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行业标准(JB) > JB/T 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1255-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1255-2001

中文名称: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heat treatment of rolling bearing parts made of high carbon chromium bearing steel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1-05-23

实施日期:2001-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机械系统和通用件>>轴承>>21.100.20滚动轴承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零部件>>J11滚动轴承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JB/T 1255-1991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34 页

标准价格:36.0 元

出版日期:2004-04-23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JB/T 1255—2001 本标准是对JB/T 1255—1991《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的修订。修订时扩大了适用范围;部分技术条文作了修改。 本标准规定了GCr15、GCr15SiMn、GCr15SiMo、GCr18Mo钢制滚动轴承零件退火、淬火回火后的技术要求以及钢球压碎载荷、冷热酸洗、磁力探伤等检查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钢制轴承零件工序间与成品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对有特殊要求的轴承零件应按相应的标准和产品图样的规定。 本标准于1972年首次发布,于1981年第一次修订,1991年第二次修订,本次是第三次修订。 JB/T 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1255-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1.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heat-treatment of rolling bearing parts madefromhighcarbonchromium steel2001-05-23发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10-01实施
JB/T1255-2001
1范围
2引用标准
轴承零件技术要求
4检验方法
附录A(标准的附录)钢球压碎载荷试验规程及压碎载荷值附录B(标准的附录)磁力探伤检测规程附录C(标准的附录)酸洗检测规程,附录D(标准的附录)曲面硬度修正值及硬度换算表附录E(提示的附录)轴承零件淬、回火后脱碳层深度:附录F(提示的附录)轴承套圈淬、回火后允许的变形量附录G(提示的附录)套圈有效壁厚及滚子有效直径的规定13
JB/T1255-2001
本标准是对JB/T1255--1991《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JB/T1255—1991相比,主要作了以下改变: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新钢种GCr15SiMn和GCr18Mo;-对不同尺寸段及不同性能要求的轴承零件提出了不同的硬度和组织要求;一删除了“专用轴承零件技术条件”的有关条款;一对“贝氏体等温淬火或分级淬火轴承零件推荐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并列为本标准的正式条文;
一增加了计算轴承套圈有效壁厚及滚子有效直径的规定:一对内容的编排方式作了修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12551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E、附录F和附录G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万向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耀中、张增歧、雷建中、郭增均、潘予、黄春晓、樊志强。本标准于1972年首次发布,1981年第一次修订,1991年第二次修订,本次是第三次修订。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forheat-treatmentof rolling bearingparts madefrom high carbon chromium steel1范围
JB/T1255-2001
代替JB/T1255—1991
本标准规定了GCr15、GCr15SiMn、GCr15SiMo、GCr18Mo钢制滚动轴承零件退火、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以及钢球压碎载荷、冷热酸洗、磁力探伤等检查规程。本标准适用于上述钢制轴承零件工序间与成品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对有特殊要求的轴承零件应按相应的标准和产品图样的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31—1984
GB/T15822-1995
JB/T2974-1993
JB/T 7361-1994
JB/T7362—1994
YB/T5148—1993
3轴承零件技术要求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磁粉探伤方法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的补充规定
滚动轴承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滚动轴承零件脱碳层检查方法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3.1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按表1的规定。表1球化退火后技术要求
检查项目
显微组织
网状碳化物
脱碳层深度
技术要求
其他钢种
179~217HB(压痕直径4.5~4.1mm)或88~97HRB179~207HB(压痕直径4.5~4.2mm)或88~94HRB细小,均匀分布的球化组织,按第一级别图评定:2~4级为合格组织,允许有细点状球化组织,不允许有1级(欠热)、5级(碳化物不均勾)和6级(过热)组织按第四级别图评定:不大于2.5级为合格不大于单边最小加工余量的2/3
