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6975.1-2000 信息技术 远程操作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
GB/T 16975.1-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975.1-2000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远程操作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01-03

实施日期:2000-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50212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应用>>35.240.20信息技术在办公中的应用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9计算机开放与系统互连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SO/IEC 13712-1: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937

页数:48页

标准价格:21.0 元

出版日期:2000-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0-01-0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远程操作服务(ROS),该服务使用抽象语法记法(ASN.1)来定义与ROS基本概念相对应的信息客体类,又提供了允许应用设计者规定这些类的特殊实例的记法。 GB/T 16975.1-2000 信息技术 远程操作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 GB/T16975.1-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5.2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975.1—2000
idtIS0/IEC13712-1:1995
信息技术远程操作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mote OperationsPart 1: Concepts,model and notation2000-01-0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6975.1—2000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13712-11995《信息技术远程操作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ISO/EC13712-1:1995/Amd.1:1996以及ISO/IEC13712-1:1995/技术更正1。远程操作》总标题下,包括以下3个部分:GB/T16975在《信息技术
第1部分(即GB/T16975.1):概念、模型和记法第2部分(即GB/T16975.2):OSI实现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服务定义第3部分(即GB/T16975.3):OSI实现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协议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宝艾、过介堃。GB/T16975.1—2000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或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EC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ISO和I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IEC13712-1是由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SC21:开放系统互连、数据管理和开放分布式处理与ITU-T合作制定的。这个文本也以ITU-TX.880公布。ISO/EC13712在《信息技术远程操作》总标题下,包括以下3个部分:一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
一第2部分:OSI实现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服务定义一第3部分:OSI实现: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协议规范附录A构成ISO/IEC13712-1的一部分,而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仅提供参考信息。GB/T16975.1—2000
远程操作(ROS)是客体间交互式通信的范例。因此它可用于分布式应用的设计和规范。所涉及的基本交互(作用)是由一个客体(调用者)调用某一操作,由另一个客体(执行者)执行该操作,可能还跟有返回给调用者的操作效果报告。ROS的概念是抽象的,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它。例如,使用ROS概念进行交互(作用)的客体可以由软件界面或oSI网络来隔开。
