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T 6113.104-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113.104-2008

中文名称: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1-22

实施日期:2008-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436896

相关标签: 无线电 抗扰度 测量 设备 测量方法 规范 辅助 辐射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100电磁兼容性(EMC)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L06电磁兼容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6113.1-1995

采标情况:IDT CISPR 16-1-4:200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60页

标准价格:38.0 元

计划单号:20070129-T-469

出版日期:2008-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06-14

起草人:陈俐、胡景森、蒋全兴、闻映红、张林昌、崔强、杨春荣、寿建霞、黄攀、龚增、黄楚彬、张科、王铮、朱文立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归口单位: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611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9kHz~18GHz频率范围内辐射骚扰测量的辅助设备的特性和性能。本部分包括试验天线与骚扰场强测试用试验场地、TEM小室和混响室等辐射骚扰辅助装置的规范。本部分的要求在测量设备的CISPR指示范围内的所有频率和辐射骚扰的所有电平上都应得到满足。 GB/T6113的本部分自发布之日起,与GB/T6113.101—2008、GB/T6113.102—2008、GB/T6113.103—2008和GB/T6113.105—2008组合在一起替代GB/T6113.1—1995。与GB/T6113.1—1995对应内容相比,本部分(GB/T6113.104)主要发生如下的变化:1.增加3.2~3.13 等12个术语;2.增加4.4.2条“天线的平衡”;3.增加4.4.3条“天线的交叉极化性能”;4.增加4.6条“1GHz~18GHz频率范围”的天线要求;5.增加4.7条“特殊天线的配置”;6.增加5.7条“有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7.增加5.8条“无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8.增加规范性的附录A“宽带天线参数”;9.增加规范性的附录B“单极天线(1m 杆天线)的特性方程与相关天线匹配网络的特性”;10.增加规范性的附录C“用于在9kHz~30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磁场感应电流的环形天线系统”;11.为了读者方便,在等同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录NA “GB/T6113.104—2008与GB/T6113.1—1995有关章节的对照”。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T6113.104-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T 6113.104-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标准内容

ICS3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部分代替GB/T6113.1—1995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
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辐射骚扰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Part 1-4 :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cillary equipment-Radiated disturbances(CISPR 16-1-4:2005,IDT)
