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387.3-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9387.3-2008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第3部分:命名与编址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9-01
实施日期:2009-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1518277
相关标签: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
互连
参考模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开放系统互连(OSI)>>35.100.01开放系统互连(OSI)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9计算机开放与系统互连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63817-T-469
出版日期:2009-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04-06
起草人:张晖、张翠、徐冬梅、吴东亚、郭楠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于1995年首次发布。GB/T9387《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目前分为4个部分,本部分为GB/T9387的第3部分。本部分代替GB/T9387.3—1995《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第3部分:命名与编址》。 GB/T9387的本部分定义了在OSIE 中为了标识和定位客体而使用的名和地址的基本机制。在基本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中定义对这些机制的使用。 GB/T 9387.3-2008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第3部分:命名与编址 GB/T9387.3-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35.1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387.3—2008/IS0/IEC 7498-3:1997代替GB/T9387.3—1995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第3部分:命名与编址
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 Model-Part 3: Naming and addressing(ISO/IEC 7498-3:1997,IDT)
2008-09-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2-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命名的基本概念
OSI命名与编址的概念和地址的正确使用6
6.1实开放系统的命名
(N)层元素的命名与编址
(N)地址的正确使用
OSI编址模型
对等(N)实体之间的联系
(N)实体到(N)-SAP的连接
(N)地址和(N)-SAP
(N)目录函数和(N)目录设施
编址信息和(N)服务
地址参数
被呼(N)地址
主呼(N)地址
响应(N)地址
编址信息和(N)协议
(N)-PAI中的编址信息
对(N)-PA1元素的赋值
网络地址和网络-PAI
网络层以上各层的(N)地址和(N)-PAI(N)-PAI的获得
(N)目录函数
发起者(N)目录函数
接收者(N)目录函数
OSI各特定层中的编址
应用进程和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GB/T 9387.3—2008/IS0/IEC 7498-3:1997次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11.5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命名域和权限机构
OSI中命名的登记规程
目录设施需求
应用标题目录设施
网络地址目录设施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GB/T938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目前分为4个部分:一第1部分:基本模型;
—一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
:一第3部分:命名与编址;
—第4部分:管理框架。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IEC7498-3: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名与编址》,仅有编辑性修改。本部分代替GB/T9387.3-·1995《信息处理系统先开放系统互连
与编址》。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晖、张翠、徐冬梅、吴东亚、郭楠。本部分于1995年首次发布。
第3部分:命
基本参考模型
基本参考模型
第3部分:命名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引言
