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208.1-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208.1-2006
中文名称:地震现场工作第1部分:基本规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6-02
实施日期:2006-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64718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物的防护>>91.120.25地震和防振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工程抗震、工程防火、人防工程>>P15工程抗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6, 字数:16
标准价格:12.0 元
计划单号:20010304-T-419
出版日期:2006-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6-02
起草单位:新疆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云南、四川、辽宁省地震局
归口单位: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地震现场工作的内容、地震现场工作分级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现场的地震观测、震情分析、现场调查、灾害损失评估、灾情上报及建筑物安全鉴定等工作。 GB/T 18208.1-2006 地震现场工作第1部分:基本规定 GB/T18208.1-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OS 91. 120. 25
华人民共和国宝家标作
GB/T18208.1—2006
地震现场工作
第1部分:基本规定
Post-earthguake field vorks---Part 1 : Basic regzlations2006-06-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0-01实施
规泄性引用文件
术谢和定义
地现场观测
地震现场震情分机
地震现场灾情收集
地震灾害撤失评估
地震现场调登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
11地震现场工作总结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现场姚测工作报告内容次
附录B(规胞性渐录)
地震现场袋情分析与震后地震趋垫判定工作报告内容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票D(规范性附录)
地震灾情上报表格式
地震现场工作报内容
GB/T 18208. 1—2006
多地震现场工作》包括四个部分:前
第1部分:基本规定(GB/T【8208.1—2006):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18208.2—2001);第3部分:调查规范(GB/T18208.3—2000);—第4部分:灾害接揽失评估(G[3/T18208.4—2005)。本部分为地震现场工作》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树录(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金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岚会(SAC/FC225)归口。GB/T 18208. 1—2006
本部分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洽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霞骨、四川省地裳局、辽宁省地襄局。本部分主要起掌人:张勇、袁一凡、宋立军、凿崇刚、徐锡伟、安晓文、何卡林、吴凤泰,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GB/T18208.1—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被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要求做好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本部分的制定是以中国地震局现行的《地震现场工作规定(试行)》(2000)为基础,吸收了该规定实施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并参考广《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1998),本部分的制定和实施将对规范地现场丁作,促进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加强地震现场工作的管理越到称极重要作用。
1范围
地震现场工作,
第1部分:基本规定
GB/T 18208.1—2006
本部分规定了地震现场下作购树馨、地震现场工作芬级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地衰现场期地震观测、嘉道众新,现场调查、灸害损失评估、灾情上报及建筑物安全鉴定等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撑懿娅过本部駕
的修收单(不包揸勘误的内容)或是否问便用这學性剂最新版本
GBT174闽地震烈度
GR 18208.2-
2001地震现
CB/I 18268%
GB/T 2
3术语和定
1--2005
下列术谱新爆义适用于本部分
地震现场earhcuakencna
需要实施地应急、救授并卉
EGB/T 1827A2005,定
4总则
4.1地震现场工作级制划分
4.1.1I级地囊现场工作
木部分
豹引用
关上作的地区bZxz.net
凡暴注日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与,鼓励握据本察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镇最新版馨适用本部分。
轮鉴定
睡接损失评估
发生M7C地震,或造减300人以查地震现场下4.1.2I级地震现场工作
发生6.5M~7.0地震,或没成50天读上大以下死亡的地震现场上作:4.1.3亚级地震现场工作
发生6.0M.6,5地囊,或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现场.「作。4.1.4IV级地震现场工作
发生5.0M心6.0地震,或造成2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现场工作。4.1.5V级地震现场工作
发生4.0%M5.0地震的现场工作。4.2地需现场工作内容
