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976.3-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976.3-2008
中文名称: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736652
相关标签:
额定
电压
绝缘
电力电缆
附件
电缆
试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61670-T-604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1-06-06
起草人:阎孟昆、张智勇、宗曦华、邓长胜、徐晓峰、张喜泽、韩云武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12976《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由三个部分组成,本部分为GB/T 12976的第3部分。本部分代替GB/T 12976.1-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 12976.2-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 第2部分:不滴流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和GB/T 12976.3-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GB/T 12976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0.6/1kV(Um=1.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的试验。GB/T 12976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3.6/6kV(Um=7.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用附件的型式试验。GB/T 12976的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Um=1.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和3.6/6kV(Um=7.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用附件。特殊电缆及其附件,例如海底电缆,不包括在本部分内。本部分与GB/T 12976.1-1991、GB/T 12976.2-1991和GB/T 12976.3-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接地故障的两类(第1类和第2类)修改为三类(A类、B类、C类)(GB/T 12976.1-1991的表1注,本部分3.3);——将抽样试验中的滴流试验8h后浸渍剂的滴出量不超过试样金属内部体积的1.5%修改为对单芯电缆和分相铅包电缆不超过2%、对多芯电缆不超过3%(GB/T 12976.1-1991的14.5,本部分7.3);——将6/10kV及以上电缆型式试验中的滴流试验中168h后浸渍剂的滴出量不超过试样金属内部体积的2.5%修改为3%(GB/T 12976.1-1991的15.3,本部分8.4);——将不滴流电缆的型式试验中的4h交流耐压试验电压4Uo修改为3Uo(GB/T 12976.1-1991的15.2.1,本部分8.3.1);——将26/35kV电缆冲击电压试验峰值由250kV修改为200kV(GB/T 12976.1-1991的表18,本部分表6);——增加了附件试验部分(本部分第9章);——增加了安装后试验(本部分第10章); GB/T 12976.3-2008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GB/T12976.3-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976.3--2008
代替GB/T12976.1~GB/T12976.3—1991额定电压35kV(Um=40.5kV)
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Paper-insulatedpowercablesandtheiraccessorieswith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5 kV-Part 3:Test on cables and their accessories(IEC 60055-1:2005,Paper-insulated metal-sheathed cables forrated voltages up to 18/30 kV-Part 1:test on cables and their accessories,MOD)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GB/T12976.3—2008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条件
电缆的试验类型和频数
电缆的例行试验
电缆的抽样试验
电缆的型式试验
附件型式试验
10安装后试验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试验电缆的标示
用于浸溃纸绝缘与挤包绝缘电缆之间的过渡接头“堵油”连接金具的试验....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章条号与IEC60055-1:2005章条号对照附录D(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EC60055-1:200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19
GB/T12976.3—2008
GB/T12976《额定电压35kV(U二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一第1部分:额定电压30kV及以下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第2部分:额定电压35kV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本部分为GB/T12976的第3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055-1:2005《额定电压18/30kV及以下纸绝缘金属套电缆(铜或铝导体、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第1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本部分根据IEC60055-1:2005重新起草。