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T 109-1996 煤和矸石泥化试验方法
MT/T 109-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T 109-1996

中文名称:煤和矸石泥化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12-30

实施日期:1997-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48556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矿业>>固体燃料矿>>D21煤炭分析方法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MT 109-8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1997-1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安文华

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

归口单位: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煤和研石泥化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烟煤、无烟煤、褐煤、石煤及伴生矿物。 MT/T 109-1996 煤和矸石泥化试验方法 MT/T109-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MT/T 109-1996
MT109一85《煤和研石的泥化试验方法》发布于1985年,此次是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参照ISO/CD1075草案进行,该草案已在1992年进行投票,中国投了赞成票(有补充修改意见)。因为该草案尚未正式定为ISO标准,所以此次修订仅是参照ISO草案把MT109-85中的第2章安氏法进行修改,对\转简法”基本不作修改,只增加1条“对次生煤泥量的测定”。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MT109一85。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 C 是提示的附录,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文华。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和研石泥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煤和研石泥化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烟煤、无烟煤、褐煤、石煤及伴生矿物。2引用标准
MT/T 109—1996
代替MT109--85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11—9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477—87煤炭筛分试验方法
GB 6003—85
试验筛
GB 6004—85
GB 6005--85
GB 7186-87
MT 190--88
3转筒法
3.1方法要点
试验筛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
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选煤名词术语
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
将试样和水一起置于转筒中,翻转一定时间,然后测定其粉碎程度及其所产生的微细颗粒的特征,冏时观察煤泥水的特性。
3.2试样
采自生产煤样,粒度级为100~13.2mm(综合级),质量为150kg。采样后应立即密封,并注明试样名称、采样日期等。将该煤层的顶、底板和夹石特征填入“转筒泥化试验结果汇总表”(附录A)中。3.3设备和工具
3.3.1转筒泥化试验装置(图1):转筒为钢制,容积200L,高1m,翻转速度为20r/min。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12-30批准1997-11-01实施
MT/T 109—1996
图1转筒泥化试验装置示意图
1—转简2—变速装置;3--电动机;4底座3.3.2试验筛。规格(筛孔基本尺寸):100mm、13.2mm和500μm、45um。试验筛应符合GB6003—85规定。自制试验筛所用金属丝网应符合GB6004—85和GB6005—85的规定。3.4试验准备
3.4.1试验前应把试样风干,然后缩制出4份质量均为25kg(土0.5kg)的试样,分别置于铁簸箕中称量(称准到0.05kg)。在缩制和称量试样时,应当使用间距为13.2mm的铁叉。由于缩制试样而产生的粉末按比例均摊到各份中参与泥化试验。3.4.2将转简和所有待用的器具刷洗干净,备用。3.5试验步骤
3.5.1在转简中放入1份试样(25kg),再加入100kg水。3.5.2将转筒盖盖紧,然后开始翻转,进行试验,4份试样的翻转时间分别为5min、15min、25min和30 min。
3.5.3翻转结束后,将简内试样倒出过筛,分成大于13.2mm、13.2mm~500m.500~45um和小于45um四个产品,筛分时喷水以保证筛分完全。3.5.4在进行试验时,观察、记录煤泥水的沉降快慢、粘性大小和细煤泥透筛的难易等情况。对试样和试验过程中的其他特殊情况也应注意观察、记录,例如试样中有无极易风化碎裂的煤块或研石等。3.5.5将各粒度级产品烘干,晾至空气干燥状态,称重(称准到0.05kg)。3.5.6从小于45um细煤泥中采样,测定其灰分。3.6试验结果的整理
