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547-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547-1998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数据链路服务定义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8-01-01
实施日期:1999-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24575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开放系统互连(OSI)>>35.100.20数据链路层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9计算机开放与系统互连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SO/IEC 8886: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5840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8, 字数:49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5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8-11-05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北京庄和科技发展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在以下几方面定义了OSI数据链路服务:a)服务的原语动作和事件;b)与每个原语动作和事件相关的参数,以及它们所采取的形式;c)这些动作和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有效顺序。本标准的主要目标是规定概念上的数据链路服务的特性,在指导数据链路协议的开发方面补充OSI参考模型。本标准既不规定各个实现或产品,也不对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链路实体和接口的实现加以限制。本数据链路服务定义标准没有设备一致性要求。相反,一致性是通过遵守数据链路协议的实现来达到的,这些协议满足本标准中定义的数据链路服务。 GB/T 17547-1998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数据链路服务定义 GB/T17547-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175471998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8886: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与连数据链路服务定义》。本标准对开放系统互连的数据链路服务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同时又分别对连接方式的数据链路服务和无连接方式的数据链路服务的特征、模型、服务质量、原语顺序以及原语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出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推起草单位:北京和科技发展公司。本标推主要起草人:段小航、工凌。GB/T17547—1998bZxz.net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F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 或IEC 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务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制的标准。ISO和IFC的各技术委贯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内进行合作。与ISO和E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管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标难的制定工作。在信息技术领域中,ISO 和I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 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接受的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晟体投票赞成。
ISO/IEC8886是由1SO/1ECJTC1\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的分委员会SC6\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IT-T合作制定的。等同的文本被发布为ITL-T建议X.212.本标准第二版己经做『技术修正,删除和替代了第一版ISO/IEC8886,1992)。..comGB/T 17547—1998
本标准是为了便于信息处理系统互连而产生的一组标准之一。它与 GB/T 9387.1 QS1 参考模型基本模型所定义的标准集合中的其他标准有关。GB/T9387.1所描述的参考模型将有关开效系统互连(OSI)的标准化领域细分为一系列规模可管理的规范层。本标准在OSI基本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边界上定义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它向网络协议的设计者提供了现存的支持网络协议的数据链路层服务(DLS)的定义,并通过在低层服务之上的数据链路协议的动作为数据链路协议的设计者提供了可用的服务的定义,这种相关关系如下图所示:
使用数据链路服务
网络协设
数据链路协议
网络层
数据链路服务
数据链路层
提供数据链路服务
在整个OSI标准集合中,术语“服务”系指由OS1基本参考模型中的某一层向直接位于其F:的层所提供的抽象能力。因此,本标准中定义的数据链路服务是一种概念性的体系结构上的服务,与行政管理划分光关。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数据链路服务定义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Data lnk service definition
本标摊在以下几方面定义了OS1数据链路服务;a)服务的原语动作和事件;
b)与每个原语动作和事件相关的参数,以及它们所采取的形式:c)这些动作和事件之问的相互关系它们的有效顺序,GB/T 17547—1998
idt ISO/1EC 8886: 1996
本标准的主要日标是规定既念上的数据链路服务的特性,在指导数据链路协议的开发方面补充OSI 参考模型。
