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363-199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GB/T 5363-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363-1995

中文名称: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otorcycle and moped engine bench test method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5-01-01

实施日期:1996-05-01

作废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9993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60道路车辆内燃机

中标分类号:车辆>>摩托车>>T80摩托车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5363-1985;ZB/T 81001-1987;被GB/T 5363-2008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4, 字数:24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09-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汽油发动机在台架上进行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往复活塞式汽油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的台架试验。 GB/T 5363-199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GB/T5363-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Method of bed test of gasoline enginefor motorcycles and moped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5363-—1995
代替GB5363—85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汽油发动机在台架上进行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往复活塞式汽油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的台架试验。2引用标准
GB1105.1内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环境状况及功率、燃油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GB536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汽油机清洁度测量方法GB536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汽油机质量定期检查规程GB/T5466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急速法GB546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测量方法GB5360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汽油机通用技术条件3试验条件
3.1标准环境状况
标准环境状况按GB1105.1中的有关规定。3.2附件
试验时,发动机必须安装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全部附件。如果带有充电、照明发电机或磁电机中有充电、照明线圈时,可使其处于无负荷状态。所带附件应在相应的试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中详细记载。3.3'输出功率的测定
输出功率从发动机曲轴处测取。在发动机结构不允许时,则由发动机的相应输出轴测取,其传动效率按GB5360的有关规定。
3.4发动机的调整
3.4.1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时,试验前对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断电器触点间隙、火花塞间隙、进气门和排气门间隙以及化油器等技术状态按照制造厂的规定进行一次性调整,性能试验过程中不得再行调整。
3.4.2质量定期检查试验和验收试验时,应按发动机出厂时调整的技术状态进行,试验前不得再进行调整。