本部分扩展了在GB/T9387.1一1998中所描述的标识符这个基本体系结构的概念。GB/T9387的本部分陈述了--个体系结构准则,在开放系统互连环境(OSIE)中为了互连的目的而制定的任何涉及客体的标识(命名)和定位(编址)的标准,都应遵循本部分。本部分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用户要求的扩展,该灵活性也意味着允许将现有的实现逐步过渡到OSI标准。
注1:本部分期望服从于未来的发展,尤其是与多对等实体数据传输(MPDT)保持一致。在本部分中所陈述的体系结构准则确保在OSIE中为了互连的目的而涉及客体的标识和定位的任何国家标准将:
a)在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任何限制:1)在当前的或将来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可能出现的功能;2)任何开放实系统的功能;
任何开放实系统的内部设计。
保留在OSIE中层的独立性准则。即某层的内部功能不被其他任何层限制。b)
保留在GB/T9387.1一1998中4.2所描述的OSIE中实现独立性准则。即任何开放实系统(或管理者)将无需知道其他开放实系统(或管理者)的实现设计,也无需将暴露自已的实现设计作为使用OSI标准通信的一个条件。d)在OSIE中,为了互连允许节省的支持,尤其是在本部分说明的框架中产生的单独的标准应能为在OSIE中为了互连而需要标识和定位的客体提供方便,使其在性能、可靠性和整体性方面达到足够的水准,并减少人工管理,在本部分中,对OSIE中命名与编址的描述分步骤进行。注2:对OSIE中命名与编址的需求,GB/T9387.1一1998中的定义不够充分,在本部分中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基本体系结构。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3部分:命名与编址
GB/T9387的本部分定义了在OSIE中为了标识和定位客体而使用的名和地址的基本机制。在基本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中定义对这些机制的使用本部分扩展了在GB/T9387.1-1998中定义的概念和准则,本部分既不打算作为一个实现规范,也不希望成为一个对实现一致性进行评价的基础。命名和地址的规范形式不在本部分范围内。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938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9387.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
GB/T9387.4—1996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4部分:管理框架(idtISO/1EC7498-4:1989)
GB/T12500--2008
1997IDT)
GB/T15126-2008
GB/T16974-·1997
GB/T17176—-1997
GB/T17967-2000
ISO/IEC10731:1994)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3定义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提供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ISO/IEC807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服务定义(ISO/IEC8348:2002,IDT)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数据终端设备用X.25包层协议(idtISO/IEC820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应用层结构(idtISO/IEC9545: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服务定义约定(idt3.1本部分使用在GB/T17176—1997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应用进程类型application-process-type;b)应用进程调用application-process-invocation。3.2本部分使用在GB/T17967一2000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N)服务请求原语[(N)-servicc-rcquest-primitive]b)(N)服务指示原语[(N)-service-indication-primitive];c)(N)服务响应原语[(N)-servicc-response-primitive];d)(N)服务证实原语[(N)-service-confirm-primitive]。3.3本部分使用在GB/T15126-2008中定义的下列术语:连接的子网点subnetwork point of attachment。3.4本部分使用下列定义。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3.4.1
(N)地址(N)-address
-个在OSIE中无二义的名,它用来标识位于同一开放系统中(N)子系统和(N十1)子系统边界上的一个(N)服务访问点的集合。
注1:该(N)地址的定义是最终的定义,它不同于GB/T9387.1—1998中的定义。在GB/T9387.1一1998修订时,将用它代替现有的定义。
注2:当一个名在一给定范围内标识且仪标识--个客体时,该名在给定的范围内是无二义的,名无二义性并不排除同义名的存在。
(N)地址选择因子
(N)-address-selector
(N)选择因子(N)-selector
编址信息中的一个元素,它标识了在同一(N)子系统中的一个(N)-SAP集。(N)选择因子由本地管理赋值。
注:(N)地址选择因子的概念只适用于网络层以上各层。3.4.3
(N)联系(N)-association
