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6441-1996 振动与冲击 人体z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GB/T 16441-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441-1996

中文名称:振动与冲击 人体z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Vibration and shock—Mechanical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Z direction

英文名称:Vibration and shock—Mechanical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Z direction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6-06-17

实施日期:1996-01-02

作废日期:2005-10-14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160振动和冲击(与人有关的)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5人类工效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作废;

采标情况:neq ISO 7962:198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3385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7, 字数:9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0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6-06-17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坐姿和立姿人体z轴向的机械传递率。本标准适用于0.5~31.5Hz频率范围内z轴向全身振动作用下,坐姿和立姿人体的机械传递率,可作为设计人-机系统与装置及评价其机械性能和采取振动控制措施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坐姿和立体人体x轴向和y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GB/T 16441-1996 振动与冲击 人体z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GB/T16441-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坐姿和立姿人体z轴向的机械传递率。本标准适用于0.5~31.5Hz频率范围内z轴向全身振动作用下,坐姿和立姿人体的机械传递率,可作为设计人-机系统与装置及评价其机械性能和采取振动控制措施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坐姿和立体人体x轴向和y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16441-1996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7962:1987《机械振动与冲击一人体之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本标准规定了坐姿和立姿人体之轴向的机械传递率。当考虑机械振动与冲击对人体的作用时,必须了解人体的动力学特性。人体机械传递率是描述人体生物动力学响应的重要参数,是评价人体动力学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人体结构特性方面的不同,产生人体生物动力学响应方面的差异,因此,不能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是:(1)适合国情原则:在主要技术内容上以中国人的人体实验研究结果为依据。(2)国际性原则:在标准框架、编写方法和某些技术内容上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在应用本标准时,必须注意其使用限制条件和可能改变人体传递率的影响因素。本标准由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忠。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人体乙轴向的机械传递率
振动与冲击
Vibration and shock-Mechanical transmissibility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z direction本标准规了坐姿和立姿人体轴向的机械传递率。GB/T 164411996
neqIs07962:1987
本标准适用」0.5~31.5Hz频率范围内轴向全身振动作用下,坐姿和立姿人体的机械传递率可作为设!人-机系统与装置及评价其机械性能和采取振动控制措施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坐姿和立姿人体轴向和y轴向的机械传递率。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298--91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GB/T13441---92人体全身振动环境的测量规范GB/T15619—1995人体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机械传递率mechanical transmissibility线性系统在稳态受迫振动时对一个给定的频率,其响应幅值与激励幅值的量纲为:的复数比。响应和激励可以是力、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中同·物理量的任·种。对于非简谐振动,机械传递率可从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谱计算得出。
3.2人体传递率human transmissibility人体传递率表示为机械传递率的模。它描述全身振动从激励部位到人体某-指定响应部位的传递。3-3传递率模transmissibility modulus运动的模数之比。
3.4传递率相角phase of transmissibility输出运动与输入运动之间的相角差。3.5全身振动whole-hodyvibration传递给整个身体的机械振动,通常是通过身体与支撑面(该面受振动)相接触的区域(例如臀部、双脚的底部和卧姿的背部等)(见GB/T156191995中4.5)。3.6线性系统linear system
响应与激励大小成正比并且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见GB/T229891中2.2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6-17批准1996-12-01实施
4影响因素
影响人体传递率的主要因素有:GB/T 16441--- 1996
a)振动作用方向(见GB/T13441一92中4.2)、人体姿势和肌肉紧张度b)振动激励与人体之间的机械耦合程度;c)人体束缚系统的特性。
5使用限制条件
5.1频率范围
人体传递率的适用频率范用是0.5~31.5Hz5.2线性度
人体承受之轴向振动时,一般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在常重力条件下,若测定人体传递率时应期的振动加速度不大于4m·s-2(rms),则可忽略非线性特征,近似地视人体为线性系统。5.3身体姿势bzxz.net
传递率受身体姿势和肌肉紧张度的影响。当身体挺直或肌肉紧张时,使较高频率的传递率增加。本标准的适用姿势是:坐姿的身体姿势为自然端坐,立姿的身体姿势为自然直立。5.4测点
激励测点位于坐姿人的臀部或立姿人的脚底部,而响应的测点位下人体头顶部中央。轴向振动激励时,人体头部运动可有垂直和水平运动两种成分。人体传递率仅考虑头部的垂直运动成分。5.5座椅和安全带
人体的外部接触界面,诸如服装、座椅(包括背靠、臂靠、脚瞪和座垫)和安全带均会影响人体的传递率。本标准的条件为无背靠、无臂靠、无脚、无座垫和无安全带。6人体传递率的频率特性
坐姿或立姿人体承受轴向激励时,人休体传递率具有如下般特性:小于约2.0IIz.人体可视为刚体,其传递率约为1.0;大于该频率,在5.0Hz附近传递率升至最大,这是人体的主要共振区,其传递率约为相同实验条件下刚体振动传递率的1.69倍(坐姿)和1.54倍(立姿);5.0~7.0Hz传递率减小;于7.0Hz,传递率小于1.0。
大于8.0Hz两种体姿的频率特性是不同的:对于坐姿,8.0~12.0Hz之间出现不明显的第二峰,离于20.0Hz,传递率明显减小;对于立姿,18.0~~30.0Hz之间出现明显的第-二共振响应,高于30.0Hz,传递率逐渐减小。
坐姿和立姿人体在0.5~31.5Hz范围内的人体传递率分别见图1和图2。692
GB/T 16441—1996
2025 31.540
频率/Hz
—120
—200
—240
50.530.81.01.251.6
频率/Hz
图1坐姿人体的机械传递率
(根据60名受试者实测加速度传递特性平均曲线拟合而戒)693
—190
GB/T164411996
0.81.1. 25..62.0
53.154.。5.06.38.0
频率/Hz
2531.5.40
0.50.630.81.01.251.62.02.53.154.05.06.38.01012.516 20频率/Hz
图2立姿人体的机械传递率
(根据50名受试者实测加速度传递特性平均曲线拟合而成)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