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902-2005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 1902-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902-2005

中文名称: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5-06-30

实施日期:2005-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88159

相关标签: 食品 添加剂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香料和调料、食品添加剂>>67.220.20食品添加剂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用香料>>X42合成食品添加剂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 1902-1994

采标情况:JSFA Ⅶ-1999 MOD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开, 页数:8, 字数:14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计划单号:20011110-Q-606

出版日期:2005-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0-04-01

起草人:黄圣、孙凤娟、顾良忠、刘明

起草单位: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验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工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甲苯催化氧化制取的苯甲酸再与离子交换膜法生产的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该产品主要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GB 1902-2005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1902-200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7.2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2—2005免费标准bzxz.net
代替GB1902--1994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Foodadditive--Sodium benzoate2005-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码
2005-12-01实施
本标准表1中的部分指标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GB1902—2005
本标准修改采用《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七版(1999)“苯甲酸钠”(以下简称日本标准)(日文版)。
本标准根据日本标准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日本标准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本标准与日本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将日本标准的游离酸和游离碱项目(以HCI计为≤0.036%、以NaOH计为≤0.04%)修改为酸碱度,指标为符合规定[即酸度(以HCI计)为≤0.07%、碱度(以NaOH计)为≤0.08%」,将砷含量指标≤4.0μg/g(以As2O,计)修改为≤0.0002%(以As计)氯化物(以CI计)指标≤0.014%修改为≤0.03%,硫酸盐(以S0,计)指标≤0.30%修改为≤0.1%,邻苯二甲酸指标≤50μg/g修改为通过试验(本标准的3.2)。这是为了与国内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相匹配;增加了1:10水溶液色度项目(本标准的3.2)。这是为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
邻苯二甲酸的测定用0.1g试样加间苯二酚不显绿色荧光的试验方法代替日本标准的液相色谱法(本标准的4.9)。这是因为目前国内生产厂不具备液相色谱分析条件。本标准代替GB1902—-1994《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本标准与GB1902—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苯甲酸钠含量(以干基计)指标由≥99.0%修改为99.0%~100.5%(1994版的3.2,本版的3.2),氯化物(以C1计)指标由≤0.050%修改为≤0.03%(1994版的3.2,本版的3.2);一将溶状的项目名称修改为溶液的澄清度试验,指标为通过试验(1994版的3.2,本版的3.2),试验方法将试验溶液浓度由50%(质量分数)修改为20%(质量分数)(1994版的4.4,本版的4.4);
增加了1:10水溶液色度项目(见3.2)。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化工分会(SAC/TC63/SC2)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嘉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圣、朱前菊、孙凤娟、顾良忠、刘明。本标准于1980年首次发布,1994年2月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GB1902—2005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甲苯催化氧化制取的苯甲酸再与离子交换膜法生产的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该产品主要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分子式:C,H.NaO2
结构式:
相对分子质量:144.11(按200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T601
GB/T602
GB/T603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ISO6353-1:1982,NEQ)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2002,ISO6353-1:1982,GB/T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一铂-钻色号)GB/T6678—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1992,negISO3696:1987)GB/T5009.74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GB/T5009.76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3要求
3.1外观:白色颗粒或结晶形粉末,无臭或微带安息香味。3.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表1技术要求
苯甲酸钠(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1:10水溶液色度/(铂-钻色号)Hazen溶液的澄清度试验
易氧化物试验
酸碱度
重金属(以Pb计)的质量分数/%砷(As)的质量分数/(mg/kg)
99.0~100.5
通过试验
通过试验
通过试验
GB1902—2005
硫酸盐(以SO.计)的质量分数/%氯化物(以CI计)的质量分数/%邻苯二甲酸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表1续)
