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行业标准(HG) > HG 20524-1992 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设计统一规定
HG 20524-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G 20524-1992

中文名称: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设计统一规定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英文名称: Uniform regul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and dosing equipment in chemical enterprises

标准状态:已作废

作废日期:2007-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5921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化工技术>>71.120化工设备

中标分类号:化工>>化工机械与设备>>G93化工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HG/T 20524-2006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页数:26页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G 20524-1992 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设计统一规定 HG20524-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加药装置设计统一规定
HG 20524-92
主编单位:1
化工部第六设计院
批准部门:化学工业部
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1992北京
1.0.1本规定是为统一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设计而编制(不包括工厂试车前的清洗、预膜和旁流处理)。1.0.2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情、安全生产、便于操作管理,并应考虑技术发展,积极采用新技术。1.0.3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开式循环冷却水处理工程设计,对于扩、改建工程,应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设施。
1.0.4本规定对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的设计规模和设计标准,按目前国内外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设计、生产使用情况划分为三级:大型(一级):循环冷却水量大于10000m2/h中型(二级):循环冷却水量小于等于10000m/h,大于等于1500m2/h
小型(三级):循环冷却水量小于1500m2/h。设计规模的大小,应结合生产特点和对缓蚀阻垢率要求的标推以及经济等条件,可适当予以提高或降低级。1.0.5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设计所需的设备、器材和分析监测设施,应根据采用的缓蚀、阻垢、杀生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药剂供应的型式(复合还是单品种组合,液体或固体)和来源以及投加方式等确定。设备器材和分析监测设施应积极采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或经过鉴定确属合格的产品。
1.0.6设计应与循环冷却水处理试验工作密切配合,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设计,除按本规定进行设计外,尚应1.0.72
符合现行有关的国家标、规范和规定。53
对采用液氯作为杀生剂控制菌藻的设计,本规定未阐明的内容可参照《化工企业水处理加氯设施设计统一规定》(HG20523-92)。
2加药装置设计
2.1缓蚀与阻垢
循环冷却水处理中采用的缓蚀阻垢剂配方,应根据补充水2.1.12
的水质、工艺生产特点以及热交换器结构、材质等条件,通过静、动态模拟试验确定。
2.1.2采用复合配方时,当用药量大、药剂来源距工厂较远,为减少运费,可考虑购进单体药剂,自行配制进行设计。2.1.3缓蚀阻垢剂溶液槽的容积和数量应按药量和使用情况确定。大、中型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宜采用2个药剂溶液槽,其容积每个宜按12~24h用药量确定;对于小型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采用液体复合配方时,可采用1个,其容积按不小于24h的用药量确定。2.1.4药剂溶液槽的材质按药剂的化学特性确定,应采用具有防腐蚀性能的玻璃钢、不锈钢、钢衬(涂)防腐材料或其它非金属防腐蚀材料。
2.1.5药剂溶液槽宜采用圆形,当其直径为550mm~~1000mm、槽体高小于1500mm时,宜架设在地面上;当直径等于大于1200mm时,宜设置设备基础,基础高不宜小于300mm。两者均宜设置操作平台。
药剂溶液槽如需搅拌时,宜用机械搅拌,亦可用压缩空气。2.1.6 1
2.1.7使用固体药剂时,应在药剂溶液槽内或出液管上设置过滤设施。使用液体药剂时,应根据其纯度及杂质含量确定是否设置过滤设施。
2.1.8药剂溶液的计量,宜采用耐腐蚀的计量泵或转子流量计。55