2008-01-12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
2008-09-01实施
C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线电辐射疆扰测量用天线
用于无线电疆扰场强测量的试验场地,30MHz~1000MHz5bZxz.net
用手总辐射功率测最的混响室
用于辐射骚扰抗扰度測量的TEM小室8用于无线电骚扰场强测量的试验场地,1GHz~18GHz附录A(规范性附录)宽带天线参数附录B(规范性附录)单极天线(1 m杆天线)的特性方程与相关天线匹配网络的特性2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用于在 9 kIIz~~30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磁场感应电流的环形天线系统35附录D(资料性附录)开阔试验场地的详细结构,频率范围30MHz~1000MHz(第5章)42附录F(规范性附录)开阔试验场地的确认程序,频率范围30MHz~1000MHz(第5意)……45附录F(资料性附录)4B场地可接受准娜的基础(第5章)GB/T 6113.104—2008 与 GB/T 6113. 1—1995 有关章条的对照附录NA(资料性录)
....- 53
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GB/T6113.104等同采用CISPR16-1-4(1.2版):2005《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4部分:无线电骊扰和抗扰度测景设备辅助设备辐射疆扰》。鉴于IEC/CISPR16为电磁兼容系列基础标推,且篇幅大,内容多,为方便标准的制定、维护和使用,2002年IEC/CISPRA分会决定对该标推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将原来的4个部分拆分为14个部分,2006年增至15个部分,并从2003年11月起陆续发布。我国依据等同采用原则,将陆续完成相应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该系列标准中的新、旧国家标准及其与IEC/CISPR16系列标准/出版物的对应关系如下:
旧标准编号和名称
GB/T 6113.1--1995
(eqyCISPR 16-1:1993)
无线电驱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 6113. 2—1998
(e9y CISPR 16-2:1906)
无线电骚扰和抗抗度测量方法》GB/T 6113.2—1998
(eqv CISPR 16-2:1996)
&无线电驱抗和抗扰度测盘方法
新标难编号和名称
GB/T 6113.101—2008(CISPR16-1-1:2006,IDT)第1-1部分:无线电扰和抗扰度测盘设备测盘设备GB/T 6113. 102-—2008(CISPR 16-1-2:2006,IDT)第1-2部分:无线电疆扰和抗扰度测圾设备辅助设备传导骚扰
GB/T 6113. 103—2008(CISPR 16-1-3: 2004,IDT)第1-3部分,无线电整扰和抗扰度测盘设备助设备,骚扰功率
GB/T 6113. 104--200B(CISPR 16-1-4:2005, IDT) U无线电疆扰和抗扰度量设备和量方法规范第1-4部分:无线电驱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输助设备辐射瑾扰
GB/T 6113.105—2008(CISPR 16-1·S:2003,IDT)第1-5部分:无线电疆扰和抗扰度测盘设备30 MH2~1 000 MHz天线校准用试验场GB/T6113.201—2008(CISPR16-2-1:2003,IDT)第2-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盘方法传导骊扰测量
CB/T 6113,202—2008(CISPR 16-2-2:2004,IDT)第 2-2 部分:无线电疆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驱扰功率测量
GB/T 6113.203—2008(CISPR 16-2-3:2003,IDT)第2-3部分:无线电扰和抗扰度测母方法输射驱扰测量
GB/T6113. 201—2008(CISPR 16-2-4:2003,1DT)第2-4部分,无线电题优和抗扰度测量方法抗扰度测量
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旧标准缩号和名称
CISPR 16-3;2000
Report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CISPRCISPR16-1:2002
Uncertainty in EMC measurements1)盟体字为该标准的本部分:
2)待制笼。
新标准编号和名称
GB/Z 6113. 3—2006 (CISPR 16-3:2003,DT)第3部分:无线电疆扰和抗扰度测技术报告GB/Z6113.401—2007(CISPR16--1:2003,IT)第4-1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标难化 EMC 试验的不确定度
GB/T 6113.402—2006(CISPR 16-1-2:2003,IDT:第4-2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测量设备和设施的不确定度
GB/Z 6113.403—2007(CISPR 16-4-3:2004,DT)第4-3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批量产品的EMC符合性确定的统计考虑GB/Z 6113.404-2007(CISPR 16-4-4.2003.IDT)第 4-4 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抱想的统计和限值的计算模型
GE/Z 6113. 405(CISPR 16-4-5:200G,IDT))第4-5部分:不确起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替换试验方法的使用条件
注 1;表中除 GB/T 6113. 104 以外的国家标准名称以制定或够订后、发布的标准名称为准。注 2: CISPR 16 系列标推调落之前没有与 CISPR 1G-3 和 CISPR 16-4 相对应的国家标准,与 CISPR 16-1-4(1.2版):2005相比,GB/T 6113.104 主要进行了以下缩辑性修改:1.增加国家标谁的前言和引言;2.将驻波比统一用单一数字表达,如VSWR不大于1.23..纠正了部分图的错误编号;4.增加附录C中的公式编号,便于文中叙述和引用;5按CISPR16-1-4(第2.1版):2007更正了4.2.2和4.3.3标题和相关内容及4.4.2的标题,见当页的编者注。
6.为了读者方便,在等同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录 NA *GB/T 6113. 104一2008 与 GB/T 6113. 1-1995有关章节的对照”。
GB/T6113的本部分自发布之日起,与GB/T6113.101—2008.GB/T6113.102—2008GB/T6113.103-2008 和 GB/T 6113.105.-2008组合在—起替代GB/T 6113.1—1995,与GB/T 6113.1—1995对应内容相比,本部分(GB/T6113.104)主要发生如下的变化:1.增加3.2~~3.13等12个术语;
2.增加4.4.2条\天线的平衡”;3.增加4.4.3条“天线的交叉极化性能\:4.增加4.6条\1GHz~18 GHz频率范围\的天线要求;E
5.增加4.7条“特殊天线的配置”;6.增加5.7条“有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7、增加5.8条“无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8。增加规范性的附录A“宽带天线参数”;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9.增如规范性的附录B\单极天线(1m杆天线)的特性方程与相关天线匹配网络的特性”;10.增加规范性的附录C\用于在9kHz~30MHz频率范围内测最磁场感应电流的环形天线系统”,
11.为了读者方便,在等同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录NA*GB/T6113.104—2008与GB/T6113.1—1995有关章节的对照”。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F和附录N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威凯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俐、胡景森、蒋全兴、闻映红、张林昌、崔强、杨春荣、寿建设、黄攀、龚增、黄楚彬、张科、王铮、朱文立。GB/T 6113.104—2008/CISPR16-1-4:2005引言
