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Z 20996.1-2007 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 第1部分:稳态
GB/Z 20996.1-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Z 20996.1-2007

中文名称: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 第1部分:稳态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7-30

实施日期:2008-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360189

相关标签: 高压 直流 系统 性能 稳态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29.200 整流器、转换器、稳压电源电气工程>>输电网和配电网>>29.240.99其他有关输电网和配电网的设备

中标分类号:电工>>输变电设备>>K46电力半导体期间、部件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TR 60919-1:1988,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51, 字数:93千字

标准价格:34.0 元

计划单号:20031273-Z-604

出版日期:2008-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06-21

起草人:赵畹君、陆剑秋、郑军、马为民、李斌、黎小林等

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919-1:1988,是GB/T 20996的第一部分。本标准对高压直流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提供通用的指导。 GB/Z 20996.1-2007 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 第1部分:稳态 GB/Z20996.1-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200;29.24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20996.1—2007/IEC/TR 60919-1: 1988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
第1部分:稳态
Performancc of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systems-Part 1: Steady-state conditions(IEC/TR 60919-1:1988, IDT)
2007-06-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淮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伤
高压直流系统稳态性能规范概述高压直流系统的奖型
环境条件
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额定申流过负荷和设备容量…
最小输送功率和空载备用状态
交流系统·
无功功率
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可靠性
控制和测量
远动通信
轴助电源“
可听噪声
交流侧请波十扰
古流侧谐波「扰
电力线载波(PLC)干扰
无线电干扰,
直流输电系统扩建的准备
图 12 脉波换流器
背靠背直流系统举例
单极大地叫路
两个1.2 脉波换流器串联
两个 12脉波换流器并联
单极金属叫路系统
双极系统
双极系统中非故障极的金属问路运行双搬金属回路系统
白流线路对换流器极的切换
换流器极直流侧切换
白流架空线路和电缆的切换
两个双极换流器和两个双极线路的切换..
直流线路中间的切换
GB/Z 20996.1--2007/IEC/IR 60919-1: 1988次
GB/Z 20996.1—2007/1EC/TR 60919-1: 1988图15
直流输电换流器无功功率Q随有助功率P的变化关系控制系统分层结构
换流器电压电流特性
双极IIVDC系统交流滬波器连接方式举例不同类型的滤波器接线….
肯流线路上典型的换流器噪声水平换流桥的扩建方式
每·个高压直流换流站应提供的环境条件资料话音通信线路的性能要求(用线路和主十线路)表2
t+ttt1ttt+E+
GR/.20996.1—2007/IEC/TR60919-1:1988前言
(GF1B/Z20996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是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共包括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稳态;
第2部分:故障和操作;
第3部分:动态。
