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生行业标准(WS) > WS 278-2008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WS 278-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 278-2008

中文名称: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标准类别:卫生行业标准(W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2-28

实施日期:2008-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63012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医药卫生技术>>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中标分类号:>>>>C59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5

标准价格:15.0 元

出版日期:2008-09-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标准简介

WS 278-2008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WS278-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1.020
23219—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78—2008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2008-02-28发布
人民工生业服站
200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都发布
术语和定义
诊断依据
诊断原则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诊断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泵)
参考文献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诊断方法,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WS278-20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WS278—2008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新、王贵强、王世文、梁米芳、许真。1范围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本标推规定了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丁全国各级医疗卫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2.1
WS278-—2008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简称出血热。在国际上与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epi-demica,NE)等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3.1.1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3.1.2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3.2临床表现
3.2.1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叶、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2.2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如面潮红、颈潮红和胸部潮红(三红),酒醉貌,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3.2.3低血压休克。
3.2.4肾脏损害: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3.2.5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3.3实验室检测
3.3.1血常规
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
3.3.2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
3.3.3血生化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3.3.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验方法见附录A。3.3.5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检验方法见附录A3.3.6从忠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RNA,检验方法见附录B。3.3.7
从忠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检验方法见附录B。4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参见附录C。
WS278—2008
5诊断标准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5.1疑似病例
3.1.1和(或)3.1.2,同时具备3.2.1和(或)3.2.2者,且不支持其他发热性疾病诊断者。5.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2.3、3.2.4、3.2.5、3.3.1、3.3.2、3.3.3中至少—项者。5.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3.4.3.3.5,3.3.6、3.3.7中至少一项者。6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发热性疾病、导致休克的疾病、肾脏损害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相鉴别。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诊断方法