注:砷(As)和重金属(以Pb计)的质量分数为强制性要求。4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4.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
4.3鉴别试验
4:3.1试剂
4.3.1.1盐酸溶液:1+2,
4.3.1.2三氯化铁溶液:100g/L。4.3.2分析步骤
称取约0.2g实验室样品,溶于10mL水中,用铂丝蘸取盐酸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取试验溶液少许,在无色火焰上燃烧,火焰应呈鲜黄色。在试验溶液中加1滴三氯化铁溶液,生成赭色沉淀,再加盐酸溶液酸化,析出白色沉淀。4.4苯甲酸钠含盘的测定
4.4.1方法提要
盐酸与苯甲酸钠起中和反应,用乙醛萃取反应生成的苯甲酸,根据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计算苯甲酸钠的含量。
4.4.2试剂
4.4.2.1乙醚;
4.4.2.2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0.5mol/L;4.4.2.3溴酚蓝指示液:0.4g/L。4.4.3分析步骤
称取1.5g4.14.1中干燥物A,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水溶解,再加50mL乙醚和10滴溴酚蓝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边滴边将水层和乙醚层充分摇匀,当水层显示淡绿色时为终点。
4.4.4结果计算
苯甲酸钠(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w,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V/1000)cM
式中:
试料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4.4.2.2)的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升(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1)
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M—-苯甲酸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44.11)。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GB1902—2005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4.5色度的测定
按GB/T3143的规定进行。称取2.5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4.6溶液的澄清度试验
4.6.1试剂
4.6.1.1硝酸溶液:1+23;
4.6.1.2糊精溶液:20g/L;
4.6.1.3硝酸银溶液,17g/L
4.6.1.4浊度标准溶液:含氟(Cl)0.01mg/mL。量取c(HCl)=0.1mol/L盐酸标准溶液14.1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量取该溶液1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4.6.2分析步骤
称取4.5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1g,用水溶解并移人25mL比色管中,加水至溶液体积为22mL,作为试验溶液;取另一25mL比色管,准确加人0.20mL浊度标准溶液,加水至20mL,加1mL硝酸溶液,0.2mL糊精溶液,1mL硝酸银溶液,摇匀,避光放置15min,作为标准比浊溶液。目视轴向观察,试验溶液的浊度不得大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4.7易氧化物试验
4.7.1方法提要
样品中易氧化物与高锰酸钾反应,反应进行完全后,试液呈高锰酸钾溶液的粉红色时为反应终点,以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控制易氧化物的量。4.7.2试剂
4.7.2.1硫酸;
4.7.2.2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0.1mol/L。4.7.3分析步骤
称取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在100mL水中加1.5mL硫酸,边煮沸边滴加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至粉红色,保持30s不褪色,趁热加人试料,在溶液约70℃时,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保持15s不褪色,所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不应超过0.5mL。4.8酸碱度的测定
4.8.1试剂
4.8.1.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0.1mol/L;4.8.1.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4.8.1.3酚酸指示液:10g/L。
4.8.2分析步骤
称取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02g,加20mL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若试验溶液无色,加0.2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试验溶液应呈淡红色,若试验溶液呈淡红色,加0.2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淡红色应消失。4.9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测定
按GB/T5009.74的规定进行。
测定时称取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24mL水溶解,加1mL盐酸混勾,过滤于50mL比色管中作为试验溶液;量取1.0mL铅(Pb)标准溶液(相当于0.01mgPb)制GB1902-2005
备限量标准液。
4.10砷(As)含量的测定
4.10.1试剂
盐酸溶液:1+3。
4.10.2分析步骤
按GB/T5009.76中“砷斑法”的规定进行。测定时称取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加人氢氧化钙0.20g充分混合,在电炉上炭化后,放入600℃高温炉中灼烧2h,灼烧得到的残渣用10mL盐酸溶液溶解,作为试验溶液;量取2.0mL砷(As)标准溶液(相当于0.002mgAs)制备限量标准液。4.11硫酸盐(以SO.计)的测定
4.11.1方法提要
在酸性条件下,样品中的硫酸盐与氟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其产生的浊度应不深于标准比浊溶液。
4.11.2试剂
4.11.2.1盐酸;
4.11.2.2氯化锁溶液:50g/L;
4.11.2.3硫酸盐(SO.)标准溶液:0.1mg/mL。4.11.3分析步骤
称取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置于烧杯中,加40mL水溶解,加1.5mL盐酸混勺,过滤于50mL比色管中,用水洗涤沉淀,使滤液达到45mL,作为试验溶液。取10.0mL硫酸盐(SO)标准溶液于另一支50mL比色管中,加1.5mL盐酸,加水至45mL,作为标准比浊溶液。
同时向试验溶液和标准比浊溶液中各加5mL氯化钡溶液,放置10min,试验溶液的浊度不应深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
4.12氯化物(以CI计)含量的测定4.12.1方法提要
样品中含有有机氯(芳香族氯化物)和无机氯化合物,通过加人碳酸钙,在高温下灼烧,使有机氯转化为氟化钙,与无机氯一起溶人试样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试样溶液中的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其产生的浊度应不大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4.12.2试剂