本部分为第1部分,等同来用IFC/TR 60919-1:1988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第1部分:稳态》,有关技术内容利要求的规定完全相同。由于该IEC文件出版已有近20年时间,所以编写格式与现行的我国国家标准有较人差异,本部分按我国GB/T1.1一2000规定的格式编写,例如在原1EC/TR60919-1:1988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引用的大量文件基本都未在正文中被引用。按我国国家标雅规定,这部分义件就不能被视为舰范性引用文件。因此,在本部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末在正文中引用的全部文件删除。另外,对IE/TR 60919-1:1998所作出的修改及差另,在正 11.1和16.3中以条文脚注的方式标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器1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企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0)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不部分参加起劳单位: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北京网联直流输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力整流髓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木部分主要起节人:赵豌君、陆剑秋、郑军,马为民,李斌,黎小称、曾南超.周观允.张万荣、方晓燕,陶瑜、王明新、刘宁、蔚红旗。木部分为首次发布。
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电子学标雅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GB/Z. 20996.1—2007/1EC/TR 60919-1: 1988引言
高压直流输电在我国电网建设中,对于长距高送电和大区联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日前作为解决高电压、人容量、长距离送电和异步联网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自流输电1.程实际需要和高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趋势开展的项口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内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经验和设备自研制的基础.研究制定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国家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基础标准、主设备标准利控制保护设备标准,项月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制定共19项国家标准:(1)《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第一部分稳态》(2)《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第之部分故障与操作》(3)《高压自流系统的性能第三部分动态》(4)《高压自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5)《高压首流换流站摄耗的确定》(6)《变流变压器L第二部分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高压直流输电用油浸式换流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8)《高压直流输电用浸式平波电抗器》(9)《高压直流输电用浸式平波电抗器技术参数和要求》(10)《高压置流缺流站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售器导则》(11)《高压直硫输电用并联电容器及交流滤波电容器》(12)《高压直流输电用直流滤波电容器》(13)《高压直流输电用普通品闻管的一般要求》(14)《输配电系统的电力电子技术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用晶闻管阅的试验》(15)《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6)《高压直流换流站噪音》(17)《高压直流套管技术性能和试验方法》(18)《高压直流输电用光控晶闸管的一般要求(19)《直流系统研究和设备成套导则》1总则
1.1 范围
GR/.20996.1—2007/TEC/TR 60919-1:1988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
第1部分:稳态