本标准描述了ROS概念和模型。它使用ASN.1来规定对应于ROS基本概念的信息客体类,例如操作和差错。这又提供了记法,以便设计者能规定这些类的特殊实例,例如特殊操作和差错。本标准提供了一组类属的PDU,这些PDU可用于相互远离的客体间ROS概念的实现。这些PDU可用于ROS的OSI实现,这些PDU在本系列标准的伙伴标准中规定。本标准还对基于ROS应用的设计者提供了通用实用程序的一些定义。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远程操作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记法
InformationtechnologyRemoteOperationsPart 1: Concepts,model and notationGB/T16975.1—2000
idtIS0/IEC13712-1:1995
本标准规定了远程操作服务(ROS),该服务使用抽象语法记法(ASN.1)来定义与ROS基本概念相对应的信息客体类,又提供了允许应用设计者规定这些类的特殊实例的记法。本标准还提供了一批定义,以规定使用ROS概念进行通信的客体间的类属协议。这些定义用于本系列标准的伙伴标准以提供ROS的OSI实现中使用的协议数据单元、服务原语和应用背景定义。本标准还对基于ROS应用的设计者提供了通用实用程序的一些定义。本标准没有规定一致性要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387.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
GB/T16975.2—1997信息技术远程操作第2部分:OSI实现、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服务定义(idtISO/IEC13712-2:1995)GB/T16975.3—1997
ISO/IEC8824-1:1995
信息技术远程操作第3部分:OSI实现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协议规范(idtISO/IEC13712-3:1995)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基本记法规范ISO/IEC8824-2:1995
5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信息客体规范ISO/IEC8824-3:1995
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约束规范ISO/IEC8824-4:1995
5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ASN.1规范参数化ISO/IEC 9072-1:1989
ISO/IEC9072-2.1989
信息处理系统文本通信远程操作第1部分:模型、记法和服务定义(eqvCCITT建议X.219.1988)
信息处理系统文本通信远程操作第2部分:协议规范(eqvCCITT建议X.229:1988)
CCITT建议X.407:1988消息处理系统:抽象服务定义约定3定义
3.1OSI参考模型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9387.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2000-08-01实施
a)抽象语法abstractsyntax;
GB/T16975.1—2000
b)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c)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3.2ASN.1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IEC8824-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数据)类型(data)type;b)(数据)值(data)value。
本标准采用ISO/IEC8824-2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字段field;
b)(信息)客体(information)object;c)(信息)客体类(information)objectclass;d)(信息)客体集(information)objectset。本标准采用ISO/EC8824-3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约束constraint;
b)异常值exceptionvalue。
本标准采用ISO/IEC8824-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参数化的parameterized。
3.3ROS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3.1自变量argument
调用一个操作附带的数据值。
3.3.2联系association
一对客体间的关系,对于操作的调用和执行起关联的作用。3.3.3联系约定associationcontract彼此可能有联系的一对通信客体的作用的规范。3.3.4不对称asymmetrical