4.2.11级~V级地震现场工作内容【级-V级地震现场应开展地震现场规测、地震现场震悄分析地震现场灾情收集上报、地震灾害1
G/T 18208. 1—2006
损失评估、地震现场调查、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和地震现场下作总结。4.2.2V级地震现场工作内容
应开展现场震情分析、地景现场调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现场上作总结。V级地震现场工作是否应开服现场观测,可依拖震情趋势判断意见确定,4.3地震现场工作时限
地震现场工作时限要求如下:
.I级地震现场工作,官在30l~40d内完成::Ⅱ级地震现场1作,宜在14c~25d内完成!I级地震现场F作,宜在10 d-t d内完成级地震现场工作,宜在 5 d~1C dl 内完殿;级地震现场工作,宜在3d-了d内完成。地震现场观测的时限可依据震情发展确定,5地震现场观测
5.1地震现场观测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布设或恢复地露现场测需出磁观测、地壶形变观测、地下流体观测台网(站、点)、强麗动观测台(降);
-原有的流动观测网的复测;
\GPS航空测量等专项观测:
—·观测数据处现与分析
一观测资料和分析缩果的上报,5.2地震现场观测声符个下列基本要求规定:—…·应及时处理、分析地震观测资料并按要求上报:…·跑震观测资料有异常时,应随时核实上报。5.3地囊现续魂测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规定:观测仪器应性能稳定、可靠,符合进网技术要求。一测震台网的台站数和台站间臣,宣符合地囊序列分析要求。再级~V级地震现场观测,台站数宜不少于5个;且级~川级地震现场观测,台站数宜不少于10个;级地虚现场观测,台站数宣不少于20个:台站间距应小于10 km,地震现场电磁观测、地壳形变观測、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要在原有台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的实脉观测条件,选择其有资料可比性和较好反映地震信息的观测手段,进行介理布设。级V级地震现场观测,数字驱震动加速度仪亢不少于5个;Ⅱ级~Ⅲ级地震现场观测,数卡强震动加速度仪宜不少于10个;工级地囊现场观测,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宜不少于20个打选择在典型建(构)筑物上布设数宇强震动速度仪,地震现场观测应配置实时记求与数据处理紧统。5.4地虚现场观测工作,版按附录A的现定遍写报告。6地震现场震情分析
6.1地震现场震情分析工作内容
地震现场露情分析,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地震序列分新与震后趋势判断
…地震类型判定·
-地宏观导赏的收集与核实。
6.2地震现场震情分析会商
在现场工作时限内,地赏现场麓情分析会商应每天至少·次6.3地囊现场寰情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工作报告按附录B编写地震现场露情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工作报告了地震现场灾情敢集
7.1地震现场灾情收集工作内容
地震现场灾情收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圈、有感范围:一一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说;:地震造成的建(构)筑物损坏、破环及室内外财产期失情况;0B/118208.1—2006
地震造成的生命线工释、重大工程、重要设施破坏情况皮其对社会生产及经济活动影响程度一地震造成的水灾、火灾、爆炸、疫病、有舞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污等次生灾害情况:一地露造成的社会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破坏及影响情况:一地震形成的滑坡、地製缝、鼎陷、喷砂曰水等地震地质灾害及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的被坏和影;
其他相关情说。
7.2地震现场灾情收集基本原则
7.2.1灾情收集采用普查与抽样核实相结介的方法。7.2.2震后初期灾情收集以人员伤亡及生命线工程、生产与储存有毒、有牢等物质建(构)筑物等的破坏情况为。
7.2.3震后应依据地震作用、震区地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要紊等迅速进行地震灾害损大快速评估7.3地震灾情速报
7.3.1震后1h内应进速收集、整理、汇总地袭影响和破坏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并上报。7.3.21级地露现场震后48内,Ⅱ级~V级地震现场震后361内,按1h、2h、6、6.6h时间间隔速报地震灾情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7.3.3者有重大域突发性震情或事件应及时上报,7.3.4按附录C填写地震灾情上报表,并及时上报。8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8.1地震灾密直接损失评估内容
地震灾害直按损失评估,应遵循GB/T18208.4-2005的规定,卡要内容包括地翼灾害造成的人员价亡广,地震造成物质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救灾投人费用。8.2地震灾密直接损失评估时限
8.2.1I级地震现场T作,应在10d内完成地震灾害点接损失初步评估,30d内完成地震灾害点接损失评估。
8.2.2IⅡ级地溉场工作,应在5d内究成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初步评估,20d内完成地震灾害直接损类评枯,
8.2.3目级~V级地震现场T作,应在3d内完成地震灾害点接损失初步评估,10d内完成地震灾害直接撤失征
8.2.4V级地震现场工作,应在7d内完成地震灾害直按损尖评估。8.3地裳灾害直接损失评估的原则8.3.1地震灾害损失调查应采用般建(构)筑物抽样调查、生命线T程和特殊建(构)筑物遂个调查相3
GB/T18208.1—2006
结合的方法,并应符合(13/118028.3:2000的规定,8.3.2应核实评估区灾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等基李资梵。8.3.3应统一店屋类型划分和破坏等级判定依据。8.4地震灾害真接损失评估方法
地震灾害声接损失评独方法及要求按GB/T18208.4--2005的规定热行。8.5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间对地恶间按经济掘失避行评估。地震间接经济损失按一次灾事计算损失,不考愿连锁灾存损失,9地震现场调弯
9.1地囊现场调查工作内容
级~N级地震现凋查工作内容
~IV级地震现场调于作包插热容I缀
地震烈度调膏
地震宏观鼻常现象调查;
建(构)筑物愛害调查;
生命线程瓷害调查!
