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 29-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T 29-1999

中文名称: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08-18

实施日期:2000-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77555

相关标签: 固定 污染源 排气 铬酸 测定 二苯基 碳酰二肼 光度法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采样、分析测试方法>>Z25废气排放污染物分析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书号:1380135.013

页数:7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9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29-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chromate fog-Diphenyl carbaz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1适用范围
1.1本标推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铬酸雾测定。HJ/T 29 --1999
1.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6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5×10-4mg/m2,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8×10-3~30.3mg/m;在有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5×10-3mg/m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8×10-2~12mg/m。1.3在有还原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铬酸雾的测定受到明显干扰。2定义
铬酸雾:指以气雾状态存在的铬酸或可溶性铬酸盐,本标准以测定其中的六价铬为基础,以铬酸计。3方法原理
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铬酸雾用玻璃纤维滤简吸附后,用水溶解;无组织排放的铬酸雾用水吸收。在酸性条件下,铬酸中的六价铬与二苯基碳酰二肼作用,生成玫瑰红色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吸光度和六价铬的浓度成正比,在540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式如下:C1sHN,0+2Cr20-+26H+—→C1:H1oN4+4Cr++15H204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5.1乙醇:95%。
5. 2 硫酸:p=1. 84 g/ml。
5.3二苯基碳酰二肼。
5.4重铬酸钾:基准试剂。
5.5硫酸溶液:1+9。
用量简量取p=1.84g/ml硫酸(5.2)100ml,缓慢(边搅拌)倒人约500ml水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08-18批准2000-01-01实施
5. 6 二苯基碳酰二肼溶液
HJ/T 29 — 1999
称取0.05g二苯基碳酰二肼(5.3),溶于40ml95%乙醇(5.1)中,加人1十9硫酸溶液(5.5)80ml,摇勾,放入冰箱中保存。此试剂应为无色,颜色改变即不宜使用。5.7六价铬标准储备液:c(Cr6+)=0.100mg/ml。称取预先在110℃烘干两小时并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的基准试剂重铬酸钾(5.5)0.2829g,用少量水溶解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勾。5.8六价铬标准溶液:c(Cr6+)=1.00μg/ml。吸取5.00ml六价铬标准储备液(5.7)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至标线,摇匀。6仪器
6.1分光光度计:附1cm比色皿。6.2具塞磨口锥形瓶:250ml。
6.3采样仪器
6.3.1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按照GB/T16157—1996中8节颗粒物采样配置采样仪器。6.3.1.1采样管
采用不锈钢材质,头部具有滤简夹的采样管。6.3.1.2样品收集装置
与采样管头部滤简夹相匹配的玻璃纤维(无胶)滤简。6.3.1.3流量计量装置
根据等速采样方法,配置相应的流量计量装置。6.3.1.4抽气泵
根据选用的等速采样方法配置适当的抽气泵。6.3.1.5连接管
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乳胶管或硅橡胶臂。6.3.2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6.3.2.1引气管
采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软管,头部接装一个玻璃漏斗。6.3.2.2样品吸收装置
U型多孔玻板吸收管,25ml。
6.3.2.3流量计量装置
参考GB/T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6.3.2.4抽气泵
参考GB/T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6.3.2.5连接管
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7样品采集和保存
7.1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7.1.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T16157--1996中4.2.1和4.2.4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点。7.7.2采样装置的连接
采样前要彻底清洗采样管的采样嘴私弯管,并吹于。将玻璃纤维滤筒简装人采样管头部的滤筒夹内,278
HJ/T 29-—1999
根据所选择的等速采样方法,按照GB/T16157一1996中8的有关部分连接好采样系统,连接管要尽可能短,并检查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7.1.3样品采集
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简的采样管伸人排气简内的采样点,按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确定采样流量,根据铬酸雾浓度适当选择采样时间,间时测定必要的温度、压力等参数。7.1.4样品保存