3.5发动机的安装
发动机按使用时的安装角度安装在试验台上,排气排到大气中。如果发动机的排气消声器通过排气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1-16批准1996-05-01实施
GB/T 5363--1995
引出管接在试验室的排气引出系统中,则试验室排气引出系统在排气引出管处产生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差不得超过土740Pa。
3.6磨合
试验前,发动机按制造厂规定的磨合规范进行磨合。3.7发动机的冷却
3.7.1自然风冷式发动机试验时使用外部风源冷却。冷却风的方向-般情况应与车辆行驶时发动机承受的迎面风方向一致,冷却风机的出口面积应不小于发动机迎风面正投影的面积。强制风冷式发动机试验时原则上使用自身的冷却系统,对排气管、消声器等附件允许使用外部风源进行冷却。
3.7.2水冷式发动机试验时应使用自身的冷却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当散热器不能满足散热需要时,允许增加外部风源吹拂散热器或采用外部循环进行冷却,但冷却液的循环应只靠发动机自身水泵进行。带冷却风扇的发动机其风扇如果不能安装在被试发动机上,应以测定发动机功率的同样转速测定风扇吸收的功率,并从测量的发动机功率值中减去该功率。3.8发动机的预热、参数稳定性及测量要求3.8.1试验前发动机应进行预热运转。风冷式发动机预热运转到火花塞垫圈温度为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若无规定则应预热到不低于373K(100℃)。水冷式发动机应预热到冷却液出口温度353士5K(80士5℃)。润滑油温度应预热到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3.8.2性能参数应在发动机稳定运转30s后测量。3.8.3每一工况点测量两次,其两次误差应小于2%。3.8.4燃油消耗量的测量,人工测量时每次测量时间应大于20s,自动测量时每次应大于10s。3.9温度控制
试验时,火花塞垫圈温度、润滑油温度、冷却液出口温度应控制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3.10燃油和润滑油
试验用燃油和润滑油应采用制造厂规定的牌号,必要时应按有关标准进行化验。3.11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前应对测试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正,并具有检定证书。3.12主要参数的测量位置及仪器、设备精度3.12.1主要参数的测量位置按表1。表1
测量项目
大气压力(绝对)和相对湿度
压缩压力
进气温度
外部冷却风速
排气引出管压力
火花塞垫圈温度
冷却液温度
润滑油温度
润滑油压力
仪器、设备精度按表2。
测量位量
在试验室内、不受阳光直射和热辐射处测量在火花塞孔处
在沿空气滤清器进口轴线、离进气口0.15m以内测量,传感器应逆气流安装,端头位于气流中心并进行屏蔽在发动机迎风面距发动机0.2m处在离排气消声器尾管出口0.05m处测量,连接压力计的导管的端面与排气引出管内壁齐平
火花塞垫圈处
冷却液出口处
在曲轴箱中润滑油深度的中部位暨在制造厂规定的部位
测功机
转速表
计时器
仪器、设备
容积式油耗仪
密度计
大气压力计
气缸压力表
温度计
垫圈式热电偶温度计
湿度计
微压计
废气分析仪
声级计
压力表
性能试验方法
4.1起动性能试验
GB/T 5363--1995
满刻度值5%
4.1.1试验时不连接测功机,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起动方式起动,对兼备电动起动和脚踏起动两种方式的发动机,二者均应试验。脚踏起动时,从开始起动操作时计时,至发动机开始自行运转时止,测量起动时间(不包括开始起动前的辅助操作时间,但包括起动失败时间和每次起动之间的辅助操作时间)和起动次数(踏杆每踏下一次或起动踏杆顺起动方向转过的角度大于90°即为一次起动)。电动机起动时,从开始接通起动电机时计时,至发动机开始自行运转时止,测量起动时间和起动次数。
起动试验如果受发动机结构和起动方式限制而不能在台架上进行者,允许将发动机装在配套车架上进行。试验方法和要求同上。记录润滑油温度、起动时间、起动次数及大气状态参数。4.1.2冷机起动:在环境温度不低于263K(一10℃)下进行。试验前把发动机连同燃油、润滑油、充足电的蕃电池(只限于靠蓄电池起动者)置于上述环境温度下,待温度达到平衡(温差不大于1K)后进行试验。
4.1.3热机起动:使发动机预热运转到火花塞垫圈温度达到413K(140℃)时停机,立刻进行起动试验。
4.2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急速)试验GB/T5363-1995
试验时不连接测功机。将变速器处于空档或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调整节气门开度,使其转速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急速转速,在该转速下运转10min,每2min测量一次转速,然后突然开大节气门,看是否熄火。计算其转速波动率。