(B/72096的术部分对高压直流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提供通用的指导。本部分所泌及的是来用两个三相换流桥红战的12脉波(脉动)换流器见图1)的两端高压直流系统的稳态性能,它不包括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两端换站均考虑采用晶闸管阀作为半导体换流阀,并具有双向输送动率的能力。本部分不考虑来用二极管换流闷的情况,GB/Z20996由三个部分红成,第1部分稳态,第2部分故障和操作,第3部分动态。在制定与编写过程中,口经尽量避免「三部分内容重复。因此,当使用者唯备编制两端高压直流系统规范时,应参考三个部分的全部内容。
对系统中的释个部件,应注意系统性能规范与设备设计规范之间的差别。本部分没有规定设备技术条件和试验要求,而是着重于那些影响系统性能的技术要求,本部分也没有包括详细的地震性能要求。另外,不间的高压直流系统可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部分也没有对此详细讨论,因此,本部分不应直接用作某个具体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但是,叫以以此为基础为具体的翰电系统编制山满足实际系统要求的技术规范。木部分涉及的内容没有区分用户和制造厂的责任。通常,对于个具体下程的两端高压直流换流站其性能舰范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编写,高压直流系统的一-些部分也可以单独地编写规范和采购,在此情魂下,必须适当地考虑每部分与整个高压盲流系统性能自标的配合,并应该明确地规楚每,·部分和系统之间的接口。比较容易刻分孖明确接口的典型部分有:
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b)
远动通信系统:
阀厅,基础和其他的土建工程;d)
无功补偿设备,包括交流并联电容器组,并联电抗器,同步调相机和静止无功补偿器;交流滤波器:
直流滤波器:
辅斯系统;
交流开关设备:
直流开关设备;
直流电抗器;
换流变压器:
避雷器;
I)换流阀及其辅助设备:
控制和保护系统。
注:实际上最后两项分开有一定的难度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13/Z20996的木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木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T
GB/7.20996.1—2007/IEC/TR 60919-1:1988协设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部分。
GB/T6113.2—199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eqV(ISPRJ6-2:1996)2高压直流系统稳态性能规范概述本部分从第3竞到第21章全面论述了高压直流系统的稳态性能。尽管各类设备通常是单独编写规范和采购,本部分仍然包括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见第10章),月的是为了考虑其对高压直流系统性能的影响。本部分假定一个高压直流换流站,由一个或多个安装在同一地点的换流端单元组成,同时要考虑与其配套的厂房建筑物、直流电抗器、滤波器、无功补偿设备控制、保护,监视、测量和辅助设备。在本部分中没有讨论交流开关站的问题,但包括了交流滤波器和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如第16章所述.这些设备可以和高压直流换流站分开,单独接在交流母线上。3高压直流系统的类型
3.1概述
规范的这部分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a)高压首流上程的目的和换流站站证的一般情况:)所需要的系统类型,包括简单的单线图;c)12脉波(脉动换流器组数;
d)本章所提到的相应资料。
般来说,在本部分所讨论的工程类型中,经济上应考患投资、损耗费用和其他预期的年运行费用。3.2背靠背高压直流系统(图 2)准背靠背系统中,没有流输电线路,两个换流器均放在同一地点。两个换流器的换流阀叫以放在布个调厅内,甚至套个集成的结构中。同样,两个换流器的其他设备,如挖制系统、冷却设备、辅助系统等,也可放有个区域内,甚至可以集中布置在一起,供两个换流器共同使用。电路结构可能不同,图2给出些例子。这不同问路接线的性能和经济性,必须进行评估。背靠背系统不需要自流滤波器。
对于个给定的额定功率,为了得到最低的换流器造价,其中包括对损耗成本的评估,成对额定电压利电流进行优化选择。背靠肯直流工程与具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的直流工程相比,由于无线路损耗,可降低额定电压值,提高额定电流值,通常,用不而要规定育流电压和电流的额定值,奈非有特殊的原因,例如:为了适应己有的变中站或为便于进一步扩定或有别的原因。从经济性方面考虑,每个换流器通常是个12脉波(脉动)换流单元。有的运行准则要求,失去一个换流器不应导致中断全部输送能力;因此:-些大的高压亢流换流站,可以由两个或者多个背靠背系统组成。为此,·些背靠肯系统的设答,由于经济十的原固而安装在一个区域,甚至录城在一起。3.3单极大地回路高压直流系统(图3)决定采用单极大地回路方式,往往是从经济上考虑特别是对于昂贵的电缆输电来说更是如此。单极人地回路方式也可能是双极吉流程的第期。在高乐直流换流站巾,单极的布置可以是·个12脉波(脉动)换流器,或者是多个L2脉波(脉动)换流器串联或并联(图4、图5)。在以下情况下可能采用多个12脉波(脉动)换流器:
