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797.6-199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工器件>>29.120.30插头、插座、联接器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综合>>K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2146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8, 字数:35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出版日期:1996-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06-0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徐国葆、黄玉洲、吴忠勇
起草单位:机械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阐明了自然界中出现的尘、沙、盐雾环境的特性、分布与对产品的影响,及影响这些环境条件的因素。本标准适用于考虑产品在贮存、运输和使用期间暴露于尘、沙、盐雾环境下可能遭受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和风有密切的联系,并随风力的增加而增大数倍。有关风的环境因素与条件,参见GB/T 4797.5“降水和风”。 GB/T 4797.6-1995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尘、沙、盐雾 GB/T4797.6-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尘、沙、盐雾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ppearing in nature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Dust,sand,salt mist
GB/T 4797.6-1995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EC721-2-5《环境条件分类第二部分:自然界出现的环境条件第5组:尘、沙、盐雾》(1991年,第一版)。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阐明了自然界中出现的尘、沙、盐雾环境的特性、分布与对产品的影响,及影响这些环境条件的因素。
本标准适用于考虑产品在贮存、运输和使用期间暴露于尘、沙、盐雾环境下可能遭受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和风有密切的联系,并随风力的增加而增大数倍。有关风的环境因素与条件,参见GB/T4797.5\降水和风”。2引用标准
GB479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GB4797.5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3尘、沙、盐雾对产品的影响
3.1尘、沙、盐雾及相关联的风,能在各个方面对产品产生影响,最主要的是:a.
尘进入密封容器和封闭体中;
使电气性能劣化,例如接触失效,接触电阻改变,(电位器)的轨道电阻变化;引起运动的轴承、车轴、旋钮和其他运动部件磨损或故障;表面发生剥蚀(侵蚀、腐蚀);导致光学表面模糊;
使润滑脂污秽;
热传导率降低,
导致工作的通风孔、套管、导管、滤清器、孔等阻塞;高速运动(如沙暴)时产生静电,影响通讯系统。3.2积存的尘和沙与其他环境因素(如水蒸气)结合,可能对产品产生严重的影响,如发生腐蚀和长霉。湿热大气与具有化学侵蚀性的尘结合时,会引起腐蚀。在大气中含有盐雾时会引起类似影响。3.3还须考虑离子传导和腐蚀性尘(如消冰盐等)的影响。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6-02批准78
1996-06-01实施
4自然尘与沙环境
4.1尘和沙的分类
GB/T4797.6—1995
根据不同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尘和沙的区分如下:尘:可确定为无规定来源或组成的物质粒子,粒子大小在1μm到150μm之间。由于自然的空a.
气端流,直径小于75μm的粒子,可在大气中悬留很长时间。b.沙:是由碎岩屑沉积物的凝离的非压实的堆积物来表示的,其基本构成为圆状的石英颗粒。在沉积岩石学中应用本术语时,则是针对100um和1000μm之间大小的粒子。除非是在不断地受到强的自然或诱发气流或端流情况下。直径大于150μm的粒子是不可能停留在空中传播的。c.
烟尘和烟雾:是空气中小于1um粒子构成的弥散系统。4.2沙尘的类型与特征
