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3075-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93075-2011
中文名称:非织造布热轧机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Nonwoven thermo-calende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1-12-20
实施日期:2012-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织造布
轧机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机械>>59.120.99其他纺织机械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机械与器具>>W93纺部机械与器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出版日期:2012-07-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余克、钟玉、亓国红、陈立东、钟刚、裴志强、陈桂庚、陆今耕
起草单位: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天维纺织研究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仪征市海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5)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5)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非织造布热轧机的分类与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将合成纤维网进行固结的热轧机,其它形式的非织造布热轧机亦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天维纺织研究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仪征市海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克、钟玉、亓国红、陈立东、钟刚、裴志强、陈桂庚、陆今耕。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755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111.1 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7111.3 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 第3部分:非织造布机械
GB/T9239.1—2006 机械振动 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FZ/T90001 纺织机械产品包装
FZ/T9007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FZ/T90089.1 纺织机械铭牌 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
FZ/T90089.2 纺织机械铭牌 内容
JB/T3733—2006 大型锻造合金钢热轧工作辊
标准内容
ICS59.12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3075—2011
非织造布热轧机
Nonwoventhermo-calender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07-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FZ/T93075—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天维纺织研究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仪征市海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克、钟玉、元国红、陈立东、钟刚、裴志强、陈桂庚、陆今耕。1范围
非织造布热轧机
FZ/T93075—2011
本标准规定了非织造布热轧机的分类与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将聚酯(PET)或聚丙烯(PP)纤维网进行固结的热轧机,其他形式的非织造布热轧机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7111.1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7111.3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3部分:非织造布机械GB/T9239.1一2006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FZ/T90001
FZ/T90074
纺织机械产品包装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FZ/T90089.1纺织机械铭牌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FZ/T90089.2纺织机械铭牌内容
JB/T3733-2006大型锻造合金钢热轧工作辑3分类与基本参数
3.1分类
按驱动方式分为:
a)一台电机驱动一个轧辊;
一台电机驱动多个轧辊。
按轧辊挠度补偿方式分为:
中高补偿式;
轴交叉补偿式;
外加弯矩补偿式。
按轧辊数量分为:
二辊式;
b)多辊式。
FZ/T93075—2011
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见表1。
公称幅宽/mm
最高工作速度/(m/min)
轧制范围/(g/m2)
普通型
中速型
高速型
轧辊之间的线压力/(N/mm)
最高工作温度/℃
注:公称幅宽是指热轧非织造布的成品宽度。4要求
4.1轧辊
1200、1600、2400、3200、4000120
15~150
30~120
4.1.1轧辊表面粗糙度Ra值≤0.8μm,轧辊的圆度公差应符合GB/T1184-1996规定的IT6级的要求。
4.1.2花辊表面肖氏硬度值范围为73HS~83HS,光辊表面肖氏硬度值范围为75HS~85HS,表面硬度均匀性偏差≤3HS。
4.1.3轧辊辊体表面花纹的纹路应清晰,粗细、深浅、光雾应基本一致,无明显振纹和螺旋纹。4.1.4对于中高型轧辊,以轧辊轴向几何中心截面为对称面的两侧截面上,所对应的轧辊直径公差≤0.02mm。
4.1.5轧辊的平衡品质等级应符合GB/T9239.1一2006的规定G6.3级的要求。4.1.6锻制的轧辊的质量应符合JB/T3733一2006中4.4.2的规定。4.2机械性能
两热轧辊之间的线压力应能连续调节。4.2.1
4.2.2应有方便操作的轧辊挠度补偿装置。4.2.3装配后,轧辊径向跳动公差≤0.03mm。4.2.4上、下两轧辑的线速度差率≤0.5%。4.2.5在最小和最大线压力下,上、下轧辊的母线应能在工作宽度上均匀地接触。4.2.6上、下轧辊分开后,间隙≥75mm。工作时,轧辊辊面温度偏差≤土1℃。4.2.7
4.3传动系统
全机各传动机构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和冲击声响。2
4.3.2润滑油循环系统应具有可靠的冷却装置。4.3.3空车非加热运行时,滚动轴承温升≤20℃。4.3.4工作时,热轧辊回油端轴承座的温度≤110℃。4.4液压系统