a)当-·个换流器停运耐,仍可保证有部分输送容量:b)工程建设要分期进行:
c)由于换流变压器运输的限制。单被人地问路方试要求在渠空线或电缆的每一端有个或多个直流电抗器,通常这些电抗器放在2
GB/Z 20996.1—2007/IEC/TR 60919-1: 1988高压侧。如果最终性能可以接受,直流电抗器也可以放在接地侧,对予架空线路,每一端可能均需装设查流滤波器(见第17章)。输电线路的两端需要设置接地极线路,叮以连续运行的接地极,并需要考接地极的腐蚀和场效应等问题
3.4单极金属回路高压直流系统(图6)这种方武通常在以下情况采用:a)作为双极系统分期建设的筹期,并且在过渡期间地中流不允许长期运行时b)定输电线路太短,以至于霆设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不经济和不需要时;c)如果地电阻率很高·会引起不可接受的经济损失时。可以使用一条高压导线和一条低压导线,两个高压自流换流站中有一个换流站的中性点在换流站接地或者接准相应的接地极上,另一个换流站中性点通过电容器或避需器接地,或者通过二者接地,高压导线的两端均需装设流电抗器,如果其最终性能可以接受,自流电抗器也川以装在接地侧。如果是架空线路,可能还需要装设直流滤波器。如果这种方式是双极系统的第期工程,则其中性线导线的绝缘应能承受在该工程阶段的高电压。3.5双极高压直流系统(图7和图8)这是直流输电线路与两个高压直流换流站连接时最常用的方式:它相当于一个双回线交流输电系统。同单被运行相比,它可以降低谐波干扰并且可以保持流入地中的电流值最小。两个单极大地回路方式联合组成一个双极方式。
对丁某一方向的输电潮流,一个极对地是正极性,另一个极则是负极性。如果潮流问另一方向输送则两个极均收变H极性。当双极运行时,流过地回路的不平衡电流能保持很小的数值。这种类型的输电系统川以提供--系列的应急运行方式,因此,在规范中应考愿以下要求a)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个极停运时,另一个极的换流设备应能通过大地凹路连续运行。如果不希望出现长时间的地电流,放障极线路仍能保持一定的低电压绝缘能力,则双极系统b)
应能运行在单被金属回路方式(图8)。问这种应急运行方式转换的操作是首先将被划除的故障极导线和人地回路并联,然后再断开人地回路,从而将电流转换到金属回路(停运极的导线)中去。这种不中断输电的负荷转移要求在高压直流系统的·个换流站巾有-个金属问路转换断路幕(MRTB)。如果允许短时间中断输送功率,则不需要MRTB。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巾接有MRTB端的换流站巾性点设备,其绝缘水平应高于输电系统另一端中性点设备的绝缘水平。
c)当接地极或接地极线路进行检修时,如果流人大地的两被间的不平衡电流保诗在很小的数值,则双极系统应能将高压自流系统的一端或两端换流站的中性点接在换流站的接地网上运行。把不平衡电流保持在很小的值,是为了避免由丁部分不平衡电流流过变压器中性点,而使换流变压器饱和。在这运行方式下,当一极的输电线路或换流站的一个极停运时,则两个极必须白动闭锁,
l)在两端换流站均接地极的双极运行方式下,高压直流系统两个极的运行电流可以不相同。当个极的冷却系统有间题,或者由于其他不止常的条件使其不能运行在全电流时,则会出现这种运行工况。
假如线路绝有部分损环时,要求系统还能连续运行,则换流器应设计为能降压连续运行,以e
使两个极能降压运行(参见7.3)f)当失去一个极的翰电线路时,换流站可通过一个极极性反接的相应倒阅操作,米实现换流站两个极并,可单极大地回路方式运行。是,为此要求每个12脉被(脉动)换流器的直流端了均需按全电压逃行绝缘,并且线路和接地极从发热角度考虑,应均能在比额定电流大的电流下运行。
每个被的每一端均需一个直流电抗器。同时,如果高压直流系统是架空线路,则人部分情况下还需GB/Z 20996.1—2007/IEC/I'R 60919-1:1988要有直流滤波器。最常用的是每极·组12脉波(脉动)换流器。位是,对于大容量的系统或者是分期扩建的系统,则可能要求进行12脉波(脉动)换流组的串联或并联(图4和图5)。3.6双极金属中性线系统(图9)
如果地电流不能容忍,或名高压直流两端之闻的距离很近,或名是由于大地电阳率很高而不可能选到接地极时,则输电线可以建设或只有第一条导线的双极金属中性线系统,第三条导线在双极运行时叫流过不平衡电流。当输电线的一个极退出运行时,第三条导线则成为返回线,第三条导线只要求低电压绝缘,并且如果是架空线踏,它还以作为避需线使用。但是,如果它是全绝缘,则可作为一条备用的导线,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祭单独的避雷线,两个高压直流换流站之,的中性点应该接地,而输电系统另-端的中性点则浮动,或通过避雷器或电容器或两者与换流站接地网连接。对于第三条导线是企绝缘的输电系统,在-条导线不能丁作时,它还可以运行在双极方或。此时两个换流站的中性点均需要接到换流站的接地网工,并且应特别注意要保持不乎衡电流为很小的值。在这种运行方式下。一个极停运则要求另一个极范停运,再进行开关操作,使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完好的部分运行,
