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84.1-200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子学>>电容器>>31.060.70电力电容器
中标分类号:电工>>输变电设备>>K42电力电容器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0768
页数:16开, 页数:19, 字数:37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05-08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4-02-04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郭天兴、陈柏富
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3984的本部分适用于标称电压不大于3.6kV,频率为50Hz及以下的可控或可调的交流电压系统中,专门用来改善感应加热、熔化、搅拌或铸造装置,以及类似应用场合的功率因数的户内电容器单和户内电容器组。 GB/T 3984.1-2004 感应加热装置用电力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 GB/T3984.1-200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3984《感应加热装置用电力电容器》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老化试验、破坏试验和内部熔丝隔离要求。GB/T3984.1—2004/IEC60110-1:1998本部分为GB/T3984的第1部分,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0110-1:1998《感应加热装置用电力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
本部分与JB7110—1993《电热电容器》主要差别有:a)适用频率由原来40Hz~24000Hz改为50kHz及以下;b)原标准中只有水冷式和空气自冷式电容器,本部分中增加了强追通风电容器的要求及相应的规定;
本部分增加了短路放电试验、冷却管密封试验、自愈性试验(对自愈式介质的电容器)的要求;c)
d)交流极间电气强度试验由原来的2.15U持续10s改为2.0Un持续10s。直流极间电气强度试验由原来的4.3UN持续10s改为4.0UN持续10s;e)极对壳耐压试验也由原来的三档改为2.15Um,最小值为2000V,历时10s。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4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上虞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天兴、陈柏富。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 732—1965、JB 732--1975,GB 3984-1983、JB 7110-1993。Ⅲ
1概述
1.1范围
GB/T 3984. 1—2004/IEC 60110-1: 1998感应加热装置用电力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
GB/T3984的本部分适用于标称电压不大于3.6kV,频率为50kHz及以下的可控或可调的交流电压系统中,专门用来改善感应加热、熔化、搅拌或铸造装置,以及类似应用场合的功率因数的户内电容器单元和户内电容器组。
对于由内部元件熔丝保护的电容器的附加要求在GB/T3984.2中给出。本部分不适用于下列电容器:
—-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
—一电动机用电容器及其类似者;一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
一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一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一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非自愈式并联电容器;一荧光灯和放电灯用小型交流电容器;一电力电子电路用电容器;
—一微波炉用电容器;
—-抑制无线电干扰用电容器;
