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行业标准(JB) > JB/T 7374-1994 气动空气过滤器 技术条件
JB/T 7374-199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7374-1994

中文名称:气动空气过滤器 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neumatic air filter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4-07-26

实施日期:1995-07-01

作废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零部件>>J20液压与气动装置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22108.2-2008代替

采标情况:neq ISO 5782-1

出版信息

页数:8 页

标准价格:14.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

发布部门: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物理方法去除主要污染物的空气过滤器。 JB/T 7374-1994 气动空气过滤器 技术条件 JB/T7374-199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374-94
气动空气过滤器技术条件
1994-07-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199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气动空气过滤器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图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用物理方法去除主要污染物的空气过滤器。2引用标准
GB2346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一公称压力系列JB/T6378气动换向阀技术条件
3术语
3.1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是阻留压缩空气中含有主要的圈固体与液体污染物的气动元件。3.2过滤度
过滤度是指固体污物透过滤芯的最大直径。3.3水分离效率
JB/T7374-94
水分离效率是指在规定压力降(或流量)下,空气过滤器的分离水量和给水量之比的百分数。4规格
规格按通径分,并应符合表1规定。表1
公称通径d
英制in
5技术要求
5.1工作条件
5.1.1工作介质
经初级处理的压缩空气。
5.1.2介质温度、环境准度
介质温度、环境温度均为5~60℃。5.1.3公称压力
空气过滤器公称压力按0.63,1.00,1.60MPa选用。5.2性能要求
5.2.1密封性
在公称压力下空气过滤器应无外泄漏机械工业部1994-07-26批准
M27×2
M33×2
1995-07-01实施
5.2.2附压性
JB/T 737494
在1.5倍公称压力下,空气过滤器任何零(部)件应无损坏和永久变形。5.2.3过滤度
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度按1,5,10,25,40,75μm选用。5.2.4水分离效率
空气过滤器的水分离效率不小于80%。5.2.5压力降-空气量
空气过滤器在各种进口压力下的空气流量用表2表示,其数值应在出口压力降达到进口压力的5%时测得,其参数值分成A、B两档,产品按指定的档次进行检测,并不得小于表2的规定值。表2
公称通径d
进口压力
压力降-空气流量(标准状态下)m/h
注,①进口压力大于1.00MPa的流量值由生产厂给出。A
408.0285.6
②以上流量为育钢烧结滤芯过滤精度75m时的流量,配有其它弹材和精度滤芯的过滤器的流量由生产厂给出。
5.2.6排水器性能
空气过滤器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水器。5.2.6.1手动排水器应开关灵活,启开时能排放,关闭时不泄漏。5.2.6.2自动排水器关闭时不泄漏,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液位到达预定的高度时能自动排放,排水后应自动关闭,并装有手动排放装置,5.2.7外观质量
空气过滤器外表涂层应色泽均匀,无起泡及落等缺陷。塑料存水杯不应有影响透明度的纹影,无气泡等杂物。标牌应清晰、无测落和翘角现象。6试验方法
6.1试验紊件
6.1.1试验介质
经过滤度比被测滤芯精度高一档,水分离效率不小于80%的空气过滤器处理的压缩空气。6.1.2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5~40℃。
6.1.3相对湿度
周圈空气相对疆度≤90%。
6.1.4试验压力
试验压力按表3规定。
公称压力MPa
耐压性
密封性
水分离效率
压力降-空气流量
排水器性蛇
标准压力允许波动值
6.1.5试验仪表精度
JB/T7374-94
1.5倍公称压力
公称压力
试验用的压力表精度规定型式试验不低于0.4级,出厂试验不低于2.5级,测量范囤的上限值不得大于试验压力的2倍:流量计不低于2.5级;温度计(表)为普通级,6.2性能试验