4.12.2.1碳酸钙;
4.12.2.2硝酸溶液:1+9;
4.12.2.3硝酸银溶液:17g/L;
4.12.2.4氟化物(Cl)标准溶液:0.1mg/mL。4.12.3分析步骤
称取0.5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置于30mL瓷埚中,加2mL硝酸溶液充分混合,于100℃干燥至无明显湿迹,加0.8g碳酸钙,用少量水润湿,100℃干燥后,电炉上低温炭化,再于600℃的高温炉中灼烧10min,冷却后,用20mL硝酸溶液溶解残渣,过滤于50mL比色管中,用15mL水洗涤瓷埚,将洗液并人滤液,加水至刻度,作为试验溶液。另称取0.8g碳酸钙,精确至0.001g,加22.5mL硝酸溶液,当有不溶物时过滤,转入50mL比色管中,加1.50mL氟化物(CI)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作为标准比浊溶液。同时在两溶液中各加0.5mL硝酸银溶液,充分摇匀,放置5min,试验溶液的浊度不得大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
4.13邻苯二甲酸的测定
4.13.1方法提要
GB1902-2005
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和间苯二酚在酸性加热条件下生成荧光物质,该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荧光,在光下观察,不显绿色荧光为通过试验。该试验方法检测灵敏度为0.002%。4.13.2试剂
4.13.2.1间苯二酚:新升华精制;4.13.2.2硫酸;
4.13.2.3氢氧化钠溶液:400g/L。4.13.3分析步骤
称取0.10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1g,置于试管中,加2mg~3mg新升华精制的间苯二酚和1mL硫酸,混勾,在125℃~130℃的油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加5mL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成碱性,再加水至体积约10mL,冷却至室温后,日光下观察,不显绿色荧光。4.14干燥减量的测定
4.14.1分析步骤
称取约1.5g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预先在105℃~110℃已恒量的称量瓶中,使试料厚度均匀,于105℃~110℃干燥至恒量。保留于燥物A用于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4.14.2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w2,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tg =m=m×100
式中:
m干燥后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2)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5检验规则
5.1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5.1.1表1技术要求中的全部项目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更新关键生产工艺;
主要原料有变化;
停产又恢复生产,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e)合同规定。
5.1.2本标准表1技术要求中的苯甲酸钠(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110水溶液色度、溶液的澄清度试验、酸碱度、氯化物(以CI计)的质量分数、重金属(以Pb计)的质量分数、砷(以As计)的质量分数、干燥减量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出厂检验每批进行一次。5.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以不超过20t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可由一个生产批或由几个连续生产批构成。
5.3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检验批的采样单元数按GB/T6678--2003中的7.6确定。采样时将采样器向包装物中心垂直线插人至料层深度3/4处采样,每件采样不少于20g。将所采样品充分混勾,以四分法缩分到200g,分别装人两个干燥、清洁的带磨口塞的瓶中密封,粘贴标签并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5
GB19022005
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瓶作为实验室样品供检验用,另一瓶作为留样备查。5.4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件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商标、“食品添加剂”字样、净质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及本标准编号。如果检验结果有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单元中取样进行重新检验。重新检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6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6.1标志
6.1.1每件产品外包装物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生产厂名称、厂址、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添加剂”字样、生产批号、净质量、本标准编号和GB/T191规定的“怕甬”、“怕晒”标志。
6.1.2每批出厂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商标、“食品添加剂”字样、净质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和本标准编号。
6.2包装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采用内衬食品用聚乙烯塑料袋、外套塑料纺织袋纸塑复合袋或铁桶的复合包装。内袋严密扎口或热合封口,每袋净质量25kg;每桶净质量50kg,或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包装。6.3运输和存
6.3.1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防止雨淋受潮,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6.3.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应贮存于阴凉于燥处,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贮,防止受热或曝晒。6.4保质期
在符合包装、贮存和运输条件下,产品保质期为二年。逾期可重新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时仍可使用。
GB1902-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1902—2005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bzcbs.com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4千字
2005年11月第一版
2005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