2.1.9大、中、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阻垢剂溶液槽,可与加酸槽及系统内贮存的药剂布置在一个房间内。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用酸量较大时,其酸槽宜单设一间,并与加药间相毗连。2.1.10大型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的使用建筑面积不应小于70m\;中型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的使用建筑面积不应小于50m;小型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的使用建筑面积不应小于30m。
加药间内的地面及地沟均应作防腐处理。2. 1. 111
投药量按下式计算:
投药量(按商品计),kg/h;
式中:G-—#
药剂的损耗系数,应根据实际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K
采用1.10~~1.15;
循环冷却水系统蒸发损失占循环水量的百分比;Pe
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
循环冷却水量,m/h;
循环冷却水中缓蚀阻垢剂浓度(有效成份),mg/1C,
缓蚀阻垢剂纯度(或有效浓度),%。2.1.13采用碱性配方运行的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宜设置加酸设施,中、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不设置。2.1.14为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pH值的升高,宜采用浓硫酸(98%或93%)进行调节。浓硫酸的贮存、输送和提升设备的材质可用碳钢,贮槽可设置1~2个,其容积视水处理试验结果确定。2.1.15加酸槽布置在室内地坪上时,其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50mm的围堰,亦可布置在局部加深的地槽内,地面及围堰均须采取防腐措施。
2.1.16加药岗位为三班工作制,大、中型循环冷却水系统,每班156
~2人;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每班1人(包括加酸、加氯)。2.2菌藻控制
2.2.1菌藻控制应根据水质、菌藻种类、缓蚀阻垢剂的特性及污染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2.2循环冷却水中的菌藻控制指标,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2.2.2.1异养菌总数不大于1×105个/ml。2.2.2.2铁细菌数不大手100个/ml。硫酸盐还原菌数不大于50个/ml。2.2.2.3
粘泥量(180目生物过滤网法测定)不大于4ml/m2,其2. 2. 2. 4
取样点水流速度不大于0.8m/s。2.2.3
杀生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低毒、高效并与缓蚀阻垢剂不产生明显的干扰。2. 2. 3. 13
2.2.3.2便于操作。
2.2.3.3有害物质易于降解,且便于处理。2.2.4杀生剂宜采用液氯,亦可采用次氯酸钠、氯胺等氧化型杀生剂,根据水质和菌藻种类滋长情况及粘泥量等,亦可采用非氧化型杀生剂,如季胺盐、氯酚类等。2.2.5当循环冷却水采用液氯控制菌藻时,宜按下列要求设计:2.2.5.1采用冲击式投加方式,控制余氯量为0.5~~1.0mg/1,并维持2~3h。
2.2.5.2次氯的冲击投加量按24mg/1计。2.2.6当循环冷却水采用其它氧化型及非氧化型杀生剂时,其冲击投加量应根据水质要求和菌藻种类、滋生状况等确定。2.2.7杀生剂量计算
2.2.7.1液氯及其它氧化型杀生剂可按下式计算:G- 100:Q.a
一氧化型杀生剂用量,kg/h
式中:G
Q循环冷却水量,m/h;
a-一冲击投加量,mg/l;
C一一杀生剂有效含量,%。
2.2.7.2非氧化型杀生剂用量可按试验选用的药剂品种、要求的杀菌率及使用方式等计算。其用量计算同式(2)。2.2.8液氯宜用加氯机投加,加氯机应按计算的最大加氯量选用,但应有备用,其备用率为50%~100%。所选择的如氯机应是加注量准确、耐腐蚀、性能优良和易于维护的产品。2.2.9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量大、且采用多台加氟机并联使用时,宜设置分气罐(管)。在非采暖区的冬季室温低氯蒸发量不足时,应设置液氯蒸发器或其它措施。2.2.10加氯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2.10.1加氯间应与加药间隔开相邻布置,并应与其他工作间隔开。
2.2.10.2大、中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间应与氯瓶间分开设置,总使用建筑面积不少于30m2。2.2.10.3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机与氯瓶可布置在一个房间内,使用建筑面积应不小于20m2。2.2.11加氯间(包括氯瓶间)设计应考虑下列安全设施:2.2.11.1直接通向室外的外开门。2.2.11.2门上宜设置观察室内情况的观察窗,加氯间与氯瓶间的隔墙上亦宜设置观察窗。
2.2.11.3加氯间(包括氯瓶间)应考虑防寒、耐火、通风和采光。如室内有采暖设施时,加氯机和氯瓶距采暖设施不小于1.Om。58
2.2.11.4大、中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间(包括氯瓶间)应安装机械通风设备,换气次数每小时812次。排风口应位于外墙下部,进气口设在外墙上部。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间可采用外墙下部设百叶窗对流通风。
2.2.11.5照明和通风设备的控制开关应设在室外,室内照明宣采用防腐蚀灯具。
2.2.11.6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间(包括氯瓶间)宜设置测定空气中氯气浓度的监测仪表和自动报警设施,以及氯气吸收设施。
2.2.11.7应设置检修工具箱及防毒面具等人身安全用品。循环冷却水系统使用的氯瓶应设磅秤作为计量设备。2.2.12