发康构超簡查;
地肃塘质农害调查:
地震荟响调查等。
9.1.2V级地蒙现场调查工作内套V级地震职遍查工作包括下列内容一地震烈遍查:
地震爱观常现象调查;
建(两)爱害调查:
生命线可模震宫调查;
地產社荟群呵凋查等,
9.2地震现肠调誉静基变原则
9.2.1地震现场调尴据掂地露
设调查略线和调查点
9.2.2在问调查点,宣同爵靠臧对所肴锅平估抽释点
地震烈度质根据房压破坏情况参考震管
果,依据B/T17742.确定。
精况、餐插样点的工作维洋细程度合理布算练策、强愛潮训连度记录、建筑物实伞临策结9.3地震现场调查方法
地震现场调查方法及要求。应按G13/T-18268.732000)的规定执行。10地寰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
10.1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内容10.1.1应对地震现场建筑物在震后地震应急期间、预期地震作用的安全性进行鉴定或评定。并应填写鉴定意见表。
10.1.2对用于救灾谢震纳建筑物,应首先进行安全鉴定。10.1.3对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构)筑物·应在安全鉴定的基研上提山预防措施建议,10.2地爱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原则10.2.1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有区别地进行,并着重对以下建筑物进行安全4
整定:
-一对抗展灾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一对居民生活、恢复正營社会秩序有影响的建筑物:生产:与储凝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GB/T 18208. 1--2006
10.2.2在进行地度现场调查,应尚时对关系到抗震救灾、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短领物进行安全鉴定。
10.2.3施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的结累谊作为凝害调感,地震灾害损失证估的统计样本利地震烈度评定的参考依据之。
10.3地震现场建筑物安金鉴定方法地震现场建筑物安金整定有
地震现场工作总
法盘依据(13/T18208.2
地震现场工作的整理与核实
在结束地震现场挥前,应根据有技术规娶求,戏
果进行核实和初分机并对所缺
、补充,
11.2地震现场江推摄告编制
地震现易伤报纤按附录D的鳝
11.3地震现场资料归档
11.3.1地震现场罩作资料润档应容第11.3.2归档毂科读按地震现场工作概况,地震现场地灾害损失景洁,震现场调查、地蕊箭
11.3.3归档凝料应包括以下内容:起地震现场仪馨观测的原始
401的规。
各业务专项报暂所需的科学资料和结R
上报、地震现场观测、震现场震情分析、类整理:
地震现轻工作报告、观测播损失评估夏科考
-地震现境暖的各种文传料;
一地震现场(便台)记录
地震现场客种设记录:
及1缴指示:
地震现场工作各神康始记录教
地志现场影像贵
建筑物安鉴鉴定服告
11.3.4,地震现场工作资料宝理旧的时限·应符容下列塑究!I级~Ⅱ级地震现场雄,应在地震现荡椎结束庐3肾内完成归档;Ⅲ级~N级地度现场工作,虚布地震现场「作绩弦孵艺个开内完成归档;V级地震现场工作,应在地震现场窄资后个月内完成归档。5
GB/T 18208. 1.2006
A.1地震现场观测概况
地震现场观测概况包括: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震现场观测工作报告内容
原有测震及电磁观测、地壳形变观测、地下流体观测项目概况:后原有测震及电磁观测、地壳形变观测、地下流体观测频自送转情况。A.2地震现场观测情况
地震现场观浏情说包括:
原有观测项目恢复情况;
新增设临时观测项月情况:
台网在设
新增设临时观测项目台止基本情说;仪器性能及主要参数;
·观测内容和技术要求;
观测原始数据,人库情况
-数据处理方法;
资料报送及使用情况:
地震现场观测总结。
B.1情分析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现场震情分析与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工作报告内容地震现场慈情分析内容包括:
地震事件的性质分析;
…地麓活动背最分析;
…麟后区域性地震趋势分析。
霞后地震趋势判定
地震现场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内容仙括:资料使用及处理:
异常的核实、分析与判断;
地震序列及震型判定;
一后续地震的预测和地震趋势判定。GB/T 18208, 1—2006
CB/T 18208. 12006
报单货
炙倦截
灾区范荆
人员份
亡情况
建(恂)筑
物避坏题况
命线等工
探破坏概况
次生灾普情况
室内财产损尖情况
震区人员作活状记
社会秋序影前带况
地震其区散灾情况
地遂地质灾告情况
名类异市现象
其他需说电的情况
主要地点
主要原園
六性徽
王雾原
附录心
(规范性附录)
地震灾情上报表格式
地震灾情上报表
镇表人
上报时问
地称(具级)
地点?乡对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