转速波动率按式(1)计算:
nmax(或nmain)
式中:
山一一转速波动率,%;
max(或nmin)-
在5min内测得转速的最大值或最小值,r/min;-平均转速,r/min。
平均转速按式(2)计算:
式中:k-转速测量次数;
n.—第i次转速测量值,r/min。k
本试验如不能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允许将发动机装在配套车架上进行。4.3速度特性试验
4.3.1全负荷速度特性
(1)
·(2)
做全负荷速度特性试验时,将节气门固定在全开位置,使发动机转速处于最大功率时的转速,然后逐渐增加负荷,降低转速,在可以稳定运转的转速范围内选取不少于6个转速点(包括最大功率转速点、标定功率转速点、最大转矩转速点和最低油耗转速点)进行试验。4.3.2部分负荷速度特性
做部分负荷速度特性试验时,节气门分别固定在标定转速下的100%、75%、50%和25%标定功率位置处(总排量不大于50mL的发动机25%标定功率可不做),逐渐增加负荷,降低转速,在可以稳定运转的转速范围内选取不少于6个转速点进行试验。速度特性试验时测量转速、转矩、燃油消耗量、火花塞垫圈温度及环境状况参数。其余参数(冷却液温度、润滑油温度、润滑油压力等)酌情测取。4.4万有特性试验
用速度特性法或负荷特性法进行万有特性试验,二者任选一种。4.4.1速度特性法:根据标定转速下标定功率的百分数,选取不少于8种节气门开度,按4.3条的方法,在选取的节气门开度下进行速度特性试验。4.4.2负荷特性法:在发动机可以稳定运转的转速范围内,选取8种以上转速,使发动机转速分别保持在各种转速下不变,每种转速选择不少于6个负荷点,改变负荷和节气门开度,进行负荷特性试验。万有特性试验时测量转速、转矩、燃油消耗量、火花塞垫圈温度及环境状况参数。其余参数(冷却液温度、润滑油温度、润滑油压力等)酌情测取。4.5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
用单缸熄火法测定多缸发动机各缸功率的不均匀率。试验时将节气门固定在标定工况位置,待运转稳定后,轮流停止一缸工作(拔下火花塞高压线),随244
GB/T 5363--1995
即降低负荷使转速回复到标定转速,并测量功率。各缸指示功率按式(3)计算:
P, = Ped — Pet
式中:P,—第i缸(停止工作缸)的指示功率,kW;Ped
标定功率,kW,
P。-第i缸停止工作后测得的功率,kW。各缸工作不均匀率按式(4)计算:imax(或Pimin)
各缸指示功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W;式中:Ptmax(或 Pimin)-——
P各缸指示功率的平均值,kW;
ε一一各缸功率不均匀率,%。
4.6润滑油消耗率测定试验
4.6.1四冲程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率测定.(3)
(4)
加入新润滑油至发动机润滑油标尺上限位置,起动预热。在标定转速下调至75%标定功率运转,待润滑油温度稳定后,调至50%标定功率及80%标定转速运转3min后停机,立即转动曲轴,在1min内顺转曲轴一周并继续转至第1缸上止点位置。拆下放油螺塞,准确地放油15min后装回螺塞,称量放出的润滑油和容器、漏斗总重G1。将该油倒回发动机(把未倒净的润滑油和容器:漏斗保存好使之不受污染)后立即起动,迅速调至75%标定功率工况,在标定转速下运转8h后调至50%标定功率及80%标定转速工况运转3min后停机,如前所述转动曲轴、放油(用原容器和漏斗),称量放出的润滑油和容器、漏斗总重G2。
消耗的润滑油量按式(5)计算:
G=G—G2
式中:G-—润滑油消耗量,g;
G1——运转前润滑油、容器和漏斗总重,g;G运转后润滑油、容器和漏斗总重,g。用校正后的功率计算润滑油消耗率。4.6.2分离润滑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率测定(5)
发动机按3.8.1条起动预热后停机,加入润滑油至润滑油箱上限位置并称其重量。重新起动,在标定转速下迅速调至75%标定功率工况,运转8h。然后降低负荷,转速调至怠速转速运转3min后停机。准确地测量试验前后消耗的润滑油量。用校正后的功率计算润滑油消耗率。4.6.3混合润滑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的测定发动机按3.8.1条起动预热后,在标定转速下迅速调至75%标定功率工况,运转8h,然后降低负荷,转速调至急速转速运转3min后停机,并准确测量预热后至最后停机时的混合油消耗量Go。消耗的润滑油量按式(6)计算:G=G×+i
GB/T 5363—1995
式中:K——汽油与润滑油的容积混合比比值。4.7机械效率测定
根据机型和测功设备的不同,可选择热反拖法或单缸熄火法测定机械效率。推荐优先采用热反拖法,采用何种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4.7.1热反拖法
试验前反动机在标定工况下运转30min后停止点火,立即进行试验。试验时节气门置于全开位置,四冲程机并停止供油,选取和全负荷速度特性试验相同的转速点,用电力测功机拖动由低速到高速测量各点的转速、测功机负荷。试验应在发动机熄火后3min内完成。制取机械损失功率曲线和机械效率曲线。