描述操作包(或联系约定)的双方所能执行的操作集是不同的。3.3.5连接包connectionpackage在其间动态地建立和释放联系的过程中,一对通信客体的作用的规范。3.3.6约定contract
为了规定共同的行为,对一个或多个客体要求的集合。3.3.7差错error
操作不成功执行的报告。
3.3.8等幂的idempotent
一种操作特征,即在不改变执行者状态的情况下,可重复调用该操作。3.3.9链接操作linkedoperation一种操作,该操作在另一个操作的执行期间由后者的执行者调用且又是后者的调用者试图执行的一种操作。
3.3.10客体objectbzxz.net
系统(也可能是系统中一个独立部分)的模型,该模型通过其初始状态及其行为来表征,这些行为是通过严格定义的接口处的外部交互(作用)而引起的。3.3.11操作operation
个客体(调用者)能够向另一个客体(执行者)请求的功能。2
3.3.12操作包operationpackageGB/T16975.1—2000
用于规定一对通信客体的作用的有关操作的集合,其中的每个操作能够被这对客体中的一个或两个调用,并且能够被对方执行。3.3.13(差错的)参数parameter(ofanerror)差错报告可附带的数据值。
3.3.14结果result
操作成功执行的报告可附带的数据值。3.3.15ROS客体ROS-object
一种客体,它与其他客体的交互(作用)是用ROS概念来描述的。3.3.16对称symmetrical
描述操作包(或联系约定)的双方所能执行的操作集是相同的。3.3.17同步synchronous
-种操作特征,即该操作一经调用,其调用者就只有在报告了效果之后才能调用另外一个(具有相同的预期执行者的)同步操作。
4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缩略语:
RO(或ROS)
5约定
抽象语法记法一
协议数据单元
服务质量
远程操作
本标准使用ASN.1来定义:
a)对应于ROS概念的信息客体类一一如此还提供了ROS应用的设计者能用以规定这些类特殊实例的记法。
b)那些类的特定信息客体。
c)类属ROS协议的PDU。
d)在这些定义中所需的数据类型。这些定义的大部分被参数化了,因此,为了完善它们其用户必须给出实际的参数。6ROS模型
远程操作(ROS是客体间交互通信的范例。使用ROS描述和规定进行交互(作用)的客体就是ROS客体。所涉及的基本交互(作用)是由一个ROS客体(调用者)调用操作,而由另一个ROS客体(执行者)执行其操作。
操作执行完成后(成功或不成功),可导致执行者对调用者返回一个执行效果的报告。这些如图1所示。
ROS客休
(调用者)
GB/T16975.1—2000
ROS李纳
《执行者)
图1操作的调用、执行和返回
操作成功完成的报告是结果(result):操作不成功完成的报告是差错(error)。在执行操作期间,执行者可以调用旨在由原来操作的调用者执行的链接操作(linkedoperations)。为了正确地互工作,必须让调用者和执行者双方都了解操作的某些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是否要返回报告。若要,则返回哪一种,值的类型。如果有的话,是随着操作的调用还是操作的返回来运送;哪些操作。如果有的话,能与它链接;为了把该操作与可能被调用的其他操作区分开来而使用的代码值。根据称为操作包(operationpackages)的相关操作集来定义某一ROS客体类(ROS-objectclass)的(成对的)ROS客体的互工作能力。包可以是对称的(symmetrical),在这种情况下,用单一操作集来定义,它可由这一对Ros客体中的每一个客体来调用。另一方面,包可以是不对称的(asymmetrical),在这种情况下,用两个操作集来定义,即可由这一对ROS客体中的某一客体调用的那些操作和可由另个客体调用的那些操作来定义。为了定义非对称包,这两个客体可分别(任意地)标记为消费者consumer)和供应者(supplier)。注1:通常这些标记是任意的,一般是进行直观的分配,在这样一对客体中,一个提供服务,而另一个享用服务。为了对操作的调用和执行起上下文的作用,一对ROS客体间必须存在联系。通过联系约定(associationcontract)来管理每一个这样的联系。通过(集中地)决定联系可调用的操作的包集合来规定约定。如果约定规范包括一个或多个非对称包,则约定本身是不对称的。为了规定不对称联系约定,相互建立联系的两个ROS客体可被标记为发起者(initiator)和响应者(responder)。可通过“脱机”手段来建立和释放联系。另一种办法是动态地建立和释放联系。本标准中描述的选择方案是分别通过调用和执行专用的联结(bind)和断联(unbind)操作来动态地建立和释放联系。后种类型的联系约定包括连接包(connectionpackage),其中包括所使用的具体的联结和断联操作。注2:也可以用其他标准中描述的其他方法进行联系的建立和释放。联系需要客体间的关系,即对于某一联系约定项目,关系对应于客体的共同协定的实体。注3:本规范没有涉及建立或终止这些关系的方法。在上述内容中,在操作中包括的客体才有可能是调用者和执行者。但是,一般情况下,操作的调用者和执行者并不直接地互相连接,而是通过可运送调用和返回的某一媒体来进行连接。展开的视图如图2所示。
RO客体
(调用者)
图2展开的视图
ROS客体
(执行省)
GB/T16975.1—2000
在调用和返回的运送过程中以及在联系的建立、释放和维持时,媒体可能引起延迟,并且引起失败或不准确的可能性。它也可引起联系及其操作的安全受到威胁的可能性。这些内容(与其他因素一起)可描述为服务质量(QOS)。
联系约定目前能看作有三个部分,第三个部分是媒体。在约定期间媒体的职责是满足QOS要求。注4:今后,目标和最低可接受QOS要求可能形成操作、操作包规范的一部分,并且直接形成联系约定本身的一部分。
7ROS实现