2.2.13大,中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氯瓶间,应设置起吊设备。当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单个氯瓶装氯量小于50k时,可不设置起吊设备。
2.2.14加氯间、氯瓶间内的电气设备金属材料类构件及室内地面,宜进行防腐处理。
2.2.15装氯量为50kg的钢瓶,使用时应直立放置,并有防倾倒措施。装氯量为500kg和1000kg的钢瓶,使用时应卧式放置,并牢靠定位。
2.3药液输送与投加
2.3.1加药间和加氯间室内给水管和药液(缓蚀阻垢剂、液氯、酸)管,宜沿墙或架空明设,室外药液输送管宜架空敷设,亦可安装在地沟内。
加药间和加氯间的给水管,宜采用镀锌钢管,药液输送管2.3.2
可采用钢管涂塑、钢管衬塑、不锈钢管或玻璃钢复合管、塑料等。氟瓶与加氯机连接的氯气管采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2.3.3缓蚀阻垢剂溶液和酸液宜采用计量泵投加,亦可采用水射器。对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可采用水射器或高位重力流投加。液氯除采用加氯机投加外,亦可采用水射器直接投加,进水压力应不小于0.3MPa
2.3.4各药剂投加点位置宜按下列条件设计:缓蚀阻垢剂、酸、液氯应投加在冷却塔底部水池内靠2.3.4.1
近出水口处,缓蚀阻垢剂亦可投如在循环水泵吸水池的进水口处。缓蚀阻垢剂投加管口宜伸入水池内常水位以下1/3m2.3.4.2
或1m的深处。bzxz.net
2.3.4.3加酸管口宜伸入.常水位以下1/2m的水深处,耳距池底不宜小于0.8m。
2.3.4.4氯投加管口宜伸入水池常水位以下2/3m水深处。上述各投加管口均宜设管状分布器。2.4药剂贮存
2.4.1循环冷都水系统水处理药剂,宜此存在全厂仓库内,并应在系统内设药剂贮存间。
2.4.2设在全厂仓库中的药剂贮存量,应根据药剂的消耗量、供应情况和运输条件等确定,其贮存量宜按15~30天消耗量计。2.4.3在系统内的药剂贮存间、氯瓶间的贮存量可按7~~15天消耗量计。在室外应留有适当空地,供空药剂桶临时堆放。2.4.4液氯和有毒性的药剂应设专用仓库或诞存间,不得露天任,意堆放。
2:4.5,装氯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氯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2.4.6贮酸设备应由全厂统一考虑,若采用汽车槽车运输时,赔槽的容积,宜按一槽车的运量加10天的使用量计。但采用碱性配方运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可减少其贮量。酸贮存设备应密闭,并考虑排空、检修及清洗等措施。24.7
用槽车运酸时,其卸酸方式应采用负压抽吸,泵输送或重功自流,不应采用压缩空气直接挤压。61
3分析与监测
3.0.1循环冷都水处理装置设计,均应设置分析、监测控制设施。但对循环冷却水量小于300m/h,冷却水温差在5℃以下间断生产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不设置分析、监测控制设施。3.0.2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水质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和菌藻分析。水质全分析和菌藻分析,宜设在工厂的中央化验室内,岗位分析应设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内,岗位分析可视循环冷却水系统规模大小和工厂的管理体制,与加药间合建或与在街区内其它生产用的分析室合建,亦可单独建设。3.0.3循环冷却水系统岗位分析室的分析、监测项目如表3.0.3,其分析监测项目,应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水质、旁流处理工艺、缓蚀阻垢剂和杀生剂的品种,以及工艺生产特点和需控制的条件予以增或减少。
钙、镁硬度
缓蚀阻垢剂浓度
总无机磷
有机磷
溶解锌
M-碱度
含盐量(或电导率)
二氧化硅(SiO2)
菌藻分析项目如下:
续表3.0.3
余氯(Cla)
腐蚀速率
污垢热阻或污垢沉积量
粘泥量
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异氧菌、铁细菌、硫细菌、硫酸3.0. 4.1
盐还原菌、氨化菌、真菌、兰藻、硅藻、绿藻。中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异氧菌,铁细菌。3.0.4.2
3.0.4.3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不进行菌藻分析。3.0.5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分析取样点宜设在下列水管上:3.0.5.1丶补充水水管。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回水管和循环冷却水的出水管。.3.0.5.22
3.0.5.3旁流处理后的出水总管。3.0.5.4冷却水池的排污管。
3.0.6为便于分析和管理,各分析取样管宜接至岗位分析监测室内,亦可在各种管线上就地安装。3.0.7大、中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宜设置监测热交换器或专用的缓蚀阻垢仪。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不设监测热交换器。监测热交换器内的监测管宜采用4~6根,其管材应与工艺生产用的关键热交换器结构形式、工艺参数(温度、流速等)和设备管材的材质相一一致。监测热交换器的进水管,应从循环冷却水压力的出水总管上接出。
3.0.8循环冷却水系统不论其规模大小,均应设置监测挂片。监测挂片应设在循环冷却水的回水管上,监测挂片可采用立管式挂片和水平安装的管式挂片,挂片规格应采用*HG:5-1526-83\标准挂片,挂片数量宜用6片,但不少子4片。6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