一拟在叠加有直流电压的交流电压下使用的电容器。各附件,诸如绝缘子、开关、仪用互感器、外部熔断器等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本部分的目的是:
a)阐述关于性能、试验和定额的统一规则;b)阐述特殊的安全规则;
c)提供安装和使用导则。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984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2900.16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GB/T2900.16-—1996,neqIEC60050(436):1990)GB/T3984.2感应加热装置用电力电容器第2部分:老化试验,破坏试验和内部熔丝隔离要求(GB/T 3984.2—2004,IEC 60110-2:2000,IDT)GB/T6115(所有部分)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eqvIEC60143(所有部分))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GB/T12747(所有部分)
(IEC60831(所有部分),IDT)GB/T11024(所有部分)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eqvIEC60871(所有部分)
GB/T17886(所有部分)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非自愈式并联电容器1
GB/T 3984. 12004/IEC 60110-1: 1998(idtIEC60931(所有部分))
JB/T8957检验电容器损耗角正切测量准确度的方法(JB/T8957—1999,idtIEC60996:1989)1.3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
(capacitor) element
(电容器)元件
主要是由电介质和被它隔开的两电极构成的部件。1.3.2
(电容器)单元
(capacitor) unit
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同一外壳中并将端子引出的组装体。1.3.3
self-healing capacitor
自愈式电容器
在电介质局部击穿之后能迅速地基本上恢复其电性能的电容器。1.3.4
(电容器)组(capacitor)bank连接起来共同起作用的若干电容器单元。1.3.5
电容器capacitor
在本部分中,电容器一词是当不需要特别强调电容器单元或电容器组的不同含义时的用语。1. 3. 6
fcapacitor installation
电容器装置
一个或多个电容器组及其附件。1.3.7
放电器件(电容器的)discharge device(of acapacitor)种可装于电容器内部的、当电容器从电源断开后能在给定时间内将电容器端子间的电压几乎降低到零的器件。
内部熔丝(电容器的)Internal fuse(of a capacitor)在电容器单元内部与一个或一组元件串联连接的熔丝。1.3.9
过压力装置(电容器的)overpressure device(of a capacitor)在电容器内部压力不正常增大情况下发出警报或切除电容器的装置。1.3.10
过温度装置(电容器的)overtemperature device(of a capacitor)在电容器内部温度不正常增高情况下发出警报或切除电容器的装置。1.3.11
线路端子 line terminal
连接到线路的端子。
额定电容(电容器的)(Cn)rated capacitance(of a capacitor)(C)设计电容器时采用的电容值。
额定容量(电容器的)(Q~)rated output(of acapacitor)(Q~)2
由额定电容、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得到的无功功率。1.3.14
GB/T 3984. 1—2004/IEC 60110-1: 1998额定电压(电容器的)(U)rated voltage(of a capacitor)(Un)设计电容器时采用的正弦波交流电压方均根值。1.3.15
额定频率(电容器的)(fn)rated frequency(of a capacitor)(f)设计电容器时采用的频率。
注:如果电容器拟用于一个频率范围,则fN指该范围中的最大频率。1. 3. 16
额定电流(电容器的)(I~)rated current(of a capacitor)(In)设计电容器时采用的正弦波交流电流方均根值。1.3.17
电容器损耗
capacitor losses
电容器消耗的有功功率。