本标谁既不规定各个实现或产品,也不对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数据链路实体和接口的实现加以限制本数据链路服务定义标准没有设备一致性要求。相反,一致性是通过遵守数据链路协议的实现来达到的,这些协议满足本标准中定义的数据链路服务。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均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387.1一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造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 ISO/IEC 7498-1:1994,ITU-T 建议 X.200)ISO/IEC10731: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术参考模型SI服务定义的约定
第一篇概述
3定义
3.10SI参考模型定义
本标准基于:13/T9387.1中描述的概念,并使用了其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数据链踏实体
b)数据链路层
c)数据链路服务
d)数据链路服务访同点
c)数摒链路服务访问点地址
f)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11-05批准Data link cntity
Data link layer
Data link scrvice
Data-link-service-access pointData-link-service-access-point-addressData link servicc data unit
1999-06-01实施
g)复位
3.2服务约定定义
GB/T 17547—1998
本标准使用「ISU/IEC1073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因为它们适用于数据链路层:a)数据链路服务用户
b)数据链路服务提供若
c)原语
d)请求
t)指示
f)响应
g)证实
3.3数据链路服务定义
本标准使用了下列术语:
a)数据链路连接datau-link-cnnertionData link service user
Uala link service provider
Primitive
Request
Indication
Response
Confirm
在两个或多个数据链路服务用户之间为传送数据由数据链路层建立起来的联系,它提供了一组数据链路数据传输的显式标识和为这组传输提供的关于数据链路数据传输服务的协定。注!该定义闽明『GB/T 9387.1中给小的定义。h)数据链璐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data link-cunnectiun-inodedata t.ransmissian在原光已经建立的数据链路连接的意义下的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r)数据链路无连接方式的数据传输data-link-connt:tionless-tnodledala transmission不在数据链路连接的环境中,也不要求维持多调用中的任何逻辑关系的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用于本标准:
5约定
5.1一般约定
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连接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服务
数据链路服务访问点
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
并放系统互连
服务质量
本标准使用了ISO/IEC10731中给出的描述性约定,所使用的服务模型,服务原语和时序图是完全抽象的描述;它们并不表示实现的规范。5.2参数
为表示服务用广/服务提供若交互(见ISO/IEC10731)所用的服务原语运送-些参数,用以指示在用户/提供者交互中可用的信息,适用于每组数据链路服务原语的参数在第12章到第11竟以及第19章的表格中列出。表中每个“X\表示标记它所在列的原语可以携册标记该\X”所属的行的参数,GB/T 17547—1996
某些参数条月可用括·弓中的表项进一步限定。这些表项可以是:a)特别限定的某个参数:
(一)表示在某个indination或confirm原语中供给的值,总是与源先在对等服务访问点发出的request或response原语中的值完全相同。b)适用丁该条目的某:-注释的指示:(见江)表示引用的注释中含有与该参数及其用法有关的附加信息在任何特定的接口中,并不是所有参数都需要显示加以说明。某些参数可以在该原语发出点隐式地与31SAP 相关联,
6数据链路服务概述
DILS 在Dt.S用户之间提供透明可靠的数据传选,它使得利用支持的通信资源来获得该传送的方式对这些 DLS 用户是不可见的。特别地,I)LS能提供以下内容:a)与基础物现层无关一—DLS使1L.S用户不必关心哪些配置可用(如点对点连接)·也不必关心使用哪些物理设施(如半双工传输):b)传输信息的透明性一—IL.S为DLS用户数据提供透明的传送手段。它不限制信息的内容,格式或者编码也决不需要解释其结构或含义;c)可靠的数据传送
DS使IS用户不必关心数据丢失、插人、损坏或失序(如果请求的请)。在数据链路层的某些不可恢复的差错中.II.SI儿,的重复或去失都可能发生!注1:DI.SIU重复或丢失的验测可由DLS用户来实现:日)服务质量的选择一一DLS为DLS用户提供了请求和商定数据传送服务质量的手段。QOS利用QOS参数来规定,这些参教表示诸婚吞吐量、转接延迟、推确性和叮靠性等特性:e)编址一DLS 允许ELS 用户标识其自身,每当 IDI.S提供者支持两个以上 DLSAP 时,允许 DL.S用户规定建立I>LC的DI.SA。数据链路地址在单一传输媒体(点对点或者多点物理连接)或一组并行的传输媒体(多链路或分离功能)上的特定数据链路配置内只有本地意义,因此,定义全球编址结构是不适宜的。
注2:TILS筛要区分开物理上或者逻辑上连接到多点数据链路的各个系统,并H当数据链路层包含多路复用功能时,达要能区分开各个连接,由于与共他服务定义有相回之处,这种机制被称作编址,用来区分系统的客被称作地。
7数据链路服务的类别和类型
对数据链路服务没有明确地规定类别,数据链路服务有两种类型;a)连接方式服务(在第.篇定义);b)无连接方式服务(在第一篇是义)当引用本标谁时.数据链路服务的用或提供者应说明所希望使用或提供的是哪种服务类型。第二篇连接方式服务的定义
8连接方式数据链路服务的特征
D].S 向13I.S 用产提供「下列特征:a) 为交换 LLSDU 的目的,与一个T>IS 用广建立 ILC 的于段;b)在发起的D1.S用和IL.S提供若之间,对与每个DLC相关联的某种QOS建立商定的内容;e)在DLC上传送限定长度的DLSDU的于段。T)I.SDU的传送是透明的,DLS不改变DLSDU的GR/T 175471998
边界和DLSDU的内容,DLS对DLSIU 的内容也不施加任何限制;注:DLSDU的长激可能因为数据链路协议所月内部机制的原函而有所限(见GB/T9387.1—1597中7. G. 3. 5. 2) .
