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3338.1-1993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零部件>>J26弹簧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部门: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件用圆截面材料(料径不大于10mm)、两端并紧的等节距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液压件用弹簧。 JB/T 3338.1-1993 液压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技术条件 JB/T3338.1-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液压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JB/T 3338. 1--93
代替JB333883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件用圆截面材料(料径不大于10mm)、两端并紧的等节距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简称液压件弹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液压件用弹簧。
引用标准
GB224钢的脱碳层深度显微测定法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 1239.2
GB 1239.5
GB 1239.6
GB2271
GB3123
GB4357
GB4358
GB4361
GB5218
GB5219
冷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圆柱螺旋弹簧抽样检查
圆柱螺旋弹簧设让计算
阀门用油火-国火铬钒合金弹簧钢丝硅青铜线
碳素弹簧钢丝
翠钢丝
油济火-回火硅锰合金弹簧钢丝
硅锰弹簧钢丝
铬钒弹簧钢丝
YB(T)11弹簧用不锈钢丝
3弹簧的参数、代号及单位
弹簧的参数、代号及单位见表1、参
材料直径
弹簧内径
弹簧中径
弹簧外径
压并时外径增人量
自由高度
工作高度
内类弹簧安装高度
试验负荷下的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3-05-07批准参
压并高度(理论值)
最大压并高度
有效圈数
总困数
支承阁数
螺旋角
旋绕比
1994-01-01实施
细长比(高径比
曲度系数
工作负荷
丙类弹簧安装负荷
试验负荷
压并负荷(理论值)
工作负荷下的变形量
丙类弹簧安装负荷下的变形量
试验负荷下的变形量
压并负荷下的变形量
弹簧刚度
4典型工况
典型工况见表2。
典型工况
F、F2
已知条件
JB/T3338.1-93
续表1
弹簧单阁刚度
切变模量
许用切应力
工作切应力
丙类弹簧安装切应力
试验切应力(试验应力)
乐并切应力(理论值)
抗拉强度极限
单件重量
注; ts-[
结构举例
应用场合
用于阀芯为锥
形的调压弹簧
用于阀芯为圆
柱形的调压弹簧
先导型压力阀
的主阀复位弹簧、
调速阀的差压阀
弹簧和单向阀弹
换向阀和柱塞
泵的柱塞复位弹
负荷特征
工作负荷P,至
PP,为零。
负荷性质属类
工作负荷经
常在P,至小于
P的某一值,P:
为可能出现的
最大负荷。
负荷性质属
工作负荷不
是,便是,
均为定值。
负荷性质属
典型工况
已知条件
JB/T3338.1—93
续表2
结构举例
注:1类、【类、类负荷定义见GB1239.6。5技术要求
应用场合
比例换向阀和
静压支承的滑阀
反馈机构对中弹
负荷特征
汇作负荷在大于
P,小于P之间,P
为安装负荷。要求弹
簧特性线性度好。
负荷性质属「类
或1类
5.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工作图样见附录A(参考件)。
5.2材料
5.2.1弹簧常用材料见表3。若需要用其他材料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表3
碳素弹簧钢丝
琴钢丝
阀门用油淬火-回火铬钒合金弹簧钢丝油泽火-回火硅锰合金弹簧钢丝
铬钒弹簧钢丝
硅锰弹簧钢丝
弹簧用不锈弹簧钢丝
硅青铜线
材料牌号或材料级、组别
B级、C级、D级
G1组、G2组、F组
50CrVA
60Si2MnA
50CrVA
60Si2MnA
1Ct18Ni9Ti
QSi3-1
标准号
GB4357
GB4358
GB2271
GB4361
GB5219
GB5218
GB3123
5.2.2弹簧材料必须有材料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并经弹簧制造厂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3热处理
5.3.1用不需淬火的弹簧钢丝和硬状态的硅青铜线卷制的弹簧,均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其硬度不予考核。
5.3.2需经淬火、回火处理的弹簧,其硬度值在44~52HRC范围内选取,硬度差不超过5个单位,5.3.3需经淬火、回火处理的弹簧金相组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5.3.4经淬火、回火处理的冷卷弹簧,单边脱碳层(铁素体+过渡层)的深度,允许比原材料标准规定的脱碳层深度再增加材料直径的0.25%。5.4永久变形
将弹簧成品用试验负荷或图样规定的负荷压缩三次后,不允许有永久变形。5.5弹簧特性与尺寸极限偏差
5.5.1弹簧特性(负荷或刚度)的极限偏差见表4。555
注:甲类弹簧负荷是指变形量下的负荷。5.5.2尺寸极限偏差
JB/T3338.1-93
±0.12P:
5.5.2.1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见表5。表5
有效圈数
差,N或N/mm
旋绕比
最小偏差值
注:()根据用户需要,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可单向使用,其公差值应符合本表的规定。凡采用单向偏差,在计算变形盘和切应力时,应将基本尺寸加(或减)公差值之半,作为计算数据。(②)乙类弹簧外径(或内径)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士0.01D制造。5.5.2.2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见表6。表6
高度H。
>60~120
不予考核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注:根据用户需要,中类弹贫白由高度的极限偏差可不对称使用,但公差值应符介本表的规定。5.5.2.3
弹簧总圈数的极限偏差见表?。556
最小偏差值
5.5.3弹簧支承圈
20~50
JB/T3338.1-93
5.5.3.1弹簧总圈数与有效圈数之差为支承圈数,不少于2圈,般总圈数不为整数。甲类1组工况的弹簧总圈数的尾数为0.5。
支承圈的端头应与邻圈贴合。当不能贴合时,其间隙极限值见表8。表8
>6.3~20
力,N/mm
5.5.3.3支承圈的端面应经磨削,磨削部分不少于端圈周长的3/4。不允许有毛刺及锐边,端头厚度不少丁钢丝直径的1/8。磨削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值为6.3μm。当钢丝直径小于或等于0.3mm.且旋绕比C不超过10时,允许不磨削两端面。5.5.3.4需要时弹簧可内(或外)倒角,但必须在图样上注明。5.5.4两端面经过磨削的弹簧,在自由状态下,弹簧轴心线对两端面的垂直度公差见表9。表9
0.017H。
最小公差值0.5
力N/mm
>6.3~20
0.012H。
最小公差值0.4
注:当6>5~10时,只要求弹簧能直立组
甲、乙、芮
最小公差值0.3
0.0171。
最小公差值0.5
5.5.5当弹簧要考核压并高度时按式(1)计算的值作为最大值,并必须在图样上注明,Hbnax
式中:dhax
材料最大直径(材料直径十极限偏差的最大)..