注:应包括所有部件产生的损耗,例如:一-对于单元,指电介质、内部熔丝、内部放电电阻、连接件等产生的损耗;-对于电容器组,指由单元、外部熔断器、母线、放电电阻器等产生的损耗。1.3.18
损耗角正切(电容器的)(tano)tangent of the loss angle(of a capacitor)(tand)在规定的正弦交流电压和频率下,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与容抗之比。1.3.19
最高允许交流电压(电容器的)(Umx)maximumpermissible a.c.voltage(of a capacitor)(Umax)在规定条件下,电容器能承受一给定时间的最高交流电压方均根值。1.3.20
最大允许交流电流(电容器的)(Imax)maximum permissible a.c.current(of a capacitor)(Imax)在规定条件下,电容器能承受一给定时间的最大交流电流方均根值。1.3.21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环境空气温度
拟安装电容器处的空气温度。
冷却空气温度
cooling air temperature
在稳定状态下,在电容器组的最热区域的两单元中间测得的冷却空气温度。如果仅有一个单元,则为在距离电容器外壳大约0.1m和距离底部2/3高度处测得的温度。1.3.23
稳定状态 steady-state condition在恒定输出和恒定冷却条件下电容器所达到的热平衡状态。1.3.24
residual voltage
剩余电压
断开电源给定时间后,电容器端子间尚残存的电压。1.3.25
设备最高电压(Um)highest voltage for equipment(U.)设计时采用的连接在一起的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上所承受的正弦电压方均根值。注: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见6.8。
GB/T 3984. 1—2004/IEC 60110-1:19981.3.26
水冷却电容器周围的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 around water-cooled capacitors当电容器运行时,在电容器最热点处上方0.05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1.3.27
强迫通风电容器的出口空气温度outlet air temperature for forced-ventilated capacitors在最热点测得的离开电容器的冷却空气温度。1.3.28bZxz.net
强迫通风电容器的进口空气温度inlet air temperature for forced-ventilated capacitors在进口空气通道的中部,不受电容器散热影响处测得的冷却空气温度。1.3.29
空气冷却电容器的外壳温升
container temperature rise for air-cooled capacitors外壳最热点温度与冷却空气温度之间的差。1.4使用条件
1.4.1正常使用条件
本部分给出的要求适用于在下列条件下使用的电容器。1.4.1.1再通电时的剩余电压
剩余电压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见1.3.14)。1.4.1.2海拔
海拔不应超过1000m。
1.4.1.3温度类别
电容器按温度类别分类。每一类别以电容器可以投入运行的最低温度(从一25℃、一10℃、0℃三个值中选取)和从下表中选择的冷却媒质的上限温度来表示。衰1冷却媒质上限温度
无时间限制的冷却媒质的最高温度/℃冷却类型
AN空气冷却
自然通风
AF空气冷却
强迫通风
WF水冷却
冷却空气温度
除非另有协议,冷却方法由电容器制造厂选择。1.4.2非正常使用条件
冷却媒质出口温度
电容器周圖的空气温度
本部分不适用于使用条件不符合本部分要求的电容器,但制造厂与购买方之间另有协议时除外。2质量要求和试验
2.1试验要求
2.1.1概述
本条给出了对电容器单元和在有规定时对电容器元件的试验要求。支柱绝缘子、开关、仪用互感器、外部熔断器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4
2. 1. 2试验条件
GB/T3984.1-2004/IEC60110-1:1998除对特殊试验或测量另有规定外,电容器介质的温度应在十5℃~十35℃范围内。当必须进行校正时,使用的参考温度为十20℃,但制造厂和购买方之间另有协议时除外。如果电容器在未通电状态下在恒定环境空气温度中放置了适当长的时间,则认为电容器单元的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除非另有规定,交流试验和测量应在50Hz或60Hz的频率下进行,与电容器的额定频率无关。2.2试验分类