)接收 DI.S用户可以对发送 DLS用户发送的DLSDU 的速率进行流量控制;e)DLC可返回到确定状态,以及通过使用复位服务元素,使两个DLS用户的活动进行同步;f) 由任一DLS 用户或者 DLS 提供者无条件释放的 DLC,因而这种释放可能其有破坏性。9连接方式数据链路服务的模型
本标准使用了ISO/IEC10731第4章所定义的层服务抽象模型。该模型定义了在两个DLS.AP上发生的DLS用户和DLS提供者之间的交,通过可以运送参数的服务原语在DLS用户和DLS提供者之间传递信息。
9.1131C端点连接标识
如果 LDLS用户需要在间一个TLSAP上区分若下个DLC,那么必须提供本地连接端点标识机制,在IDLC上下文中的这种DLSAP上发出的所有原语都要求使用这种机制来标识该DLC。本标准不描述这种隐式的标识,
9.2数据链路连接的模型
在DIL:的两个端点之间存在一种流量控制功能,它使DLS用户接收数据的行为同另一个IIS用户发送数据的能力联系起来。作为规定这种流量控制特性及其与连接方式DLS所提供的其他能力的关系的手段,使用了在F面几章中描述的DLC列模型,讨论这种DLC队列模型仅仅用来帮助埋解DI.S用户所能体会的点对点服务特性。不试图为「代替[1,S的精确的形式描述,也不作为所有可允许的DLS原语顺序的完整规范(允许的原语顺序在第11章中规定,也见下面的注释)。此外,本模型并不企图描述用来提供DLS的1L实体的所有功能或操作。也不隐含企图规定或限制L.S的实现。注:支持 DLS 慢作的内部机制对 DL.S 用户是不可见的。除了在本模型中描远的服务原语交互之外(例如:在 DL-SAP上发出一DL_RESETruuest原谱可以防止接收弱由对等DL用户发出的、对应于先前一个DL_DATArequest原语的DL_DATA indicatiun原语),还有:a)对调用原语能力所施加的,术地限制,b)对某些原语定义特定排序限制的服务规程,9.2.1队列模型概念
既列模型通过链接两个IJIL.SAP的一对队列来抽象地表示DLC的操作。每个信息流方问上都有一个鼠列(究图 1)。
LLS产A
DLS提供者
从A到B法队例
从到的限列
图1DIC的队列模型
每个队列表示了在一个传送方向上的流量控制功能。DLS用户向队列中增客体的能力由另一GB/T17547—199B
DLS用户从队列中移出客体的行为来决定。客体的放人或从队列中的移出是在两个DLSAP上交互的结果。
对每个可能的DLC认为一对队列都是可用的,下列客体可由DI.S用户放入到队列中去(见第12章到第14章):a)连接客体,表示一个DLCONNECTrequest或response原语及其参数;b)数据客体,表示个DL_DATA request 原语及其参数:c)复位客体,表示一个DL_RESETrequest或Tes[onse原语及其参数;d)渐开容体,表示一个 DL_DISCONNECT reuuest 原语及其参数。下列客体可由IL.S提供者放到队列中去(见第12章到第14章):a)复位客休;
h)同步标记客体(见9.2.4)
c)断开客体。
队列被定义为具有下列~-般特性:a)在连接客体进入以前,队列是空的;DLS提供者可以使之返回到该状态,但其内容将会丢失;b)案体在TDI.S 提供者的控制下,由发送DLS 用户放入队列。客体也可以由 DLS提供者送入队列,c)客体在DIS用户接收方的控制下移出队列:d)客体一般按它们进入队列的次序被移出欧列(其他情况见9.2.3);c)一个队列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穿量不必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9.2.21心建立
