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64007-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64007-2000
中文名称:机织树脂衬布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09-27
实施日期:2001-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48837
相关标签:
机织
树脂
衬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制品>>W59其他纺织制品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9页
标准价格:14.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全国粘合衬热熔胶协会
归口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提出单位: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
发布部门:国家纺织工业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机织树脂衬布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和标志。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装工业专用的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各类本白、半漂、漂白和染色机织树脂衬布的质量。本标准不适用于鉴定非树脂机织衬布、针织衬布和非织造衬布的质量。 FZ/T 64007-2000 机织树脂衬布 FZ/T64007-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FZ/T64007—2000
本标准是对FZ/T64007—1999(原GB/T11389—1989)的修订。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机织树脂衬布的技术要求中内在质量的内容:1.考核指标为纬纱密度、断裂强力、水洗尺寸变化、染色牢度、游离甲醛含量、吸氯泛黄、水浸后硬挺度变化、单位面积质量等。
2.水洗尺寸变化对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分别列出不同的考核指标。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FZ/T64007-1999。本标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全国粘合衬热熔胶协会。本标准1989年首次发布,1999年调整为行业标准,2000年第一次修订。601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机织树脂衬布
Resin-finished interlinings of woven fabricsFZ/T 64007—2000
代替FZ/T64007—1999
本标准规定了机织树脂衬布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和标志。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装工业专用的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各类本白、半漂、漂白和染色机织树脂衬布的质量。
本标准不适用于鉴定非树脂机织衬布、针织衬布和非织造衬布的质量。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411—1993
棉印染布
GB/T 2912.1--1998
纺织品
GB/T 3921.3—1997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甲醛的测定
纺织品”有
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
纺织品经
GB/T 3923.1+-1997 :
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 4667-1995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GB/T 4668--1995
GB/T 4669-—1995
GB/T 5326—1997
GB 6529-—1986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425—1987
GB/T 8629—-1988
纺织品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GB/T 14801—1993
FZ/T01075-—2000服装衬布外观质量局部性疵点结辫和放尺规定FZ/T 01078—2000
FZ/T10005—1993
FZ/T 10010--1996
3定义
织物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同类布样:与生产实样属相同纤维原料及相同织物组织的来样。3.2参考样:与生产实样不同纤维原料及不同织物组织的来样国家纺织工业局2000-09-27批准602
2001-04-01实施
4产品分类
FZ/T 64007--2000