为了在ROS客体之间运送调用和返回结果,ROS的实现(realization)包括定义适当的媒体。例如,这样的媒体可包含:
a)信息传递或过程调用能力以使操作的调用者和执行者能在单个计算机系统中以独立开发的软件模块来实现;
b)通信能力以使操作的调用者和执行者能在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实现可以是通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它能用来支持任一联系约定。另一些实现是专用的,它仅适用于某些特殊约定。
图3描述了利用通信手段实现ROS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具有很广泛的用途。ROS客体
信点传送
图3ROS的通信实现方法
ROS客体
在这种方法中,媒体由若干插块(stub)客体和信息传送客体组成,每一个ROS客体对应一个插块客体。与每个ROS客体相关的插块客体似乎起着相应ROS客体的作用。但是,它实际上并不调用或执行任何操作,它只不过是相应地将调用和返回转换成PDU,反之亦然。通过信息传送客体在插块间交换这些PDU。
因此,为了调用一个操作,调用者调用相关插块的操作,它形成一个描述该调用的PDU。插块利用信息传送能力将PDU传送给另一个插块。后一个插块解释该PDU,然后调用与执行者相关的ROS客体的适当操作。当操作执行完时,执行者向其相关的插块运送任一个返回,该插块形成一个描述返回的PDU。然后该插块利用信息传送能力将该PDU运送给另一个插块。后一个插块解释该PDU并且把返回报告给调用者。
第9章定义了一批合适的PDU。
在这种ROS实现中利用了各种信息传送能力。尤其重要的是OSI信息传送能力。本标准的伙伴标准GB/T16975.2和GB/T16975.3描述了许多这样的实现。8ROS概念
8.1引言
8.1.1本章定义了对应于ROS基本概念的信息客体类,以便规定这些类的客体具有的特性。定义了下列信息客体类:
OPERATION(描述操作);
-ERROR(描述差错);
-OPERATION-PACKAGE(描述操作包);5
GB/T16975.1—2000
CONNECTION-PACKAGE(描述连接包);-CONTRACT(描述联系约定);
-ROS-OBJECT-CLASS(描述ROS客体类)。8.1.2使用ASN.1来定义信息客体类。如此提供的记法可用于ROS应用的设计者规定这些类的具体事例。鼓励设计者使用该规范方法,但不强制使用。如果使用其他的方法,最终的规范应包括或涉及如何获得有效使用所提供的记法的描述。注:许多现有的规范使用ASN.1宏记法(它在ROS标准的先前版本中定义:见ISO/IEC9072-1)来规定有关ROS信息客体的操作、差错和其他类。附录C描述了如何将这些宏的使用转换成本标准所提供的记法。对于新的应用不应使用这些宏。
8.2操作
8.2.1操作是一个客体(调用者)能向另一个客体(执行者)请求的功能。规定信息客体类OPERATION(所有操作均属于它)如下,各个字段在8.2.2~8.2.13中描述:UPER
&ArgumentType
&argumentTypeOpetional
&returnResult
&ResultType
&resultTypeOptional
&Errors
&Linked
&synchronous
&idempotent
&alwaysReturns
&InvokePriority
&ResultPriority
&operationCode
VITHSYNTAX
[ARGUMENT
[RESULT
[RETURN RESULT
[ERRORS
LINKED
[SYNCHRONOUS
[IDEMPOTENT
[ALWAYS RESPONDS
[INVOKE PRIORITY
[RESULT-PRIORITY
OPTIONAL,
BOOLEANOPTIONAL
BOOLEANDEFAULT TRUE,
OPTIONAL,
BOOLEAN OPTIONAL,
ERROR OPTIONAL,
OPERATIONOPTIONAL,
BOOLEAN DEFAULT FALSE,
BOOLEANDEFAULTFALSE,
BOOLEANDEFAULT TRUE,
PriorityOPTIONAL,
Priority OPTIONAL,
CodeUNIQUEOPTIONAL
&ArgumentType
&ResultType
&returnResult]
&Errors]
&Linked
&synchronous]
&idempotent
&alwaysReturns]
&InvokePriority]
&ResultPriority]
&operationCode]
[OPTIONAL&argumentTypeOptional]][OPTIONAL&resultTypeOptional]]8.2.2&ArgumentType字段规定了操作的自变量的数据类型。如果在某一操作中省略该字段,则该操作无自变量值。
&argumentTypeOpational字段规定操作自变量的数据类型是否可被省略,只有当8.2.3
GB/T16975.1—2000
&ArgumentType字段出现时,该字段才出现。如果该字段不存在或取值为FALSE,在Invoke()PDU中不能省略&ArgumentType的值(见9.3)。8.2.4&returnResult字段规定,如果该操作执行成功是否返回结果,若返回,则取值TRUE,否则取值FALSE。
8.2.5&ResulType字段规定操作的结果返回值的数据类型。如果省略该值,那么该操作就无结果值返回。如果&returnResult字段为FALSE,应省略该字段。8.2.6&resultTypeOptional字段规定是否可以省略作为执行操作结果的返回值的数据类型,只有当&ResultType字段出现时,该字段才出现。如果该字段不存在或取值FALSE,在ReturnResult()PDU中不能省略&ResultType的值(见9.4)。8.2.7&Errors字段规定一组差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返回来报告操作执行不成功。如果省略该字段,则不报告操作执行不成功。8.2.8&alwaysReturns字段规定是否总是返回执行该操作的效果,如果返回,则取值TURE,否则取值FALSE。