机械效率按式(7)计算:
式中:P——选定工况下的有效功率,kW;Pm-—选定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kW。4.7.2单缸熄火法
试验方法按4.5条进行。
机械效率按式(8)计算:
×100%
m = Pn+ Pu + P.+ ...+ P, 00%式中:P。—选定工况下的有效功率,kW,分别为选定工况下各缸的指示功率,kW。Pi~P---
4.8急速排放污染物测定
急速排放污染物测定按GB/T5466的规定进行。4.9噪声测定
发动机的噪声随整车按GB5467的规定进行。5可靠性试验
(7)
5.1磨合
按制造厂的磨合规范进行磨合并详细记录磨合期间发生故障的次数、现象及原因,并更换润滑油。5.2性能测试
试验项目按GB5360中4.4条的规定。试验方法按本标准的第4条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达到企业标准的规定值,否则终止试验。5.3可靠性试验
5.3.1可靠性试验运转时间按GB5360的规定进行。5.3.2可靠性试验运转工况的循环规定按表3。246
最大功率转速
最大功率转速
GB/T5363—1995
油门开度
《→油门开度
运转时间
5.3.3可靠性试验应连续进行,每隔10h停机一次。除按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对发动机进行保养外,允许更换润滑油,清除积炭,检查调整火花塞、断电器触点和气门间隙,清洗变速箱、化油器、消声器、润滑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并检查各部位的紧固情况。对于排量大于400mL的四冲程发动机允许按企业标准停机检查或补充润滑油。5.3.4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发动机运转和停机保养期间所发现的各种情况:停机故障次数、故障现象及原因、更换非主要零件名称及数量(包括停机保养时)、主要零件损坏情况等。试验中每隔1h至少测量一次转速、转矩、燃油消耗量、火花塞垫圈温度等,每个循环记录一次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5.3.5试验中出现GB5360中有关判定可靠性试验不合格中任何一条时,终止试验。5.4,可靠性的判定
可靠性试验后,按GB5360的规定判定是否合格。6耐久性试验
6.1磨合
按制造厂的磨合规范进行磨合,详细记录磨合期间发生故障的次数、现象及原因,并更换润滑油。6.2性能测试
试验项目按GB5360的规定。试验方法按本标准的第4条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达到企业标准规定值,否则终止试验。
6.3耐久性试验
6.3.1耐久性试验运转时间按GB5360的规定进行。6.3.2耐久性试验运转工况的循环规则按表4。表4
最大功率转速
最大功率转速
油门开度
《油门开度
运转时间
6.3.3耐久性试验应连续进行,每隔10h停机一次,除按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对发动机进行保养外,允许更换润滑油,清除燃烧室、活塞顶、活塞环及排气消声器内积炭,检查调整各部间隙,清洗变速箱、化油器、消声器、润滑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并检查各部位紧固情况。对于排量大于400mL的四冲程发动机,允许按企业标准停机检查或补充润滑油。6.3.4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发动机运转和停机保养期间所发现的各种情况:停机故障次数、故障现象及原因、更换非主要零件名称及数量(包括停机保养和耐久性试验结束后拆机时)、主要零件损坏情况等。
试验中每隔1h至少测量一次转速、转矩、燃油消耗量、火花塞垫圈温度等,每个循环记录一次环境247
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GB/T 53631995
6.3.5试验过程中如出现GB5360中有关判定耐久性试验不合格中任何一条时,终止试验。6.4性能复试
耐久性试验后按6.3.3条的规定进行保养、调整,使发动机各部状态与性能初试时相同。重复6.2条的试验内容。
6.5耐久性试验后按GB5360的规定判定是否合格。7有效功率的修正
7.1发动机在非标准环境状况下试验时,其有效功率应修正到标准环境状况。7.2有效功率的修正按式(9)、(10)计算P。 αg· P。
αg= 曾]
(298
式中:P。——标准环境状况下的有效功率,kW;P。现场环境状况下的有效功率,kW;等油量法汽油机的功率校正系数;a
T—现场环境状况下的环境温度,K;P。一现场环境状况下的干空气压力,kPa。P,=P-Φ·Paw
式中:P一一现场环境状况下的大气压,kPa;$——现场环境状况下的相对湿度;d.Psw
现场环境状况下的饱和蒸汽压,kPa;数值见附录D(参考件)。(9)
(10)
(11)
