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行业标准(FZ) > FZ/T 99015-1998 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
FZ/T 99015-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99015-1998

中文名称: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8-01-20

实施日期:1998-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8238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59.120纺织机械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机械与器具>>W92纺织机械用电气与自动化控制装置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2页

标准价格:15.0 元

出版日期:1998-0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曹军梅、唐益群、梁江平

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机电研究所、太仓纺织仪器厂、常州纺织仪器厂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

发布部门:中国纺织总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通用电控设备的技术要求、电控设备的保护、等电位接地、检验、标志、包装、运输与存放· FZ/T 99015-1998 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 FZ/T99015-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FZ/T99015-1998
根据中国纺织总会1996年纺织机械与器材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对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进行制定。
本标准中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3797一89《电控设备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GB12668—90《交流电动机半导体变频调速装置总技术条件》GB/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其中有关电磁试验部分,参照GB/T13926.2一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GB8616--88《工业过程控制系列用时间比例控制器性能评定方法》结合纺织行业目前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本标准从1998年2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机电研究所、太仓纺织仪器厂、常州纺织仪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军梅、唐益群、梁江平。185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纺织通用电控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generaltextile electric-driving controlgearFZ/T . 99015 -1998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通用电控设备的技术要求、电控设备的保护、等电位接地、检验、标志、包装、运输与存放。
本标准论及的电控设备是从机械电气设备的电源引入处开始的。本标准适用的电控设备,其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a.c.或1500Vd.c.,额定频率不超过200Hz。对于较高电压或频率,需满足特殊要求。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6---93标准电压
GJ3/T762—1996标准电流
G3/T1980-~1996标准频率
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