4.1产品分类按棉及化纤纯纺、混纺不同品种规格标准与树脂加工特点,分为本白、半漂、漂白和什色衬布。
4.2按本色布的品种规格标准,结合树脂衬工艺设计分别制定品种规格。5技术要求
5.1技术要求
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纬纱密度、断裂强力、水洗尺寸变化、染色牢度、游离甲醛含量、水浸后硬挺度的变化、吸氯泛黄、成品单位面积质量。外观质量即布面疵点,分为局部性疵点和散布性疵点两类。
5.2内在质量
5.2.1纬纱密度
根据基布的品种规格标准结合树脂衬布工艺设计,纯棉按GB/T411附录.A规定的计算办法所得指标考核。涤棉按GB/T5326附录A规定的计算办法所得指标考核。5.2.2断裂强力
根据基布的品种规格标准,结合树脂衬布工艺设计,纯棉按GB/T411附录A规定的计算办法并按0.55加工系数所得指标考核,涤棉按GB/T5326附录A规定的计算办法并按0.55加工系数所得指标考核。
5.2.3水洗尺寸变化
不同品种织物的经纬向水洗尺寸变化技术要求见表1。表1水洗尺寸变化技术要求
优等品
纵横向
注;尺寸变化经纬向最高限度为十0.5%。5.2.4染色牢度
水洗尺寸变化,%
不低于
纵横向
合格品
纵横向
5.2.4.1棉及化纤纯纺、混纺什色衬布的耐洗色牢度参考GB/T411和GB/T5326中的规定指标,以在实际使用中不影响面料外观与服装使用为原则,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5.2.4.2染色牢度试验方法中,凡规定有两种不同纤维的贴衬织物做平行试验时,用作内衣衬的以棉贴衬的沾色级数为依据;用作外衣衬的以毛贴衬的沾色级数为依据。5.2.5折痕回复性、撕破强力、硬挺度、氯损强力、烫焦、树脂交联程度作为内控项目,用户需要另订协议。
5.3外观质量
5.3.1局部性疵点按FZ/T01075中机织衬布执行。5.3.2散布性疵点采用以疵点程度不同逐级降等的办法。5.3.3各项指标规定见表2。
5.3.4明显的松边、紧边、轧皱等影响布面不能平摊,一等品不允许存在。603
FZ/T64007—2000
5.3.5衬布的反面有明显通匹疵点时,需降一个等。5.4分等规定
5.4.1分等原则
5.4.1.1各种机织树脂布以100m为约定长度,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卷评等。5.4.1.2在同一布卷内,有两项及以上内在质量同时降等时,以最低项评等;有两项及以上散布性疵点同时存在时,按严重一项评等。5.4.1.3在同一布卷内,同时存在局部性和散布性疵点时,先计算局部性疵点的结辫数评定等级,再结合散布性疵点逐级降等,作为该卷布的外观质量的等级。5.4.1.4各种机织树脂衬布的最终等级,由内在质量的等级与外观质量的等级综合评定,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低于合格品的为不合格品。5.4.1.5合约另有规定的评等,按合约规定执行。5.4.2评等规定
5.4.2.1各项技术要求评等规定见表2。5.4.2.2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综合评等,按其中低的等级评定。表2机织树脂衬布技术要求评等规定项
纬密,%
断裂强力
水洗尺寸变化,%
外观质量
染色牢度:白布沾色
吸氯泛黄
水浸后硬挺度变化,%
游离甲醛含量
不低于
成品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公差,%
纬斜,%
局部性
散布性窥点
采用结辫
(或标记)
只/100m
辐宽公差
白度或灰
边疵公差
每卷允许段数、段长
按设计规定免费标准bzxz.net
按设计规定
棉:经纬向
涤棉涤纶:经纬向
按规定指标
样卡,级
按规定指标
按规定指标
按规定指标
按规定指标
100及以内结辫
100以上结辩
100 及以内
100以上
同类布样
参考件
箱内卷与卷
箱与箱
100及以内
100以上
按规定指标
优等品
—2%以内
符合标准
符合标准
—15%以下
95℃水浸半小时后
300mg/kg以内
+3、-3,考核布面
左、中、右
不超过6%
1.0及以内
1.5及以内
剪二段
每段不低于10 m
评等规定
-2%以内
符合标准
符合标准
20%以下
95℃水浸半小时后
50mg/kg以内
+5、5,考核布面
左、中、右
不超过7%
1.5及以内
2.0及以内
三剪三段
每段不低于 5 m
合.格飾品
超过2%
低于标准
低于标
25%以下
95℃水浸半小时后
500mg/kg以内
+7、-7,考核布面
左、中、右
不超过8%
超过+2.0
低于3--4
低于3
4.0及以内
4.0及以内
三剪四段
每段不低于5m
6试验方法
6.1幅宽按GB/T4667执行。
6.2密度按GB/T4668执行。
6.3单位面积质量按GB/T4669执行。6.4断裂强力按GB/T3923.1执行。FZ/T 64007 ---2000
6.5水洗尺寸变化仲裁检验按GB/T8629执行,优等品采用程序1A(温度92℃土3℃),其他等级采用程序2A(温度60℃士3℃)执行。工厂常规检验按附录A执行。6.6耐洗色牢度按GB/T3921.3执行。6.7色差按GB250执行。
6.8沾色按GB251执行。
6.9白度按GB250或GB/T8425执行。6.10吸氯泛黄按FZ/T01078执行。6.11
水浸后硬挺度变化按附录B执行。6.12
游离甲醛含量按GB/T2912.1执行。纬斜按GB/T14801执行。
检验规则
按FZ/T10005执行。
8包装和标志
按FZ/T1001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折叠形式按C-S要求,即平幅卷简,以确保衬布平整。段长和拼卷按工贸协议执行。
9其他
特殊品种或用户有特殊要求,由工贸另订协议。605
A1规格