GB/T6113.104为基础标准GB/T6113的组成部分。本部分包括8章和7个附录。内容主要及9kHz~18GHz频率范围辐射骚扰和辐射抗扰度测量用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技术规范。辐射测量用辅助设备主要是天线,测量设施则包括30MHz~1GHz频率范圈无线电骚扰场强测量用试验场地和1GHz~18GHz频率范固骚扰场强测量用试验场地、总辐射功率测量用混响室和辐射抗扰度用TEM小室。GB/T6113的本部分在第3章对试验天线、试验场地和描述天线或场地的性能参数给出了定义,在第1章按不同的频率范围对不同类型的天线的性能作出规定,这些天线包括磁场天线,电场天线、复合天线、以及一种特殊的天线一一环天线系统(LAS):在第5章规定了开阔试验场地及其确认程序、可替换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及判定准则,以及试验桌和关线塔的评估;在第6章描述了混响室的结构和测量方法;在第8章对1GH2~18GHz赖率范围试验场地的特性作了规定,包括参考试验场地、试验场地的确认以及可替换的试验场地。此外,还在作为规范性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和附录 E中分别对宽带天线参数、1m杆天线的待性、9kHz~30MHz频率范围内测量磁场感应电流的环形天线系统和3UMHz1GHz试验场地的确认程序作了详细的描述,在作为资料性的附录D和附录F中提供与上述内容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由于某些原因,第7章 TEM小室只给出了标题,目前,该国际标谁的制订者CISPR A分会仍在研究制定当中。Epey
5 ·10-3
场通E
4.4.1.3宽带天线
于=30
碑极天线
100 300 1 000
平衡不平
Fa 20iog : F'ar -Fat+roz
例:/-3 m:/-1 crn
f=15 MH2
GB/T6113.104—2008/CISPR16-1-4:200510-l
Fal=33.6 dB
ta--9.5 dB
Fu -Pul+Fa2-24. 1 dB
0.30.40.5
偶极子长度m
图 1R,=50 时短偶极子的天线系数满足4.5.2条复合天线要求的宽带天线均可使用。4.4.2天线特性
4.4.2. 1概述
在辐射发射测量中,与接收天线相连的电缆(天线电缆)存在着共模(CM)电流,其结果是这些共模2)此标题和内容按照CISPR 16-1-4:2007(2,1版)进行了修改。GB/T6113.104--2008/CISPR16-1-4;2005电流产生可被接收天线接收的电场,因而影响辐射发射测量结果。天线电缆上产生共模电流的主要因系为:a)如果受试设备产生的电场具有平行于天线电缆的分量,并且;接收天线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非理想特性将差模(DM)天线信号(有用信号)转换成共模b)
信号。
本条讨论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影响,上述影响因素a)尚在考虑之中(见4.4.2.2条注1的最后句话)。
一般情况下,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天线不存在明显的DM/CM转换,4.4.2.2条的内容适用于偶极子天线,双锥关线和双锥/对数复合天线。4.4.2.2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差模/共機转换的核查以下描述了在所使用的接收天线的频率范围内对下述两个电压U,和U,的测量方法:用相同单位(如,dBμV)表示的这些电压的比值,即DM/CM转换的量度。1)将接收天线设置为垂直极化,并使其中心距离接地平面1.5m,连接电缆在天线最后-个被激励单元后面水平走线1.5 m士0. 1 m,然后在距离接地平面至少1.5 m的高度垂直落下。将第二副天线(发射天线)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距第一副天线的中心10m处,使其垂直极化,2)
其低端距离接地平面的高度为0.1m。如果发射测量在3m法的试验场地上进行,那么该测量应在3m的距离上进行(如果DM/CM变换的核套已经在10m的距离上进行了并且显示变化小于土0.5B,那么就没有必要在3m的距离上进行测量)。发射天线的特性应援盖被核查天线的频率范围,
将发射天线与信号源(如跟踪信号发生器)连接,信号发步器的发射电平设置在所关注的频率3)
范围内使接收机的信噪比人于10 dB处。在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内记录接收机的读数U,;4)
在不改变任何配置,尤其是接收天线电缆、信号源的设置的条件下,将接收天线沿测量轴施5)
转180°
在整个频率范围内记录接收机的读数U。6)
如果|20 lg(Ut/ Uz)1≤1 dB,则 DM/CM转换足够小。1.如果DM/CM转换不满足要求,可以在天载电缆上加铁氧体环以减小DM/CM转换。在天线电缆上加铁氧体环还可用于检验因素a)悬否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关线电缆上放置4个铁氧体环且间距大约为20cm并重复测。如果使用这些铁氧体环后满足了要求,那么在实际的摘射发射码癌中也应放置。同样,电缆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延长原有水平走线数米的办法来减小。注2:如果接收线在全电被暗室内使用,那么DM/CM转换的核查也应在全电波暗室进行,接收天线应位于通带使用的位置,发射天线位于全电波暗室试验空间的中心,金电波暗室必须满足士4dB的归·化场地凝减要求。