在附录C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EC60055-1:2005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本部分对部分内容作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并在附录D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IEC60055-1:2005,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删除了IEC60055-1:2005的前言;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本部分代替GB/T12976.1一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12976.2--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2部分:不滴流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和GB/T12976.3-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分: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本部分与GB/T12976.1—1991、GB/T12976.2—1991和GB/T12976.3—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接地故障的两类(第1类和第2类)修改为三类(A类、B类、C类)(GB/T12976.1一1991的表1注,本部分3.3);
将抽样试验中的滴流试验8h后浸渍剂的滴出量不超过试样金属内部体积的1.5%修改为对单芯电缆和分相铅包电缆不超过2%、对多芯电缆不超过3%(GB/T12976.1一1991的14.5,本部分7.3);
-将6/10kV及以上电缆型式试验中的滴流试验中168h后浸溃剂的滴出量不超过试样金属内部体积的2.5%修改为3%(GB/T12976.1-1991的15.3,本部分8.4);将不滴流电缆的型式试验中的4h交流耐压试验电压4U。修改为3U。(GB/T12976.1一1991的15.2.1,本部分8.3.1);
将26/35kV电缆冲击电压试验峰值由250kV修改为200kV(GB/T12976.1—1991的表18,本部分表6);
一增加了附件试验部分(本部分第9章);增加了安装后试验(本部分第10章)。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I
GB/T12976.3—2008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阎孟昆、张智勇、宗曦华、邓长胜、徐晓峰、张喜泽、韩云武。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976.1—1991、GB/T12976.2-1991、GB/T12976.3—1991。I
1范围
额定电压35kV(Um=40.5kV)
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GB/T12976.3—2008
GB/T12976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0.6/1kV(U.=1.2kV)到26/35kV(U.=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的试验。GB/T12976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3.6/6kV(Um=7.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用附件的型式试验。GB/T12976的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U.=1.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和3.6/6kV(Um=7.2kV)到26/35kV(Um=40.5kV)浸渍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用附件。特殊电缆及其附件,例如海底电缆,不包括在本部分内。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97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900.10—2001电工术语电缆(idtIEC60050-461:1984))GB/T2951.1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idtIEC60811-1-1:1993)GB/T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idtIEC60811-1-2:1985)GB/T2951.3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3节: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dtIEC60811-1-3:1993)GB/T2951.4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idtIEC60811-1-4:1985)GB/T2951.6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dtIEC60811-3-1:1985)GB/T2951.8-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聚乙烯中炭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的测量方法(idtIEC60811-4-1:1985)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IEC60060-1:1989,MOD)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GB/T12976.1--2008额定电压35kV(U.=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0kV及以下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IEC60055-2:1981,MOD)GB/T12976.2—2008额定电压35kV(U.=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1
GB/T12976.3—2008
部分:额定电压35kV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IEC60055-2:1981,NEQ)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modIEC60060-1:1989)GB/T18889—2002额定电压6kV(U.=7.2kV)到35kV(U=40.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IEC61442:1997,MOD)
JB/T8996—1999高压电缆选择导则(modIEC60183:1984)IEC60986:1989