当 DLS 提供者在某个DLSAP 上接收到一个 DL_CONVECT request 原语时,一对队列便与两个TI.SAP之间的条 DIC 发生关联,连接客体放入其+t个队列。从该D1.C的 TDLS 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队列将一直保持与DLC的联系,直到表示 DL_DISCONNECTrequest或indication原语的断开客体分别从该队列中放入或移出队列。通过向 DLS 用户 A 到 DLS 用户 B 的队列中放入一个表示 DL_CONNECT Ieguest 原语的连接客体来发起·个I.C建立.的I.S用户A,不允许询该队列中放入除断开齐体之外的任何其他弃体,直到从 DLS 用户 B到 LDLS用户 A 的队列中移出一个表示 DL_ COVVECT confim 原语的连接客体为正在从 TLS 用产B到 ID1.S 用户 A 的既列中,数据客体只能在 DLS 用户B放人一个表示 DI.CONNECTTesponse原语的连接客体后才能放入该队列。当 IDL.C 存在时,队列所展现的特性表示 T)IS 用广和 DILS 提供者在该连接建立规程中关于 Q()S所达成的协定。
9.2.3数据传送
DLC上的流量控制在本队列模型中表示为允许客体加入到队列的队列容量管理。某个客体的加入可能会妨碍下一个客体的加入。一且客体处队列巾,切.S提供者可能操纵相邻的客体对,引起删除。当且夜当紧随其后的客体被定义为对该客体具有破坏性时,客体可能被删除。如果需要的话,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客体将被删除以允许具有破坏性的容体避入,因此这种破坏性弃体总能加入队列,断开客体被定义为对所有其他客休都具有破坏性。复位客体则被定义为除连接和断开客体之外的其他所有客体具有破坏性。按照上述方式操纵的客体问的相互关系见表1IDI.S提供者是否执行引起删除的动作,都将取决于 们)C: 用户的行为和对TI.C 商定的 QOS(服务质量)。总之,如果DLS用户不从欧列中移出客体,那么DLS提供者应在一段末规定的时间之后,执行所有允许的删除。
定义后随客体y
关十前
个客体x
间步标记
GB/T 175471998
队列模型客体之间的相五关系
N/A 在从到的有效状态下不会在之前既不具有肢坏性,也不能提前出现DES 对企其之前的客作有破坏性9.2.4复位
同步标记
为了准确地模型化复位服务,要求一同步标记客体。向步标记客体具有以下特性:a)它不能被DIS 用户从队列中移出;b)当队列中的下-客体是间步标记客休时,在DI.S用户看来该队列为空;c)同步标记客体能被断客体所破坏(见表1);断开
d)当复位客体之前紧接着同步标记客体时,复位客体和同步标记客体两者部从队列中删除。复莅规握的启动在要个队列中表示如下:a)由DLS提供者启动的复位规程表示为问每个队列中引人一个后面紧跟一同步标记客体的复位客体;
b)由 DLS 用户凸动的复位规程表示为从复位启动者到对等 DLS用户的既列中如入一复位客体,并且由对等DI.S用广问其他队列中插入一个后面紧跟一同步标记客体的复位客体,除非被断开客体所被坏,否则同步标记客体将一直保持在队列中,古至队列中紧跟其后的客体是-复位穿体。同北标记客体和它后面的复位客体都将被DLS提供者所删除。注;与复位规程的启动柜关的是对发出某些其他类型原讲的限制:这些限调将会引起某些案体类坚无法进入队列,古到复位规完成为止(见14.2.3):9. 2. 5 DLC 释放
在任何时候插入一断开客体的队列表示·-DI释放规程的启动,在两个队列中释放规程相对其他容体来说可能是破坏性的,并最终导致队列的空利队列与[L心关系的解除。捕入断兀客体也可以表示拒绝 DI.C建立企图或无法完成 DLC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表示 TDICONNECT Teuest原语的连接客体被-断开穿休所除,那么该断开客怀也被删除。但是当它删除了其他任何客体时,断开客体自身不会被删除,这也包括它删除表示 D]。_CONVECT response 原语的连接客体的情况。
10连接方式数据链路服务的质料术语“服务质量\(QOS)系指在连接端点之间观测到的 DLC 某些特征,QOS 描述了只属于 DLS提供者的 IDI.C 各方面。
一口建立了一茶 DLC,它两端的 DLS 用户应能对什么是13]C 上的 QOS 拥有相同的认识和理解。10.1 连接方式服务的Q0S的确定QOS极钢QOS参数来确定,这些参数赋予DLS用凸一种规定其需求的方法,还赋予DI.S提供者-个协设择的基础。
GB/T 17547—1998