2.2.1出厂试验
a)电容测量(见2.3);
b)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o)测量(见2.4);端子间电压试验(见2.5);
端子与外壳间电压试验(见2.6.1),e)
内部放电器件试验(若有时)(见2.7);f)
密封试验(见2.8);
冷却管密封试验(若有时)(见2.12.1)。g)
试验顺序不一定按上述顺序。
出厂试验应由制造厂在交货前对每一台电容器进行。如果购买方有要求,则制造厂应提供详列这些试验结果的证明书。
2.2.2型式试验
a)热稳定性试验(见2.9);
电容器损耗试验(见2.10);
c)测量电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若有要求)(见2.11);端子与外壳间电压试验(见2.6);d)
自愈式金属化介质电容器的自愈性试验(见2.13),f)
短路放电试验(见2.14),
老化试验(见GB/T3984.2);
破坏试验(见GB/T3984.2),
i)内部熔丝隔离试验(若有时)(GB/T3984.2);j)冷却管密封试验(若有时)(见2.12.2)。进行型式试验是为了确保电容器单元符合本部分中规定的性能和运行要求。型式试验应在与供货的电容器有相同设计的电容器,或在可能影响型式试验所要检验的各项性能的设计与工艺上与供货产品没有差异的电容器上进行所有型式试验项目没有必要都在同一电容器单元上进行,可以在具有相同特性的不同单元上进行。上面列出的型式试验没有指明任何试验次序。除非另有规定,每一拟用来作型式试验的电容器试品应首先满意地通过了全部出厂试验。2.2.3验收试验
出厂试验和(或)型式试验,或其中的某些试验项目可由制造厂按照与购买方签订的合同并且在购买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试验种类、进行这些试验的试品数量、验收标准和试验报告应由制造厂与购买方协商确定且应在合同中写明。
2.3电容测量
2.3.1测量程序
电容测量应在0.9~~1.1倍额定电压的工频电压(见2.1.2)下,用能排除由谐波或被测电容器外部附件所引起的误差的方法进行,如应排除测量回路内的电抗器和阻塞电路引起的误差5
GB/T3984.1—2004/IEC60110-1:1998其他的测量条件可由制造厂和购买方协商确定,例如,当在额定电压下电容器超过了电桥的允许功率时,使用低电压电桥。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以及与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测量值的关系应予以给出。电容测量应在端子间电压试验(见2.5)之后进行。2.3.2电容偏差
偏差指在2.3.1条件下测得的电容值的偏差。在参考温度(见2.1.2)下的电容与额定电容之差应不超过对于单元或具有4个及以下单元的电容器组,5%~+10%对于具有5个及以上单元的电容器组,0~+10%;多端子电容器单元的各个电容之和应在电容器单元规定的偏差之内。2.4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o)测量损耗角正切(tand)应在0.9~~1.1倍额定电压的工频电压(见2.1.2)下,用能排除由谐波或被测电容器外部附件,如在测量回路内的电抗器和阻塞电路所引起的误差的方法进行测量,其他的测量条件可虫制造厂与购买方协商确定。测量应在端子间电压试验(见2.5)之后进行。注1:测量大量小电容器时,可用统计抽样法测量tang。统计抽样方案应由制造厂与购买方协商确定。注2:某些类型介质的tano值是测量前通电时间的函数。制造厂和购买方应协商确定试验电压与通电时间。注3:测量设备应按JB/T8957或能给出同样的或更高准确度的别的方法进行校正。2.5端子间电压试验(出厂试验)每一电容器应承受2.5.1的试验或2.5.2的试验。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由制造厂选择。自愈式电容器应按2.5.1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击穿或闪络。对于自愈式电容器,可以发生自愈性击穿。
2.5.1交流试验
交流试验应用实际正弦电压在2.0U~和工频下进行,持续时间10s。对于具有一个公共端子的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电容器,每个部分应分别进行试验。对于内部有串联的电容器,不允许有任何内部元件击穿和一根内熔丝动作。这可以用在试验电压降低到不超过0.15U下的电容预测来检验。测量方法的再现性应能检测出-个元件击穿或一~根熔丝动作。
注:如果每一单元中动作的熔丝不超过2根,且电容器内部没有串联,而电容偏差仍然满足要求,则内部元件熔丝动作是允许的。