4.2.1沙尘的类型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沙尘,主要成份是石英。在沙漠及类似的多尘地区,沙尘会使产品遭受损伤。石英的主要特点是硬度大,它能对产品,特别是运动部件,导致快速磨损或损伤。但是,材料的磨蚀通常是在沙尘与高速气流或沙尘与较长作用时间周期相结合时才会发生。4.2.2沙尘的特性
4.2.2.1自然尘的重要特性,是其非吸收性和化学惰性,但当大气中含有潮湿或其他气体时,则可能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
4.2.2.2细粒尘的最显著的特点,通常是其非磨损性和吸湿性。4.2.3沙尘特征
4.2.3.1颗粒大小
尘与沙颗粒大小的近似范围是:细粒尘
粗粒尘
75 μm以下
75~~150 μm
150~1000 μm
尘和沙颗粒大小的近似分布,如图1所示。100
图1沙尘颗粒大小的累积分布
颗粒大小,μm
4.2.3.2粒子硬度
GB/T 4797.6-1995
单个粒子的硬度,可用来确定它对所接触物体的刮伤能力。由结晶石英微小碎渣或其他矿物质构成的沙,通常比大多数熔融硅石玻璃稍硬些。因此,沙能刮伤多数光学玻璃装置表面。在捕集的沙的粒子上施加压力可使之发生破裂。几种普通物质的硬度等级(按莫氏硬度)见表1。具有较高硬度等级的物质能刮伤任何较低硬度等级的物质。表1几种普通物质的硬度等级
莫氏硬度等级与代表性物质
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氟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晶
9刚玉
10钻石
4.2.4浓度
雪花石膏,硅藻土
高岭石
方铅矿石,云母,(指甲)
硅镁镍矿石,大理石,蛇纹石
敲石,白云石
石棉,蛋白石
窗玻璃
磁铁矿石,长石
玛瑙,紫磷铁锰矿石,(刀具钢)燧石,熔融石英,橄榄石
红柱石,电石
金刚砂
蓝宝石,碳化硅
碳化钨
4.2.4.1根据质量可测算出度,即单位体积空气中粒子的质量。物
大气中沙尘的浓度,随地理位置,地区气候类型与条件及人类活动程度而有较大的差异。在某些条件下,大量的沙尘是从表面的浮尘局部地和暂时地分离出而随风飘逸。4.2.4.2在温和气候地区内,各种区域所遇到沙尘的典型浓度如表2所示。表2典型的沙尘浓度
乡村和市郊www.bzxz.net
工业区
沙尘浓度,mg/m2
0.04~0.11
0.10~0.45
0.50~2.00
4.2.4.3较高的沙尘浓度出现在诱发条件下,例如由直升飞机和履带式车辆引起的情况。附录A说明由直升飞机和车辆诱发引起的沙尘浓度的近似值。4.2.4.4沙漠上不同高度处的典型沙尘浓度,如表3所示。沙漠中近地层的沙尘在气流中的运动形式见附录B。
能见度条件
晴朗的,能见度 130 km
GB/T 4797. 6--1995
表3沙漠上沙尘浓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情况高
沙尘暴,能见度300m,空气速度10~15m/s150
沙尘浓度
4.2.4.5沙尘浓度及大颗粒出现的机会,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图2说明这种关系的一般情况。但它随诸如温度、湿度、粒子构成等因素而异。大于150 μm的粒子,一般被限制在近地面 1 m的空气层内。在这层内约有半数沙粒(质量计)是在地表面上10mm内运动,而另一半,多数是在近地表面上100mm内运动。
我国西北地区空气中沙尘含量(个/cm\)与风速关系的实测结果,见图3。1000
风速,m/s
图2最大颗粒尺寸与风速的依赖关系注:对最大粒子尺寸有影响的近地面条件(小于1m)的曲线3H
风速,m/s
图3户外大气中沙尘含量与风速的关系(新疆火焰山戈壁滩,距地1m高度)81
4.3影响沙尘环境的因素
GB/T 4797.6—1995
4.3.1沙尘环境受诸如地形,风、温度、湿度和降水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这些因素中的任一个都不能独立地支配某地区是有尘或无尘问题,通常要有两个或更多个因素的相互结合才起作用。自然界中发生最严酷的情况,如在沙漠地区,所有因素都普遍而强烈地导致沙尘的高浓度。地形的结构特征能够引起高速的强风,引起沙尘暴。例如,当空气强劲地通过山坳类型的地貌结构时,会显著地增大风速。4.3.2沙,广泛分布于地球陆地表面。沙漠是自然发生风吹沙尘的最初来源,世界上主要沙漠构成的面积约古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表4列出我国的主要沙漠,是我国自然界发生风吹沙尘的最初来源,全国沙漠(包括戈壁及沙漠化土地)总面积有130.8×104km,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3.6%。表4我国主要沙漠及其地理位置与面积沙漠名称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柴达木盆地沙
(包括风蚀地)
巴丹吉林抄漠
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库布齐沙漠
毛乌素沙地
浑警达克(小腾格里)沙地
科尔沁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地理位置