注3无论是半电被暗室还是全电波暗案试验场地,挪应满足各自的归-化场地衰减要求。注4:在实际的垂直极化辆射发射测母中,在接收天线中心的后面电缀的水平放置距离应至少保持1.5m。注5:测试布暨不需要严格规定,因为这种影响大部分是由于天线与平行天线振子的输人电缆相互影响造成的。开阔试验场地或全电波暗室内一般的EMC测试布置中依赖于人射到犬线的场均匀性的影响微乎其微。
注6:对于具有安装在侧面(与天线杆成90\)的接收电续连接头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应使用直角连接器以减低电缆的变形。
4.4.3天线的交叉极化性能
当天线置于平面极化的电磁场中时,天线与场交叉极化时的端电压应至少比共极化时的端电压低20dB。这种试验适用于由每个偶极子的两个振子臂构成的梯形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LPDA)天线。使用这些天线所进行的测量主要在200MHz以上,但该要求适用于200MHz以下。这种测试不适用于共线偶极子和双铺天线,因为它们的对称设计本身所固有的交女极化抑制均大于20dB。这些天线和喇叭天线必须其备大于20dB的交及极化抑制,制造商在进行型式试验时应保证这一点。6
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为了达到难自由空问条件,应使用高质悬的暗室或在户外足够高于地面的天线塔。为了使地面反射最小,使天线垂直极化。被核查天线接收到的应为平面波,被核查天线与源天线之间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个波长。
注:在被核查天线处需耍一个高质量的试验场地来建立平面波。交支极化的鉴别可通过下述方法来验证:在--对喇叭天线或一对一端开口的波导天线之间传输一平面波,并测得由场地衰减和喇叭关线固有的交叉极化的性能所产生的对水平分昼的抑制超过 30 dB。如果场地衰减非常低且喇叭天线具有相同的性能,那么一个喇叭的交叉极化性能应比-对喇叭的组合交叉极化合低大约6dB,当干扰信号比有用信号低20dB时,对有用信号产生的最大误差为士0.9dB。当交极化信号与共极化信号同相时会产生最大的误差。当LDPA的交叉极化响应比共极化时不足20dB时,操作者必须计算不确定度并在结果中声明。例如 14 dB意味着最大不确定度为十1. 6 dB~一1. 9 dB,当计算标不确定度时应使用较大的值并设为U型分布,为了将0 dB信号与一14 dB信号相加,首先应将电压的相对值除以20,再取反对数值。然后将较小的信号与带单位的信号相加,取对数后再乘以20,计算结果将得到正的误差分贝;重复上述过程但将较小的信号从带单位的信号中去,将得到负的误差分贝。为了计算辐射发射结果的不确定度,如果在一个极化方向上测得的信号电平超过与之垂直的极化方向上的被测信号6dB或更多,则只有14 dB交叉极化鉴别的LPDA被认为满足规定的20 dB,如果垂直极化(VP)和水平-极化(HP)信号电平之差小于6dB,该差值与交叉极化之和小于20dB,那么必须计算附加的不确定度。
4. 5频率范围 300 MHz~1 000 MHz4.5.1电场天线
如果使用偶极子天线,那么它应该满足 4.4. 1. 1和4.4.2 的要求。4.5. 2复合天线
出于在 300 MHz~~1000 MHz颊率范围内的简单偶极子关线的灵敏度非常低,因此可使用较复杂的复合天线,这种天线应为:
a)天线应为线性极化,这可来用与检验简单偶极子天线的对称相尚的方法来检验。b)天线方向图的主辨应满足在直射波方向上的响应与来自地面反射波方向上的响应的差值不大于 1 dB。
为保证以上的条件,在与关线最大增益相差!dB的范围内,测量天线垂直方向的方向图波瓣宽度2@应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测量天线保持水平方向:Φ> aretan[2)如果测量天线以最佳的位置向地面倾斜(这样直射波射线和反射波射线都包含在波瓣宽度20内):
2>arctan[(hi+hz)/d]-arctan[(hih2)/a]式中:
测量天线高度:
h2——受试设备高度;
α——测量天线和受试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天线的方向图应在天线垂直极化时在水平面检查,应假设垂直极化时测得的方向图,尤其是天线波瓣宽度2Φ,应与水平极化时测得的相同。考惠天线与源之间有效距离和增益随频率的变化是必要的。c)从与天线馈电端相连的接收机端测得的天线的电压驻波比不应超过2,0。d)应给出校准系数使天线有可能满足4.1的要求。4. 6频率范围 1 GHa~ 18 GHz
