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3779-1992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梳片法
GB/T 13779-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779-1992

中文名称: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梳片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2-01-01

实施日期:1993-06-01

作废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707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59.060.10天然纤维

中标分类号:纺织>>棉纺织>>W10棉纺织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3779-2008代替

采标情况:IDT ASTM 144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943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8, 字数:10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1993-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2-11-04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归口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梳片式长度分析仪测定棉纤维长度分布参数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棉纤维长度指标的测定,也适用于棉卷、棉条等半制品或落棉的长度指标的测定。 GB/T 13779-1992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梳片法 GB/T13779-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梳片法
Test method for length of cotton fibres--Comb sorter method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梳片式长度分析仪测定棉纤维长度分布参数的方法。GB/T 13779-92
本标准适用于棉纤维长度指标的测定,也适用于棉卷、棉条等半制品或落棉的长度指标的测定。2引用标准
GB3291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GB6097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GB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术语
3.1上四分位长度、重量平均长度、短纤维界限、短纤维率等术语见GB3291的规定。4原理
利用一组钢针梳片将试样整理成一端平齐的棉束,而后自长至短地将棉束中的纤维按一定长度分为若干组,分别称取各组重量,从而求得长度分布参数。5仪器和工具
5.1梳片式长度分析仪。
5.2天平:称量100mg分度值0.2mg,称量25mg,分度值0.05mg。5.3其他附件:梳片托架、纤维夹、压叉、上梳片、纤维靶、压板、稀梳、密梳、挑针、锻子、50mm纤维尺、黑绒板等。
6试验用标准大气
试验应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3%条件下进行。7试验试样的抽取和制备
7.1从实验室样品中抽取和制备
7.1.1从实验室样品正反两面均勾地抽取32丛,每丛约6mg,经撕松除去杂质混匀后,制成实验室试样约200mg。
7.1.2将试样整理平齐,然后纵向称取三份50mg试样,其中一份备用。7.1.3,将每一份试样用手扯法使纤维成为比较平直而一端整齐的棉束,即为试验试样,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4批准1993-06-01实施
GB/T 13779--92
7.1.4试样在整理过程中除紧棉束和紧棉结外,不得丢弃纤维。7.2从GB6097试验棉条中纵向分取三份50mg试样,其中一份备用。8试验步骤