GB4588.1~4588.2--84印制板技术条件GB/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38616~-88工业过程控制系列用时间比例控制器性能评定方法(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FZ/T9004593纺织机械产品型号的编制和管理F2/T90054--94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产品包装FZ/T90072--95纺织机械电气设备用控制柜尺寸系列3要求
3.1型号与基本参数
3.1.1型号
设备的产品型号应符合FZ/T90045的规定。3.1.2额定电压
设备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符合GB156的规定。注:具体选用时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3.1.3额定电流
设备的额定电流值应符合GB/T762的规定。注:具体选用时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3.1.4额定频率
中国纺织总会1998-01-20批准
1998-02-01实施
FZ/T 99015 -- 1998
设备的额定频率应符合GB/T1980的规定。注:具体选用时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3.2般使用条件
符合本标准的电控设备均为户内安装,并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3.2.1环境温度
密封的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环境空气温度5~40℃范围内,且24h平均温度应不超过35℃。外露的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环境空气温度5~~55C范围内,且24h平均温度应不超过50℃。3.2.2湿度
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相对湿度30%~~95%范围内(无冷凝水)。要求采取正确的电气设备设计来防止偶然性凝露的有害影响,必要时采用适当的附加设施(如内装加热器、空调器、排水孔)。
3.2.3污染
电控设备应适当保护,以防固体物和液体的侵入。若电控设备安装处的实际环境中存在超量污染物(如灰尘、酸类物、腐蚀性气体、盐类物)时,供方与用户可能有必要达成专门协议。3.2.4海拔高度
电控设备应能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正常工作。3.2.5振动、冲击和碰撞
应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将它们远离振源安装或采取抗振措施,以防止(由机械及其有关设备产生或实际环境引起的)振动、冲击和碰撞的不良影响。3.2.6交流输入电源
a)电压持续波动不超过士10%,短暂波动不超过土15%。b)频率波动不超过士2%。
3.3特殊使用条件
a)环境温度、湿度、海拔不符合3.2.1、3.2.2、3.2.4的规定。b)温度或气压的急剧变化,在设备内部可能产生异常的凝露。c)空气被尘埃、烟雾、腐蚀性或放射性微粒、蒸气或盐雾严重污染。d)暴露在强电场或强磁场中。
e)暴露在高温中,例如受太阳或火炉的辐射。f)受霉菌或微生物侵蚀。
g)安装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场所。h)遭受剧烈振动、冲击或颠簸。i)安装在设备的工作容量或元件的分断能力受到影响的地方,例如装在机器里或嵌入墙中。j)其他的特殊使用条件。
上述特殊使用条件无论存在哪一种,用户均应在订货时提出,并与制造厂协商解决。3.4一般要求
3.4.1元、器件
设备中所装用的元、器件,必须符合自身的相应标准。所有元、器件的选用应符合相应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到正常工作条件下的使用,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在最不利条件下的使用。3.4.2印制板
设备中所装用的印制板,应符合GB4588.1~4588.2的规定。3.4.3导线颜色
FZ/T 99015—1998
设备中所用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3.4.4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设备中所用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3.4.5控制单元
设备中所用的控制单元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试验考核条件。对各类电子电控设备所用的控制单元,应在该设备的产品标准中作出相应的规定。3.4.6操作件运动方向
设备中所用的操作件运动方向,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3.5性能指标
3.5.1电气性能指标
