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314-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314-2006
中文名称: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7-19
实施日期:2006-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5488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玻璃和陶瓷工业>>81.040玻璃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半导体分立器件>>L47其他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SEMI D24-0200 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0.0 元
计划单号:20032720-T-609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7-19
起草单位: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科技教育委员会等
归口单位: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给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的术语、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TN、STN型液晶显示器用基板玻璃,其他用途的薄浮法玻璃可参考使用。 GB/T 20314-2006 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 GB/T20314-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81.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314--2006
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
Thin float glass for LCD applications2006-07-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伤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2-01实施
GB/T20314—2006
本标准在技术要求上,参考了SEMID24-0200《生产平板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规范》及英国、比利时、日本公司的企业标准,其中的点状缺陷、雾斑、划伤等技术指标高于英国、比利时标准,与日本公司的技术指标接近。0.7mm、0.55mm玻璃的微观波纹度的要求均高于国外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科技教育委员会、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宏、张平安、赵晓敏、张元东、韩索君、王自强、倪植森、杨刚、鄄晓、石新勇、杨建军、刘志付、陆万顺、黄建斌。本标准为首次出版。
1范围
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
GB/T20314—2006
本标准规定了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TN、STN型液晶显示器用基板玻璃,其他用途的薄浮法玻璃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1994,negISO9050:1990)GB11614—1999浮法玻璃
GB/T15764,平板玻璃术语
GB/T18680—2002液晶显示器用氧化钢锡透明导电玻璃SJ/T10793电子技术用玻璃名词术语3术语和定义
GB/T15764、GB/T18680、SJ/T1079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TN型液晶显示TN-LCD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
3.2STN型液晶显示STN-LCD
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
3.3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thinfloatglassforLCDapplications液晶显示器用厚度在1.3mm以下的钠钙硅浮法玻璃。3.4点状缺陷pointdefect
玻璃中的气泡、夹杂物、麻点、伤。3.5微观波纹microcorrugation
玻璃表面的微小起伏不平,用微观波纹度表示。3.6弯曲(翘曲)warp
指玻璃表面与参考平面间的不吻合现象,用弯曲度表示。3.7厚薄差thicknessdifference同一片玻璃板最厚和最薄处的差值。3.8厚度偏差thicknesstolerance玻璃板实际厚度与玻璃板公称厚度的差值。3.9爆边chip
玻璃断面处的凸凹不平缺陷如图1所示。3.10雾斑hotend dust
使玻璃表面失透的斑点。
GB/T20314—2006
4分类
4.1等级
按质量等级分为A级、B级。
4.2规格
常备规格为正方形或者矩形,尺寸规格由供需双方协商。4.3厚度
1.30mm1.10mm.0.85mm0.70mm.0.55mm。4.4其他厚度及用途的薄浮法玻璃的技术要求,以订货合同为准。5技术要求
5.1本标准的技术要求见表1。
指标项目
尺寸偏差厚度偏差、厚薄差、偏斜断面缺陷
微观波纹度
弯曲度
外观质量
可见光透射比
标准条款
薄浮法玻璃的尺寸偏差、厚度偏差、厚薄差、偏斜应不大于表2规定。表2
厚薄差
厚度偏差
5.3薄浮法玻璃的断面缺陷应符合表3规定。2
长度及宽度
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单位为毫米
对角线差应不大于
对角线平均长度
单个爆边长度L<2.0;
单个爆边宽度W<1.0;
单个爆边深度D<1/2玻璃板的厚度;爆边长度总和小于玻璃板边长的15%注;L为爆边长度,W为爆边宽度,D为爆边深度。5.4
薄浮法玻璃的微观波纹度、弯曲度应符合表4规定。表4
微观波纹度/(μm/20mm)
厚度/mm
注:目视观察玻璃不允许有S型弯曲。5.5
薄浮法玻璃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规定。缺陷名称
点状缺陷
雾班及锡点
表面裂纹
光畸变点
质量要求
d≤0.05mm不计
0.05mm不大于2个/片
d>0.30mm不允许
d≤0.05mm
0. 05mm不大于4个/片
不充许
GB/T20314—2006
单位为毫米
凸出、缺口
不充许
弯曲度/%
d0.05mm不计
0.05mm0.30mm不允许
d≤0.05mm,不计
0.05mm不大于5个/片
0.10mmd>0,30mm不允许
w0.03mm不计
0.03mm0.07mm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GB/T20314—2006
缺陷名称
任意两个点状缺陷间距不得小于10mm。A级
表5(续)
质量要求
表面不得有清洗不掉的污溃
注1:本表中的片规格为356mm×356mm,其他规格按此换算。注2原片玻璃外观缺陷在距离边部5mm范留内的不计。注3:d为缺陷最大尺寸,w为划伤宽度。5.6薄浮法玻的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表6规定。表6
厚度/mm
6试验方法
6.1厚度、厚度偏差、厚薄差
按GB11614—1999中第5条的相关规定执行。B级
可见光透射比/%
6.2断面缺陷、点状缺陷、划伤及表面裂纹侧面光检测仪距玻璃300mm观察后,按GB11614—1999中第5条的相关规定执行。6.3尺寸偏差、偏斜
用最小刻度为0.5mm的钢卷尺测量。按GB11614—1999中第5条的相关规定执行。6.4爆边
用游标卡尺测量。按GB11614—1999中第5条的相关规定执行。6.5可见光透射比
在一批玻璃中分别从三片样品上各取40mm×60mm的小样片,按GB/T2680规定的方式进行检测,测量结果联平均值。
6.6微观波纹度
在一批玻璃中分别从三片样品上各取200mm×200mm的玻璃,用表面形貌仪检测。检测时,浮法玻璃锡面朝上,沿垂直拉引方向扫描,设截止波长为0.8mm~8.0mm,扫描长度不小于150mm,结果取三块任意20mm长度测得的最大值。6.7弯曲度
弯曲度用h/l的百分比表示,见图2。在一批玻璃中,分别从三片样品上各取356mm×356mm的玻璃,按GB/T18680一20029.4中白点直径为6.35mm的要求进行测量,当两个图像相切时,弯曲度为0.10%,重合部分等于一半时弯曲度为0.05%,完全重合弯曲度为0。4
7检验规则
7.1薄浮法玻璃出厂必须检验表1中规定的所有项目。7.2产品检验按表7规定的玻璃批量随机取样。7.3判定规则
GB/T20314—--2006
样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该等级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批量合格判定数见表7。表7
批量范围
91~150
151~280bzxz.net
281~500
501~1000
包装、运输、贮存、标志
8.1包装
取样大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8.1.1产品包装现场应洁净、无飞尘,玻璃之间应衬防霉纸或防霉粉,纸面平整、光滑、洁净,不允许有手感可触及到的纸结,不允许有条痕、褶子、玻璃板之间应保持干净、干燥。8.1.2产品使用塑料布包装后装入木箱或其他包装物,塑料布内应放人于燥剂。8.2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轻起、轻放、妥善排列严禁碰撞,并采取防止倾倒、滑动、丽淋等措施8.3贮存
包装后的玻璃应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里,不得平放或斜放。8.4标志
包装物上应标明拉引方向、玻璃锡面、开箱方向、起重点、防潮、易碎等标识,合格证上应用中、英文标明等级、生产日期;品种、规格、片数。5
GB/T20314-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
GB/T20314—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bzcbs.com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剧厂印剧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0.75字数11千字
开本880×12301/16
2006年11月第一版
2006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