1GHz以上的辐射发射测量应使用经过校准的线极化天线,包括双脊被导喇叭天线、矩形波导喇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叭天线、锥型喇叭天线、最佳增益喇叭天线和标准增益喇叭天线。使用的任何天线的方向性图的“波束”或主应足够大以覆盖在测试距离上的受试设备,或允许对受试设备进行扫描以确定辐射源或辐射源的方向。天线主瓣宽度定义为天线的3dB波束宽度,在天线的文件中应给出确定这个参数的相关信息。这些喇叭天线的口径尺寸应足够小以满足测量距离(单位:m)等于或大于以下的最小距离:R. 2 D*/2A
式中:
D—天线的最大口径,m
^—测量频率上的自由空间波长,m。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标推增益喇叭天线或类似的精确校推的喇叭天线。证:任何校准的线极化天线,如对数周期天线,都可用来测量。如果使用频谱分析仅或较老的无线电声测量仪,那么在这个斓率范围内,除了喇凯天线,许多天线的增益都不够。试验人员应保证在使用的测量距离上总的盘灵敏度至少低于适用的限值6d。同时应保证用来改进敏度的任何手段,例如预选效大器,不应产生失真、杂做信号、或其他过载问题,由于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比喇叭天线其有更觉的波辩宽度,在测量中来自地面的反射会产生显者的误差。4.7特殊的天线配置
4.7.1环天线系统
在9kHz30MHz频率范围内,单个受试设备辐射的磁场分量可用殊的环天线系统(LAS)米确定。在LAS中,该干抗是以磁场在 LAS系统的环失线中的感应电流形式来测量的。1.AS允许室内测量。
LAS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直径为2m的大圆环天线(ILAS)构成,由非金属底座支撑,详细描述在附录 C中给出。
受试设备位于I.AS的中心,受试设备的最大尺寸应满足受试设备和LLA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21,有关信号电缆的布置在附录C.3中的注释2和图C.6中给出:电缆应布在-起,与环天线所在空间的夹角为相同的 45°与LAS任何一个环的距离不小于0.4 n。三个相互垂直的I.I.AS能够以规定的准确度来测量所有极化方向上的辐射场的干扰,而不用旋转受试设备或改变LLAS的方向。
三个LLAS中的每一个均应衍合C.5条给出的确认要求。注:只要I.I.AS圆环的直径≤1m且受试设备与个LA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1D(m),也可以使用不同于标准直径 2 m 的 I.LAS 圆环。非标推直径环天线的修正因子在 C. 6 章中给出。5用于无线电骚扰场强测量的试验场地,30 MHz~1000 MHz试验场地周围的环境应能够确保受试设备的骚扰场强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对于那些只能工作在使用现场的受试设备,须另行规定。5.1开阔试验场地
正常情况下,疆扰场强的测量是在开阔试验场地上进行的。该开阔试验场地具有空旷的水平的地势特征。这科试验场地应避开建筑物、电力线、篇芭和树木等,并应远离地下电缆、管道等,除非它们是受试设备(受试设备)供电和运行所必需的。附录D推荐了适用于30MHz~~~1000MHz频率范围的开阔试验场地的详细结构。5.6条给出了开阔试验场地确认的判定程序,更详细的内容见附录E。附录F给出了试验场地的士4 dB可接愛推则。5.2气候保护罩
如果试验场地全年使用,则需要一个气候保护罩。气候保护罩应能够保护包括受试设备和场强测量天线在内的整个试验场地,或者是只保护受试设备。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射频透明性,以避免造成不需要的反射和受试设备辐射场强的衰减。气候保护罩的形状应易于排雪,冰或水。更详细的内容见附录D。5.3无障碍区
为了得到一个开试验场地,在受试设备和场强测量天线之间需要一个无障碍区域。无障碍区域8
GB/T 6113.104—2008/CISPR 16-1-4:2005应远离那些具有较大的电磁场的散射体,并且这个区域应足够大,使得无障碍区域以外的散射不会对天线测量的场强产生影响。为了确定无障碍区域是否足够大,应该进行场地确认的试验。由于来自物体散射场强的幅度大小与许多因素(如,物体的尺寸、到受试设备的距离、受试设备所在的方位、物体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以及频率等)相关,所以,对所有设备规定一个必须且充分适宜的无障碍区域是不切实际的。无障碍区域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测试距离及受试设备是否可被旋转。如果试验场地配备了转台,那么推荐使用椭圆形的无障碍区域,接收天线和EUT分别放在其两个焦点上,长轴的长度为测量距离的2倍,短轴的长度为测量距离的/3借(见图2)。对于该椭圆形的无障碍区域来说,其周界上任何物体的反射波的路径均为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的2倍。如果放暨在转台上的受试设备较大,那么就有必要扩展无障碍区的周界,以保证从受试设备周界到障碍物之间的净尺寸。