用以表征电力电子调速系统性能的有关指标,如转速变化率、调速范围、稳速精度、连续运转时间等应在各有关产品标准中给以明确规定。3.5.1.1转速变化率与相对于额定转速的转速变化率3.5.1.1.1转速率化率s是指在某一指定转速下,负载由空载(一般应不大于额定负载的10%)到额定负载变化时,空载转速n。和额定负载下的转速n之差与额定负载下的转速n之比的百分数。转速变化率s可用式(1)计算:
s(%) = no =\ × 100
式中:no-—-在某一指定转速下,当实际负载为空载(不大于额定负载的10%)的转速,r/min;一在某一指定转速下,当实际负载为额定负载时的转速,/min。转速测量可采用测速仪。
(1)
3.5.1.1.2相对于额定转速的转速变化率s。是指在某一指定转速下,负载由空载(不大于额定负载的10%)到额定负载变化时,空载转速n。和额定负载下的转速n之差与额定转速n。之比的百分数。相对于额定转速的转速变化率s。可用式(2)计算:no.= n × 100
s(%) =
式中:n.
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1上面所指的\负载”一词是指从设备输出给电动机的主电路电流而不是指其输出功率(下同)。2两种转速变化率的定义应在产品标准中明确选定。3.5.1.2调速范围(调速比)
.*( 2)
调速范围D是指在额定负载下,转速变化率:不大于规定值时,从最高工作转速nmax到最低工作转速 nmn的可调范围。
调速范围D可用式(3)计算:
D =- nmax
式中.nmx-符合规定的转速变化率时最高工作转速,r/min;nmin—-符合规定的转速变化率时最低工作转速,r/min。3.5.1.3稳速精度
如果对设备的稳速精度有特定的要求,则应测量设备的稳速精度。·(3)
试验时应使设备在规定的调速范围内的某一指定转速下连续运行,供电电压和频率在规定的允差范围内变动,且使设备在规定的负载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电源扰动与负载扰动不同时叠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短时平均速度n;的测量,稳速精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a)按n,的最大值nimax和最小值nimin用平均值方法计算,即:188
一电动机额定转速。
式中:ne---
b)按方均根值方法计算,即:
FZ/T 99015 — 1998
8(%) =
武中;m---在连续运行时间中的采样总次数。(n
(4)
-(5)
转速测量仪器应基于表征电动机转角的脉冲的计数和计时的原理,每个短时平均速度的脉冲采样时间以秒计,连续运行时间以数十分或小时计,采样间隔(可等于或大于采样时间)决定于所需采样总次数,两种计算方法应由产品标准或与用户的协议确定。在规定的转速下所测得的稳速精度,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注;当供需双方有争议时,以方均根值方法仲裁。3.5.1.4频率(速度)调节范围
电源电压为95%~~110%额定值,输出为额定电流时,测量输出频率的上限值f和下限值f.,按式(6)计算输出频率(速度)调节范围。输出频率(速度)调节范围一bzxz.net
在调节范围内,被控电动机均能保持稳定的运行。在最低输出频率时,应能持续地输出额定电流。在最高输出频率时,应能输出额定电流或额定功率。3.5.1.5频率(速度)稳定精度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变化范围和试验时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额定输出频率f~测量若干个值,取其中最大值fNmax和最小值fnmin,按式(7)计算频率(速度)稳定精度。fnx fnmin × 100
频率(速度)稳定精度(%)二
3.5.1.6压频比(U/f)
fNmax + fNmis
(7)
电源电压为95%~110%额定值,输出为额定电流时,测量输出频率调节范围内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并作出输出电压与输出频率的特性曲线(U-)。3.5.2噪声
设备(指单柜)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声压级80dB(A计权)。注:对于不要经常操作、监视的设备,经制造广与用户协议,其噪声可高于上述数值。3.6冷却
制造厂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采取适当的冷却方式,如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等。3.7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设备中不等电位的裸导体之间,以及带电的裸导体与金属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表1
额定绝缘电压U
>60~~300
额定电流≤63A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电流>63A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U:
>300~660
>660~800
>800~1500
FZ/T 99015—1998
表1(完)
额定电流≤63A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电流>63A
电气间
爬电距离
注:作为设备组成部件的电气元件及自成一体的单元,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各自标准的规定。3.8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
3.8.1绝缘电阻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施加500V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2。3.8.2耐压试验
电控设备的所有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应经受至少1s时间的耐压试验,打算工作在或低于PELV保安特低电压的电路除外。3.9温升
设备内部各部件的温升用热电偶法或其他校验过的等效方法测量,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表2
设备内部的部件
电器元件及电力半导体器件
连接于-一般低压电器的
母线连接处的母线
连接于半导体器件
母线连接处的母线
与半导体器件相接的塑料绝缘
导线或橡胶绝缘导线
母线材料及被覆层
铜、无被覆层
铜、塘锡
铜、镀银
铝、超声波塘锡
铜、无被覆层
铜、塘锡
铜、镀银
铝、超声波塘锡
符合元件的各自标准
连接到发热件(如管形电阻、板形电阻、瓷盘电阻等)上的导线应从侧下方或下方引出,并需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换套耐热瓷珠,使导线绝缘端部温升不超过65℃。装于自冷封闭式柜内的电气元件、电子器件等与水平安装的管形电阻之间需保持的最小间距及发热件导线需要剥去的绝缘长度,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电控柜内不允许有火花,局部温升不超过45℃。3.10电磁兼容性
设备应能承受来自电网和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包括电快速瞬变干扰、静电放电干扰、电源畸变)。同时,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应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适当的滤波器和延时装置,或者选择一定的功率电平,以及合理的布线(如采用绞线、屏蔽线、分束或交叉走线、隔离线或屏蔽等),可以避免静电和电磁干扰。3.10.1电快速瞬变干扰试验电压:脉冲列干扰试验电压(在电源上)不小于1000V。3.10.2静电放电干扰试验电压:接触式不小于8000V,间接式不小于15000V。190
FZ/T 99015-- 1998
3.10.3电源畸变试验电压应由产品标准作出明确规定。a)电源短时中断
交流供电的控制器,中断时间为:10,20,200.1000ms。直流供电的控制器,中断时间为:5,20,200,1000ms。b)电源降低
将电源电压降低到公称值的80%,并保持55。4电控设备的保护
4.1概述
本章详述了电控设备的保护措施:一由于短路而引起的过电流;
一一过载;
-—异常温度:
-一失压或欠电压;
一机械或机械部件超速。
4.2过电流保护
机械电路中的电流如超过元件的额定值或导线的载流能力,则应按下面的叙述配置过电流保护。使用的整定值在4.2.9中详述。
4.2.1电源线
除非用户另有要求,否则电控设备供方不负责向电控设备电源线提供过电流的保护器件。电控设备供方应在安装图上说明选择这种过电流保护器件的必要数据。4.2.2动力电路
除了接地的中线外,所有导线应按4.2.9适当选择防护过电流的保护器件。过电流的检测和切断器件应装设在所有带电导体电路中。如果采用接地的中线,若其截面积不小于有关相线,则在中线上不必设置过电流检测和切断器件。对于截面积小于有关相线的中线,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IT系统中,建议不采用中线。然而,如果采用中线时,一般有必要为其提供过电流保护。注:IT系统是指电源与地绝缘或通过阻抗连接,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则接地的系统。4.2.3控制电路
直接连接电源电压的控制电路和由控制电路变压器供电的电路,其导线应依照4.2.2配置过电流保护。
通过变压器供电的控制电路,副边线圈一侧接保护接地电路,过电流保护器件仅要求设在另一侧电路导线上。
4.2.4插座及其有关导线
主要用来给维修设备供电的通用插座,其馈电电路应要求有过电流保护。这些插座的每个馈电电路的未接地带电导线上均应设置过电流保护器件。4.2.5局部照明电路
供给局部照明电路的所有未接地导线,应使用单独的过电流保护器件防护短路,与防护其他电路的防护器件分离开。
4.2.6变压器
变压器应按有关规定恰当地防护过电流。这种保护应避免(也见4.2.9)变压器合闸电流引起误跳闸;
