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
GB/T 14914-199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914-1994

中文名称:海滨观测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he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observations

英文名称:The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observation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4-01-11

实施日期:1994-10-01

作废日期:2006-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5海洋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4914-2006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38.0 元

出版日期:1994-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4-01-1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

归口单位:国家海洋局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海滨水文气象观测的项目、技术要求、方法以及资料处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岛屿、平台上的海洋观测站(以下简称测站)进行海滨水文气象观测。 GB/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 GB/T14914-199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海滨水文气象观测的项目、技术要求、方法以及资料处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岛屿、平台上的海洋观测站(以下简称测站)进行海滨水文气象观测。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滨观测规范
The specificatian for offshore observations1主题内容与造用范围
GB/T 14914—94
本标准规定了海滨水文气象观测的项目,技术要求、方法以及资料处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岛屿.平台上的海洋观测站(简称测站)进行海滨水文气象观测,2引用标准
GB46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GB12460海洋数据应用记录格式
GB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壁规范ZBA24002中国海洋观测台站代码第一篇总
3基本要求
3.1海滨观测所获得的资料应能反映出观测海区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3.2海滨观测包括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资料处理。3.3测站的观测项目及其测量的准确度、观测点(场)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4观测项目,时次、程序
4.1观测项目
4.1.1水文项目,潮汐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发光、海冰等。4.1.2气象项:风、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降水整.雾等。4.2观测时次
4.2.1海滨观测一律使用北京时。4.2.2潮汐、海浪、表层海水温度和盘度、海冰以北京时24时(不含24时)为日界,海发光以H出为日界;气象项目以北京时20时(含20时)为日界。4.2.3潮汐应于每日整点测量潮高,还应测量每日的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及其对应时刻。4.2.4海浪应于每日02.05.08,11,14,17,20:23时进行观测。夜间不具备观测海浪的测站应1每口08,11.14,17时进行观测,在冬季17时因大色暗谈不便于观测时,可根据具休情况规定提前观谢的时间,并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内注明。4.2.5表层海水温度应于每日08,14,20时进行观测。4.2.6表层海水盐度应于每日14时进行观测。4.2.7海发光应于每日天黑后进行观测。4.2.8海冰应于每日08,14时进行观测,基中海冰厚度温度观测和冰情图绘制仪丁每月的5,10.15国豪技术监督局 1 9 94 - 0 1 - 11 批准1994-10-01实施
:com20.25日及月末月的08时进行一次。CB/T 14914-94
4.2.9海面有效能见度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应于每日08,14,20时进行观测,降水量应丁每日0820时进行观测。
4.2.10风和雾每日应连续观测。4.3严重冰期的游冰观测
4.3.1在每年严重冰期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海冰测点,进行不连续的-至次(每次一至两天)海冰厚度,温度、盐度、密度、强、冰脊等要素的观测,同时还应进行其他海冰要索的常规观测。4.3.2在观测中,应同时进行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及有关气象要素观测。4.4观测程序和补测规定
4.4.1观测程序由各测站自行安排,但所有定时观测项目(除海冰外)应在正点前店30 min 内观测光毕,海冰观测可于正点后一小时内结束。气象项月观测应尽量安排在正点前15mi内进行,气压观测应靠近正点,潮汐校测应在整点进行。4.4.2观测时,仪器设备因故不能使用,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观测,观测数据可作为正式记录,并在备注栏说明方法和原因。