A.1IgM捕获ELISA法(Mac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A.1.1标记抗原法
A.1.1.1试验材料
深干服件血清/干USE
a)抗人IgM(u链)抗体包被酶标板;SHING HOU
c)冻十辣根过氧化物酶
d)冻干小牛血清;
e)10X浓缩洗液
D显色液和终止
g)酶标仪。
A.1.1.2.检测步骤
WS278—2008
青用稀释液100倍稀释,加入已包被抗a)将待检血清
链抗体的酶标板中,100uL/孔,同时以适血清/阴性血清各两孔作为对照,100uL/孔,置37℃水浴呼育小时。同时设空当稀释的
白对照。
b)弃去血清
PBS-T漂洗5遍
e)将适当稀释冻
乐干辣根过氧化物酶病毒抗原标记物加人反应板相应孔内,100/孔,37℃水浴孵育1小时
d)弃去酶标抗环
用洗涤液洗涤6次
e)加显色液
反应孔内加显色液,37,避光3分钟~5分钟。N
D加终止液(
SO)于每反应孔,一
一滴/孔
A.1.1.3结果判断
a)日测方法
阳性对照孔呈明显蓝食
TMB),阴性对照孔呈无色,对照成立;若待检血清孔呈明显淡蓝色或深蓝色,则标本为出血热IgM抗体阳性,反之阴性b)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
450nm(TMB)时阳性对照乳OP减与阴性对照孔OD 值的比值.即PN≥2.1,对照成立;若待检血Q购
清孔OD值与阴性对照孔OD比信
示本为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阳性,反之阴性。(阴性对照孔OD值小于0.05按0.05记,若大于0.05按实际数值计算,但应小于0.2或0.25)。A.1.1.4意义
阳性结果,表明患者新近汉坦病毒感染,用于出血热早期诊断。A.1.2标记抗体法
A.1.2.1试验材料
a)抗人lgM(μ链)抗体包被酶标板;b)冻干阳性抗原(十Ag);
c)冻十阴性抗原(一Ag);
d)冻干辣根过氧化物酶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标记物:e)浓缩稀释液;
WS278—2008
f)终止液:4NH,SO;
g)酶标仪。
A.1.2.2检测步骤
a)将待检血清用稀释液100倍稀释,平行加人两孔中,100uL/孔,置37℃水浴孵育1小时;b)弃去血清,用洗涤液洗涤4次;c)将阳性抗原、阴性抗原分别用0.5mL蒸馏水溶解,用稀释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分别加入平行的两反应孔中,100uL/孔,37℃水浴孵育2小时;d)弃去抗原,用洗涤液洗涤5次;e)将冻干辣根过氧化物酶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用0.5mL蒸馏水溶解,用稀释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加人每个反应孔中,100uL/孔,37℃水浴孵育1小时;弃去酶标抗体,用洗涤液洗涤5次g)加显色液(OPD或TMB均可)于每反应孔,100uL/孔,37℃避光3分钟5分钟:h)加终止液(4NHSO)于每反应孔,50uL/孔。A.1.2.3结果判断
a)目测方法阳性抗原与阴性抗原孔相比较,阳性孔呈明显淡蓝色或深蓝色(TMB),淡黄色或深黄色(OPD)判为阳性。
b)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于450nm(TMB)或490nm(OPD)测OD值(空白对照调零):阳性抗原孔OD值/阴性抗原孔OD值即P/N2.1判为阳性。注1:阴性、阳性抗原,酶标抗体若一次用不完时(少于50人份),可先分别加蒸馏水和甘油各0.25mL/支,用毕置—20℃保存。
注2:显色液与检测乙肝等试剂中的显色液通用。A.2IgM捕获法胶体金标记试纸条快速检测IgM抗体A.2.1试验材料
a)胶体金标记试纸条快速IgM检测试剂盒b)滴管或加样器
检测步骤
a)如果试剂盒储存于4C冰箱,请将所有实验用试剂与器材取出并平衡至室温:b)打开密封的铝箔袋,取出试剂盒,平放于水平桌面上,做好标记;c)用滴管或加样器从盛有血清或血浆的试管中取2滴~3滴或100L~150L样品滴加于测试盒上的样品孔内,于15分钟内观察测试结果,A.2.3
结果判断
a)阳性:可见质控线与实验线2条紫红色带。b)阴性:只有一条质控线出现。c)无效:如果未能观察到质控线出现,则无论是否有实验线显示,均为无效,应重新检测。注意:阳性结果最早1分钟2分钟即可显示出来,但阴性结果必须等到15分钟才可判定。A.2.4意义
阳性结果,表明患者新近汉坦病毒感染,用于出血热早期诊断。A.2.5注意事项
a)室温或冰箱(4℃~30℃)密封保存,有效期18个月,有效期内使用,密封保存:b)样品中的脂质、溶血及污染的样品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c)备检血清可于4℃冰箱内保存1周: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清保存在一20以下,检测前复温并混勾。为避免反复冻融可将血清分装。A.3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汉坦病毒IgG抗体A.3.1试验材料
1)纯化的重组汉扭病毒核蛋白抗原或灭活病毒预包被酶标板b)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缓冲液
包被液:PH9.5碳酸缓冲液;
稀释液:pH7.4PBS(含5%脱脂奶);洗涤液:pH7.4PBS-T(0.05%吐温20)d)显色液:A/B液
e)终止液:4NH,SO2。
f)酶标板、酶标仪
A.3.2检测步骤
wS2782008
a)将待捡血清用稀释液从1100开始作2借连续稀释,加入抗原孔:100uL/孔,同时设阴、阳件对照,37℃水浴1小时:
b)弃去血清,用洗涤液洗涤5次~6次;c)加酶结介物,用稀释液按工作浓度稀释,100ul/孔,37℃水浴1小时:d)弃去嗨标抗体,用洗涤液洗涤6次:e)加显色液:丁各反应孔内加A/B液各-滴,37℃避光3分钟5分钟;)加终止液于每反应孔,一滴/孔。A.3.3结果判断
450nm(TMB)阳性对照孔OD值与阴性对照孔OD值的比值,即P/N2.1,对照成立:若待检血清孔OD值与阴性对照孔OD比值=2.1,则标本为出血热IgG抗体阳性,反之阴性。(阴性对照孔OD值小于0.05按0.05记,若大于0.05按实际数值计算)。A.3.4意义
阳性结果,表明曾受到汉坦病感染,1:100有诊断参考意义;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则可确诊。A.3.5注意事项
如果采用灭活病毒包被酶标板,应在符合牛物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病鞋火活A.4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双份血清IgG抗体A.4.1试验材料
a)抗原片:家鼠型和姬鼠型汶扣病毒标准毒株感染VeroE6制备,低温干燥保存:b)阳、阴性对照:确诊阳性忠者恢复期血清(阳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素标记羊抗人(或兔抗人)IgG抗体:d)常用稀释液:PH7.2~-7.4PBS、伊文思蓝等;e)斐光显微镜