6.2.1密封性试验
空气过滤器的试验压力按表3规定,输出口堵塞,浸没水中15~30cm,检测10s。6.2.2耐压性试验
空气过滤器的试验压力按表3规定,输出口堵塞,保压1min后进行检验。6.2.3过滤度试验
a,过滤度试验回路的原理按图1。图1过滤度试验回略原理图
1-气源:2定值器:3流量计;4-U型压力计,5-容器及测试装置6-被测滤芯b。将被测滤芯放入盛有乙醇的容器中,液面泛过滤芯,加盖密封,将滤芯中的残存空气抽出,装置如图2。
JB/T7374-94
图2滤芯抽空装置
1-电机;2-真空泵;3—密封容器;4-被测滤芯c,将滤芯取出装在测试装置上,加入乙醇,其液面距离滤芯上端约15mm。d,在滤芯回转的同时,调节定值器的压力,从0开始,每回转一周,调一次压力,当滤芯最初发生气泡时开始测量其压力和流量,一直测到空气量的变化率相对稳定为止,将其测量值画成曲线,并作出CD延长线和力轴交点h,如图3所示。PPa
e.利用下式计算过滤度d:
d = k × 0. 408 × 10f × r/h(μm)一乙醇的表面张力0.0230,N/m
式中,r
h一一曲线的斜率和纵座标轴交点的压力,Pat——经验系数,取0.48~0.52。
6.2.4水分离效率试验
6.2.4.1水分离效率试验回路原理按图4,取压孔结构按图5。6.2.4.2供给被测空气过滤器的进口空气压力为0.63MPa,出口压力为0.62MPa,并按1m的空气含游离状态的水为30mL的比例均勾给水。6.2.4.3操作程序
JB/T7374-94
图4水分离效率试验回路原理图
1一气源,2一空气或压阀;3、6一压力表:4一供水装置(可用油雾器代):5-被测空气过滤器,7-节流晟,8-流量计图5取压孔结构
a.首先给水,通气2~3min后,把被测过滤器中存水排放于净测量给水,给水量为存水杯有效容积的1/4以上。通气1~2min,分别测得给水量和分离水b.
分水效率计算公式:
×100%
式中:\-—水分离效率,
Q,-分离水量.cm;
Q给水量,cm,
d.以上程序重复3次,取平均值。6.2.5压力降-空气流量试验
6.2.5.1压力降-空气流量试验回路原理按图6,图6压力降-空气流量试验回路原理图1-气源;2-截止阅:3-空气减压解:4.6-压力表:5一被测空气过滤器:7一节流阅:8-流量计5
JB/T 7374-94
6.2.5.2过滤器试验压力按表3规定,调节节流阀开度,使流量逐渐增大,直至出口压力降达到进口压力的5%,测量空气流量,在试验过程中进口压力始终保持不变6.2.6排水器性能试验
6.2.6.1手动排水器试验
将空气过滤器的存水杯中加入清水(出厂检验不加水),出口关闭,试验压力接表3规定,手动排水器打开关闭进行检验。
6.2.6.2自动排水器试验
试验回路原理按图7规定。
图7自动排水器试验回路原理图
1气源;2一载止阀;3一空气减压阀:4一压力表;5一加水装置(可用油募器代>,6一被测件:7—节流阅b、空气过滤器的试验压力接表3规定,通过加水装置加入清水,调节节流阅开度,使被测件存水杯存水逐渐增加,进行检验。
6.3外观质量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用目测法进行。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每台空气过滤器须经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合格证。7.1.2出厂必检项目5.2.1,5.2.6,5.2.7条。7.1.3出厂抽检项目5.2.2条,
7.1.4抽检数量为每批(自然批)产量的2%,但不得少于3台。7.1.5判定规则
按JB/T6378中第6.1.4条规定。
7.2型式检验
7.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时,应定期进行检验,每三年不少于一次;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22型式检验的气动元件数量规定为3台(件),其中-台(件)做全项目试验,其余只作性能试验试验中有不合格,被试件应加倍检验。如仍有不合格者,则该气动元件型式检验为不合格。8标志、包装、购存
8.1标志
空气过滤器外表面应标明: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公称压力;
流动方向:
过滤度;
接管螺纹标记;免费标准bzxz.net
制造厂名称;
制造目期。
内包装
JB/T737494
应选用纸盒纸板、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桑乙烯气垫薄膜、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材料。b.
用塑料装装,每1件(套)元件装成一袋,并折叠袋口。用纸盒装:每1或2或5袋装成一盒。8.2.2外包装
元件的外包装,应采用瓦楞纸箱,钙塑瓦楞纸箱或钉板箱.特殊要求的外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8.3购存
每台空气过滤器应贴存在空气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仓库内,库内空气应不含有腐蚀性的有害杂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上海气动成套公司、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宗发、张建嵩。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