如果焕流站的一个极不能运行,直流输电系统可以用换流站的另:个被以单极金属回路力式运行,3.7每极两组12脉波(脉动)换流器对丁大睿量双极系统,可以考虑每极两个12脉波(脉动)换流器串联,这就是说,当一组12脉波(脉动)换流器发生强迫停运或计划停运吋。损关%的输送功率,并且还可以接双锻平衡电流力式运行(无地电流),如果翰电系统有足够的过负荷能力,则叫以保持满负荷或接近满负有运行,需要装设自流升关:对任何一组运行的12脉波(脉动唤流器进行旁露和退出。与同样容宣的每极一组12脉波(脉动)换流器的输电系统相比、采用每极组时其造价会增加,3.8换流变压器的组合方式
每组12脉波(脉动)换流器的三相变压器需要两组阀侧绕组:一组为星形接线而另一组为三角接线。这可以由以下式构:
的1台带两组调侧绕组的三相变压器h)2台三相变压器,一台接成/里,另一台接成圣/三角;c)3台单相变尼器,每台有2个阀侧绕组,‘个绕组为星形接线,另一个为一角形接线d)6 台单相变乐器,接成2 个一相组,一个为星/星接线,另一个为星/一角接线。根据高压直流系统叫用率的要求,在一端换流站或两端换流站需要设置备用变乐器。如果采用一台三相带两组阀侧绕组的变压器,只需妾1台备用变压器。由于星形和三角形接线的三相变压器的设计不同,因此应考虑对每种设计有--台备用。对于单双阀侧绕组的变压器,只需要1台釜用,因为3台单相变压器完全-样。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其他选项的变压器,建议用2台备用,·台作为阀侧绕组星形接线单相压器的备用,另“台作为三角形接线中树变压器的备用。
如果不用备用变压器,当1台变乐器退出运行时,上迹方案bh)和)可以按6脉波(脉动)方武在半容量运行(假定设计的直流系统允许在这种方式下运行),但是这种运行方式对于方案a)和心)则不行。
3.9直流开关场接线方式
直流开关场有许多接线方式可以提高高压直流系统的可用率。双极系统的单极金属回路运行方式已在3.5讨论对于双极系统米说,直流死关场的接线方式可以使换流器的任·端换接在任导线上或中性点上(图10)。这种方式对于具有全绝缘备用电缆的电缆丁程或并联电缆的工程是有益的。如果换流站的一个极退山工作,则电缆可以并联运行,还可降低线路损耗。般米说,若换流器与两条极母线利中性4
母线的连接是固定的,则换流站的两个极不可能并联连接,GB/Z 20996.1—2007/IEC/TR 60919-1:1988但是,如果需要换流站两个极并联连接的灵活性时,则至少换流站的一个极应可以进行极性反接,并月,这个被的中性端必须达到全电压绝缘水平。图11给出了一种可能的接线方式,当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架空线路和电缆时,可用图12所示的在架空线和电缆连接处的直流换按方式。
对丁多回双极线路的情说,可以考虑换流站极的并联连接,这是为了在-回输电线路停运时可以恢复输电能力(图13)
对于远距离多回双效极线路并联运行的情况,可以采用图14所示的巾间换接方式。4环境条件
对于每一个高压直流换流站,应该提供表1所示环境条件资料,表1每一个高压直流换流站应提供的环境条件资料参
海拔高度
户外温度
最高干然温度
最高湿球温度
24 h 段高平均干球温度
24h最低平均下球溢度
最低干求温度
最高和最低户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维修期问和停运后最大过渡时期内的室内空气温度和比对禄度
最人几照人射功率
水平面
垂直面
力条件
最大连续风速
最大阵风速
在最低温度(℃)下的最大风速
冰雪荷
尤风时的最大冰厚
最大风速(/s)时的最大冰厚
-最大需荷
最大雪深
刘低温
对额定
应用实例和注榜
|用于空冷系统设计和空气净距
给山最高温度,是为了计算额定功率的需要。最低温度是为广计算过负荷能力的需要。如架用户想要设备能过负荷运行并且允许相应的缩短预计寿命,这些均应加以说明并提供所需的资料
最好能给出以月为基础的一年中温度的变化曲线阅冷却,变斥器和电抗器设计
蒸发冷却系统设计和阀厅相对湿度设计变压器和电抗器设计
变压器、电抗器和隔离开关设计以及建筑物胶暖需要变压器、电抗器和弱离开关设计以及建筑物取暖需耍通常阀厅由闷设计者确定控剖由控制设计背碗定如果户内温度对维修人贝米说非常高时需要规定建筑物冷却,交压器、电抗器,母线等的额定值等塞筑物和设备支任设计
建筑物和设备支往设计
导线、张力绝缘子和托塔设计
设备和结构设计,衍如隔离大关/无关、导线等设备和结构设计,例如隔离开关/无关,导线等建筑物设计
为了安全,设各在雪上面的高度
GB/7. 20996.12007/IEC/TR 60919-1:1988数
-年平均
-1 h最六量
-5 cmin 最大量
雾和冯移
绝缘子冲洗利涂敷规程
表1(续)
筑物和现场排水
应用实例和注释
决定纳缘和空冷系统过能器设计的要求。对于绝缘子设计应该规定一个估计的等值盐密水平换流,站和轰路两侧 5 km~10 ki1 需击次数/km2/年 换流站防雷设计的雷击水平
地震杂件
最人水平加速度
水平动的频率范围
最大垂直加度Www.bzxZ.net
垂育娠动的频率范围
发生地池虑的持续时问
图现场冷却水的供应能力(姐果使用二次冷却时>
最大连续流竺
241最大流毕
最小连续流盐
= 24 h最小流量
最高水温
最低水温
允讨的最高可水温度
要 PFL *平
水的导率
可溶固体的种类
可溶固传量
不可溶寻休的种类
,不可溶同体量
高派点流换流站最高地电阻率
地下水位深度
现肠十壤条件
现场交通状况
运重旦及尺寸的限制
设备利建筑翻布兰的限制
环境察件
(换流站)
声击次数?
