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GB/T 20524-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524-2006

中文名称: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Agriculture and forest microclimate measuring instrument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6-10-16

实施日期:2007-04-01

作废日期:2019-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 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长度和角度测量>>17.040.30测量仪器仪表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20524-2018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3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32305-T-416

出版日期:2007-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10-16

起草人:马凤春、丁海芳、田艳、郭作军、贾明书

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国气象局

提出单位:中国气象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农林小气候观测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等。 GB/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GB/T20524-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农林小气候观测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60;17.0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icroclimate measuring instrument2006-1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微码防伪
2007-04-01实施
GB/T20524—2006
本标准规定的农林小气候观测仪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等技术参数与世界气象组织(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发布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6版)中的相关技术参数基本一致。其中温度和风速的最大允许误差均严于世界气象组织“可达到的业务准确度要求”。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凤春、丁海芳、田艳、郭作军、贾明书。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本标准规定了农林小气候观测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等。本标准适用于农林小气候观测仪(以下简称小气候仪)。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0524—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T4857.3—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eqvISO2234:1985)GB/T6587.4—1986
GB/T6587.5-1986
GB/T6587.6-1986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
电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
GB/T6587.7--1986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GB/T6587.8—1986
电子测量仪器
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
GB/T6833.4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GB/T6833.6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传导敏感度试验GB/T11463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13264—1991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5464-1995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gradient observation
梯度观测
对近地层中温度、湿度、风速和光辐射等随高(深)度的分布所进行的同步、实时观测。3.2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能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参加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3.3
小气候microclimate
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近地面大气层中及土壤上层中的小范围内的气候特点。
4要求
4.1组成