8.1.1将整理好的棉束放在左梳架下梳片的中央,使棉束整齐一端露出第一梳片约1.5mm。用压叉将棉束压入梳片内,至少压到离针端4 mm以下,但不低于梳针长度的二分之一处。8.1.2放下左梳架的梳片,直到少量纤维露出靠近操作者的那一梳片为止。8.1.3从水平方向用纤维夹分次夹取伸出梳片的最长纤维,不要一次把所有伸出纤维都拔完。8.1.4将纤维夹上的纤维移向右梳架的下梳片中央,夹子钳口应与第一梳片乎齐,松开夹子,用压叉将纤维压入梳针少许,重复操作,直至将该组伸出的纤维拔完。伸出右梳架前的纤维不超过2 mm。8.1.5再从左梳架落入下一片梳片,继续移置纤维,直至把梳片上全部纤维移置到右梳架,放在右梳架的试样宽度不能大于所用夹子的宽度,在移置过程中把散乱纤维放在梳耙上,不要丢弃纤维。8.1.6用挑针轻轻地挑理开伸出右梳架的前梳片的纤维端部,用纤维夹把伸出长度超过2mm的纤维夹出,连同梳靶上的散乱纤维用手整理按8.1.3和8.1.4条的方法移置。8.1.7在移置过程中,如果左边梳片上的纤维呈现零乱现象不便拔取移置时,可随时取下连梳粑上的纤维,一并用手重新整理平直,再放在左边梳片上,以便继续移置。8.2第二次移置
8.2.1用梳片托架将左梳架的梳片升到原来的工作位置,将分析器回转180度,这时试样仍在左边梳架上。
8.2.2重复第一次移置8.1.2到8.1.7条的试验步骤。8.3排列分组和测量
8.3.1将分析器回转180度,试样在左梳架上,靠近棉束整齐端放置二片或三片上梳片,降下左梳架的梳片,直到最长的纤维露出,用纤维夹拔出最长纤维,排列在黑绒板上,左手用压板轻轻地压住拔出的纤维,纤维夹缓缓向操作者方向拉动,使纤维平直地贴在绒板上,然后松开夹子,继续拔取和排列。拔完一组纤维,落下一片梳片。用纤维尺测量,将长度明显处于个组距范围内的纤维归入一组。如此继续进行,直至所有纤维分完。
8.3.2长绒棉短纤维界限为20mm,测量19.01到22.00mm组时,应分成两小束,一束为19.01到20. 00 mm,另--束为 20.01 到 22.00 mm。8.4称重
从最短组开始,用25mg天平将各长度组称重,精确到0.05mg,记录在试验报告单的相应空栏内。8.5测定次数及重复
每份试样共测定两次,如上四分位长度两次差异超过平均数的4%,应增试一次,以三次结果平均计算。
9 试验结果计算
9.1上四分位长度(L1)
Li = (L' - 0. 5d) + (WA- Ws)dW
式中:L1——LI所在组的长度组中值,mm;d-相邻两组之间长度差值,d为3mm;WA——自最长纤维组至 Li所在组的各组重量之和,mg;91
GB/T 1377992
-试样总重量的四分之一,mg;
W——Li所在组的重量,mg。
9.2平均长度(L)
式中:L,一第i组纤维组中值,mm;W,--第i组纤维的重量,mg;
k——最长纤维组顺序数
9.3长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式中:-—长度标准差,mm;
一长度变异系数,%。
9.4短纤维率(R)
式中:R短纤维率,%;
i—-短纤维界限组顺序数。
× 100
9.5数值修约
各项长度指标、短纤维率、长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修约至一位小数。10试验报告
(2)
·(4)
试验报告包括上四分位长度、平均长度、长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短纤维率。并写明批样来源、样品编号、仪器编号、试验日期和温、湿度条件等。试验报告单及计算实例见附录A(参考件)。92
批样来源
样品编号
仪器编号Www.bzxZ.net
组序数
组中值 L
复核员
长度范圃
46. 01~49. 00
43. 01-~46.00
40. 01~43. 00
37. 01~40. 00
34. 01~~37. 00
31. 01~34. 00
28. 01~31. 00
25. 01~28. 00
22. 01 ~~25. 00
19. 01~~22. 00
16. 01~~19. 00
13.01~~16.00
10. 01~13. 00
7.01~~10.00
4.01~7.00
0.00~4.00
GB/T13779—92
附录A
计算实例
(参考件)
梳片式棉纤维长度试验报告单
纤维重量 W,
试验日期
温、湿度
mg mm2
试验员
计算结果
上四分位长度,mm
平均长度,mm
长度标准差,mm
变异系数,%
短纤维率,%
A1上四分位长度(L1)
GB/T 13779--92
(Wa- Wa)d
L1 =(L' 0. 5d) + $
(29. 5 - 0. 5 × 3) + (18. 45 12. 5) × 3 30.0mm
(A1)
式中:L'1-29.5mm,d=3mm,Wa0.40+2.40+6.85+8.8-18.45mg,Wg50-4=12.5mg;W1--上四分位长度组的重量,8.8mg。A2平均长度(L)
A3长度标准差(a)
A4 变异系数(CV)
短纤维率(R)
×100:
式中:=
23.92= 8.0mm
× 100 = 33. 5%
× 100 =
X 100. 17. 6%
w,==0.60+1.00+2.10+2.20+2.90=8.8mg。(A2)
(A3)
(A4)
(A5)
附加说明:
GB/T13779-92
本标推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纤维检验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慧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