【0km/年(线路)
设备,结构和基础设计
二次冷却水用于补充及冷却慈发式冷却器,或于直排冷却。蒸发式冷却塔灼绝缘子可能是高湿度米源.应特别注意其安放位置
水库、水井等
对循温
对额定
最好能给出以川为基础的这些参数在年中的变化由线冷却系统设计带要
冷却系统设计带要
冷部系统设计需票
冷却系统设计需要
冷却系统设计带婴
冷却系统设计需耍
冷部系统设计需复
水处理站设计
水处理站设计
水处弹站设计
水处理站设计
水处理站设计
水处埋站设计
站接地设计
基硼设计
钻孔资料(如岩石)和特殊的条件如最人结深度;基础设计获定安装和运输费用
设备设计
特别足交压器和直流电抗器
影响设备,母线和建筑物设计
可听噪声限削审美要求
上百未列出的特殊条件,例如影响系统性能的有关现程等均应列出6
弯筑的处理、环境美化等
5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5.1额定功率
GB/7.20996.12007/1EC/TR 60919-1:1988额定功率是高压直流系统能够在所规定环境条件范园内连续輪送的有功功率。此时,蔚穴余设备外,所有设备均投人运行;交流系统频率、直流系统电压以及换流器的发角和关断角均在其稳态范国内,
因为高压直流系统通常包括两个高压直流换流站和输电线路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产生损耗,因此需要规定额定功率的量点:
5.1.1以极为基础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额定功率以极为基础的高直流输电系统的额定功率定义为额定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乘积对于给定的·个直流电流值,输电线路损耗随环境条件而变化,H沿线的损耗可能不均勾。因此:额定功率通常规定在整流器的直流母线工测量。如果要求把额定功率定在其他的地方,如送端交流母线,受端交流母线或若其流线路上的某处,则应当先确定额定直流电压,再通过高压直流系统的优化设计来选择额定直流电流,
逆变器直流呼线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根据整流器的参数推算出,瘦定沿线的导线温度相同,线路损耗在所规定的导线参数下得到。远距离高斥直流输电系统可为单极或双极,其额定功率应该以被数和每个极功率为基础确定,5.1.2背靠背直流系统
背靠背系统设有输电线路,因此,其额定直流电压和额定直流电流通过对高压直流系统的设计优化来选择。此外,整流器和逆变器在直流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向一个设备在运行。对于这种系统的额定功率,可以规定为额定直流出压利额定直流出流的乘积。5.1.3功率方向
如果每个方向上的额定功率相同,例如作为交换功率的系统联络线,那么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功率潮流主要是向一个方向输送,像从远方电站向系统送电的情况,则额定功率可只按一个方问来确定,这样川降低逆变站的造价。此时,在反方间上,则只具有较低的功率输送能力。5.2额定电流
额定电流是高压直流系统直流电流的均值,高压直流系统应能在所有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以额定直流电流连续运行,没有时间的限制,对于背靠背系统的额定电流,如5.1.2所述,不需要作出规定,除非有特殊原因。
5.3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在额定直流电流下,输送额定直流功率所要求的直流电压的平均值。额定电压的测量点规定在换流站直蔬电抗器线路的直流高压母线和换流站直流侧低压母线之间,接地极线露除外。额定电压是在额定交流系统电压和换流器额定触发角,并运行在额定直流电流的条件下确定。对丁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规能额定电压在送端,如果自流输电线路的电压承受能力比额定电压高,则应予以说明。对于背靠背系统的额定电压,如 5.1.2 所述,不需要作出规定,除非有特殊原因。
6过负荷和设备容量
6.1过负荷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过负荷通常是指直流电流高丁额定值:为此,需要考虑设备预期寿命缩短多少是可以接受的(如由于热老化),以及考虑利用余设备利低的环境温度等,过负荷可以用功率来规定。包括变斥器在内的换流器的电压调节,通常便电流的增加比功率的增加多一些。如果在过负荷条件下要保持额定电压,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但要增加投资,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