3.6.1各产品的质量之和与入料质量之差,不得超过3%。3.6.2以各产品质量之和为100%,分别计算其产率。3.6.3将试验结果和观察结果填入“转简泥化试验结果汇总表”(附录A)中。3.7入洗原料煤的次生煤泥量可按照此法测定,试样总重为100kg,翻转时间参照MT190-85中5.2.3的规楚
4研石泥化特性的测定方法(安氏法)4.1原理
MT/T 109-1996
研石先过筛,制备成5.6~~2.8mm粒级的试样,干燥后的试样置入翻转瓶中加水搅拌。对所形成的悬浮液用孔径500pm的试验筛进行筛分,筛上物干燥称重。最后用沉降法测定10um以下的细泥含量(%)。
4.2用水
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符合饮用的自来水。4.3装置
4.3.1试验筛。规格为筛孔基本尺寸5.6mm,2.8 mm,1.0 mm和500 μm。试验筛应符合GB600385的规定。
4.3.2研石泥化试验装置(图2)。翻转速度为40r/min。s
图2研石泥化试验翻转装置示意图1-洗瓶;2—传动装置,3—手轮;4支座;5—底座4.3.3恒温水槽。圆形,直径为300mm,高300mm,材质:有机玻璃或不锈钢等。4.3.4改制型安氏(Andreasen)沉降装置(图3)。469
MT/T 109—1996
图3改制型安氏(Andreasen)沉降装置A---带刻度的量简B--抽吸管;C—容器D一三通旋塞;E-毛玻璃塞;F-.气孔,G--抽吸点;H一出口
4.4取样及试样制备
若物料足够多,可取1kg5.6~2.8mm粒级的代表性试样。如果物料量不足,可将大粒度研石破碎后的5.6~2.8mm粒级物料加入原物料的试样中。若采用上述方法,物料量仍然不足,也可以取5.6~1.0mm粒级代替。取样细则应列入试验报告。注:试样应从每一煤层的顶板、底板及夹石中采取,应具备有代表性。通过轻缓吹风脱除试样中的粉末,把试样晾至空气干燥状态,然后将试样封存在密闭容器中以备使用。
4.5步骤
4.5.1测定试样初始水分
按照GB211—91测定空气干燥试样的全水分。4.5.2试样搅拌
取空气干燥试样(见4.4)100g(称准到土0.01g),置于洗瓶中,加500mL水(4.2)。盖严后装到翻转装(图2)上,使其绕横轴翻转,转速为40r/min,翻转时间30min。4.5.3悬浮液过筛
MT/T 109—1996
将漏斗置于量简上,然后在漏斗中放鼠孔径500um试验筛。将搅拌后的悬浮液倒入筛面上,注意固体颗粒要在筛面上均匀分布。用冲洗瓶以250ml水冲洗洗瓶及筛面。将筛于由漏斗中取出,放入盘子后再置于干燥箱以105~110℃的温度烘干1h。随后由箱中取出盘子,将烘干的试样用刷子刷掉,装入已知皮重的一容器内,放入干燥箱,烘于至恒重后再放入干燥器进行冷却,以防止吸收水分,然后称重(称准到士0.01g)。4.5.4细泥的处理
筛上物烘干期间,用100mL水冲洗漏斗,将粘附在漏斗上的细泥冲入筛下物量简中。量简中加水至容积为1I.后,放入恒温槽。
4.5.5水的制备
试验用水置于小瓶(容量2L以上)中,连同沉降装置(图3)并放入恒温槽中,水槽保持恒温,温差不超过士0.2℃,试验前至少用1h的时间使其达到温度平衡,以后各试验步骤中用水均使用此槽中的水。
4.5.6惠浮液浓度调节
按照4.6.1的方法计算试样通过500μm试验筛后的筛下物百分数,必要时以筛上物的质量为依据。根据计算结果及试样的质量,即能测定悬浮液的固体浓度。如果悬浮液的固体浓度不超过20g/L就可以直接用于做沉降试验,否则就需要将量简翻转6次加以搅拌,然后将一定量的悬浮液倒入第二个量简中,并加水稀释。稀释后将量简置入水槽中以备使用。注:悬浮液的固体浓度应调节到颗粒能相互无干扰的自由沉降为准。由第1个量简实际取出的量(用于稀释到11.)并不是关键因素,只要测定精确即可。如果第一个量简中的悬浮液含Eg固体,则转入第二个量简中的悬浮液量不得超过2.010mL。
4.5.7沉降时间的测定
用式(1)计算额定粒度10 um的固体颗粒沉降100mm所需的时间t(s)(附录B):t = 1. 223 X 106m
式中:n—
水在试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N·s/m(Pa·s)。沉降时间也可以根据表1以内插法求得:表1不同水温时的沉降时间
温度,℃
4.5.8以沉降法测定额定粒度小于10um颗粒(细泥)的百分数。注1:其他沉降测定法也可使用,只要所结果与下述方法测定结果大致相同即可。沉降试验需在无振动的试验台上进行。将抽吸装置安装在沉降装置(图3)上。35
注2:沉降试验前就需要将抽吸装置装上,以便到时能平稳地将悬浮液试样抽出,另外,沉降试验进行期间,试验装置也不受干扰。
搅拌量筒内的悬浮液,按第4.5.6要求翻转量简6次加以稀释。将悬浮液置于沉降装置内的200mm记号处。装上抽吸管后将沉降装置放入恒温槽。等几分钟待装置达到恒温槽温度后,再由槽中取出。用手指堵住小孔F,带着抽吸管翻转6次对悬浮液进行搅拌,并随即将其放入恒温槽,开始记时,按4.5.7公式计算的时间后,通过旋塞D将抽吸管接到容器C上,并在G点处进行平稳地抽吸(图3)。171
注3:抽吸时间为25~~30 s。
MT/T 109—1996
打开旋塞D使10mL悬浮液通过排出口H进入已知重量的蒸发血中。用几毫升水冲洗容器C,冲洗水也倒入蒸发盘中。蒸发干后再入干燥箱以105~110℃的温度烘干。烘干后入干燥器冷却,最后再称重(精度士0.0001g)。
注4:细泥百分数测定结果的检验:抽出10mL试样后立即对装置内剩余的悬浮液进行摇晃,然后计时,重复上述试验方式加以检验。沉降时间t按附录A计算,因已抽出一部分试样,需要对h值进行适当校正。4.5.9重复试验
全部试验步骤重复进行一次。
4.6'结果表示
4.6.1物料过500μm试验筛后的筛下物干基重量百分数T(%)按式(2)计算:T=100/1
式中:R—
筛上物重量(干基)(4.5.3),g;空气干燥试样的重量(4.5.2),g;W
M.——试样的初始水分(4.5.1),%。4.6.2额定粒度10μm以下的细泥。4.6.2.1不需加水稀释
W(100 -- M.).