一受二次侧短路的影响使绕组温升超过变压器绝缘等级允许的温升值。191
FZ/T99015—1998
过电流保护器件的型式和整定值应按照变压器供方的推荐值。4.2.7过电流保护器件的设置
过电流保护器件应安装在受保护导线的电源引接处。如果不能这样安装,对载流容量小于电源线的支路导线不需要设过电流保护,但需通过下列全部措施来减小短路的可能性:支线路载流容量不小于负载所需容量;一连接过电流保护器件的每根导线长度均不大于3m;导线用护壳或通道保护。
4.2.8过电流保护器件
分断能力应不小于保护器件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如果在电源侧已设有保护器件(如电源线过电流保护器件一见4.2.1),且具有必要的分断能力,则负载侧允许选用较小分断能力的保护器件。此时,两套器件的特性应相互协调,以便经过两套串接器件的能量不超过能耐受值,不损伤负载侧过电流保护器件和由其保护的导线。电源侧器件的瞬时脱扣值应调配成比负载侧器件安全断开电流至少低20%的电流值。动力电路的过电流保护器件包括熔断器和断路器。对于控制电路,也可采用为降低或限制受保护电路中的电流而设计的电子器件。如果采用熔断器,应选取用户地区容易买到的类型。4.2.9过电流保护器件额定值和整定值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或其他过电流保护器件的整定电流应选择得尽可能小,但要满足预期的过电流通过,例如电动机起动或变压器合闸期间。选择这些器件时应考虑到控制开关器件在过电流情况下的保护问题,如防备控制开关器件触点的熔焊。过电流保护器件的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取决于受该器件的保护的导体的载流能力。应考虑到与保护电路中其他电器件协调的要求。应遵照电器件供方的推荐。4.3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连续工作的0.5kW以上的电动机应配备电动机过载保护。建议所有的电动机都采用这种过载保护。电动机的过载保护能用过载保护器、温度传感器或电流限定器等器件来实现。注:过载保护器件检测电路负载超过容量时,电路中的时间-电流间的关系,应同时作适当的控制反应,除用电流限定或内装热保护(例如热敏电阻嵌入电动机绕阻中)外,每条通电导线都应接入过载检测,但中线除外。然而,过载检测元件的数量可按用户要求减少。对单相电动机或直流电源,检测元件只允许用在未接地通电导线中。
若过载是用切断电路的办法作为保护,则开关器件应断开所有通电导线,但中线除外。对于特殊工作制要求频繁起动、制动的电动机(如快速移动、锁紧、快速退回等电动机),由于保护器件与被保护绕组的时间常数相互差异较大,配置过载保护可能是困难的。建议采用为特殊工作制电动机专门设计的保护器件。对于功率不超过2kW的这类电动机不要求设置过载保护。在影响冷却效果的环境中(如尘埃环境),建议采用带内装式热保护的电动机。根据电动机使用型式,如果在转子速度失控时内装式热保护不能确保充分的保护,这种情况可能有必要提供附加保护措施。
应防止过载保护器件复原后任何电动机自行重新起动,以免引起危险情况,损坏机械、加工对象或危及人身安全。
4.4异常温度的保护
正常运行中可能达到异常温度以致会引起危险情况的发热电阻或其他电路,应提供恰当的检测办法,以激发适当的控制响应。短期工作制或者冷却不良的带发热电阻的电路可作为这类示例。4.5对电源中断或电压降落随后复原的保护如果电压降落或电源中断会引起电控设备误动作,则应提供欠压保护器件,在预定的电压值下它应确保适当的保护(例如断开机械电源)。192
FZ/T 99015 --- 1998
若机械运行允许电压中断或电压降落-短暂时刻,则可配置带延时的欠压保护器件。欠压保护器件的工作,不应妨碍机械的任何停车控制的操作。应防止欠压保护器件复原后机械的自行重新起动,以免引起危险情况,损坏机械、加工对象或危及人身安全。
如果机械的一部分或以协作方式同时工作的一组机械的一部分受电压降落或电源中断的影响,则应提供一种办法,使得能利用系统的其余部分对受影响部分进行监控,以确保满足本条的要求。4.6电动机的超速保护
如果超速能引起危险情况,则应考虑相应的措施提供超速保护。超速保护应激发适当的控制响应,并应防止自行重新起动。
5等电位接地
5.1概述
本章提出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要求。5.2保护接地电路
5.2.1概述
保护接地电路由下列部分组成:-PE端子(见5.6);
一电控设备和机械的导体结构件部分;机械设备上的保护导线。
保护接地电路所有部件的设计,应考虑到能够承受保护接地电路中由于流过接地故障电流所造成的最高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电控设备或机械的结构部分可以用作保护接地电路部分,只要该部分的横截面积在电气上至少相当于所需铜导线的截面积。
5.2.2保护导线
保护导线应依靠形状、位置、标记或颜色使保护导线容易识别。当只采用色标时,应在导线全长上采用黄/绿双色组合。保护导线的色标是绝对专用的。应采用铜导线,在使用非铜质导体的场合,其单位长度电阻不应超过允许的铜导体单位长度电阻,并且它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保护导线的截面积与有关相线截面积的对应关系若符合表3的规定,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这个要求。