新疆塔里木盆地
新疆淮噶尔盆地
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低地南部,阿尔金山北部
青海柴达木盆地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东南部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东北部,黄河后套平原西南部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河套平原以南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中南部和陕西北部
内蒙古高原东部的锡林郭勒盟南部和昭乌达盟西北部
东北平原西部的西辽河下游
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高平原海
B40~1200
300~600
1 000~1 200
2 600~3 400
1300~1800
1 400~~1 600
1000~1200
1 300~1600
100~~300
X103 km2
4.3.3和沙比较,尘粒子有极低的沉降速度,能在空气中长久维持悬浮状态,并可停留于任何处所的表面。在干燥条件下,至少有9%以仁尘粒(按质量计)的土壤变成中等粉未状的,有14%以上尘粒的土壤可能就是完全灰尘状的。除南极外,世界陆地表面的40%列为干草地区,而另有40%是属季节性于燥地区。一年中极大部分时间,世界陆地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预期会出现尘。甚至在有大雨的地区,那里保护被覆被破坏,尘仍会产生。许多潮湿地区有很好的排水,以致无保护的大部分土壤,在大雨后于非常短的时间内变为尘。4.3.4图4示出在中等强度内陆风地区,风的发生情况。图5说明我国西北地区起沙风(风速5m/s)的出现次数与风速频率的关系。4.3.5图6示出不大小粒子的沉降速度。从该图可估计沉降的时间。对小粒子应考虑热变化和其他汽流对沉降时间的影响。
净间区
GB/T4797.6—1995
风速,m/s
图4内陆地区出现中等强度风的百分率情况20 H
起沙风占全年总风速的百分率,%5起沙风(≥5m/s)的出现次数与风速频度的关系图5
(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
GB/T 4797.6—1995
粗粒尘
细粒尘
粒子大小,μm
图6滞留于空气中粒子的沉降速度注:曲线指温度0℃、压力101.3kPa时,对浓度为1g/cm粒子的情况。5百叶箱和封闭场所中的沙尘
5.1沙尘特征
5.1.1尘的类型
在百叶箱和封闭场所,可发现各种物质的尘,如石英、水泥、粉状物、有机纤维等。5.1.2颗粒大小的分布
颗粒大小的分布,按是否户外、装载车辆或百叶箱场所来考虑而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掩护物的过滤作用,在百叶箱和封闭场所中的最大粒子尺寸,要比无气候防护场所的小些。在百叶箱和封闭场所中最大粒子尺寸约为100am。
·5.1.3尘的沉积密度
在不同地区沙尘沉积密度的典型值见表5。沙尘沉积量值是从户外大气流入测量器中沙尘的样品。不可拿它们来考虑封闭场所中的局部尘,例如,在矿山、水泥厂、锯木厂和类似场所中,在那里沉积的发生遍及整个生产过程。
乡村和郊区
工业区
5.2影响沙尘环境的因素
5.2.1地区和场所
GB/T 4797.6—1995
表5典型的沙尘沉积密度
沙尘沉积量,mg/(m·h)
5.2.1.1在百叶箱或封闭场所中,沙尘产生的影响与户外场所,例如在沙漠地区出现的尘暴、尘土路上行驶车辆周围的局部环境等,有显著的差别。5.2.1.2在封闭和百叶箱场所出现的沙尘,是由多种来源引起的。沙尘可能是石英、消冰盐、肥料等,它们可通过通风孔或损坏的窗户侵入这样的场所。5.2.1.3尘也可能是天然的小纤维或人造材料组成的,例如,从生活间或办公室日常使用的衣服或地毯产生的。
5.2.1.4在车库里发现有其他的尘源,如种子及机轮研磨粉等。5.2.1.5物质颗粒大小的分布,随不同类型的尘而异。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具有的最大粒子尺寸是近似一致的。见5.1.2条。
5.2.2尘的影响
在百叶箱或封闭场所,也有微小的空气运动,识别这种气流作用的依据是:a。沉积产品上沙尘的沉积,可能由四种不同机理引起:1)在停滞空气中的沉积;
2)在被保护表面上的沉积;
3)藉静电力的吸引;
4)用狭窄孔道捕集,例如在有强迫空气循环的过滤器中。空气的运动有延缓或阻碍沙尘沉积的倾向。b.侵入沙尘侵人产品内的过程可能是这样发生:1)藉强迫空气循环带入内部,
2)藉空气的热运动带入内部,
3)藉空气的热膨胀和凝缩或大气压力的变化,进入内部。6盐雾
6.1盐雾的形成过程
6.1.1盐雾是指大气中由含盐微小液滴所构成的弥散系统。其成因,主要由于海洋中海水激烈扰动,风浪破碎,海浪拍岸等产生大量泡沫、气泡,气泡破裂时会生成徽小的水滴,海水滴大部分因重力作用而降落,部分处于同涡动扩散保持平衡的状态而分布于海面上。它们随气流升入空中,经裂解、蒸发、混并等过程演变成弥散系统,形成大气盐核。这些盐核随着上升气流,可达到2000多米的高空。6.1.2在海面上分布的海盐粒子或盐雾,随着风和平流作用向陆地上输送,可随风飘到距海洋许多公里以外的内陆,在台风时则可深人内陆数百公里。6.2盐雾的特征