采样完毕后,小心取出滤筒,放人具塞250ml磨口锥形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采样嘴及弯管,洗涤液并人锥形瓶中,盖好瓶塞,带回实验室。采样嘴用棉签擦干,弯管用吸球吹干后备用。样品密闭保存,于7天内分析完毕。
7.2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7.2.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16297--1996中附录C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采样点。7.2.2连接采样装置
按照引气管、吸收管、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的顺序连接采样系统,连接管要尽可能短,如无必要可不接引气管。按GB/T16157一1996中9.4的要求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7.2.3样品采集
在25mlU型玻板吸收管中装人5.0ml蒸馏水,接人采样系统,以0.5L/min的流量采气30~60 min,记录采气时间、环境温度和气压。7.2.4样品保存
采样结束后,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封住吸收管的进、出口,再用乳胶管将进、出口密封,带回实验室分析。样品应尽快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应密封保存,时间不超过24h。8分析步骤
8.1绘制校准曲线
8.1.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7支25ml具塞比色管,按下表配制标准色列。号
六价铬标准液(1.00μg/ml),ml
蒸馏水、ml
六价铬,HB
8.1.2显色
于上述比色管(8.1.1)中加入二苯基碳酰二肼溶液(5.6)3.00mi,加蒸馏水稀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后,在波长540nm处,以蒸馏水为参比,用1cm比色皿,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8.1.3校准曲线的绘制
将上述标准色列溶液测得的吸光度(8.1.2)扣除试剂空白(零浓度)的吸光度A。,便得到校正吸光度Y。以校正吸光度Y为纵坐标,以六价铬含量X(μg)为横坐标,绘制校推曲线,并计算其线性回归方程。
8.2样品测定
8.2.1无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
将吸收管中的吸收液移人25ml具塞比色管中,并用10ml蒸馏水分3次冲洗吸收管,洗涤液并入具塞比色管中,以下按(8.1)校准曲线绘制相同的步骤进行样品分析,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A。8.2.2有组织排放样品测定
HJ/T29—1999
在放有滤筒的锥形瓶(7.1.4)中,加50~70ml煮沸的蒸馏水,小心捣碎滤简,振摇数分钟后,将溶液滤入250ml容量瓶中,用适量热蒸馏水洗涤滤简残渣3~5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待滤液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稀至标线,摇勾,即为样品溶液。同时取一个同批号的滤筒放入250ml锥形瓶中,同样品处理操作,滤人250ml容量瓶中,作为滤筒空白溶液。分别从250ml容量瓶中取出适量的样品溶液和滤简空白溶液移人25ml具塞比色管,按(8.1)校准曲线绘制的步骤进行实样分析,测定样品和滤简空白的吸光度A和A1。
9计算和结果表示
9.1无组织排放样品中铬酸雾浓度的计算和表示9.1.1由(8.2.1)测定的无组织排放样品吸光度A在校准曲线上查出样品中六价铬的含量X(μg),也可由回归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六价铬的含量X(ug)。9.1.2样品中铬酸雾的浓度c(mg/m)用下式计算:X
式中:X——样品中所含六价铬的量,ug;Vnd-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0℃,101.325kPa),L;2.27-六价铬换算成铬酸雾的系数。9.2有组织排放样品中铬酸雾浓度的计算和表示9.2.1由(8.2.2)样品和滤简空白的吸光度A和A1在校准曲线上查出所取样品和滤筒空白溶液的六价铬含量X(ug)及X,(μg)。也可由回归方程进行计算。9.2.2样品中铬酸雾浓度c(mg/m2)用下式计算(X-X)×250×2.27
Vt X VadwwW.bzxz.Net
分析样品溶液的六价铬含量,ug;式中X—
X,——分析滤筒空白溶液的六价铬含量,ug;滤简漫取液的总体积,ml;
250—
V.一分析所取样品和滤筒空白溶液的体积,ml;Vnd——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0℃,101.325kPa),L;2.27-—六价铬换算成铬酸雾的系数。按GB/T16157—1996中10.1或10.2计算Va值。9.3铬酸雾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按GB/T161571996中11.1.2或11.1.4计算铬酸雾的排放浓度”9.4铬酸雾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按GB/T16157-1996中11.4计算铬酸雾的\排放速率”。9.5铬酸雾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9.5.1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铬酸雾平均浓度:C
式中:c—
-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铬酸雾平均浓度;ci—--一个样品中的铬酸雾浓度;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9.5.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280
HJ/T29—1999
按GB16297—1996附录C中C2.3计算铬酸雾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10精密度和准确度
10.1精密度
经五个实验室测定浓度为0.19mg/m2和20.8mg/m2的铬酸雾统一样品,得到方法精密度数据见下表:
统一样品浓度
重复性标准偏差
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
重复性
再现性标准偏差
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
再现性
10.2准确度
五个实验室测定浓度为0.19mg/m的铬酸雾统一样品,测定总均值的相对误差为3.5%;各实验室测定均值的相对误差于0.88%~9.6%。五个实验室测定浓度为20.8mg/m的铬酸雾统一样品,测定总均值的相对误差为3.2%;各实验室测定均值的相对误差于3.2%~10.4%。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中船总公司第九设计院负责起草本标推主要起草人:吴嘉莉、黄莎。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28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