2.5.2直流试验
直流试验电压应为4.0Un,持续时间10s。注:见2.5.1的注。
2.6端子与外壳间电压试验
2.6.1出厂试验
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电容器单元应承受工频(见2.1.2)2.15U.(见1.3.25),最小值为2000V的交流电压试验,历时10s,交流电压施加在连接在一起的端子与外壳之间。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击穿或闪络。即使在运行中有一个端子拟与外壳连接,此试验仍应进行。有一个端子固定连接到外壳上的单元应不作此项试验。
当单元外壳是由绝缘材料构成时,可省去本试验。如果电容器具有分开的几个部分,则对各分开部分之间的绝缘应进行试验,其试验电压及要求与端子对外壳试验相同。
2.6.2型式试验
GB/T 3984. 1-2004/1EC 60110-1:1998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单元应承受按2.6.1的试验,持续时间60s。如果电容器外壳属绝缘材料制成的,则试验电压应施加于各端子和紧包在外壳表面上的金属箔之间。
2.7内部放电器件的试验
如果有内部放电器件,则其电阻应用测量电阻或用测量放电速率(见4.2)的方法来检验。检验方法由制造厂选择。本试验应在2.5.1电压试验之后进行。2.8密封试验
电容器单元应经受能有效地检测出其外壳和套管上任何渗漏的试验。试验程序由制造广规定,制造厂应说明有关试验方法。
如果制造厂没有规定程序,则应采用下列试验程序。将未通电的电容器单元通体加热,使各部分均达到不低于表1所列冷却媒质最高温度加20℃的温度,并应在此温度下保持2h。
不应发生渗漏。
建议使用适当的指示剂。
注:如果在试验温度下,电容器不含有液体材料,则可以省去此试验。2.9热稳定性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是证明在下述条件下电容器单元的热稳定性。2.9.1冷却条件
2.9.1.1自然通风空气冷却电容器(AN)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将电容器置于具有正常冷却条件的封闭箱中,箱中冷却空气温度应保持铭牌上标出的上限或更高的温度。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冷却空气温度(见1.3.22)应以具有热时间常数约1h的温度计来检验。2.9.1.2强迫通风空气冷却电容器(AF)应将电容器直立放在一个垂直的通风管道的内部,对于横截面为矩形的电容器,通风管道也应有矩形横截面。通风管道的尺寸应能保证在每侧都有足够的间隙以便于冷却空气流通。除非制造厂另有说明,建议在电容器每侧留有0.04m的间隙。管道应扩大到低于电容器外壳底部大约0.4m,而高出外壳顶部大约0.1m。风扇离开管道的距离应为0.5m~1 m以便得到具有食好均匀性的空气流速。预热后的空气应从下部送人管道。该空气的温度应调节到铭牌上所规定的冷却空气温度的上限或更高的温度,并且应测量管道壁与电容器之间的中央空气的流速。空气温度的测量点应取紧靠电容器外壳的底部之下(或顶部之上)进行。并应注意使测量不受电容器外壳热辐射的影响。
电容器外壳温度的测量应在靠近顶部的低于浸渍剂(如有的话)水平面处进行。管道的壁应用绝热材料制造。
试验装置的详细说明见附录A。
注:已计算过,由使用绝热壁管道代替在试验中置于被试电容器旁的同样通电的电容器在距离等于所规定的间隙时所导致电容器外壳温度的误差,实际上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2.9.1.3水冷却电容器(WF)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保持铭牌上规定的最小水流量不变。并应以加热方式调节进口水的温度从而使得在整个试验期间出口水的温度保持在铭牌上规定的值或更高值。2.9.2电气条件
试验容量,对于额定频率40Hz~60Hz的电容器应为额定容量Q的1.44倍,而对于额定频率60Hz以上的电容器应为Qn的1.33倍。7
GB/T3984.1—2004/IEC60110-1:1998注:对于额定频率60Hz及以下的电容器,如果电容器是从一批中挑选的,则建议选tano值最大的电容器。如果电容器的额定频率不能实现,则试验应在尽可能接近额定频率的频率下进行,耳应根据试验频率对无功容量用一个适当的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试验电压应基本上是正弦形的。2.9.3试验持续时间和准则
电容器应承受2.9.1和2.9.2所规定的冷却和电气条件,其持续时间按表2。在试验最后时间,应测量电容器的损耗或电容器外壳接近顶部处的温度至少4次,并应记录。在整个期间内,外壳相对于冷却媒质的温升的增加量应不大于1K。当能够测量 tan时,则其增加量应不大于测量灵敏度,测量灵敏度应不低于士1×10-4。表 2热稳定试验的冷却和通电持续时间冷却类型