6.2.1组成
6.2.1.1海洋及沿海地区大气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包括固体粒子形成的盐或象盐溶液的小滴,也包含有各种其他成份。
6.2.1.2海水的含盐量以1kg海水中含有固体物质的总量(用克表示)来确定。这时,所有的溴和碘用85
GB/T 4797.6--1995
等量的氯代替,所有的碳酸盐均换算成氧化物,各种有机物全部氧化,表6为海水的主要盐类离子的组成,因为海水中盐类大部分是电解为离子状态的。根据表6进行适当组合后计算出的含盐量见表7。表6海水的主要构成
阳离子
钠Na+
镁Mg2+
钙Ca2+
锶Sr2+
阴离子
硫酸根SO,\
碳酸氢根HCO)。
漠Br-
硼酸根BO),
含盐分的百分比
注:天然海水常常由于诸如船舶和工业制作场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导致污染,这些污移物本身又能增长细菌的活力。表?1kg海水中所含的盐量
盐的种类
飘化钠
氯化镁
硫酸钠
氯化钙CaCl2
氟化钾KCI
碳酸氢钠NaHCO;
漠化钾KBr
硼酸H,BO
氯化锶SrCl2
氟化钠NaF
6.2.1.3含盐大气的组成成分,近似地等同于海水的构成成分。天然海水的含盐量可取为3.4%,该值随地理区域和气候因素而上下变化。例如在红海出现的值,约为4%,中国各海域近海表层海水在冬季的含盐量,见表8。夏季时,由于大量的江河淡水入海与海水混合,使各海区的平均含盐量稍有降低,特别是在长江口和珠江口附近,其时含盐量仅约0.5%左右。86
6.2.2颗粒大小
GB/T4797.6—1995
表8中国近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冬季)海
长江口
含盐量,%
3.15~3.25
6.2.2.1盐雾颗粒的直径-般较小,直径大于40μm的很少,大多在2um以下,有90%以上小于5μm。海洋上初生态的盐核较大些,最大核径可达300pm。随着水分的蒸发、浓缩、传播到内陆上空则变小,很少有大于20μm的。
6.2.2.2盐雾颗粒的质量在10-11~10-5mg之间。其组成,主要是氯化物、钠和硫酸盐离子。大颗粒的初生态盐核含有的钠与氟离子的比例,大约和海水相同,但小颗粒中,硫酸根离子的比例稍大些。6.2.3浓度和沉降量
6.2.3.1对特定悬浮粒子物质的浓度,可通过已知体积空气或水样品中污染物的质量来进行确定。然后将质量除以样品的体积,即可获得单位体积的质量值,可用每立方米或升的克数,毫克数或微克数来表示。对于仅保持相对短时间的悬浮粒子,其质量可用规定时间内的平均沉降量值来表示。对盐雾来说,是用一种标准化了的方法(如ISO9225标准中规定的“湿润烛光型法”或GB10593.2标准规定的“湿纱布法”)精确测定沉降量值,来表示空气中的含盐量。6.2.3.2盐雾浓度
a.空气中含盐量的极大值出现在海洋上空,特别是在高蒸发的亚热带地区,达5mg/m。在大风期间,其盐雾含量可增加好多倍。在南海3级风(风速3.4~~~5.4m/s)浪中航行的舰船甲板上曾测得含盐量99mg/m2的记录,\极地”号科学考察船在南太平洋上4级风(风速5.5~~7.9m/s)浪中测得值为113mg/m。在美国大西洋热带空气雾水中测得的氯化物含量约为35mg/L。b。陆地上空盐雾的浓度,常受大气状况、海水的蒸发程度、风向、风速扩散因素的影响,也与降水情况、离海距离、海岸地貌情况等有关。一般是沿海和港湾地区比外海上的盐雾含量要低些。来自拍岸浪击和浪花溅射导致的盐雾颗粒,向陆地运送的距离,常随粒子大小、风的方向和速度而定,使大气盐雾含量随海岸到内陆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对流层以下2~3km高空,起初在最低层盐粒子浓度最高,当海洋气团向内陆移动过程中将盐粒冲淡,形成雨、大颗粒盐粒降落,其余小颗粒盐粒在对流层空间均匀分布。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实测得到的一个例子。海上盐雾粒子向陆地上的输送过程,见附录C。87
/s能中
GB/T4797.6—1995
1一空气中盐雾含量·区/m
2-盐雾沉降量, mg/. m·d
离海岸距离,km
图7空气中盐雾含量与盐雾沉降量和离海岸距离的关系(我国东南沿海的测量值)地面上空的盐雾浓度,以盐场上空的最高,可比一般沿海陆地上空的浓度高10倍。在巴拿马运河地区的西门港,测得的空气污染记录资料的最高氟化物浓度为0.15mg/m:我国的海口和湛江等地空气中氯化钠含量达0.28mg/m和0.36mg/m。6.2.3.3盐雾沉降量
a,盐雾主要沉降于海岸附近的沿海地区,般在距海岸300~500m范围内沉降量较大,向内陆大约在80~1600km内,随离海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达到一常数量值,约0.35mg/m2·a。但在内陆盐碱地区,应考虑地面含盐土壤灰尘被风扬起,飘人空气中的污染情况(参见第7章)。盐雾的沉降量与邻近海域海水的含盐量、温度、气团特性与厚度,风向风速,降水,空气湿度,沿b.