8.2.9&Linked字段(如果出现)规定一组操作,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在操作执行期间作为链接操作被调用。如果省略该字段,这一操作的调用不链接其他操作。8.2.10&synchronous字段规定该操作是否同步,如果同步,则取值TRUE,否则取值为FALSE。如果&returnResult字段为FALSE,该字段也应取值为FALSE。当&synchronous字段置为TRUE时,这就意味着,在返回该操作之前,没有其他同步操作可由这一侧调用。注,&alwaysReturns字段和&synchronous字段的组合代替了ISo/IEC9072-1中定义的“操作类”的早期概念。8.2.11&InvokePriority字段规定能调用该操作的允许优先级(见8.9)。8.2.12&ResultPriority字段规定能返回该操作结果的允许优先级(见8.9)。8.2.13&operationCode字段(如果出现)规定标识该操作所使用的代码值(见8.8),例如,当该操作要被调用时。
注:使用Invoke()PDU不能调用不具有&operationCode的操作(见9.3)。实际上,除打算在某一特定情况中使用外,所有的操作应具有分配的&operationCodes,例如,作为一个联结操作。8.2.14&idempotent字段规定操作是否是等幂的,如果是等幂的,取值TRUE,否则取值FALSE。8.3差错
8.3.1差错是操作执行不成功的报告。规定信息客体类ERROR(所有的差错都属于它)如下,各个字段在8.3.2~8.3.5中描述。
&ParameterType
&ParameterTypeOptional
&ErrorPriority
&errorCode
VITHSYNTAX
PARAMETER
[PRIORITY
OPTIONAL,
BOOLEANOPTIONAL,
PriorityOPTIONAL
CodeUNIQUEOPTIONAL
&ParameterType
[OPTIONAL¶meterTypeOptional]&ErrorPriority]
&errorCode]
8.3.2&ParameterType字段规定差错的参数的数据类型。如果在某一差错中省略该字段,则该差错无参数值。
GB/T16975.12000
8.3.3¶meterTypeOptional字段规定作为限定差错参数返回值的数据类型是否可任选地出现,只有当&ParameterType字段出现时,该字段才能出现。如果该字段不存在或取值FALSE,在ReturnError()PDU中不能省略&ParameterType的值(见9.5)。8.3.4&ErrorPriority字段规定能返回差错的允许优先级(见8.9)。8.3.5&errorCode字段(如果出现)规定用于标识该差错的代码值(见8.8),例如,当返回差错时。注:使用后面定义的ReturnError()PDU不能返回没有&errorCode的差错。实际上,除打算在某一特定情况(例如,联结差错)中使用外,所有的差错都应具有分配的&errorCode字段。8.4操作包
8.4.1操作包是一对通信客体所起作用的规范,这是从他们能相互调用的观点来说的。若该包是不对称的,则术语“消费者”和“供应者”可用于所涉及的两个客体。规定信息客体类OPERATIONPACKAGE(所有这样的包均属于它)如下,各个字段在8.4.2~8.4.7中描述。PR
&Consumer
&Supplier
VITHSYNTAX
[OPERATIONS
[CONSUMER INVOKES
[SUPPLIERINVOKES
OPERATIONOPTIONAL,
OPERATIONOPTIONAL,
OPERATIONOPTIONAL
OBJECTIDENTIFIERUNIQUEOPTIONAL&Both]
&Supplier]
&Consumer]
8.4.2&Both字段规定了两个客体均能执行的操作的集。可以省略该字段。8.4.3&Consumer字段规定了两客体中的某一客体能够执行的操作的集,该客体称为消费者。可以省略该字段,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只能执行由&Both字段规定的操作。8.4.4&Supplier字段规定了两客体中的某一客体能够执行的操作集,该客体称为供应者。可以省略该字段,在这种情况下,供应者只能执行由&Both字段规定的操作。注:提供的参数化的操作包switch()(见10.18),通过转换另一客体的作用来获得一个操作包。8.4.5&id字段(如果出现)规定用于标识该操作包的客体标识符(OBJECTIDENTIFIER)值。例如,如果该包是要被通告或协商的。注:没有&id的包不能被通告或协商。8.4.6由&Both、&Consumer和&Supplier字段包括的(直接或间接)所有操作应具有不同的&operationCode值。
8.4.7在被包含的所有操作(见8.4.6)的&Error字段中包括所有差错应具有不同的&errorCode值。8.5连接包
8.5.1连接包是在动态地建立和释放联系时所涉及的操作和QOS的规范。仅当联结和断联操作用来分别动态地建立和释放联系时,才应规定连接包。规定信息客体类CONNECTIONPACKAGE(所有的连接包均属于它)如下,各种字段在8.5.2~8.5.6中描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