...(1)
5.5.6弹簧表面处理的要求,根据需要应在产品图样中注明,凡镀层为锌、铬与销时,电镀危应进行去氢处理。
5.5.7其他要求
JB/T3338.1--93
根据需要,供需双方通过协商,可按下列要求选择。强压处理或加温强压处理;
b.喷丸处理;
c.探伤检验;
d.其他。
5.5.8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按GB1239.2的规定。6检查与试验方法
6.1永久变形
将弹簧成品用试验负荷或图样规定的负荷压缩三次。测量第二次和第三次压缩后的自由高度,其差值不大于自由高度的0.25%,则认为没有永久变形。6.2弹簧特性
弹簧特性的测量应在相应的试验机上进行,测量前必须用试验负荷或图样规定的负荷压缩一次。6.3弹簧直径
用分度值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或专用量具测量,按图样规定测外径或内径。6.4弹簧自由高度
用分度值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或专用量具测量弹簧的最高点。6.5弹簧轴心线对两端支承面的垂直度用平板和宽座角尺测量。将弹簧对宽座角尺自转-周后,再用另一支承面间样自转一周检查(端头至1/2圈处相邻的第二圈),用塞尺测量弹簧外圆素线与角尺的最大偏差,即是垂直度。6.6弹簧硬度检验按GB230的规定。6.7弹簧脱碳层深度检验按GB224的规定。6.8弹簧表面质量和喷丸覆盖率用5~10倍放大镜检验。7检验规则
7.1产品的验收抽样检查按GB1239.5的规定。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7.2弹簧检查项目及缺陷分类见表10。表10
A缺陷项目
脱碳、硬度
B缺陷项目
垂直度、永久变形、外(内)径、端圈间隙、毛2脱碳、硬度外(内)径、永久变形、毛刺脱碳、硬度
脱碳、硬度
脱碳、硬度
负荷、外(内)径、毛刺
负荷、外(内)径、压并高度、毛刺刚度、外(内)径、毛刺
C缺陷项目
负荷,自由高度、端面粗糙度、表面缺陷负荷、自由高度、垂直度、端圈间隙、端面粗糙度、表面缺陷
垂直度、端面粗糙度、表面缺陷表面缺陷,垂直度、端面粗糙度自由高度、垂直度、端圈间隙、表面缺陷注:有特殊要求时,经供需双方商定,乙、丙类弹簧疲劳试验可作为A缺陷项目进行检查。8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按GB1239.2第7章的规定。
A1甲类弹簧工作图样,见图A1。(P)
JB/T3338.1—93
附录A
液压件弹簧工作图样
(参考件)
甲类组弹簧工况及设计计算数据序号
技术要求
1.旋向。
2.有效圈数n。
3.总圈数n1。
4.两端圈并紧并磨平,磨面不少于270°5两端面内(外)倒角,去毛刺
6.垂直度公差mm。
7.表面防蚀处理。
8.其余按JB/T3338.1--93。
Hi max
标题栏
A2乙类弹簧T.作图样,见图A2。(P)
JB/T3338.1-93
乙类组弹簧工况及设计计算数据序号
技术要求
1:旋向。
2.有效图数n。
3.总数n
4.两端圈并紧并磨平,磨面不少于270°5。两端面内(外)個角、去毛刺。6.垂直度公差mm。
?。表面防蚀处理。
8.共余按JB/3338.1-93。
标题栏
A3丙类弹簧工作图样,见图A3。(P.)
JB/T 3338.1—93
其余学
组弹簧工况及设计计算数据
技术要求
1.旋向。
2.有效圈数n。
3.总圈数m。
4.两端圈并紧并磨平,磨面不少于270°。5.两端面内(外)倒第,去毛刺。6.垂直度公差mm。
7.刚度 P\。
8.表面防蚀处理。
9.其余按JB/T3338.1-93。
1fa mx
标题栏
附加说明:
JB/T3338.1-93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杭州弹簧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丽仙、姜膺、陆培根、秦新平、周庆熊。36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