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761-1993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GB/T 5761-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761-1993

中文名称: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Suspension process general purpose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3-01-06

实施日期:1993-10-01

作废日期:2007-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910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橡胶和塑料工业>>83.080塑料

中标分类号:化工>>合成材料>>G32合成树脂、塑料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5761-1986;被GB/T 5761-2006代替

采标情况:≈ГОСТ 1433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1, 字数:18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1993-10-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本标准适用于以悬浮法生产的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GB/T 5761-1993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GB/T5761-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Suspension polyvinyl chlorideresins of general purpose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5761-93
代替GB5761-86
本标准规定了悬浮法通用型聚氣乙烯树脂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荐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悬浮法生产的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2引用标准bzxZ.net
GB1.3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GB 2913
GB 2914
GB2915
GB2916
GB2917
GB3400
GR3401
GB 3402
GB4611
GB 4615
GB6679
GB9348
GB 9349
3产品分类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
聚氟乙烯树脂挥发物(包括水)测定方法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液电导率测定方法聚氯乙烯树脂干筛试验方法
聚氯乙烯热稳定性测试方法刚果红法和PH法通用型聚氟乙烯树脂在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聚紅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氣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命名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聚氯乙烯树脂的杂质与外来物粒子数的测定方法聚乙烯均聚物共聚物树脂及组合物热稳定性的测定变色法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的产品型号由GB3402中规定的产品名称、聚合方法和用途的表示符号及粘数分类号(见表1)等四项组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1-06批准1993-10-01实施
分类号n
粘数,ml./g
4技术要求
4.1外观:白色粉末。
156~144
143~136
物化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
GB/T 5761-93
粘数分类
135~127
126~119
粘数分类
用途分类
聚合方法
产品名称
118~107
106~96
86~73
GB/T5761—93
(99~69)
优等品
(09~29)
108096
(9~99)
96~901
优等品
[0001~001
(99~89)
201811
优等品
(69~02)
000090
优等品
优等品
优等品
%(ot0.09)
.8/Tu*
5试验方法
5.1外观评定
目视观察。
5.2粘数(或K值及聚合度)的测定5.2.1粘数的测定
按GB3401进行。
5.2.2K值的测定
GB/T 5761—93
按GB3401进行。其中K值按下式计算:K 10° ×(1 lg//1)+V1+(3 + 300/c +2. 251g./) : igr./)150+3c
式中:t。——溶液三次流经时间的算术平均值,s;溶剂三次流经时间的算术平均值,s;te
Ct——溶液的浓度,g/100mL。
试验结果取平行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整数。5.2.3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按附录A进行。
5.3表观密度的测定
按GB3402附录A进行。
5.4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
按GB3400进行。
5.5挥发物(包括水)含量的测定按GB2914进行。其中在110土2℃烘箱中加热的时间为1h,并按1h的失重量计算结果。5.6筛余物的测定
按GB2916进行。
5.7“鱼眼”数的测定
按GB4611进行。
5.8水萃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按GB2915进行。
5.9杂质粒子数的测定
按GB9348进行。
5.10残留氯乙烯含量的测定
按GB4615进行。
5.11白度(160℃,10min)的测定按附录B进行。
6检验规则
6.1组批
GB/T5761—93
以单釜所得产品或同聚含条件的数釜产品经混合均匀为一批。6.2采样
6.2.1从批堆总袋数中按下述规定的采样单元数进行随机采样。当总袋数小于500时,按表3确定;大于500时以公式(n)=3×N(N为总袋数)确定,如遇小数进为整数。表3