A.4.2检测步骤
a)用pH7.4,0.02mo1/I.PBS稀释待检血清从1:20开始做4倍连续稀释至需要的稀释度b)取出抗原片,用PBS漂洗后,冷风吹干;)用加样器依次从高稀释度到低稀释度逐个加入已稀释的待检血清,加人量以覆盖细胞抗原面为准(若为双份血清,最好上排为急性期血清:下排为恢复期血清),在37℃水浴箱湿盒孵育30分钟~~40分钟(每次试验同时设阳、阴性对照):5
WS278-2008
d用PBS震荡洗涤3次,每次5分钟,再用PBS洗涤1次,冷风吹干:e)用含130000的伊文思蓝PBS按工作浓度稀释荧光结合物,滴加各孔(以覆盖细胞抗原面为准),在37℃湿盒孵育30分钟,然后步骤同d);f)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A.4.3结果判断
细胞内病毒特异性荧光为黄绿色颗粒,分布在感染细胞的胞浆内,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多少,荧光亮度、阳性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可将免疫荧光反应大致区分为1个4个“十”。阳性细胞数:<25%为“十”,25%~50%为“++”,51%~75%为“+++”,>75%为“++++”;无特异性荧光者为“一”(阴性)。检测抗体滴度时,以能观察到明显特异性荧光反应(十十)最高血清稀释度的倒数表示。A.4.4意义
阳性结果,表明曾受到汉坦病毒感染,>1:20有诊断参考意义;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则可确诊A.4.5注意事项
A.4.5.1制备抗原片时应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条件下进行。A.4.5.2如果我国批准生产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则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诊断方法
B.1RT-PCR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基因及基因分型B.1. 1试验材料
MAOUSE
a)急性期患者血清或分离的汉坦病毒:b)扩增引物及分型引物;
c)Trizol试剂或其他RNA
B.1.2检测步骤
a)病毒RNA的提取按读刻说明书操作,制备模板RNAb)逆转录合成cDVA用Supo
他逆转录酶,按说明书进行;
4或其信
WS278-—2008
c)PCR扩增:反店条件为95C预变性10分钟94C60秒,55℃C60秒72~45秒、扩增30个~35个循环,72℃延伸12分钟。
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d)扩增产物用
特异性扩增
必要时,可进
若条带的分了量与预期片段大小相同,则表明为的回
收和核苗酸序列测定:切下特异分子量条带,用QIAquie凝胶回收试剂盒或其e)PCR片段自
书进行,自动测序仪测序。
他类似访
回收(按具说明)
B.1.3意义
排除PCR污染后
详明确其型别,片列测定还可以对汉坦扩增到特异性条带可确诊议坦病毒感染病毒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
病毒分离
B.2.1试验材料
a)患者血清:无菌
中,于实验室中分离血清,接种细胞培集发病后5日内静脉血3ml置冰壶养;不能及时接种细胞者可置
0℃保存。污染的血清要先用双抗(青霜素、链霉素,最终浓度2小时处理后接种细胞
各500000U/ml
b)细胞:可以采用Vro6细胞
包或其他敏感细胞,VeroE6细胞一般较其他细胞敏感。B.2.2检测步骤
将培养好的单层细胞上清介掉,液洗涤2通,接种用Hnk's液稀释成10-原浓度的患37℃孵箱吸附1小时,补加维持
者血清或组织悬液0.1mL~0.2mL(视分离培养器血的容量而定)。液。37℃培养,培养至第7日至10日刮取细胞制备抗原片,按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阴性者需盲传3代。
B.2.3意义
分离到病毒可确诊汉坦病毒感染WS278—2008
C.1病原学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分节段负链RNA病毒。成熟的汉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75nm210mm,平均直径122nm。分为汉滩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希望山病毒、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辛诺柏病毒等多种不同的基因型。汉坦病毒对一般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氯仿、丙酮、β-内内酯、乙醚、酸(pH3.00)、苯酚、甲醛等均很容易将其灭活,此外,60℃10分钟或100℃1分钟,60Co及紫外线照射也可将其灭活。在我国流行的汉坦病毒主要有两型,即汉滩病毒(引起姬鼠型出血热)和汉城病毒(引起家鼠型出血热)。近年来在我国还发现了以棕背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普马拉型汉坦病毒感染。C.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在4日~45日,多为7日~~14日。主要根据发热期的临床表现进行早期诊断。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重者前三期可重叠,轻型或不典型病例五期经过可不全。
C.2.1发热期
a)发热:以高热多见,体温波动在38℃~40℃,1/3患者体温高达40℃以上。大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有畏寒,部分患者可发生寒战,也有体温缓慢上升,2日~3日后升至40℃。热型以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少数为不规则热型。热程多数为3日~7日,亦有达10日以上的,平均5口。一般患者体温升高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轻型病例及家鼠型患者,常于热退后病情减轻;中、重型病例热退后病情反而加剧。b)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困倦无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因剧烈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而误诊为急腹症,亦可因腹泻或黏液血使诊断为中毒型菌痫。重症患者出现嗜睡、烦躁、谱妄及抽痛等神经精神症状。)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充血、渗出和出血现象。“三红”表现为颜面、颈部,上胸部皮肤显著充血,潮红,似酒醉貌:也可见眼结膜、舌尖及舌乳头充血、潮红。水肿为本病的特点,可出现皮下水肿、球结膜水肿或胸腔积液、腹水;“三痛”即头痛、腰痛和眼眶痛,出血表现为软聘、口腔黏膜、眼结膜以及皮肤出血点。典型出血热的出血点分布在腋下、前胸及后背部皮肤,呈条索样、挠抓样或串珠样瘀点或瘀斑。亦可有鼻出血、略血、血尿及消化道出血。d)肾脏损害表现:病后1日~2日即可出现,主要表现为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和少尿。