公式(9)仅适用于当0.93≤α≤1.07,288K≤T<308K和80kPa≤P.≤110kPa的情况下,否则应在试验报告中详细说明试验时的现场环境状况。7.3燃油消耗率不进行修正,按实测值计算。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8.1发动机技术规格
型号:
气缸直径:
总排量:
最大转矩:
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愈速):
最低燃油消耗率:
润滑油消耗率:
各缸功率不均匀率:
汽油牌号:
压缩比:Www.bzxZ.net
N·m/(r/min)
g/(kw·h)
g/(kw·h)
型式:
活塞行程:
标定功率:
润滑油牌号:
配气正时:
kW/(r/min)
扫气方式:
进气方式:
火花塞间隙:
汽油与润滑油容积混合比:
8.2试验时所带附件
空气滤清器
化油器
磁电机
充电发电机
点火线圈
火花塞
排气消声器
排气净化装置
冷却风扇
其它附件
8.3测试设备、仪表及油料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型式:
GB/T 5363—1995
润滑方式:
气门配置: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型号:
断电器触点间隙:
点火提前角:
冷却方式:
说明所用测试设备、仪表的名称、型号及精度,使用的燃油和润滑油牌号,必要时附上油料化验单。8.4.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
说明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并给出试验结论。试验结果集中列出下列数据:起动时间:
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急速):
最大功率及相应转速:
标定功率及相应转速:
最大转矩及相应转速:
最低燃油消耗率:
润滑油消耗率:
各缸工作不均勾率:
机械效率:
起动成功次数:
注:根据情况可予以增减。
r/min;
kW/(r/min);
kW/(r/min);
N - m/(r/min);
g/(kw.h);
g/(kW·h);
耐久性试验还应给出试验前后性能参数变化的百分率、停机故障次数、更换非主要零部件名称及数量、主要零部件损坏情况等统计数据。8.5绘制曲线图
绘出全负荷及部分负荷下的速度特性曲线图及万有特性曲线图。耐久性试验应将试验前后同一特性曲线绘于一图中。特性曲线应以校正后的功率、转矩绘制。8.6附录
将试验数据等资料作为附录纳入试验报告。9试验记录表
9.1发动机台架试验记录表见附录A(补充件)。9.2发动机起动性能、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怠速排放污染物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补充件)。9.3发动机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故障记录表见附录C(补充件)。249
发动机生产厂:
化油器型号
测功器
记录项目
曲轴转速
测功机读数
GB/T 53631995
附录A
发动机台架试验记录表
(补充件)
润滑油牌号
混合油比例(容积)
到大况
试验名
有效功率
换标气
翼准状
大气状说
大气压力
相对湿度
修正系数
燃油消耗量
耗油量
燃油消耗率
试验时闻地点人员
烟花寒垫
kg/hg/(kw·h>
发动机生产厂:
试验地点:
环境状况
大气压
试验员:
生产厂名称:
GB/T5363—1995
附录B
发动机起动性能、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急速排放污染物测量记录表(补充件)
型号:
试验时间:
起动时间
编号:
记录:
汽油牌号:
转速波动率
润滑油牌号:
急速性能
连续稳定
运转时间
附录C
突然加大节气门
发动机是否熄火
混合比:
审核:
发动机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故障记录表(补充件)
发动机型号:
故障出现时间
试验员:
零部件名称
故障情况说明
记录:
编号:
故障原因分析
审核:
试验日期:
排除措施
附加说明:
GB/T5363-—1995
附录D
不同环境温度T和相对湿度中下的水蒸汽分压中·Pw(参考件)
p·Psw,kPa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0.8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天津摩托车发动机研究所起草。0.6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彦琦、方春玉、姜玉鸿、杜占军、刘志康。0.4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ZB/T81001-87《轻便摩托与汽油机台架试验方法》作废。25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