(N)实体调用之间的一个合作关系。注:(N)联系可以通过交换(N)协议控制信息来建立。3.4.4
calling-(N)-address
主呼(N)地址
--个可以出现在(N)服务请求或指示原语中的参数,它标识(N)发起者的(N)地址。注:在一个特定层的服务定义中,该参数可以称为\主呼(N)地址”或“源(N)地址”。然而在本部分中仅使用\主呼(N)地址”。
被呼(N)地址called-(N)-address个可以出现在(N)服务请求或指示原语中的参数,它标识(N)接收者的(N)地址。注:在一个特定层的服务定义中,该参数可以称为“被呼(N)地址”或“宿(N)地址”。然而在本部分中,仅使用“被呼(N)地址”。
描述名descriptive name
它是一种通过一组与客体性质有关的断言来标识客体集合的名。3.4.7
(N)地址自录函数(N)-address-directory-function一个(N)函数,它用来处理(N)地址、(N一1)地址、(N)实体标题和(N)-PAI,以便在这些信息范畴之间提供映射。
(N)实体(N)-entity
(N)子系统中的一个活跃元素,它对应于某一特定的(N)实体类型并包含一组为第(N)层定义的功能。(不含有任何其他功能)。注:该(N)实体的定义不同于GB/T9387.1—1998中的定义,本定义是一个最终的定义,在GB/T9387.1--1998修订时,将用它代替现有的定义。3.4.9
(N)实体调用(N)-entity-invocation对一个给定的(N)实体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一次特定使用(不使用任何其他能力)。注:该定义将在GB/T9387.1一1998修订时被引入,以代替其中现行的定义。2
(N)实体标题(N)-entity-title用于无二义地标识个(N)实体的名。3.4.11
(N)实体类型(N)-entity-type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根据为第(N)层定义的一组功能来为一类(N)实体做出的描述。注:该定义将在GB/T9387.1-1998修订时被引人,以代替现行的定义。3.4.12
类属名generic name
一个客体集合的名。
注:类属标题是类属名的-个特定形式。3.4.13
(N)发起者(N)-initiator
一个(N)实体调用,它发出一个(N一1)服务请求原语。3.4.14
名name
在某--领域内对应于一个客体的语言结构。3.4.15
naming-authority
命名权限机构
一个按照特定规则分配名的注册权限机构。若用它分配标题则称标题权限机构,若用它分配地址则称地址权限机构。
naming-domain
命名域
.个名的集合,这些名可分配给某种特定类型的客体。若名是标题,则称该集合为标题域。若名是地址,则称该集合为地址域。
命名子域naming-subdomain
命名域的一个子集,它与该命名域中的其他命名子域不相交。3.4.18
原始名primitivename
由一个指定的命名权限机构给出的标识某客体的一个名。其使用者无需了解其内部结构,或者说其内部结构对使用者来说无需有意义。3.4.19
(N)接收者(N)-recipient
一个接收(N一1)服务指示原语的(N)实体调用。3.4.20
(N)协议编址信息
(N)-protocol-addressing-information:(N)-PA)(N)-PCI中包含编址信息的那些元素。3.4.21
响应(N)地址responding-(N)-address一个可以在(N)服务响应或证实原语中出现的参数,它标识了(N)接收者的(N)地址。注:在一个特定层的服务定义中,该参数可称为“被呼地址”或“响应地址”,然而在本部分中仅使用“响应(N)地址”这个术语。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3.4.22
(N)服务访问点地址(N)-service-access-point-address(N)-SAP地址(N)-SAP-address
一个用于标识单个(N)-SAP的(N)地址。注1:该(N)服务访间点地址的定义不同于GB/T9387.1一1998中的定义。本定义是一个最终的定义,在GB/T9387.11998修订时将用它代替其中现有的定义。注2:(N)地址是一个适用于任何(N)-SAP集的普遍术语,它包括仅由-个(N)-SAP组成的集合,(N)-SAP地址仅用于必须准确地标识个且仅一个(N)-SAP的情形。一个(N)地址是否是一个(N)-SAP地址是本地(N)子系统的事宜,而与其他开放系统无关,然南在某些层中,由于主呼(N)地址和响应(N)地址可能会在后继的通信中使用,所以它们可以被限制为标识一个单独的(N)-SAP(见8.4.4和8.5.5)。是否使用这个限制由各层和各个协议各自决定。
tsubnetwork-address
子网地址
一个由子网的命名权限机构分配给一个连接子网点的标识符。3.4.24
synonymousname
同义名
同义词
synonym
标识某客体的个名,该客体已由另--个不同的名标识。同义类属名是标识同一集合的不同类属名。
系统标题
system-title
用于标识单个实开放系统的名,它在OSIE中是唯一的。4缩略语
在本部分中,使用下列缩写词:(N)-CEPI
(N)-PAI
(N)-PCI
(N)-SAP
命名的基本概念
(N)连接端点标识符
数据链路服务访问点
网络服务访问点
开放系统互连
OSI环境
(N)协议编址信息
(N)协议控制信息
物理服务访问点
表示服务访问点
(N)服务访问点
连接的子网点
会话服务访问点
运输服务访问点
名是以某个语言表述的语言结构。它们在某一论域中与客体对应。(在语言中的)名与(在论域中5.1
的)客体的对应是标识关系。一个名标识它所限制的客体。5.2在OSI上下文中,名标识在开放系统互连环境(OSIE)中特定的通信客体。有两种有着明显区别4
的名,即原始名和描述名。
GB/T9387.3—2008/1S0/IEC7498-3:19975.3在任何特定的论域中,一个原始名是由一个命名权限机构赋予一个特定客体的名。一个命名权限机构仅是一个名源,对命名权限唯一的结构上的限制是它所提供的名必须满足:a)以一种规定的语言描述;