根据参数值的确定方法,DLS的QOS参数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在DLC建立阶段,以每一连接为基础选择的那些Q(S参数:h)在IDI.C建文阶段未选择,但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其值的那些QUS参数。有三种Q0S参数:吞吐量,保扩和优先级(分别在10.2.1、10.2.5和10.2.6中定义),属于可以在DIL.C建立阶段选择的类型参数。这些签数的选择规程在12.2.5中详细描述。一-日建立.「DIL.C,在DI.C的生命期间-商定的QOS值在任何点上都不能被重新选择,随且也不保证能维持其原始值。DLS用户应该清楚DLC上QOS的变化是不会由DLS提供者发出显式通知的。其余被标识为参数但文不能在 DL.建立阶段选择的 QOS 特性是转接延迟、残留差错率和回弹能力(分别在10.2.2到10.2.4中定义)。特定DLC的这些参数值由其他方法来确定.诸如先验知识和协定。
如果允许选择,当启动 DLCONNECT Tequest 原语动作时,发送 DLS 用户可以请求QOS 的某些量度。请求的量度(或参数值和选项)基于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于DIS用户的先验知识。所提供的服务特性和类型的知识(即,影响数据传送的参数、格式和选项)叫通过在(任何)调用DL连接方式之前的某层管理交互提供给DL.S用户。因此,T>L.S用户对服务的特性有明确了解,该服务是每次调用时所期望提供的服务:
DLS提供者也可提供关于与DILS用户访间该服务无关的当前QOS的信息。QOS确定中的这种看上去动态情况不是种协商,而是提供超出当前服务调用的任何实例来装备提供的服务特性的知识,10.2连接方式QOS参数的定义
QOS参数可以被分类为:
a)表示 DLS性能的参数.如表2所示,b)表示其他U.S特性的参数,如表3所示。注:某些QOS参数按发出的DLS原语来定义,DLS原语的引用系指在适当TI.SAP上对该原语完的按行过程,表2QOS性能参数分类
性能推则
存吐画
转接延退
10.2.1吞吐量
准确性/可靠性
残留差错率(损坏、重复/丢失)国蝉能力
表3与性能儿关的QOS参数分类
保护度
优先级
吞叶量被定义为迪过DL_DATArcqucst/DI_T)ATAindication原语顺序成功地传送DI.S)U位的总数除以该顺序用的输入/输出时间。在所发送的DLSDU中发送成功的这些位被定义为发生在以下条件,即,这些位无差错地、按止确的时序,并在接收 DLS 用\释放 TIC 之前交付给预期的接收 DLS 用户的种状态。DI,_DATA request/DL_DATA indication原语顺序用的输人/输出时间是下列两个时间值中的较大值:
a)该顺序中第一个与最后一个DL_DATArenuest间的时间;b】该顾序中第·个与最后个DI。I)ATA indication 间的时间。吞叶量只对一序列完整的 DLSDL 才有意义。对每个传送方向可独立地规定吞叶量。通常,每个吞叶单规格都对DLC定义所期望的自标值和最小可接受值(或最低可接受QOS)。每个规格都是Y均速率,并且基于预先说明的平均IDLSDU长度而定,
GB/T 17547-199B
一序列 DLSDU 的输入或输出都有可能被DLS用户过度地延迟。在计算平均吞吐量时可排除由于DLS用户原因而产生的延迟。
10.2.2转接延迟
转接延返是在DLDATA rcqucst原语和相应的DL_DATA inrdica1.ion原语之问所经历的时间。经历的时间值只根据成功传送的DL,SDU来计算。就QOS参数的目的而言,DLSDLI的成功传送被定义为发生:在以下条件,即,IDL.STU无差错地,按正确的时序并在接收DLS用户释放II.C:之前从发送DIS用户传送到预期的接收DLS用户的一种状。
对于连接方式传送,转接延迟被规定为与每个方问无关。每个规格是基丁预先说明的平均DLSDUI长度。
如果接收 DLS 用户实施接口流量控,其各个DLSDII 的转接延退可能会有所增如,这种精况在计算转接延迟值时应被排除。
10.2.3残留差错率(ERE)
残留差错率是指在某-段测量时问内,总的不正确的、丢失的和重复的 DLSIL!与总的通过 DLS边界传送的 DLSDU 的比率。对于特定的 DLS 用户双方来说,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按图 2 所示方式定义,发送的