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雨量、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等传感器;a)
数据采集器与处理装置;
GB/T20524—-2006
c)支架、电缆及接插件,
d)电源。
4.2结构与外观
4.2.1结构
各气象要素的梯度观测的层数、层间距离应根据用户需要设定并做到地面以上层间距离可调;各部件间的连接电缆应柔软、屏蔽,接口部分应做防水处理:各零部件、支架和整机,应安装正确,牢固可靠,操作部分不应有迟滞、卡死、松脱现象;支架稳定,应无摇摆现象。
4.2.2外观
整机的外观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表面应光洁、无损伤、无变形、无涂层脱落:各机械部件、零件表面应无污染、无毛刺、无锈蚀,弯曲部位不应有裂纹或褶皱:产品商标印记、字符和代码应完整、清晰、牢固。4.3系统功能
a)对气温、土壤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雨量、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
采样步长可设置,采样步长为1h时,应能贮存不少于90d的数据;在断电时贮存数据不丢失,时钟走时不停并保存时间设定,c)
各要素依次循环测量显示和单要素选择的测量显示;d)
双向实时通讯。
4.4性能
4.4.1空气温度
测量范围:-20℃~50℃;
分辨力:0.1℃;
最大允许误差:士0.15℃。
4.4.2相对湿度
测量范围:10%RH~100%RH(>0℃);分辨力:1%RH;
最大允许误差:士4%RH。
4.4.3土壤温度
测量范围:-20℃~80℃;
分辨力:0.1℃;
最大允许误差:士0.2℃;
除另有规定外,梯度观测为5层:分别设在地表和距地面5cm,10cm、15cm和20cm深处。4.4.4风速
测量范围:0m/s~15m/s;
分辨力0.1m/s;
最大允许误差:士(0.25十0.03v)m/s(v为实际风速);起动风速:≤0.25m/s;
抗风强度:25m/s。
4.4.5雨量
雨量强度:(0~4)mm/min;
分辨力:0.1mm;
最大允许误差:
士0.4mm(雨量≤10mm);
一士4%(雨量>10mm)。
4.4.6光合有效辐射
测量范围:0W/m2~700W/m
最大允许误差:士5%。
4.4.7总辐射
测量范围:0W/m2~1400W/m,
最大允许误差:士5%。
4.5电气安全性
4.5.1绝缘电阻
GB/T20524—2006
a)在室内工作环境条件下测试,电源输人端与金属构件或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或等于20MQ;
在25℃~35℃、95%RH的温湿环境条件下测试,电源输人端与金属构件或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或等于2Ma。
4.5.2抗电强度
电源输人端与金属构件或机壳之间加50Hz、1500V交流有效值并保持1min,不应有飞弧和击穿现象。
4.5.3泄漏电流
最高额定电压供电时,<5mA。
4.6时钟走时最大允许误差
月累计:上30s。
4.7电源适应性
4.7.1交流供电
在50(1土2%)Hz、220(1土10%)V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7.2直流供电
在持续停电时间小于或等于120h的情况下,蓄电池组应能正常供电。4.8电磁兼容性
4.8.1电源瞬态敏感度
a)尖峰信号(幅度:220V~440V,上升时间:0.5μs,持续时间:10μs)加到小气候仪的电源线上,小气候仪不应出现故障;
电压瞬变(242V~264V、198V~176V)过程结束后30S,小气候仪应能自动恢复到工作b)
状态;
频率瞬变(52Hz~55Hz、48Hz~45Hz)过程结束后30S,小气候仪应能自动恢复到工作c)
状态。
4.8.2传导敏感度
a)低频干扰:当频率为30Hz~5kHz、电压为3V的信号加到小气候仪的电源线上,小气候仪应能正常工作;
b)高频干扰:当频率为50kHz~400MHz、输出阻抗为50α的信号加到小气候仪的电源线上并产生1V有效电压值时,小气候仪应能正常工作。4.9环境适应性
4.9.1工作环境
a)室内部分
温度:5℃~40℃
GB/T20524—2006
湿度:≤90%RH。
b)室外部分
温度:-20℃~50℃;
湿度:≤100%RH。
4.9.2储运环境
温度:-55℃~60℃
湿度:≤95%RH。
4.9.3振动
应符合GB/T6587.4—1986第1章“仪器的振动试验”Ⅱ组的要求4.9.4冲击
应符合GB/T6587.5一1986第1章“仪器的振动试验”Ⅱ组的要求,4.9.5运输
应符合GB/T6587.6一1986表1中流通条件等级2级的要求。4.10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500h。5试验方法
5.1组成
目测检验。
5.2结构与外观
通过实际操作、目测或器具测量检查以及设计验证。5.3系统功能
在小气候仪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用目测或实际操作检查。5.4性能
5.4.1气温
5.4.1.1测试设备
标准器:标准温度计,测量范围:20℃~80℃,最大允许误差:主0.06℃;a)
低温槽,测量范围:一20℃~15℃,温度波动度:士0.01℃(15min),温度均匀度:水平方向b
≤0.01℃,垂直方向≤0.02℃;标准水槽,测量范围:10℃~80℃,温度波动度:士0.01℃(15min),温度均勾度:水平方向c
≤0.01℃,垂直方向≤0.02℃。5.4.1.2测试方法
气温传感器的测试点为一20℃、一10℃、0℃、10℃、20℃、30℃、40℃和50℃。当槽内温度达到测试点并稳定10min后方可读数;在每个测试点上,每间隔1min读一次标准器和数据采集器上相应的温度显示值,连续读取四次,用标准器四次示值的平均值加上修正值作为标准值,用被测温度传感器四次示值的平均值减去标准值作为该测试点上的示值误差;给出各测试点上的示值误差值,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评定依据。5.4.2相对湿度
5.4.2.1测试设备
二等数字式标准通风干湿表,测量范围:10%RH~100%RH,最大允许误差:士2%RH;a)
湿度检定箱,湿度调节范围:20%RH~100%RH,湿度场的不均匀性:≤1%RH,湿度控制的b)