表3外部保护铜导线的最小截面积mm?
设备供电相线截面积S
S≤16
5.2.3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
外部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S,
电控设备和机械的所有裸导体件都应连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万绝缘失效,保护电路任何部件的电阻不应在裸露导体件上呈现危险的触摸电压。连接件和连接点的设计应确保不受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而削弱其导电能力。当外壳和导体采用铝材或铝合金材料时,应特别考虑电蚀问题。金属软管、硬管和电缆护套不应用作保护导线。这些金属导线管和护套自身(如钢管、编织铠甲、铅护套)也应连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193
FZ/T99015—1998
电控设备安装在门、盖或面板上时,应确保其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这不应依靠于紧固件、绞链、支持轨等物,保护导线应与设备的供电导线相联系。若门、盖或面板上未装电控设备,或仅有保安特低电压(PELV)电路时,普通的金属绞链或类似件被认为足以确保达到接地连续性的要求。无论什么原因(如维修)拆移部件时,不应使余留部件的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中断。5.2.4禁止开关器件进入保护接地电路保护接地电路中不应接有开关或过电流保护器件(如开关、熔断器),也不应接有这些器件的电流检测装置。在保护导线中唯一允许中断的是连接件,为了进行某些试验或测量,只能由熟练技术人员用工具来断开它。
在保护接地电路中可以接入不中断保护接地电路的器件,这些器件具有在任何情况下确保电路中任何部分不产生危险电压的电控性能,并且不削弱该电路的性能。5.2.5用接插件断开的保护接地电路当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可用插件断开时,保护接地电路只应在通电导线全部断开之后再断开,且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的重新建立应在所有通电导线重新接通之前。该条规定也适用于可移动的或可拉拔的插入式器件。
接插件的金属壳应连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用保安特低电压(PELV)电路时除外。5.2.6保护导线的连接点
每个保护导线接点都应有标记,采用(符号。另外,连接保护导线的接线端子可以用黄/绿组合双色标记。PE字母专供外部保护导线连接的端子使用。
5.3为工作目的连接保护接地电路工作接地的目的是为尽量减小
一一绝缘失效时对人体安全、工业机械或加工件所产生的后果;一对灵敏电控设备工作干扰的后果(见5.5)。5.4公共基准电位的连接
公共基准电位的连接,除了连接保护接地电路或允许连接外部(无噪声)大地导体外,还要使第4章的要求得到满足。
公共基准电位的连接,应使用单独点尽可能靠近PE端子直接接地,或连接它自已的外部(无噪声)大地导体端子,如果使用得当,可使共模干扰减至最小。无噪声端子应标明中符号。5.5电干扰
在低阻抗网络中,利用低电阻导体可以降低于扰作用,故低阻抗网络常用作电控设备内部高频信号的基准电平(如机壳或接地底板)。这种端接点应标明小符号。接地设计应尽可能减小对地阻抗。5.6外部保护导线端子
连接外部保护导线的端子应设置在有关相线端子的邻近处(见5.2.1)。这种端子的尺寸应适合与表3规定的外部铜保护导线的截面积相连接(见5.2.2)。如果外部导线不是铜的,则端子尺寸应适当选择(见5.2.2)。外部保护导线的端子应使用字母标志PE来指明。PE代号应仅限用于机械的保护接地电路与引入电源系统的外部保护导线相连处的端子。为了避免混滑,用于把机械元件连往保护接地电路的其他端子,不应使用PE标记,而应使用(符号或用黄/绿组合的双色来标记。191
6控制电路
FZ/T99015-1998
控制电路的设计除必须满足明确规定或隐含的要求以外,在各种情况下(即使是操作错误)须确保人身安全。当电器故障或操作错误时,不应使设备受到损坏。还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标准对设备的要求。
关于控制功能参照GB/T5226.1有关规定及产品标准执行。6.1控制柜
控制柜的外形尺寸应符合FZ/T90072的规定6.1.1柜体
控制柜(台)的柜(台)体的保护,应符合GB4208的规定。控制装置应有足够的能力防止外界固体物和液体的侵入,并要考虑到机械运行时外界影响(即位置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且应充分防止粉尘、冷却液、飞花和机械破坏。控制装置的外壳一般应具有不低于IP54的防护等级。最低防护等级要求的例外情况是仅有电动机起动电阻、动态制动电阻或类似设备的通风的电柜:IP22;+一电动机:IP23;