如果按4.5.4步骤所获得的悬浮液不需要再加水稀释(见第4.5.6),则试样中一10μum级固体颗粒的干基重量百分数按式(3)计算:10*m
S(%) = W(100 = M)
式中:m-—沉降试验结束后,由被抽走的10 mL悬浮液带走的固体颗粒于基重量,g;W空气干燥试样的重量,g
M.—试样的初始水分,%。
4.6.2.2需要加水稀释
·(3))
如果按4.5.6要求,悬浮液需要再加水稀释,则一10um级固体颗粒的干基重量百分数S按式(4)计算:
S(%) = vW(100 - M)
式中:m--沉降试验结束后,随10mL悬浮液被抽走的固体颗粒干基重量,g;V由第个量简中倒入第二个量简,并在后一量简中加水稀释至1L的悬浮液体积,mL;W-空气干燥试样的重量·g.
M,-试样的初始水分,%。
4.6.3500μm试验筛筛下物中的细泥(10μm以下)百分数N。500um试验筛筛下物中细泥的干基重量百分数N(%)按式(5)计算:N
式中:S—试验中的细泥重量百分数,%,T——500um试验筛筛下物百分数,%。4.7试验误差
4.7.1重复精度
(5)
由同一试验人员以同一台试验装置在最短的间隔时间内就同一试样中所取样品进行两次试验后的结果,各产品重量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5%(20次以内不准出现一次)。4.7.2再现性
MT/T 109—1996
由两个不同试验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利用不同的试验设备,由同一一试样的缩分样进行两次试验所获得结果(各产品重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10次以内不准出现一次)。4.8试验报告
注:典型的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C。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资料:
a)试样的标识与历史背景;
b)试样中是否含有不属于5.6~2.8mm级非自然存在的其他物料;c)研石或页岩“来样”的初始水分;d)所采用的沉降法(若与本标准有区别时,应注明);e)沉降试验条件,如:稀释的悬浮液体积;沉降时间;试验温度;f)与本标准的试验步骤不同处;g)重复试验和各次结果及平均值。473
试样名称:
试样粒度:
试样质量,kg:(1)
试验日期:
观察结果
翻转时间
顶、底板和夹石特征
MT/T 109--1996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转筒泥化试验结果汇总表
率,%
>13.2mml3.2~~500μml500~45μm附录B
(标准的附录)
沉降时间的计算
按照司托克定律,分散的球形颗粒沉降时间t按式(B1)计算:t
武中:h-
抽取悬浮液的深度,m;
n试验时水的动力粘度,Ns/m;
重力加速度,m/S\;
颗粒粒度,m;
颗粒密度,kg/m~;
gD2(pi - pz)
<45μm
(<45 μm)
·(B1)
pz——液体密度,kg/m。
试验中的常数值:
MT/T 109--1996
h=0.1m(验证沉降试验时除外,见4.5.8注4);g 9.8 m/s2
0j=2500kg/m2;
p2 = 1 000 kg/m*。
因此,对于额定粒度10μm的颗粒来说,公式可简化为t = 1. 223 X 10m
附录Cwww.bzxz.net
(提示的附录)
泥化程度试验报告格式
A试样标识/历史背景
B试验条件
(I)标准/其他(可在下面的注解中说明)(Ⅱ)沉降温度
(Ⅱ)沉降时间
(晟)稀释体积
(V)测细泥百分数采用的沉降方法,改良后的安氏沉降装置/其他C试验结果
+500 μm
- 500 μm+10 μm
-10 μm
泥化比,%
试样水分(Ma),%
注:泥化比即是小于500μm筛下物的百分数第次试验
专国服量款
重复试验
平均值
(B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