不稳定性:≤1.5%RH。
5.4.2.2测试方法
GB/T20524—2006
a)测湿传感器的测试点升湿过程为20%RH、30%RH、50%RH、70%RH、90%RH、98%RH,降湿过程为98%RH、90%RH、70%RH、50%RH、30%RH、20%RH;各测试点允许土2%RH的差值。b)在升湿过程中不能有降湿趋势,在降湿过程中不能有升湿趋势。c)在室内工作环境条件下各湿度测试点经10min稳定后读数,用数据采集器上的湿度示值减去标准器的示值得出示值差值,计算出各测试点上正反行程时的示值差值的平均值。用全量程中各测试点上示值差值的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评定依据。5.4.3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点为-20℃、一10℃、0℃、10℃、20℃.30℃、50℃和80℃。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同5.4.1。
5.4.4风速
测试设备
二等标准微(差)压计,最大允许误差:士0.8Pa;b)
皮托管,1.005;
电子微风仪;
d)风洞;
气压表、气温表和相对湿度表。5.4.4.2
测试方法
起动风速测试,把风速传感器按使用状态安装在风洞内,在风杯处于任一静止状态下,启动风洞风机控制开关,使风速以0.1m/min的速度增大,当风杯开始启动并连续旋转时的最低风速值,即为起动风速;按以上方法重复测试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与电子微风仪示值比较结果作为评定依据。
b)依次测试1m/s、2m/s、5m/s、10m/s、15m/s5个检定点,每个检定点稳定2min后读数,重复3次,求出算术平均值,其值与风洞实际风速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值应符合4.4.4的要求。抗风强度测试,风速传感器固定在风洞中,风速逐步升到25m/s,稳定1min,风速传感器不断c
裂,不损坏。
5.4.5雨量测试
5.4.5.1测试器
313.16mL标准球,最大允许误差:士0.05mL;a)
942.48mL标准球,最大允许误差:士0.16mL;c)计时器。
5.4.5.2测试方法
测试在10mm降雨量上进行:降雨强度分别为0.5mm/min、4mm/min,用314.16mL的标a)
准球向雨量传感器承水口注水,注水速度分别按0.5mm/min、4mm/min降雨强度进行,记录数据采集器上的雨量示值;每种降雨强度测试三次,用三次示值的平均值减标准球的标准值作为该降雨强度的示值差值,用两种降雨强度示值差值的较大值作为最大允许误差。b)测试在30mm降雨量上进行:降雨强度分别为1mm/min、4mm/min,测试方法同本条a)。5.4.6光合有效辐射
5.4.6.1测试设备
a)光源;
b)数字电压表(5位半或5位半以上)。5.4.6.2试验方法
用光源在不同距离照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用数字电压表测出输出电压值,然后用此电压值除以5
GB/T20524—2006
每支表给定的灵敏度,得出其辐射量值,此值和仪器显示值进行比较得出差值。5.4.7总辐射
5.4.7.1测试设备
a)光源:
b)数字电压表(5位半或5位半以上)。5.4.7.2测试方法
用光源在不同距离照射总辐射传感器,用数字电压表测出输出电压值,然后用此电压值除以每支表给定的灵敏度,得出其辐射量值,此值和仪器显示值进行比较得出差值。5.5电气安全性
按GB/T6587.7--1986第3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5.6时钟走时最大允许误差
以中央报时电台或卫星导航天文时为标准,小气候仪连续运行30d后,检查时钟定时最大允许误差。
5.7电源适应性
5.7.1交流供电
按GB/T6587.8—1986第2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5.7.2直流供电
隔断交流电120h,检查蓄电池组的供电情况。5.8电磁兼容性
a)电源瞬态敏感度:按GB/T6833.4的有关规定进行;b)传导敏感度:按GB/T6833.6的有关规定进行。5.9环境适应性
5.9.1高温试验
5.9.1.1试验设备
高、低温试验箱。
5.9.1.2试验方法
小气候仪置于高、低温试验箱内,使之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将温度以不超过1℃/min的速度升到40℃,保持恒温8h(此间小气候仪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关闭试验箱及小气候仪,自然恢复8h后,重新检验小气候仪运行情况。
5.9.2低温试验
5.9.2.1测试设备
高、低温试验箱。
5.9.2.2试验方法
将小气候仪的主机置于试验箱A内,将小气候仪的传感器部分置于试验箱B内,将试验箱A的温度以不超过1℃/min的速度降到5℃,将试验箱B的温度以不超过1℃/min的速度降到一20℃,两个试验箱分别保持恒温8h,关闭试验箱A,B,自然恢复8h后,重新检验小气候仪运行情况。5.9.3湿热试验
5.9.3.1试验设备
高低温湿热环境试验设备。
5.9.3.2试验方法
小气候仪置于高低温湿热环境试验设备内,使之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将温度以不超过1℃/min的速度升到35℃,湿度升至90%RH,保持恒温恒湿8h;将温度降至室温,湿度降至70%RH,关闭试验箱及小气候仪,自然恢复8h后,重新检验小气候仪运行情况。6
5.9.4振动试验
按GB/T6587.4—1986中3.1~3.5的要求进行试验。5.9.5冲击试验
按GB/T6587.5—1986中3.1~3.3的要求进行试验。5.10可靠性试验
按GB/T11463定时截尾试验方案1-2进行。5.11包装与标志
GB/T20524-—2006
内包装按GB/T4857.3—1992第5章试验程序试验确定,其余用目测或器具进行检查。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a)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6.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1。