一装有其他设备的通风的电柜:IP33。上述是最低防护等级,根据安装条件可能需要较高的防护等级,如喷水清洗的控制装置最低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66。
暴露在细粉尘中的控制装置最低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65。本标准尚未指明防护等级的电控设备可按产品标准规定执行。6.1.2柜(台)体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正常运输和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机械、电气、热应力以及潮湿等影响。
6.1.3所有黑色金属件均应有可靠的防护层,各紧固处皆需装有防松装置。6.1.4面板、柜(台)体表面应平整无凹凸现象,油漆颜色应均应一致,漆层整洁美观,不得有起泡、裂缝和流痕等现象。
6.1.5柜(台)体上应具有与地基固定的安装孔,安装尺寸应符合制造图样的要求。6.1.6柜(台)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启闭。6.1.7大型的控制柜(箱),应在项部加装吊环或吊钩等,以便吊运。6.2抽屉和插件
6.2.1抽屉和插件应能方便地插入或拔出,所有接、插点均应保证电接触可靠。6.2.2抽屉、插件应使用刚度好的导轨支撑,以保证在接插时预先对准,并且能在各种所需的位置(如:使用、调整或检查、不使用)上固定牢靠,必要时,在上述各种位置上应装设机械锁紧机构。6.2.3需要更换的抽屉或插件应具有互换性。在正常使用期间如果新更换的插件在投入运行前尚需进行电气性能调试,则应在这种插件上加注明显的标志。6.2.4不同功能的抽屉或插件,应有明显的符号加以区别,并在其固定的相应导轨或横梁上标注相间的符号,以免插错,必要时应装设防止插错的机械或电气措施。6.2.5印制板、插件等部件,在焊接完成后,应能承受规定条件的耐振试验(按7.15)。6.2.6当需要为插件内的控制器件(如电位器)进行调整或测试,而插件插入后无法下手时,应配置适当的延伸器件(如过渡插件)。
6.2.7设备中所有的控制单元,其电源引线位置应尽量一致。6.3元件的安装
6.3.1元件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装配和接线,每个元件附近应标注醒目的与电路图一致的标号。195
FZ/T 99015-1998
6.3.2重量小于15g的小型元件,如果在正常使用和运输中确信不致损坏时,可以利用其本身的引线直接固定,其他元件必须用机械方法固紧。6.3.3某些冲击较大的元件(如大容量接触器)动作时所产生的冲击振动,应不致引起本套设备内的其他电气元件误动作,必要时应对这类元件采取减振措施。6.3.4操作和控制器件应装于操作者易于操作的位置,安装高度不得高于操作者所站立的地面以上2m,并不得低于0.4m。
6.4连接和布线
6.4.1一般要求
所有连线,尤其是保护接地电路的连接应牢固,没有意外松脱的危险。连接方法应与被连接导线的截面积及导线的性质相适应。只有专门设计的端子,才允许一一个端子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一个端子只应连接一根保护接地导线。
只有提供的端子适用于焊接工艺要求才允许焊接连线。软导线管和电缆的敷设应使液体能排离该装置。当器件或端子不具备端接多股芯线的条件时,应提供拢合绞芯束的办法。不允许用焊锡来达到此目的。
屏蔽导线的端接应防止绞合线磨损并应容易拆卸。识别标牌应清晰、耐久、适合于实际环境布线应考虑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6.4.2导线和电缆敷设
线和电缆的敷设应使两端子之间无接头或拼接点。为满足连接和拆卸电缆和电缆束的需要,应提供足够的附加长度。如果导线端部会受到不适当的张力,则多芯电缆端部应夹牢。只要可能就将保护导线靠近有关的负载导线安装,以便减小回路阻抗。6.4.3不同电路的导线
不同电路的导线可以并排放置,可以穿在同一通道中(如导线管或电缆管道装置),也可处于同一多芯电缆中,只要这种安排不削弱各自电路的原有功能。如果这些电路的工作电压不同,应把它们用适当的隔板彼此隔开,或者把同一管道内的导线都用最高电压导线的绝缘。不经过电源切断开关断开电路应与其他配线分开,或者用颜色来区分(或两种办法同时采用),以便在电源切断开关处在“通”或“断”位置时均能够辨认出它们是带电的。6.5导线的标识
符合GB/T5226.1的规定。
6.6电控柜内配线
必要时配电盘的配线应固定以保持它们处于应有的位置。只有在用阻燃绝缘材料制造时才允许使用非金属行线槽或通道。
建议安装在柜内的电控设备,要设计和制作成允许从电控柜正面修改配线,如果有困难,或控制器件是背后接线,则应提供检修门或能旋出的配电盘安装在门上或其他活动部件上的器件,应用软导线连接。这些导线应固定在固定部件上和与电气连接无关的活动部件上。
不敷入通道的导线和电缆应牢固固定住。引出电控柜外部的控制配线、应采用接线座或连接插销插座组合。动力电缆和测量电路的电缆可以直接接到想要连接的器件的端子上。6.7接线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