海地形,森林覆盖情况等有关,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海水拍岸浪大,雾重的地区,盐雾沉降量也大。在沿海地区,盐雾沉降量可高达122.8mg/(m2·d)(44.83t/(km2·a))。一般情况下为12.3~60.0mg/(m2·d)。在巴拿马运河区西门港的记录报告,一年期间的盐沉降总量达1400mg/(m2·d)(日平均量),同站在1964年3月记录的日平均值超过5200mg/m2。c.1962~1965年期间,对我国部分东南沿海城市盐雾沉降量实测的结果,平均值在10~~33mg/(m2·d)之间,最大值在15~54mg/(m2d)的范围内;最小值为5~~20mg/m2·d)。在1959到1962年间,英国沿海海滨记录到的最高量值,是136mg/(m2·d),同一期间,印度孟买和科钦分别为20mg/(m2。d)和65mg/(m2d)。1967年7月在我国汕头、湛江、榆林等码头上测得的平均沉降量为195 mg/(m2d)。
各地区盐的年平均日沉降量值的大致分布情况见表9。表9盐的年平均日沉降量值的典型分布地
海洋中岛屿和沿海地区
潮湿的沿海与内陆地区
严酷程度
严酷的
中等的
沉降量
mg/(m2. d)
8~90以上
0.8~~8以上
参考距离
距海50~100km以内
距海约80~1600km
中等半潮湿到潮湿的内陆地区
干燥地区
6.3影响盐雾环境的因素
GB/T 4797.6—1995
续表9
严酷程度
沉降量
mg/(m2·d)
轻度的
轻微及可忽略的
0.8~1.6以上
参考距离
距海500km以上
不包括盐碱地区
含盐大气的浓度水平,受海水波浪扰动,大气蒸发程度,气流运动和风的扩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陆地地面大气中盐雾含量高低和盐雾沉降量多寡与分布情况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风向和风速
当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则有利于将海面上的盐雾带入内陆,使地面空气中的盐雾含量增加,并随风力的增大而使含盐量增加。海洋上空的盐雾量,由于风力增加,浪花增多,使空气中含盐量也增大,如南海,无风时,空气含盐量为1.0~~~1.65mg/m2,风力1~~3级(1~~5m/s)时,则达到6.2mg/m2。在离海岸较远的内陆,通带空气中含盐量在0.01mg/m2以下,当有10m/s的5级风时,可达到0.1~0.5mg/m而在热带风暴(台风)时,则可上升到30mg/m2以上。
b.空气相对湿度
当空气湿度较大时,易为盐核吸附凝结,使直径变大,变重,易于降落。反之,空气干燥时,盐雾粒子中的水分会蒸发,粒径变小,生成干盐核,利于随风传播。如在干热带地区,那里雨量少,度低,细粒盐可能形成和沙尘掺和在一起,并被中等强度风带到数百公里的内陆。离海距离
海洋中产生的盐雾向陆地运送的距离,一般随粒子大小,风的速度而定,大气含盐量常随离海岸到内陆的距离迅速降低。图7是1962~1965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观测得出的盐雾沉降量与离海岸距离的关系。在非洲测得的氯化钠沉降量随离海岸距离的关系,给在图8中。1000
(p,u)/u*2
离海烨距离, km
图8氯化钠沉降量随离海岸距离的变化(在非洲测量的)d
海岸地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