4.4.1液压系统的压力应稳定,压力波动≤2%。FZ/T93075-2011
4.4.2下辊的上升应分段进行,当两辊间距小于10mm时,下辊的上升速度应≤5mm/s。4.4.3两辊脱离时,下辊的下降速度应≥10mm/s。4.4.4紧急停车时,上、下辊应能在1s内快速张开。4.5控制系统
4.5.1上、下轧辊温度控制精度≤1℃。4.5.2应有与其他设备联动的通讯接口。4.6安全和环保要求
4.6.1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4.6.2电气设备保护联接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2.2的规定。4.6.3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18.3的规定,绝缘电阻≥1Mα。4.6.4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4的规定。4.6.5电动机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755的有关规定。4.6.6在热轧机的上游人口处,应设置有带联锁装置的防护栏和拉绳式急停开关。4.6.7空车运转时,整机噪声发射声压级≤83dB(A)。4.7外观质量
4.7.1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明显毛刺、油污及机械损伤。4.7.2表面经镀覆和化学处理的零件,色泽应一致,无针孔、起泡、斑点,保护层无脱落及漏镀现象。4.7.3产品的涂装质量应符合FZ/T90074的规定。4.7.4各类电线、管路的外露部分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4.8其他
4.8.1全机热媒管路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无渗漏。4.8.2旋转密封件处应设置有防止热媒渗漏的热媒回收装置。5试验方法
检测方法
5.1.14.1.1中的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仪检测,圆度公差用外径千分尺检测。5.1.24.1.2在轧辊进行热处理后、精加工前,用肖氏硬度计在轧辊等圆周的四条母线上检测,每条母线上不少于三点。
5.1.34.1.4用外径千分尺检测。以轧辊轴向几何中心截面为中心,向两侧每隔100mm测量对称的横截面上两相应的直径之差。对称截面数不少于四对。5.1.44.1.5在动平衡机上检测。5.1.54.1.6按JB/T3733—2006的规定检测。3
FZ/T93075—2011
5.1.64.2.3用百分表在轧辊表面检测。5.1.74.2.4用线速度仪测定轧辊线速度,按式(1)进行计算:f=u=l ×100%bZxz.net
式中:
f—速度差率,%;
U)——上轧辊的线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U2——下轧辊的线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1)
5.1.84.2.5在分别设定好最小和最大线压力值后,使上、下辊脱开,静止。在下轧辊的工作宽度上铺满压敏纸(做好试纸的编号,试纸放置不得重叠),然后使下轧辊上升,缓缓接触上轧辊,在规定线压力下保持5s脱开。目测试纸的压痕,其深浅、宽度及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差异。在测试中,可通过热轧机挠度补偿机构的调整来得到最佳效果。5.1.94.2.7在机器正常工作时间不低于2h后停机,立即用精度不低于0.5℃的表面温度计在轧辊表面进行检测,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测点间隔不小于300mm。5.1.104.3.3和4.3.4用精度不低于为0.5℃的表面温度计在轴承座外壳处测量,计算测量值与环境温度之差。
5.1.114.4.1用液压系统的压力表检测,其值为正常工作过程中测得的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与最低压力之差除以最低工作压力。
5.1.124.4.2、4.4.3、4.4.4用秒表测定,计时5次,取其平均值。34.5.1在机器正常工作时间不低于2h后,通过观察温控表数字显示值的波动量进行检测。5.1.13
5.1.144.6.2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54.6.3用500V兆欧表测定。
5.1.164.6.4用耐压试验仪测定。4.6.5按GB755的有关规定检测。5.1.17
34.6.7按GB/T7111.1和GB/T7111.3的规定检测。5.1.19
4.7.3按FZ/T90074的规定检测。其他项目用通用量具及手感、目测等方法检测。5.1.20
5.2空车运转试验
试验条件:
电源电压为:三相(380士38)V,频率为(50士1)Hz;按最高工作转速运行。
5.2.2试验时间:空车连续运转≥2h。5.2.3
检验项目:4.2.1~4.2.6、4.3.1~4.3.3、4.4、4.5.2、4.6~4.7、4.8.2。5.3工作负荷试验
试验条件:
电源按5.2.1a)的规定;
空车运转试验合格后进行,工作环境应符合一般非织造布工厂的温湿度规定;e)
根据使用厂试纺品种调整工艺参数。5.3.2试验时间:在正常连续生产一周后进行。5.3.3检验项目:4.2.7、4.3.4、4.4、4.5.1、4.8.1。4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制造厂应对每台产品全装后进行空车运转试验。6.1.2检验项目:4.1、4.2.1~4.2.6、4.3.1~4.3.3、4.4、4.5.2、4.6~4.7、4.8.2。FZ/T93075—2011
6.1.3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填写产品合格证后方能出厂。6.2
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在试制鉴定时;
产品正式投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b)
产品转厂生产或停产两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c)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6.2.2
检验项目:第4章的全部内容。
3判定规则
检验时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产品。6.4其他
使用厂在进行安装、调整、试验及使用一年内,发现产品不符合本标准时,由制造厂负责,会同使用厂进行协商处理。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包装储运的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7.1.2产品铭牌按FZ/T90089.1和FZ/T90089.2的规定。7.2包装
按FZ/T90001的规定。
7.3运输
7.3.1轧辊应单独包装运输。
7.3.2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的位置起吊,包装箱应按规定的朝向放置,不得倾斜或改变方向。7.4贮存
产品出厂后,在有良好防雨(水)、防腐及通风贮存条件下,包装箱内零部件的防锈、防潮自出厂日起有效期为一年。
FZ/T93075-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非织造布热轧机
FZ/T93075—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1千字
2012年3月第一版
2012年3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3118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