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行业标准(JB) > JB/T 3735-1999 铸钢混流式转轮
JB/T 3735-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3735-1999

中文名称:铸钢混流式转轮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英文名称: Cast steel Francis runne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06-28

实施日期:2000-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529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钢铁产品>>77.140.80钢铁铸件

中标分类号:机械>>加工工艺>>J31铸造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JB /T 3735-1984

采标情况:IEC 193 NEQ

出版信息

页数:10 页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德阳大型铸锻件研究所

发布部门:德阳大型铸锻件研究所

标准简介

JB/T 3735-1999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 IEC 193 修正 No.1《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的国际规程》中混流式转轮部分。 本标准是对 JB 3735-84《铸钢混流式转轮》的修订,修订时对材料牌号及其化学成分均有改变。 本标准规定了混流式水轮发电机转轮铸件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ZG20Mn 钢整体和分半铸造委员长型号、不同规格的混流式转轮。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整体和分半铸造的混流式转轮,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于 1984 年首次发布。 JB/T 3735-1999 铸钢混流式转轮 JB/T3735-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JB/T3735--1999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了1EC193修正No.1《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的国际规程》中混流式转轮部分,对JB3735—84《铸钢混流式转轮》进行了修订。本标准与JB3735一84在以下重要技术内容有所改变:一原标准牌号为ZG20SiMn修订为ZG20Mn,其化学成分要求中C0.16%~~0.22%、Mn1.00%~1. 30%、P≤0. 04%.S≤0. 04%,现修订为 C 0. 12% ~0. 22%、Mn 1. 00% ~1. 60%、P≤0. 035% 、S≤0.035%;原标准力学性能要求中≥509.6MPa,现修订热处理状态为止火+回火时α≥510MPa、≥295MPa、≥14%、≥30%、Akt≥39J、HB=156和调质状态时αu=500~600MPa、α≥300MPa、8, ≥24%、Akv≥45J、HB150~190。—-在表1中增加牌号ZG06Cr13Ni6Mo,其化学成分要求为C≤C.06%、Si≤0.70%、Mn≤0. 80% 、P≤0.030%、S≤0. 030%、Cr 12. 0% ~~14. 0%,Ni 5. 50% ~6. 50%、Mo 0. 40% ~1. 00%,力学性能要求为gb≥750MPa,d.≥550MPa、8≥15%~≥35%、HB≥220。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3735-—84。本标准由德阳大型铸锻件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素珍、刘海兵。495
1范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铸钢混流式转轮
Steel casting for francis runnerJB/T3735--1999
代替JB/T3735—84
本标准规定了混流式水轮发电机转轮铸件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ZG20Mn钢整体和分半铸造各种型号、不同规格的混流式转轮。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整体和分半铸造的混流式转轮,也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23—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1987
GB/T 229--1994
GB/T 231-1984
金属拉伸试验法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法
GB/T 6397—19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T 6414—-1986
GB/T7233—1987
GB/T 9444—1988
GB/T 11350—1989
GB/T 11352—1989
铸件尺寸公差
铸钢件超声波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铸钢件机械加工余量
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T 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ASTMA488/A488M:1981铸钢件焊接工艺与焊接人员考核用的方法标准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见图1)。3.1型线偏差
指原型表面型线与公称型线的偏差。型线偏差可以用按照公称型线做成的单个或组合样板进行检查。
3.2波浪度
指表面型线与用易弯曲挠性尺该型线围成的光滑曲线之间的偏差。波浪度用表面型线与光滑曲线间的最大间隙X和间距V之比X/V表示。3.3表面粗糙度
指通流表面上所具有的微小峰谷偏离轮廓中线这种微观的几何尺寸特性。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496
2000-01-01实施
4技术要求
4.1材料
4.1.1化学成分
ZG20Mn
ZG06Cr13Ni6Mo
JB/T3735--1999
撬性尺
波浪度XV
型线偏差
公称型线
波浪度
图1型线偏差和波浪度定义