1冷挤压或进行细化处理等特殊.工艺处理后的轴承零件退火后的硬度应不大于229HB(压痕直径不大于4.0mm)。2其他钢种指GCr15SiMn、GCr15SiMo及GCr18Mo。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5-23批准2001-10-01实施
JB/T1255—2001
3.2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3.2.1
轴承零件马氏体回火后硬度及同一零件的硬度差分别按表2、表3的规定。表2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的硬度成品尺寸
淬火后
回火后
200℃
按常规回
火后硬度
高温回火后硬度
250℃
按常规回火后硬度
按常规回火后硬度
1表中套圈有效壁厚及滚子有效直径的规定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300℃
350℃
400℃
2表中高温回火的温度200℃、250℃、300℃、350℃、400℃及回火后的硬度要求.其代号分别对应于JB/T2974中的SO、S1、S2、S3、S4;对“按常规回火后硬度”的滚动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进行高温回火。3对于表中尺寸段的划分及对应的硬度要求,制造厂及用户可根据轴承的工况和性能要求自行规定。表3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差零件名称
成品尺寸
硬度差max
套圈(外径)
注:表中滚子有效直径的规定见附录G。400
滚动体(有效直径)
微型轴承零件
不检查
3.2.2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显微组织应由隐晶、细小结晶马氏体、均勾分布的细小残留碳化物、少量残留奥氏体以及少量的届氏体组。淬回火后显微组织要求按表4的规定。2
所有公
差等级
JB/T1255—2001
表4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的组织成品尺寸
套圈有效壁厚
钢球直径
微型轴承
(3,5,10级)
滚子有效直径
(0.1级)
组织级别
届氏体
马氏体
距工作面
3mm以内
t~3级
1~5级
1~5级
距工作面
3mm以外
不允许
1~2级
1~2级
1~5级
1~2级
1~5级
1~2级
1~2级
不予控制
1所有钢种指GCr15,GCr15SiMn、GCr15SiMo及GCr18Mo,其他钢种指GCr15SiMn、GCr15SiMo及GCr18Mo。2表中套圈有效壁厚及滚子有效直径的规定见附录G。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其他技术要求按表5的规定。3.2.3
表5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其他技术要求检查项目
钢球压碎载荷
回火稳定性
脱碳及软点
套圈变形免费标准bzxz.net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不允许有裂纹术要求
钢球淬回火后压碎载荷值应不小于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表A1、表A2的规定轴承零件淬回火后必须保证回火稳定性。回火稳定性是指被测零件第二次回火前后相应点的最大硬度差,硬度差不大于1HRC为合格轴承零件率回火后对热处理质量有异议时、可进行断口检验,其断口应为浅灰色细瓷状,2级为合格,不允许有1级欠热或3级过热断口存在工序间脱碳层深度(或表面软点)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或按附录E(提示的附录)的规定,但成品不允许有脱碳或软点
轴承零件率回火后变形量按附录F(提示的附录)的规定或制造厂的规定3.3轴承零件贝氏体等温萍火后的技术要求贝氏体等温淬火组织由贝氏体、留碳化物及少量的屈氏体组成。轴承零件贝氏体等温淬火后的硬度及组织按表6的规定,其他未列项目按表5的规定。钢种
GCr18Mo
JB/T1255—2001
表6轴承零件等温淬火后的硬度及组织套圈有效壁厚
注:表中套圈有效壁厚的规定见附录G。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按表7的规定。
检验项目
贝氏体
1~3级
表7检验方法及规程
屈氏体
距工作面
3mm以内
1~2级
1~5级
1~2级
[~5级
检验方法及规程
距工作面
3mm以外
不予控制
晶粒度
8级或更细
的晶粒
硬度检查可根据被测工件的硬度值高低及尺寸分别选用布氏、洛氏、维氏或里氏硬度计,按GB/T硬
显微组织
网状碳化物
脱碳及软点
套圈变形
钢球压碎载荷
回火稳定性
奥氏体晶粒度
231及JB/T7361的规定进行。钢球直径不大于15.8750mm,滚子直径不大于15mm,所测曲面硬度应按附录D(标准的附录)的表D1、表D2规定加上修正值。球面滚子的硬度测定在端面上进行。滚动体直径或套圈端面宽度不大于2mm时,工序间可不进行硬度检查,但成品必须进行硬度检查显微组织用金相显微镜在500×下评定,亦允许在(450~600)×下进行,但应考虑放大倍数的影响。退火组织采用2%硝酸酒精或5%苦味酸酒精溶液浸蚀,根据碳化物的尺寸,数量及形状按第一级别图评定:回火组织以纵断面为准,来用2%~4%硝酸酒精游液没蚀,马氏体组红根据马氏体粗细程度及残留碳化物颗粒大小和数量按第二级别图,率火后若判别不清过热组织时,允许回火后进行;删氏体根据其形状、大小和数量按第三级别图评定:贝氏体根据贝氏体粗细程度及残留碳化物的尺寸、数量及形状按第六级别图评定用金相显微镜在500×下评定,亦允许在(450~600)×下进行,但应考虑放大倍数的影响。正常淬火后在试样横断面上进行,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深腐蚀,按第四级别图评定裂纹检查可采用磁力探伤(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冷、热酸洗[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1及其他仪器和方法检查,有争议时,以热酸洗为准表面脱碳及软点可采用冷酸洗(见附录C)检查;脱碳层深度的检查方法按JB/T7362规定执行、用金相法测定时,在退火状态下用2%硝酸或5%苦味酸酒精溶液浸蚀,对热钢球,试件磨面应垂直于环带;在淬回火状态下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脱碳层以最深处为准小尺寸套圈用百分表、内径仪、外径仪及平面度仪检查;大尺寸套图用百分尺,管尺、塞尺检查按附录A的规定
将被测试样或零件按工艺文件规定的回火工艺规范进行再次回火,检查回火前后相应点的硬度差零件压碎后观察断面,按第五级别图评定按YB/T5148的规定
第2级
JB/T1255-2001
第一级别图
退火组织
放大倍数
第1级
第3级
第5级
JB/T1255--2001
第4级
第6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