空气冷却·自然通风
空气或水··强迫冷都
施加电压的整个
试验持续时间(最小值)
单位为小时
电容器处于热平衡的
最后试验时间
注:根据制造厂与购买方之间的协议,对于额定频率60Hz以上且热时间常数短的水冷却电容器,试验持续时间可以缩短。
如果观察到变化较大,则试验应继续进行直到热平衡或发生击穿。试验后相对于同一介质温度测得的电容与试验前测得的电容相差不得超过2%。若电容器装设有信号或保护装置,则在试验过程中这些装置应是可使用的,但不应动作。2.10电容器损耗试验
电容器损耗应在达到热平衡之后,在热稳定试验结束时测定。2.10.1额定频率 40 Hz~60Hz的电容器对于额定频率40Hz60Hz的电容器应测量损耗角正切(tan)。测量电压应为热稳定试验电压。2.10.2自然通风和强追通风空气冷却电容器对于额定频率60Hz以上的自然通风和强追通风空气冷却电容器,损耗应采用由制造厂与购买方协商的方法进行测量。
2.10.3额定频率60Hz以上的水冷却电容器对于额定频率60Hz以上的水冷却电容器,损耗应由出口和进口水温度之差和水流量来进行计算。注1:对于水冷却电容器,由冷却水散逸的电容器的损耗可用下式计算:P = 70 qA
tand = P/Q
式中:
P·有功功率,W;
水的流量,(I./min);
A-水的温升,K。
注2:水冷却电容器也从外壳侧面散发一些热量到空气中去。因此,如果要测量出全部摄耗,则在试验过程中应用绝热材料将电容器包起来。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一个由过去的经验得出的系数对水散发的损耗进行校正就足够了。
2、10.4要求
按2.10测得的或确定的损耗(tano)值应不超过制造厂给出的值或制造厂与购买方协商的值2.11电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在制造厂与购买方之间有协议时,电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作为型式试验进行测量。电容器应8
承受2.3.1规定的电气条件。
2.12冷却管(若有时)的密封试验2.12.1冷却管的密封试验,出厂试验GB/T 3984.1—2004/IEC 60110-1:1998如果电容器装有连接在电容器内部的冷却管,由于用电容器单元密封试验不能检查出其渗漏,故应对每个冷却管进行密封试验,试验方法由制造厂自行选定,其应在冷却管装入电容器之前能有效检查出渗漏。
2.12.2冷却管的密封试验,型式试验制造厂应采用对冷却回路施加150%最大规定运行压力,历时至少5min的试验,来确保水冷却电容器的冷却管能够耐受在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水压。注:如果购买方有要求,则制造厂应提供在额定流量时进口与出口间水压的最大差值[见5.1.2项e)]。2.13自性试验(对自愈式金属化介质的电容器)自愈式电容器应具有满意的自愈性能。可用下面的试验进行检查。在试验前后应按2.3.1测量电容。电容器应承受2.5.1所述的试验。如果在试验期内发生少于5次自愈击穿(清除),则应以不超过200V/min的速度升高电压直到自试验开始计共发生5次清除为止,或直到电压升到最大值3.5U为止。然后将电压降低到发生第5次清除时的电压值的0.8倍的电压,或0.8倍最大电压,并保持10s。在此期间内允许发生一次附加的清除。如果试验前后测得的电容没有明显的变化,则认为电容器通过了试验。试验过程中的自愈击穿,可用示波器、声响法或高频试验法进行检测。2.14短路放电试验
单元应以直流充电,然后通过尽可能靠近电容器放置的间隙放电。电容器应在10min内承受5次这样的放电。
试验电压应为2UN。
在试验前后应测量电容(见2.3.1),两次测量值之差应小于相当于一个元件击穿,或一根内部熔丝动作之量,或者不超过2%。
对于自愈式电容器,电容变化应小于0.5%。且对于自愈式电容器在试验前后应测量tano(见2.4)。试验后tano的增量不得大于20%。2.15老化试验
见GB/T3984.2。
2.16破坏试验
见 GB/T.3984.2。
2. 17内部熔丝(若有时)隔离试验见 GB/T 3984.2。
3过负荷
3.1最高允许电压
电容器单元不适宜在端子间有效值电压超过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过渡过程除外。每天允许在不超过1.05U~的电压下运行最多12h。重复施加电压峰值的最大值应不超过1.05×V2×U。在过渡状态期间,端子间以及端子与外壳间的瞬时电压应不超过2V2×1.05UN。3.2操作电压
用不重击穿断路器来切合电容器组通常会产生第一个峰值不超过2/2倍施加电压(有效值),持续9