如果试验场地没有配备转台,也就是说,EUT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推荐使用圆形的无障碍区域。受试设备的周界到试验场地的周界的径向距离为测试距离的1.5倍(见图3)。此时,测量天线可在距离FUT半径远的位置上围绕着EUT移动。长勒=2R
短铂=3R
受试设备
摘阅形试验场的边界
图2配备了转台的无障碍区示意图(见5.3条)测迅天线
EUE边界
天爵码区边界
区城恐界
图3未配备转台、EUT固定不动情况下的无障碍区示意图(见5.3条)无障碍区的地势应平坦。为了排水的要,允许地势稍稍倾斜。如果使用金属接地平板,可见附录D.2所述的对金属接地平板平滑度的要求。测量设施和测试人员都应在无障碍区之外。9
GB/T 6113.104—2008/CISPR16-1-4:20055.4试验场地周图的射频环境
试验场地周围的射频电平与被测电平相比应足够的低,有关这方面的场地质量可以按以下4个等级来评价:
周围的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低6dB;a
周围某些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低,但不足6dB;周围某些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高,但只在有限的可识别的频率上;它们可能是非周期的(即相对于测量来说,发射之间的间隔足够的长),也可能是连续出现的,d)周围的射频电平在大部分测量频率范围内都比被测电平高,并且是连续出现的。所选择的试验场地应确保:能够维持在给定的环境中和可行的工程等级下的测量准确度。注:为了得到更理想的测盘结果,建议周围的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低20dB。5.5接地平板
接地平板可以用对地具有高导电率的大面积的金属材料构成。接地平板可以放在地平面上,也可以效在一定高度的平台或屋顶上。最好使用金属接地平板,但对某些设备和应用场合,有些产品类标准并不一定推荐使用金属接地平板。金属接地平板的大小取决于试验是否要满足5.6条提出的场地确认的要求。如果接地平板没有使用金属材料,那么应特别注意选择那紫其反射特性不随时间、气候或因地下存在金材料(如,管道,导管,或不均匀的土地》而变化的试验场地。通常,这样的试验场地会给出不同于金属表面的试验场地的场地衰减特性。5.6开阔试验场地的确认程序
这里给出了归-化场地衰减的确认程序和要求,用来评价使用金属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质量。对于其他类型的试验场地,该确认程序仅供参考。通常,使用该方法也可以鉴别郡些可能出现,应予以考虑的场地中的不规范之处。该确认程序对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不适用。开阔试验场地的确认应在天线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个方向上进行,分别见图4和图5。用发射天线的源电压(V)减去接收天线终端测得的接收电压(VR)即可获得该开阔试验场地的场地衰减。电压测量应在50α的系统中进行。如果V,和V不是从发射天线的输人端和接收天线的输出端分别得到的,那么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电压损耗的修正,然后再用场地衰减(dB)减去这两个天线系数(dB),之后所得到结果即为归一化场地衰减(NSA)。如果所得到的水平和垂直极化的NSA与相应附录E表E.1、E.2和E.3中的值的差值不大于士4dB,那么就认为该开阔试验场地符合要求。如果差值超过土4dB,那么就必须对E、4条场地进行调查研究。注:土4 dB 准则的基础在附录 F。测量得到的NSA与理论值的差值不应作为测量受试设备场强的修正值。这种方法仅仅用来确认试验肠地。
附录E中表E.1适用于宽带天线(如双锥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极化方向。表F.2和表E.3都适用于调谐半波偶极子,但表E.2适用于水平极化方向,表E.3适用于垂直极化方向。表E,2中的扫描高度是限定的,这是囚为接收偶极子天线的低端至少应保持高于接地平板25cm
注:表E.1.表E.2和表E.3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相对于觉带天线和半波偶极子所选择的儿何尺寸的不同,而表E,2和表E.3则主要是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除了表中所列的频率以外的NSA,可以采用在列表数值间线性插值法得到。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