报
第i项指标在0-
式中:Ct
第i项指
际的分值
评估周期内第1
Ci(max)-
Zi (max)
Zi(min)
评估内容
主要保护
【系数:
间的分值C,按照公式
页指标自
页指标的最大分值;
指标在
第i项
第i项肯标在0
评估指标
主要保护物种
的种群数量
主要保护对象
的分布范围
自然遗迹保存
Cimax)分之
A;(T2)-A;(71)
的最大值
分示准
C amax
(25分
0-5分之间
Z,(min)
Ztoax)
4A,≤-3%
注1:A,(T1)与A(T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T1(前一时期)和T2(后一时期)的具休数值注2:针对主要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如果自然保护区有多种主要保护物种,计算每种主要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以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注3: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范围,如果自然保护区有多种主要保护对象,计算每种主要保护对家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以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9.3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EC2)的最大分值(Ci(max))为20分,评分标准见表3。EC2按照公式(3)计算:
HJ1203—2021
式中:EC2
评估内容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
生态系统结构评估内容中选取的评估指标数量;评估指标的序号:
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t(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表3
评估指标
景观指数
生态系结结构变化评分标准
HEnvirom
4A,计算
地上生物量
天然林覆盖
生态系统
天然草地植
被盖度
自然湿地面
积占比
荒漠自然植
被覆盖率
未利用海域
面积占比
自然岸线保bZxz.net
注:A;(T)与A;(T2)分别为
在T(前一时期)
项指标
七评分牛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EC)
EC3按照公式(4):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平分
式中:EC
Ci(max)
0~20分之间
Zt(min)
(后一时期)的具本数值。
分,评分标准见表4。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内容中选取的评估指标数量-评估指标的序号:
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4A,≤-3%
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ic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算。Ci
评估内容
生态系统
评估指标
国家重点保护墅
生动植物种数
指示物种生境适
物种丰富度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注1:A,(Ti)与A;(T2)分别为第
注2: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
表4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标准
4A;计算公式
A(T2) -A(T)
Ci (max)
(20分)
0~20分之间
Zt (max)
Zh(min)
HJ1203—2021
4A,≤-5%
项指标在
(前一时期)和T,(后一时期的具体数值。如果然保
计算每种指示物生境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以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约
得分。
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
水环境质量变化评
的最大分值(CiG
及水环境质量相关指
EC4按照公式(5)
式中:EC4
评估内容
水环境质
评估内容的评分为
质量变化评分:
水环境
(评估内
容中选取的评
水环境质量
评估指标的序号:
第i项指标权重系数:
第1项指标的分值
微量:
分,评分标准见表5。当自然保护区不涉(5)
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
Cimax万之
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标准
评估指标
地表水水质
海水水质
2、计算飞式
A(T2)-A(T)
110分)
0~10分之间
Z(min)
Li(max)
4A/≤-5%
注1:A(T)与A,(T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T1(前一时期)和T,(后一时期)的具体值注2:针对地表水水质和海水水质,如果涉及多项水质监测项目,计算每项水质监测项目的化情况,以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9.6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
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ECs)的最大分值(Ci(max))为25分,评分标准见表6。ECs按照公式(6)计算:
v,× Ci
HJ1203—2021
式中:EC5
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
评估指标的序号:
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一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i(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Ci
表6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标准
评估内容
主要威胁
评估指标
核心区和缓冲
区自然生态系
统被侵占面积
核心区和缓冲
区外来入侵物
种入侵度
核心区和缓冲
区常住人口密
实验区自然生
态系统被侵占
实验区外来入
侵物种入侵度
实验区常住人
口密度
注:A:(T)与A;(T2)分别为
违法违规情况
4A,计算公式
conmen
第i项据
违法违规情况(EC
评估内容
违法违规情
评估指标
分项,扣分标
Ci (max)
(25分)
A(T2)=0或
0~25分之间
Zt (max)
Zh(min)
的具伴数值。
A≤-10%
7。无新增违法违规重成问题,不扣分。标准
实新单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但对生态环境影呵较小光区家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但对生悉环境影响较小;或实验区新增道,贝重卢高题,且对生态环境影响大新增违法违规
重点问题
核心和缓区新一高法违坝点问题,但才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以及实验区新违法违规重点问题,日对生态环竞影响较小核心区和级钟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以及实验区新增违法迁视重占问显
卫慈环境影响较大
核心区和缓冲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题,品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注:自然保护区主动发现、处理或整改的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可酌情激扣分一9.8生态环境变化评分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分(EC)满分为100分。EC按照公式(7)计算:
EC=ECi+EC2+EC3+EC4+ECs+EC6
式中:EC生态环境变化评分;
ECr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
-10分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
-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
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
违法违规情况扣分。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HJ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所选评估指标的现状及变化情况,结合专家经验,判定每项评估指标的100分,具体评分依据详见附录BES按照公式(8)计算:
评分司
式中:ES
生态环境状况
评估指标的户
号:二
评估指标的所
的校重
第i项指标
第项指权
评估结果
生态环境变化评古等级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
≥85)、变好(65≤EC
白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分(ES)。ES满分为en
专数:
化评分(EC)
泰环境变
185程
定(50≤EC
明显变好
明显变差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等级
将生态环境变
变差(30≤E
化分为王
<50)、
北评估等级
个等级,即明显变好(EC
明显变差(EC<30)。
分值范围
65≤EC<85
50≤EC65
30≤EC50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分(ES)结果,将生态环境状况由高到低分为三个等级,即I级(ES≥85)、II级(60≤ES<85)、ⅢI级(ES<60)。表9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等级等级
分值范围
ES≥85
60≤ES<8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