总袋数
11~49
82~101
102~123
124~151
152~181
采样袋数
总袋数
182~216
217~254
255~296
297~343
344~394
395~450
451~512
采样袋数
6.2.2采样时,用采样探子(GB6679附录A和附录C或相似探子)自袋的中心垂直插入深度的3/4处,采取均匀样品或用连续自动采样器在包装线按采样单元数确定的间隔自动采样。6.2.3采样量不少于2kg,混均后分装于两个洁净干燥的磨口玻璃瓶(或三层塑料袋)中封严,并标明型号、批号和采样时间,一份供检测,一份保存三个月备查。6.3出』检验
6.3.1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并保证每批出厂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规定附有质基检验报告单,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批号、批量、质量指标、等级、生产日期,并盖出广检验章和检验人员章。6.3.2技术要求中的粘数、表观密度、挥发物含量、0.25mm筛余物、杂质粒子数、“鱼眼”数、残留氯乙烯含量等项指标为每批必检项目。增塑剂吸收量、0.063mm筛余物、白度(160℃、10min)和水萃取液电导率为型式检验项目中的抽检项目,在连续正常生产时应保证达到本标准规定指标,每季度抽检一次,当抽检不达标时应每批都检,直至连续五批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按正常抽检。型式检验按G31.3中6.6.1条规定进行。
6.3.3检验结果中如有项不符舍本标准的技术要求时,应自同批产品中以双倍采样单元数采样复检,以复检结果确定。如仍不符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即为不合格品。6.4用户验收
使用单位有权按本标准规定对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如发现产品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自出厂日起,三个月内向生产厂提出处理意见,若有争议应由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因贮运管理不当影响产品质量,则应由贮运单位负责。7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7.1标志
包装袋上应标明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净重、型号、等级和生产厂名称。7.2包装
本产品用内衬大于0.1mm厚塑料薄膜袋的四层“牛皮”纸袋、聚丙烯编织袋或“牛皮”纸与聚丙烯编织物复合袋包装。封口应保证产品在正常贮运中不被污染、不泄漏。每袋净重25.0土0.2kg。7.3存
GB/T5761-93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以批为单位分开存放,不得露天堆放,防止日晒和受潮。7.4运输
运输时必须用洁净有篷的运输工具,防止雨淋。本产品为非危险品。
A1试剂
硝基苯(HG3—963)。
A2仪器
A2.1岛氏粘度计,如图A1所示。D.11
球AD,18
刻度线一
GB/T 5761 --- 93
附录A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补充件)
上刻度线(D,3)
B (1.3 ±0.2mL)
下刻度疑(D,0.52 ± 0.04)
毛细管的下端应该具有如
毛细管上端同样的曲率
图A1乌氏粘度计
A2.2甘油(丙三醇)浴,可控制100±2℃。A2.3恒温水浴,可控制30±0.05℃。A2.4手提吸气器,2.30kPa。
A2.5分析天平,感量0.1mg。
A2.6秒表,刻度0.1s。
A3操作步骤
测试溶液的制备
GB/T 5761—93
A3.1.1称取200士0.1mg干燥并冷却的聚氯乙烯试样,准确地放入一个50mL带玻璃塞的容量瓶内。A3.1.2加入约40mL的硝基苯,并在保持100士2℃的甘油浴中加热,间断摇动使试样完全溶解。A3.1.3取出容量瓶冷却至室温,再在30土0.05℃恒温水浴中放置20min后,用同样温度的硝基苯稀释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过滤后,作为测试溶液。A3.2测试
A3.2.1将测试溶液放入粘度计球A,直到溶液的液面处于刻在球A上的两条刻度线之间,以便使溶液在球的两刻度之间成为水平。A3.2.2再将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水浴内,维持温度30土0.05℃,保持球C在水平面以下。A3.2.3把粘度计管2和管3接上乳胶管。当测试的溶液达到30士0.05C时,关闭管3的橡胶管,通过附在管2上的橡胶管吸取溶液注入球B至上刻度之后,打开管2和管3口。A3.2.4立刻用秒表测量液面从上刻度降至下刻度所需要的时间,精确至0.1s。A3.2.5重复进行测试并取其平均值。A3.2.6用无样品的硝基苯进行相同的操作进行校正。A4计算
A4.1增比粘度nap
按式(A1)计算:
式中:t无样品硝基苯流出时间,;测试溶液流出时间,s。
A4.2特性粘度(n)
按式(A2)计算:
式中:n.
相对粘度(t2/t);
增比粘度;
-溶液浓度,g/L。
A4.3平均聚合度P
按式(A3)计算:
式中:-
B1仪器
特性粘度。
. Vnep Ing.
P = 500[antilg o.168
附录B
白度(160℃,10min)试验方法
(补充件)
B1.1热老化试验箱,带转动盘和鼓风,箱内温度均匀,能控制在160士2℃。154
·(A2)
B1.2称量瓶,975mm×35mm。
B1.3托盘天平,感量0.5g。
B2试验步骤
GB/T 576193
2.1称取9.5~10.5g树脂样品,均匀地铺在称量瓶中,然后在试验箱外把装有样品的称量瓶先放在转盘上,用夹子固定之。
B2.2,将试验箱升温并调控在160士2℃,把转盘迅速地安放在试验箱中,使样品瓶的上平面距温度计1cm,立即关门计时,使转盘转动,这时试验箱的温度不低于155℃。并继续升温至160士2℃。B2.310min土5s时关闭试验箱电源,取出转盘,用样品勺把结块样品压碎并混合均匀。B2.4按GB2913中规定的粉末样品白度试验方法进行白度测定。B2.5取平行试验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若相对偏差大于1%时,需重测。B2.6取、放转盘时,手臂应带好防护用具,免得烫伤。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少华、孙丽娟、潘桂荣、杜风梅、陈艳茹。本标准优级品参照采用苏联国家标准FOCT14332《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中优级品指标。15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