检验项目
结构与外观
系统功能
电气安全性
时钟走时最大允许误差
电源适应性
电磁兼容性
环境适应性
可靠性
包装与标志
要求章条号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章条号
注:表示必检项目;○表示生产方与使用方协商检验项目。6.3
鉴定检验
检验时机
鉴定检验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新产品定型时;
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定型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及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停产两年以上再生产时;
质量一致性检验结果与上次鉴定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鉴定检验的要求时。C组
GB/T20524—2006
6.3.2检验项目和顺序
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若无使用方与生产方的特别约定,按表1的顺序进行。6.3.3受检样品数
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协商确定,一般不超过3台。6.3.4合格判定
受检样品全部合格时应判产品鉴定检验合格,否则判不合格。若出现不合格项时,经整修重新检验合格后,也可判定为合格。否则,判不合格。6.4质量一致性检验
6.4.1检验分组
a)A组检验:为证实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一个检验批中的全部产品进行的非破坏性检验;b)B组检验:比A组检验复杂或需要时间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c)C组检验:在模拟条件下,定期检验与产品设计和材料有关特性的周期性破坏性检验。6.4.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1。
6.4.3组批规则
一个检验批可由-个生产批构成,也可由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几个生产批构成:a)这些生产批是在基本相同的材料、工艺、设备等条件下制造出来的;b)若干个生产批构成一个检验批的时间一般应不超过一个月。6.4.4A组检验
6.4.4.1受检样品数
全数检验。
6.4.4.2合格判定
按表1规定的项目进行A组检验,无缺陷者判定为合格。若受检产品的任一项出现不合格,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品。,
6.4.5B组检验
6.4.5.1样本大小
a)一个检验批小于或等于10台时,样本为3台;3台及3台以下为全数检验。b)一个检验批大于10台时进行抽样检验。6.4.5.2抽样方案与合格判定
从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进行B组计数抽样检验。其抽样方案和检查样本应符合GB/T132641991的要求。其生产方风险质量、使用方风险质量和抽样方案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协商确定。6.4.6C组检验
6.4.6.1C组检验是一种破坏性试验,应由生产方与使用方协商确定,当使用方提出检验要求时,可与生产方协商进行检验。一般不超过3台。6.4.6.2抽样方案与合格判定
同B组。
7包装与标志
7.1包装
7.1.1一般要求
应符合GB/T15464--1995中4.1的要求。7.1.2防锈包装
GB/T20524—2006
产品包装前,对于产品的易锈部位,应涂防锈油脂等,并用防锈纸包敷,防锈期应不少于一年。7.1.3内包装
7.1.3.1小气候仪除少数部件(如支架)采用简易包装外,均应采用防护包装7.1.3.2地温传感器应采用全面缓冲包装,其专用包装箱(盒)内零部件安放部位应与其结构外形相适应,包装后应保证其不能自由活动,不受挤压,不致碰撞。7.1.3.3主机系统,应采用部分缓冲包装。7.1.4外包装
7.1.4.1外包装箱应根据内包装箱尺寸和数量制做专用包装箱。7.1.4.2完成内包装的内包装箱(盒)装人外包装箱时,应采用角衬垫或侧衬垫的部分缓冲方法。7.1.4.3每一个外包装箱容纳内包装箱的件数,应根据内包装可堆码层数和尺寸确定。内包装箱堆码层数应按GB/T4857.3-1992第5章试验程序试验后确定。7.1.5随机备件和文件包装
7.1.5.1随机备件应视不同性质、不同形状进行不同的防护包装;随机文件应装人防潮袋:电缆不应与油脂物质接触。
7.1.5.2完成防护包装后的备件和文件应装入外包装箱内的剩余空间。一套仪器有多个包装箱时,随机文件应装入主机箱内。
7.1.5.3随机文件一般应包括下列各项:装箱单;
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
根据产品订货合同规定的其他文件。7.2标志免费标准bzxz.net
7.2.1包装标志
产品型号、名称及质量;
箱体尺寸;
c)质量;
装箱日期;
到站(港)及收货单位、人;
f)其他。
7.2.2产品标志
a)产品型号及名称;
制造单位或商标;
制造日期或编(批)号;
d)其他。
7.2.3图示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7.2.4国家生产许可证标识
对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的小气候仪,随机文件或包装箱上应注明生产许可证的编号等标识。9
GB/T20524—2006
8运输、贮存、堆码
8.1运输
包装后的小气候仪可用常规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雪直接侵袭。2购存
小气候仪应贮存在优于4.9.2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并不得有腐蚀性挥发物存在。堆码
小气候仪外包装件堆码层数应按GB/T4857.3—1992第5章试验程序试验后确定。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