GB/T3984.1--2004/IEC60110-1:1998时间不大于1/2周波的过渡过电压。在这些条件下,每年约5000次切合操作是可以接受的,这是考虑到其中有些是在电容器内部温度低于0℃,但在温度类别之内发生的(相应的暂态过电流峰值可达100IN(见附录B))。在切合电容器更为频繁的场合,过电压幅值和持续时间,以及暂态过电流均应限制到较低的水平(见6.5)。
这些限制和(或)降低应由制造厂和购买方之间协商确定。3.3最大充许电流
电容器单元应适于在下列最大有效值电流下连续运行(过渡过程除外):表3电容器允许连续运行的最大电流额定频率N
≤60Hz
>60 Hz
最大允许电流
这些过电流因数是考虑到谐波、过电压、电容偏差和频率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4安全要求
4.1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和污秽等级目前正在考虑之中。4.2放电器件
在电容器内部或外部应备有使所有电容器在3min内从/2U~初始峰值电压放电到75V或更低的放电器件。
在电容器单元与放电器件之间应没有开关、熔断器或任何其他隔离器件。注:对用在要求较短放电时间的场合,可用一可切换的放电电阻器附加到安全装置上(见6.5.4)。放电器件不能代替在接触电容器之前将电容器端子短路并接地。注1:高于额定电压的运行条件,可能引起剩余电压超过75V。注2:应注意,当要求更短的放电时间和更低的剩余电压时,购买方应通知制造厂。注3:放电回路应具有足以承受电容器从3.1规定的过电压峰值下放电的载流能力。4.3外充连接
仅适用于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容器。为使电容器金属外壳电位得以固定,并能承受对壳击穿时的故障电流,金属外壳应设有能承受故障电流的连接件。
4.4环境保护
当电容器是用不允许扩散到环境中的材料浸渍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若国家在这方面有法律上的要求时,电容器单元和组应相应予以标志。4.5其他安全要求
当安装电容器的国家对有关安全规则有特殊要求时,购买方应在询价时予以说明5标志
5.1电容器单元的标志
5.1.1铭牌
下列资料应直接或以铭牌的形式永久地标志在每台电容器单元上。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识别编号及制造年份,年份可以是识别编号的一部分或是代码形式;10
额定容量Qn,kvar,或额定电容Cn,μF;c
额定电压U,V或kV;或额定电流In,A;e)
额定频率fn,Hz或kHz;
冷却和温度类别
GB/T 3984.1—2004/IEC 60110-1:1998冷却类型和温度类别应按下列顺序以1.4.1.3给出的符号和数值表示:1)冷却类型;
温度类别下限;
温度类别上限;
4)冷却媒质出口温度,如采用时(仅对强迫冷却电容器);5)冷却媒质的流量(仅对强迫冷却电容器);例如:AN
—25/40
--25/40出口4m/s
0/40出口5L/min
g)放电器件,如果是内部的,则以文字或符号一一表示,或以额定电阻千欧(kQ),或兆欧(MQ)表示;
h)内部熔丝,如装有时,则以文字或符号表示;i)
压力传感隔离器,若有时,则以文字或英文词首PSI表示;j)设备最高电压Um,kV仅对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单元;k)自愈能力,对于自愈式电容器,以文字“SELF一HEALING\或“SH”表示,或以符号“#”表示;1)参考GB/ 3984.1—2004;
如果需要且有要求时,还应给出以下补充资料:m)
实测电容值;
叠加的直流电压值;
浸溃剂若有时的标识。
5.1.2说明书
如果制造厂与购买方取得协议,则以下资料应在说明书中给出:由几部分组成的电容器的连接图;a「
b)端子标记;
如果电容器拟在变化频率下运行,则表明运行电压和电流的限值(见6.7)。c)
对于水冷却电容器,应补充以下项目:d)当电容器在最小允许水流量和最大允许负荷下运行时,在个电容器单元冷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产生的冷却水的温升;
额定流量下进口与出口之间最大水压差。5.2电容器组的标志
制造厂应根据购买方要求在说明书中或在铭牌上至少给出下列资料: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额定容量Qn,kvar(给出总容量);额定电压Un,V或kV;
c)名
电容器组切出与再投人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质量,kg。
6安装和运行导则
6.1概述
与GB/T11024、GB/T12747和GB/T17886所涉及的电力电容器相比,本部分所涉及的电容器组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