b)无二义(仅标识一个客体)。5.4一个描述名由一个断言集组成,这些断言用一个正式定义的语言表述。该正式语言的定义决定了它所生成的描述名的语言结构。一个描述名可以是不完整的,此时多个客体满足所有断言,它也可以是完整的,此时它仅标识单个客体。个完整的描述名等价于一个原始名,此时,它无二义地标识一个客体。描述名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是若干个源始名。5.5虽然一个原始名是无二.义的,但可以有多个无二义的名标识同一客体。5.6一个类属名是-个原始名或一个描述名。它标识一个由若干个客体组成的集合。当用一个类属名指示一个客体时,其结果是仅选择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可以用类属名标识无须在开放系统中定位的特殊类型的客体的集合。
5.7当名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客体和从目录设施中检索出与某客体有关的信息时,它作为一个标题赋给个客体。当名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客体类型和从目录设施中检索出与某客体类型有关的信息时,它作为一个标题赋给一个客体类型。这个名可标识一个系统、一个应用进程、一个应用进程类型一个(N)实体或一个(N)实体类型。
注:这些客体和类型的定义既在GB/T9387.1-1998中也在GB/T17176-1997中。5.8当名仅用于为了区别某客体的出现时,它作为一个标识符赋给该客体。这个名可以标识一个(N)联系、个应用进程调用或一~个(N)实体调用。注:这些客体的定义既在GB/T9387.1—1998中也在GB/T17176-1997中。6OSI命名与编址的概念和地址的正确使用6.1实开放系统的命名
6.1.1系统标题是一个与层无关的原始名,也即同一标识符可以在不同层中用于标识同一实开放系统。单个实开放系统由且仅由一-个系统标题命名。6.1.2系统标题用于标识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开放系统。它还可以用于:a)与其他限定符联接,用来标识存于该实开放系统管理信息库有关部分中的特定的OSI资源;b)作为一个附属于某OSI资源的目录设施人口的属性,该资源仅与单个实开放系统有关。6.2(N)层元素的命名与编址
6.2.1引言
6.2.1.1由于-个(N)实体类型描述了一类(N)实体,所以需要给它命名但无需定位。由于(N)实体和(N)实体调用是(N)层中的活跃元素,所以需要给它们无二义地标识与定位。6.2.1.2在-个开放系统中,(N十1)实体和(N)实体由(N)服务访问点((N)-SAP)连接到--起。通过在(N)-SAP交换服务原语,(N)实体为(N十1)实体提供服务。6.2.1.3一个(N)实体由一个(N)实体标题来无二义地标识。~-个(N)实体类型由一个(N)实体类型标题标识。~个(N)实体调用由一个(N)实体调用标识符标识,该标识符在--个(N)实体的范围内是无二义的。
6.2.2(N)地址
6.2.2.1一个(N)地址标识一个(N)-SAP集合,这些(N)-SAP均位于一个(N)子系统和一个(N十1)子系统的交界处。一个(N)-SAP地址是一个(N)地址,但它标识仅由一个(N)-SAP组成的集合。5
GB/T9387.3—2008/IS0/IEC7498-3:19976.2.2.2当多个(N)实体作为编址客体时,与一个地址的通信就是与一个(N)实体调用通信。6.2.2.3一个(N十1)实体由它所附接的一个或多个(N)-SAP来定位。一个(N)-SAP由一个或多个(N)地址标识。
注:一个物理地址用于访间一个数据链路实体;一个数据链路地址用于访问一个网络实体;一个网络地址用于访一个运输实体;一个运输地址用于访问一个会话实体;一个会话地址用于访问一个表示实体;一个表示地址用于访间一个应用实体。6.2.3(N)选择因子
一个(N)选择因子是编址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特定于(N)子系统。一且某个端开放系统被无二义地标识,(N)选择因子在该端开放系统内用于标识(N)-SAP或(N)-SAP的集合。由于端开放系统在网络层是隐含的,所以(N)选择因子只用于网络层以上,它在该开放系统中,与本地信息一起寻找所需要(N十1)实体。(N)选择因子的值作为(N)-PAI的一部分在开放系统之间交换。6.3((N)地址的正确使用
6.3.1(N)地址有一个有限的使用范围。它们用于且仅用于区别(N)-SAP集。编址规则的使用不会使实开放系统的结构对OSI环境可见。6.3.2(N)地址用于标识(N)-SAP集,以使(N+1)实体定位。个(N十1)子系统可划分为如下儿个(N十1)实体:
a)支持不同的(N+1)协议或(N+1)协议集合;b)
适应保密或管理的需求;
在应用子系统中,区别不同的应用进程及同一应用进程中的不同应用实体。c)
(N)地址不用于:
区分协议中协商的部分(类别、子集、服务质量、协议版本)或参数值;b)
在网络层以上导出路由信息;
c)区分硬件部件。
注:在某些配置下,使用像6.3.2中那样定义的(N)地址会导致一个(N+1)实体被完整地包含在单个硬部件中。然而,在OSIE中,(N)地址标识(N+1)实体,它不标识硬部件。7OSI编址模型
7.1对等(N)实体之间的联系
7.1.1一个(N)联系是两个(N)实体调用之间的一个合作关系。(N)实体调用之间的合作需要在每个(N)实体调用中建立和维护有关的状态信息。这些状态信息支持(N)实体调用之间的(N)联系。7.1.2一个(N)实体调用可以在任意时刻支持一个或多个彼此无关的(N)联系。该(N)实体调用与某个特定的(N)联系之间的通信行为由(N)实体和特定于该(N)联系的状态信息定义,该状态信息由(N)实体调用来维护。
7.1.3个(N)联系标识符与每个(N)联系有关。该标识符在一对合作的(N)实体调用范围内是唯一的。它用于标识与每个(N)实体调用有关的状态信息。该标识符由两部分组成,每个(N)实体调用决定一个。
注:某些(N)协议可以不必指明(N)联系标识符。7.1.4两个(N)实体调用可以建立若干(N一1)连接,或使用(N-1)无连接服务支持(N)联系。个(N)联系的生存期可以超过任何一个支持它的(N一1)连接。一个(N)联系和一个(N一1)连接之间的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