额定电压1.8/3(3.6)kV到18/30(36)kV电力电缆短路温度规定导则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0一20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2976的本部分。3.1
额定电压ratedvoltages
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与地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电缆设计用的相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3.2
设备最高电压Umhighestvoltageforequipment设备最高电压U列举于表1中。
设备最高电压
电缆的额定电压(U。/U)/kV
1.8/3和3/3
3.6/6和6/6
6/10和8.7/10
21/35和26/35
earthfaultduration
接地故障时间
A类:接地故障能在1min内与系统分离。设备的最高电压Um/kV
B类:可在单相接地故障时作短时运行,根据JB/T8996—一1999规定,接地故障时间不应超过1h对于本部分包括的电缆允许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8h,每年接地故障总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25h。
C类:包括不属于A类、B类的系统。3.4
额定值ratedvalues
制造商必须保证的规定值,且总是有规定公差。3.5
近似值approximatevalues
一个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计算其他尺寸值的数值。3.6
测量值measuredvalues
按照规定的方法,测量或试验所得到的值。2
连接管connector
把电缆导体连接起来的金属部件。终端termination
GB/T12976.3—2008
安装在电缆末端,以保证与该系统其他部分的电气连接并保持绝缘至连接点的装置。户内终端indoortermination
在既不受阳光照射又不暴露在气候环境下使用的终端。3.10
户外终端outdoortermination
在受阳光照射或暴露在气候环境下或两者都存在的情况下使用的终端。3.11
终端盒terminalbox
空气或混合物填充、并完全密封终端的壳体。3.12
直通接头straight-joint
连接两根电缆形成连续电路的附件。3.13
分支接头branch-joint
将支线电缆连接到干线电缆的附件3.14
过渡接头transition-joint
连接纸绝缘电缆和挤包绝缘电缆的直通接头或分支接头。3.15
漏电痕迹tracking
由于通道的形成出现不可逆的老化,该通道甚至在干燥情况下也是导电的。通道是在绝缘材料表面形成和发展的,它可能出现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面上。3.16
电蚀erosion
由于材料损耗而引起的绝缘体表面不可逆的和不导电的老化痕迹,它可以是均匀的、局部的、或树枝状的。
注:局部闪络之后,通常在终端可能形成树枝状的浅的表面痕迹,只要它们是不导电的,这些痕迹是允许的;当它们是导电的,则划为漏电痕迹。
4试验条件
4.1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和波形
交流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不低于49Hz且不高于61Hz,其波形应基本是正弦波。4.2冲击试验电压波形
冲击电压波形应符合GB/T3048.13—2007规定。4.3环境温度
除非特殊试验中另有规定,试验应在5℃~35℃之间的环境温度下进行。3
GB/T12976.3—2008
5电缆的试验类型和频数
5.1例行试验
例行试验(见第6章)由制造方在所有成品电缆长度上进行,以验证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由制造商和需方协商同意,在交货长度上例行试验可全部或部分省去。5.2抽样试验
当需方订货时要求,第7章所述抽样试验应由制造商在双方达成协议数量的成品电缆的样品或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试样上进行,以证明成品电缆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尺寸用的样品数量应不超过合同长度数量的10%。机械性能试验和滴流试验用的样品数量应不大于表2所列:表2机械性能试验和滴流试验用的样品数量电缆长度
多芯电缆
以上/km
至(包括)/km
依此类推
5.3型式试验
单芯电缆
以上/km
至(包括)/km
依此类推
电压为U。的电缆样品数量
依此类推
≥8.7 kv
型式试验是制造商在开发一种新的绝缘等级或新的电缆设计时的初期阶段进行的,以确定使用性能。该试验的特点为:除非绝缘材料或电缆设计改变,因而改变了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之后就不需要重做。
5.4安装后试验
用以证明安装后的电缆及其附件完好的试验。6电缆的例行试验
6.1导体电阻
a)对多芯电缆,应在选用做例行试验的每一个电缆长度的所有导体上进行测量。b)成品电缆或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试样,应在保持适当温度的试验室内至少存放12h后测量若怀疑导体温度是否与室温一致,电缆应在试验室内存放24h后测量。也可选择另一种方法,即将导体试样浸在温度可以控制的恒温液体槽内,至少浸人1h后测量电阻。电阻测量值应按GB/T3956--1997规定的公式和系数校正到20℃下1km长度的数值。c)每一导体20℃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1997中表1或表2的规定。6.2高电压试验
6.2.1径向电场电缆
在每一导体和金属护套或屏蔽之间施加5min工频电压,试验电压为:对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缆,为2.5U十2kV;对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上电缆,为2.5U。。应逐渐升高电压到规定的值,绝缘应不击穿。或由需方和制造商协商同意,试验也可采用直流电压,所施加的电压为工频试验电压的2.4倍,时间为5min。
6.2.2非径向电场电缆(带绝缘电缆)GB/T12976.3—2008
该试验或者作为三相试验或者作为一系列单相试验,如下述。应逐渐升高电压到规定值,绝缘应不击穿。
6.2.2.1三相试验(仅适用于三芯电缆)试验电压通过三相变压器施加到导体上,变压器的中性点和金属套相连。相间试验电压应为:wwW.bzxz.Net
-对额定电压6/6kV及以下电缆,为2.5U十2kV;对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上电缆,为2.5U。时间为5min。
对额定电压3/3kV6/6kV和8.7/10kV电缆,应进行附加试验,把三个导体连在一起,在导体和金属护层之间施加单相电压。附加试验的试验电压应按6.2.2.2规定的电压,时间为5min。6.2.2.2单相试验
单相试验应按以下进行,试验电压为:对额定电压 6/6 kv及以下电缆,为(2. 5×Us)+2 kv对额定电压 6/10 kv及以上电缆,为(2. 5×Uo)kv2