FZ/T 64007--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家用转鼓型前装料式洗衣机的洗涤程序A1.1自动洗衣机——家用转鼓型前装料式洗衣机A1.1.1内筒直径453.5mm。
A1.1.2内筒深度248.4mm。
A1.1.3旋转动作
a)(正常条件)20s顺时针,停10s;b)(缓和条件)3s顺时针,停27s。A1.1.4转速:洗涤时60r/min,脱水时600r/min。A1.1.5正常供水量:24L。
A1.1.6注水时间:2min30s。
A1.1.7排水时间:1 min30 s。
A1.1.8加热方式:电加热1500W。A2家用转肢型前装料式洗衣机采用的洗涤程序家用转鼓型前装料式洗衣机采用的洗涤程序参照GB/T8629选用。附录B
(标准的附录)
织物硬挺度试验方法(斜面悬臂法)B1仪器和工具
B1.1织物硬挺试验仪
主要装置如图B1所示。
1一水平平台;2斜面检测线;3试样压板;4-—标尺,5—指示线;6—斜面挖空部分;7试样图B1
织物硬挺度试验仪主要装置
B1.1.1水平平台
FZ/T 64007—2000
表面平整光滑,尺寸为20cm×5cm,金属材料制成,装有水平泡。B1.1.2斜面检测线
位置与试样前端中心相对应,并与水平台底面成41.5°夹角。B1.1.3试样压板
由长20cm、宽2.5cm、高度不小于0.3cm的金属材料制成,与试样接触面附有橡胶层,能带动试样同步移动。
B1.1.4标尺和指示线
分别设在平台一侧和试样压板表面,用于测量伸出长度,标尺刻度精确至o.1cm。B1.2工具
划样板和剪刀各一把。
B2试样调湿与标准大气
按照GB6529的规定。
B3样品和试样
B3.1从整批产品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避免从匹头、折皱、弯曲或变形部位取样。B3.2从距织物边1/10幅宽(幅宽100cm以上者,距织物边10cm)处裁取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和纬向(横向)试样各四条。
B3.3试样尺寸为20cmX2.5cm。
B3.4试样排列按照图B2和图B3给出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乙法,仲裁检验可采用甲法,要求各试样不含有同一根经纱(或同一纵行线圈)或同一根纬纱(或同一横列线圈),并使其长、宽方向边纱与布面经纱(纵向线圜)或纬纱(横列线圈)相平行。B3.4.1甲法——阶梯形裁样法。见图B2。慢宽国
B3.4.2乙法
T一经向(直向);W一纬向(横向)图B2
阶梯形试样裁剪例图
平行裁样法。见图B3。
T—经向(直向);W纬向(横向)
图B3平行法试样裁剪例图
B4试验步骤
FZ/T 64007--2000
B4.1将仪器放在视力能舒适地观察水平台及检测线的位置。B4.2校正仪器平台水平。
B4.3将试样正面向上平放在硬挺度仪平台上,试样一端与平台前沿对齐,放上压板并使指示线与标尺的“零”刻度线重合。
B4.4压板以0.3~0.5cm/s的速度带动试样同步向斜面方向移动,当试样下垂端刚接触检测线时停止移动,记录标尺读数,精确至0.1cm。B4.5抬起压板,将试样反面按B4.3和B4.4再测-次。B4.6每一试样正、反面测得数值和算术平均数为该试样伸出长度的一次读数,精确至0.1cm。B4.7按照GB/T4669规定测定试样单位面积质量。B5结果计算
B5.1分别计算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和纬向(横向)各四次读数的平均值,如有需要,在正、反面读数差异较大时,正、反面读数可分别平均。B5.2按式(B1)和(B2)分别计算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纬向(横向)的平均抗弯长度和总平均抗弯长度,有效值取至小数点后一位。CαL/2
Ce = NCr ·Cw
式中:C-
试样伸出长度,cm;
L—抗弯长度,cm,
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平均抗弯长度,cm,Cr
Cw——纬向(横向)平均抗弯长度,cm;Ce—总平均抗弯长度,cm。
·(B1)
B5.3按式(B3)和(B4)分别计算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纬向(横向)的平均抗弯刚度和总平均抗弯刚度,保留三位有效数。
B=G·C' X 10-1
Be = Br· Bw
式中:B—-织物抗弯刚度,mg·cm;G—一织物单位面积质量,g/m2
Br--—织物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平均抗弯刚度,mgcm;Bw—织物纬向(横向)平均抗弯刚度,mg·cm;Be—织物总平均抗弯刚度,mg· cm。B6试验报告
B6.1样品的编号、名称、规格;B6.2仪器的型号、名称;
B6.3试验温、湿度;
B6.4试验日期;
B6.5试验数量;
B6.6样品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纬向(横向)的平均抗弯长度和总平均抗弯长度;B6.7样品经向(直向或长度方向)、纬向(横向)的平均抗弯刚度和总平均抗弯刚度;608
·(B3)
*( B4 )
FZ/T64007-2000
B6.8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包括按协议增加的测试内容)和试验中异常现象需加注明。B7非仲裁性产品的常规试验规定B7.1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3℃,相对湿度为65%士5%。B7.2调湿处理可在裁取样品后进行。B7.3试样可按平行排列方法裁剪。B7.4
试样长度可视织物刚柔程度酌减。60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