(+()+)
10.2.4向弹能力
去尖的
成功传关的
ILSL:-T. (0)
不正确的
到的S
多会的
传送的总DLSDLI=LL
图2残留差错率的各组成部分
=L(α)
本参数规定了在某个已建立的上,在一段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以下事件发生的概率:a)JI.S提供者启动的DIC释放(即.在无先行DLDISCONNECTrequest原语的情况下发出DI._DISCONNECT indication 原语);h)D1.S提供者启动的DL.C复位(即,在无先行DL_RESET requcat原语的情况下发出 DL_RE-SFT indication 原语)。
10.2.5保护度
保护度是指TLS提供者试图阻止对DLS用户原始信息进行未授权监视或操纵的程度。它通过在以下三个可能的保护选项范内的最小和最大保护选项来规定:a)没有保扩特征;
b)防止被动监视;
c)防I:修改、再放、增加或删除。在规定的范固内,IIS用户可以在DI.C建立阶段选择出特定的值。每个保护特征都指出一种特定类型的保密或安全威胁,而且如果可用.每种保护特征分别由不同的DLS 提供者机制来提供。
10.2.6优先级
优先级的规范与DLC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GB/T 17547—1998
该参数规定了与以下方面有关的DLC的相对重要性:a)如果必要的话,DLC使其QOS 降级的次序,b)如果必要的活,[心为恢复资源而被释放的欲序。优先级通过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来规定。在规定的范围内,DI.S用户可在II.C建立阶段选择出,特定的值。
该参数只在能判断相对重要性的结构中的某一管理实体的上下文中才有意义。优先级数是有限的。11原语顺序
11.1定义连接方式数据链路服务所用的概念服务定义使用了下列概念:
8)为数据交换的日的,DLC 可以在DLS用户之间动态建立或者终山:b)与每个Ii.C相关,当连接建立时,可在DLS提供者和DLS用之间商定QOS的某些度量;e)DI.C允许数据的传输并保持其划分成各DLSDUi;该数据的传输受流量控制的制约;d)DIC能返回到已定义的状态,ii且两个DLS用户的活动通过使用复位服务进行同步,e)术提供所请求的服务,可通知DLS用户。失收有三种类别:1)涉及DLC终止的失败;
2)涉及用户数据丢失或重复.但没有去失DIC的尖败;3)在没有丢失或重复用户数据或末丢失DLC的条件下未提供所请求的QOS的失收。11.2对原语顺序的限制
本条定义了对第12章到第14章定义的原语可能发生的,顺序的限制。这些限制决定了原语发生的顺序,但是并没有规定它们什么时间发生。其他限制,如数据的流量控制,将会影响IDI.S用户或DIS提供者在任何特定时刻发出原语的能力。连接方式原语及其参数在表1中概括妇下:表1数据链路连接方式原语及参数的一览表阶段
DLC建文
数据传送
DLC 释放
正带数据传送
DI.C释放
DI. _ CONNECT request
DLCONNECT indication
DL_CONNECT response
DL _ CONNECT eunfirm
DL _ DATA request
DL _ DATA indication
DL _ RESET request
DI _ RESET indication
DI. _ RESET response
DL_RESET confirm
DI._ DISCONNECT ICqutst
DL_ DISCONNECT indicetion
11.2.1在两个 DLC 端点处源语的关系参敷
(被叫地址,主叫地址,QOS参数集,LDLS用户数
(彼叫地址.主叫地址,QOS参数集,13LS用户数据)
(狗应地,QOS参数集,DLS用户数据)(响应地址,QOS参数集,DI.S用广数据)(DL.S用户数据)
(DLS用广数据)
(原网)
(始发者+原四)
(原因,DLS 用户数据)
(始发者·原因,DLS 用户数据)总的说来,在一个DLC端点处发出的原语将在另个DLC端点处产生影响。一个DLC端点处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