依次在每一相导体和与金属护套连在起的其他导体之间进行,时间为5min。或由需方和制造商协商同意,试验也可采用直流电压,所施加的电压为交流试验电压的2.4倍,每次时间为5min。
6.3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仅适用于额定电压U。大于等于8.7kV的径向电场电缆。对不滴流电缆,该试验应在6.2所规定的高压试验前进行。绝缘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应在如下所述环境温度下进行测量。如果是在低于20℃的温度下测量,结果应换算到20℃,或按试验温度和20℃之间的差值,每摄氏度减去2%的测量值;或者通过该绝缘材料的校正曲线,该曲线应得到需方和制造商的双方同意。如果试验温度大于等于20℃,则不必进行校正。
试验应在每一相导体和屏蔽或金属护套之间分别在0.5U。、1.25U。和2.0U。下进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在0.5U。应不超过0.006。介质损耗角正切随电压增加充许的最大增加值见表3:表3介质损耗角正切随电压增加允许的最大增加值径向电场电缆
试验电压
0.5倍~1.25倍U。之间
1.25倍~2.0倍U。之间
7电缆的抽样试验
7.1厚度量
7.1.1绝缘厚度测量
U<15kv
粘性浸溃
U>15kv
U<15kv
不滴流
U>15kv
.0.0080
绝缘厚度的测量应在取自5.2规定的每一个成品电缆长度的一端的样品上进行。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但在对18/30kV以下电缆发生争议时,应采用厚度测微计法。厚度应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值。5
GB/T12976.3-2008
7.1.1.1直径带尺测量法
将试样剥去护套及绝缘屏蔽带,直到露出绝缘线芯为止,用直径测量带尺在距绝缘线芯端部50mm与100mm处测量绝缘线芯直径。
测量带尺的分度应不大于0.5mm。然后剥去绝缘直到导体屏蔽(若有)或导体(若无导体屏蔽),用测量带尺测量原测量位置的导体屏蔽外径或导体外径。每个测量点的绝缘厚度用该处两个直径测量值之差的一半来计算。7.1.1.2厚度测微计法
将从试样上剥下的纸带叠在一起,不必除去多余的浸渍剂,用厚度测微计测出总厚度。必要时,可将绝缘分成几个小部分测量。
测微计的精度应不低于士0.006mm。压杆直径应不小于6mm,且不大于8mm。所施加的压力应为350kN/m2士5%,压杆和压座两端面应平直,同心,在行程范围内的平行度应在0.003mm以内。7.1.2铅套厚度测量
铅套厚度应选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测量,测量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值。7.1.2.1窄条法
从按5.2要求的成品电缆上切取大约50mm长的试验样品,进行铅套厚度测量。应沿纵向剥开试样,并仔细展平。在清洁试片后,应沿着铅套圆周距边沿不小于10mm处进行多点测量,以确保测量到最小厚度。测微计压杆直径应在4mm~8mm之间,精度为士0.01mm。7.1.2.2圆环法
从试样上仔细切取铅套圆环进行测量。沿圆环圆周进行多点测量,以确保测量到最小厚度。测微计的两个测量面,一个为平面,另一个为球面,或一个为平面,另一个为长2.4mm、宽0.8mm的矩形平面。球面或矩形平面应适合与环的内侧面接触。测微计精度应为士0.01mm。7.1.3非金属护套的厚度测量
非金属护套的厚度测量应按GB/T2951.1--1997中8.2进行。7.1.4钢带厚度测量
对宽度小于等于40mm的钢带,应在中心位置测量。对更宽的钢带,应在距每一边20mm处测量。7.1.5圆钢丝的直径和扁钢丝的厚度测量圆钢丝的直径和扁钢丝的厚度应采用测微计测量。7.2机械性能试验
7.2.1弯曲试验
除非用户和制造商另有协议,弯曲试验应在10℃~25℃之间进行,电缆试样长度至少能满足绕试验圆柱体弯曲一整圈。
试验用圆柱体直径应按表4规定:表4
弯曲试验用圆柱体直径
额定电压(U。/U)/kV
弯曲直径
(+5%误差)
单芯电缆
多芯电缆
分相铅套三芯电缆
铅套的测量外径;
注:D—
8.7/10及以下
18(D+d)
15(D+d)
15(2.15D+d)
8.7/15~12/20
21(D+d)
18(D+d)
15(2.15D+d)
(最大)导体测量直径(对非圆形导体,d=1/3.14倍测量周长),18/30~26/35
25(D+d)
21(D+d)
18(2.15D+d)
试验样品应以匀速绕圆柱体弯曲一整圈。然后展直,再在反方向弯曲一整圈。此操作应反复进行三次。
7.2.2电气性能试验
上述试验结束后,试样应进行5min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规定如下:对额定电压大于3.6kV电缆,试验电压为6.2中电压值的1.6倍;一对额定电压小于等于3.6kV电缆,试验电压按6.2中电压值。GB/T12976.3—2008
也可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同意,采用直流进行试验,电压值为交流试验电压的2.4倍,时间为5min。
注:推荐安装敷设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弯曲试验半径。当电缆拖人管道时的条件很复杂,或者温度很低,可能导致绝缘发脆,制造商和用户协商一致后可进行特殊的机械性能试验。7.2.3护套、铠装和保护层的检查在按7.2.2的电压试验后,从试验样品的中间部位取300mm长的样品进行检查,外护层或护套不应有裂缝,铠装不应有显著位移,铅或铅合金护套不应有裂纹和开裂。7.3滴流试验(对不滴流电缆)
从电缆上切取一段包括护层的样品,长度为290mm300mm。样品两端散开,垂直悬挂在烘箱中,烘箱温度为电缆最高允许持续运行温度土2℃。8h后,测量滴出来的浸渍剂,对单芯电缆和分相铅套电缆,应不超过试验样品金属套内部体积的2%;对多芯电缆,应不超过3%。7.4复试
如果任一样品不符合本章中规定的任一试验要求,应从同一批中再取两个试样就不合格项目重新试验。两个附加试样均合格时,则该批电缆符合标准要求。如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应认为该批电缆不符合本部分要求。进一步的取样试验应协商进行。8电缆的型式试验
8.1一般规定
下列试验为型式试验:
a)介质损耗角正切/温度试验(8.2);b)
交流电压试验(8.3.1);
冲击电压试验(8.3.2);
滴流试验(8.4),仅适用于不滴流电缆;e)非金属护套的非电气性能试验(8.5)。由制造商选择,在同一试样上可进行试验a)、b))、c)项中的一项以上试验。然而,如果在随后的试验中未满足要求,则应在同一电缆上重新取样试验,且只有后一个试验结果才对最终评价结果有效。对三芯电缆,型式试验a)、b)、c)应仅在一芯上进行。8.2介质损耗角正切/温度试验
本试验仅适用于额定电压U。大于等于8.7kV径向电场电缆。试样的金属护层内长度应不小于4m。
在额定电压U。下,绝缘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应在不少于四种温度下测量,如:a)室温;
约40℃;
b)全
约60℃;
额定运行温度以上10℃。
试验时应注意确保沿整根电缆的纵向和径向的温度都是均匀的。所测得的电缆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不包括终端,应不大于表5中的规定值: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