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o. 12 ~0. 221. 00 ~~ 1. 60 0. 60 ~- 0. 800.06
力学性能
ZG20Mn
ZG06Cr13Ni6Mo
铸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 2 力学性能
热处理状态
正火+回火
≥510
500~650
≥750
≥295
≥300
≥550
表面粗糖度
12. 0~14. 05. 50~6. 50 0. 40~1. 00性免费标准bzxz.net
≥156
150~190
≥220
4.2表面质量
4.2.1型线、进出口角(见图2)JB/T3735—1999
4.2.1.1叶片进口型线极限偏差:士0.1%D,(D,为转轮公称直径.下同)。进口型线样板应从叶片顶端沿着叶片正、背面延伸0.1D,长。4.2. 1.2
叶片出口型线极限偏差:士0.1%D。正面出口型线样板应从叶片尾端沿叶片正面伸进0.1D,长,背面出LI型线样板应从叶片尾端沿叶片背面伸进0.15D,长。4.2.1.3叶片进口角极限偏差
单个值:士3°
平均值:土1.5°
叶片进口角用样板检查,检查样板从叶片顶端沿叶片正、背面延伸0.05D,长,对样板时,要使叶片和样板间的间隙均勾。
4.2.1.4叶片出口角极限偏差
单个值:士2°
平均值:土1°
叶片出口角用样板检查,检查样板从叶片尾端沿叶片正.背面延伸0.05D,长,对样板时,要使叶片和样板间的间隙均匀。
4.2.1.5叶片进、出口型线,进、出口角的检查部位见图2、图3所示,每个叶片检查2~~3个断面。进口断面
进口角
出口新面
出门角
图2转轮叶片的型线和进出口角
4.2.2波浪度:
JB/T3735-1999
图3叶片进出口型线检查部位
叶片正、背面及上冠、下环的过流面局部存在的波浪度应低于2/100。4.2.3粗糙度:
转轮叶片及上冠、下环的过流表面,其表面粗糙度按GB/T15056中R。为100um以内。4.2.4铸件的表面缺陷,在下列规定范围内,允许精整和焊补,达到光洁、平整。4.2.4.1铸件表面的冷隔、砂眼、气孔、多肉、疏松等缺陷,其深度不超过缺陷处本体厚度的20%,缺陷面积不超过铸件面积的1.5%。
4.2.4.2铸件的表面皱纹在下列范围内:深度4~~5mm的皱纹,不超过叶片总面积的10%。深度2~4mm的皱纹,不超过叶片总面积的40%,其总和不超过45%。4.2.4.3铸件表面起皮子缺陷处的面积总和不超过叶片总面积的2%。4.2.4.4铸件的裂纹在表3范围内。表3允许精整和焊补的铸件裂纹的范围部位
叶片根部
上冠、下环
裂纹长度
小于裂纹方向叶片长度的1/4
小于裂纹方向叶片长度的1/3
注:B为裂纹处本体厚度。
裂纹深度
叶片数
裂纹数
每片不多于两处
不多于四处
JB/T3735—1999
超过上述范围的缺陷,经需方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理。4.2.5铸件浇冒口应切割掉.其切割留量见表4。非加工面上的切割留量,要求修平。表4
切割长度
切割留量
铸件浇冒口的切割留量
251~550
注:切割留量的残余高度的高、低之差不许超过规定值的50%,4.3尺寸和公差
551~800
801~1000
4.3.1转轮非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其平均值按GB/T6414执行,其主要检测尺寸如图4所示:D4
图4转轮主要尺寸
4.3.2转轮加工部位的尺寸,应保证其加工余量符合GB/T11350的要求。4.3.3相邻叶片出水边开口ao尺寸偏差为(参见图2):±3%ao)—2A
每圈截面的平均开口极限偏差:单个开口的极限偏差:
A为打磨量。
%a)--2A
4.3.4叶片进口节距P(参见图2)的极限偏差为:±0.4%DI。(+%)+2A
4.3.5叶片厚度偏差极限值为:()8为叶片设计厚度。
4.4内部质量
4.4.1超声波探伤
转轮上冠内法兰(图5所示M处)在粗加工后进行超声波检查,探伤标准按GB/T7233规定执行。4.4.2磁粉探伤
转轮上冠与叶片交界处,下环与叶片交界处(图5所示N处。对于小型转轮,在探头所及之交界处)经打磨后进行磁粉探伤,探伤标准按GB/T9444执行。经磁粉探伤发现的缺陷都要进行修补,修补之后再进行探伤,直至消除所有缺陷为止。500
4.5焊补
JB/T 3735—1999
图5转轮探伤部位图
4.5.1按ASTMA488/A488M中关于对焊接人员的要求和焊接方法进行焊补。4.5.2修补缺陷时,除去缺陷的方法可用铲磨、电弧气刨、机械加工和气割割出,形成坡口.焊补前进行磁粉探伤检查。
4.5.3焊补应选择性能不低于母材并能与母材金属熔合良好的焊条进行焊补,对缺陷程度超过4.2.4规定范围的较严重部位,应编制专用焊补工艺进行焊补,焊补工艺由供方制定。4.5.4转轮缺陷的修补,应在最后一次热处理前进行。4.5.5对缺陷程度超过4.2.4规定范围的较严重部位的修补,应记载在水轮机转轮检查记录中。4.6热处理
4.6.1转轮铸件的热处理按供方厂编制的《水轮机转轮热处理工艺规范》进行。4.6.2转轮热处理的最后工序应为回火。5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5.1转轮铸件必须进行下列各项检验:a)化学成分;
b)力学性能;
c)表面质量检查;
d)尺寸检查,
e)内部质量检查;
f)缺陷修补过程的检查。
5.2化学成分分析
5.2.1化学成分按浇包样品进行分析,分析试样以每一炉钢水取一个试样,对于两炉以上取出的钢水集中到一个钢包时,可视为同一炉钢水。5.2.2分析方法按GB/T223规定进行。5.3力学性能试验
JB/T3735--1999
5.3.1力学性能以一个铸件为一检查单元,每个检查单元取1个拉力试样和一组3个冲击试样。5.3.2拉力试验按GB/T228,冲击韧性试验按GB/T229,布氏硬度试验按GB/T231的规定进行。5.3.3力学性能试验用试样毛坏的形状、尺寸按GB/T6397的规定执行,试块可附在铸件本体上或单独浇注并同铸件一起进行热处理,试块数量必须充足。单铸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按GB/T11352的规定执行。附铸试块部位和方法应由双方商定,但试块的厚度不得小于28mm。5.4验收与复试
5.4.1力学性能试验过程中,只要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就应以双倍的试样复试。如仍有1个试样不合格,铸件和试样可以重新热处理,并重新按规定进行检验。重复热处理最多不得超过两次,但回火次数不限。检验结果仍不合格者,则铸件不合格。5.4.2梅花试样或基尔试样的试验结果均可作为验收依据。铸件硬度试验按GB/T231进行,但不作为交货验收条件。
5.4.3转轮验收应有供方厂合格证,其中记有订货号、生产图号、熔炼炉号、重量、热处理规范、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表面质量检查结果、尺寸检查结果、内部质量检查结果、修补过程检查记录及检查部门产品质量的结论。
6标志和包装
6.1转轮下环内壁非加工面上要作出标记,包括订货号、生产图号、铸件名称,标记处涂红丹漆。6.2转轮粗加工表面及叶片要妥善保护,防止在吊运过程中受到损坏或变形。且供方对验收后的铸件应进行防锈包装,防止装运损坏。50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