e)肝脏损害表现:尤其在家鼠型患者出现。可出现黄疽,转氨酶增高,甚至表现为暴发型肝炎。C.2.2低血压休克期
多发生在发病第4日至第6日,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日~2日,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此期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开始血压下降时四肢尚温暖,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冷、发、脉搏细弱甚至触不到,尿量减少。并可因脑供血不全而出现谱妄、烦躁甚至神志不清。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差异较大。轻型病例可不出现,家鼠型患者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轻者持续几小时,呈一过性血压下降,重者可持续数天,一般为1日~3日。8
C.2.3少尿期
WS278—2008
多发生在发病第5日至第8口,少尿期早者发病第3日,退者第10日,一般持续2日~5日。轻型可越过此期,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同时存在。有从发热直接进人少尿期,或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此期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出现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并可有严重的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为表浅静脉充盈,血压增高,脉压差增大,脉搏洪大及血液稀释的表现等,可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少尿期是本病的极期,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严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大出血等。
C.2.4多尿期
多于病程第9日至第14日,少尿期末,尿量逐渐增多,持续8日~12日(个别达数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移行期,多尿早期利多尿后期。a)移行期及多尿早期:此二期尿量可增加至每日2000mL,但肾小管功能尚未恢复,血尿素及肌酐仍异常或继续升高,症状及病情仍严重,仍可发生少尿期的各种并发症而死亡。b)多尿后期:尿量不断增加至每日3000mL以上,尿量一般为4000mL~6000mL,可多达10000mL以上。此时氮质血症及临床症状均逐渐好转,但亦存在因多尿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如脱水、低钾、低钠等,亦可发生继发感染及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有些患者在发热期后,不发生低血压期、少尿期而直接进入多尿期。也有些患者无多尿期(有40%~95%出现多尿)。
C.2.5恢复期
多数患者在病后3周~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减少并接近正常,每日尿量2.000mL左右。食欲增强,甚至出现食欲亢进,体力也逐渐恢复,各种实验室常规检查指标基本正常。部分重症病例的恢复期可长达半年以上。
C.3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检查
C.3. 1血常规
a)白细胞计数: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在第2日至第3日逐渐升高,可高达15×10°/L~30×10°/L或更高,早期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有中毒颗粒,以后淋巴细胞增高,并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b)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由丁血浆外渗,导致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可升高达150g/L和5.0×1012/L以上。在少尿期高血容量综合征时可表现为血液稀释。c)血小板:从发病第2日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10°/L~80×10°/L左右,并可见异型血小板,重症患者可10×10°/I。
C.3.2尿常规
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中可见小片状膜样物,系由尿蛋白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与肾脏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尿常规镜检可见尿蛋白,尿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尿蛋白常于病程第2口即可出现,发病第4日至第6日尿蛋白常送“干十十”~“十十十十”。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天的融合细胞,这是汉坦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在融合细胞中能检出汉坦病毒抗原,尿蛋白多在“十十+”“十十十十”C.3.3血生化检查
a)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多数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BUN和Cr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b)血pH值: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贼中毒多见,与发热及换气过度有关。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