4.4.3如果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内某项目或某要索因故未能观测,可在该时次正点后:·小时(海冰两小时)内补测;在当H规定补测的时间内,不能进行海冰厚度、温度观测和冰情图测绘,可在次日该时刻补测;所有补测内容仍作为正式记录.并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注明补测原因和时间。在补测时间内不能进行补测的项目或要素作缺溉处理。5灾害过程的观测
5.1当风速或波高达到确定值(其值应根据各海区具体情况而规定)时,海浪观测应加密到每小时一次。
5.2当地震海啸或风暴潮影响到当地、用仪器设备无法进行正常潮汐测量时,观测人员必须监视潮位变化,以获取完整的潮汐资料。5.3观测人员应对测站附近的各种海洋灾害过程、状况以及异常现象进行记录。6一般规定
6. 1 观测人员应于每月 07,19 时校对观测用钟表,该钟表 24 h 内误差不得大于 1 min,6.2观测前观测人员应巡视检查观测点(场)及所使册的仪器设备。6.3海滨观测所使用的观测仪器设备,必须是经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由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有关机构鉴定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在检定的有效期内,超检仪器设备不得使用。对仅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并应在观测记录薄备往栏注明。
6.4各项观测数据应立即记入观测记录筹(见附录A(补充件)7或填写在自记纸上,并用硬度适中的黑色铅笔书与,书写的宁迹应工整清楚,不得涂擦。若记录有误时,自己发现的用黑色铅笔收正,校对出来的用蓝黑或纯黑累水笔改正,改正时将原记录数据划-横线,并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作缺测处理的项目或要素应在有关栏内记“”符号,对可疑的记录数据应加括号“()”。6.5测站应记载海滨观测工作有关材料并整理归挡要善保管,第二篇潮汐观测
7术语
7.1潮汐
CB/T14914—94
由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7.2潮高基准面
潮高起算的零面。
7.3潮高
海面至潮高基准面的垂置距离。7.4潮时
某-潮高出现的时刻。
7.5高潮
潮汐涨落一周期内的最高潮位。7.6低潮
潮汐涨落·周期内的最低潮位。7.7停潮
低潮前后的-段时间内,海面处在不涨不落的平衡状态。7.8平潮
高潮前后的-段时间内,海面处在不涨不游的平衡状态。8技术要求
8.1观测要素
整点測高,高,低潮潮高,高,低潮潮时。B. 2潮高测量的单位和准确度
潮高测量的单位为厘米(cm)。准确度规定为三级:一级为士1cm;二级为士5cm;级为土10chl。8.3观洲点的选择
观测点应选择在最低潮时的水深1Ⅱ以上:与外海畅通,水流平稳,不易淤积,波浪响较小的海域;应避开冲严重、易塌的海岸,尽可能利用防波堤、码头、栈桥等海上建筑物。8.4水推点的设置与水准测量
8.4.1水准点的设置
测站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一个基本水准点和…至两个校核水准点。基木水准点是测站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校核水准点是用于引测和检查水尺零点.读数指针高程的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分别按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的埋设方法埋设,并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瓶,使之不易受到破坏水准标石埋设的技术设计、选点、埋设方法和求按GB12898的规定执行,并详细记载和归档。
8.4.2水准点的水准测基
:基木水准点应接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国家水雅高程系统连测:b、校核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基本水准点连测;c。基本水准点与校核水准点启用后每年复测一次,两年后若没有发现高程变动,基本水准点每隔四午复测一次,校核水准点每隔二年复测一次:d.水准点的测量按GB12898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各次测屋及复测情况详细记载和归档。8.5潮高基雅面的确定
8.5.1测站潮高基准面是由推算方法确定的当地可能最低低潮面。儿未确定当地可能最低低潮面的测站,可用开始观测时的第根水零点处的水平面或没定的某一水平面临时作为潮高基准面,在观测一年后应使用所测资料,通过推算,确定当地可能最低低潮面作为测站潮高基准面,简称测站基面。8.5.2测站基面一经确定不能轻易变动。测站基面的商程应记裁和归档。8.5.3测站基面确定后,测站的潮高资料必须订正到测站基面上8.6验潮井的设貿
GB/T 14914--94
验潮井是为观测潮汐而专门设暨的建筑物。它的建筑必须符合井内与井外潮位差小于1em,并具有良好的消波性能。验潮井的设置见附录B(补充件)。验潮井的设置应详细记载和归档。8.7并内、井外水尺
8.7. 1 要求与安装
a,井外水尺要求最小刻度为1cm.尺长的累积误差不大于0.5cm;h.并内水尺要求最小刻度为1mm,尺长的累积误差不大于5mm;C、水尺的按装与维扩见附录C(补充件)。8.7.2水准测量
a。新安装或更换的井外水尺,在底用前应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与校核水唯点进行连测,确定水尺零点的高程;以后每半年复洲·次;h。并外水尺在受到台风袭击、被船只碰撞或更换、调整水尺板后,或认为水尺有可能松动,都必须复测水尺零点高程:
C、井内水尺读数指针安装完毕,应按国家四等水准测盘要求与校核水准点连测,确定读数指针高程,以后每半年复测一次。
8.7. 3对比观测
并内、外水尺期月应进行一欲对比观测。观测时应分别在高、中,低潮各对比观测一次,每次至少读取三对数值。
8.7.4检查、调整或更换
。新安装的井内水尺,每句应检查次尺长变动情况,著一个月后没发生变动,可改为每季度检查一次,
b.并外水尺零点变动、井内水尺伸缩或读数指针高程变动等于或大于1.0cm时,应及时更换或调整,井外水尺零点和井内水尺读数指针高程变动检查办法见附录D《补充件)。8.7.5记载
井内、外水尺和读数指针的安装、测量、检查、比测、调整、更换、变动等项情况都必须详细记载和归档。
9·观测方法
潮汐可采用浮子式、压力式、声学式等验潮仪或水尺进行观测。采用浮子式验潮仪观测的需建造验潮井,采用其他验潮仪观测的一般不用验潮并。观测的潮时记录到分,按四位记时法记录,如八时十五分,记为0815。
9.1验潮仪观测
9.1.1潮高潮时记录俏的校测
观测中,一般应使用并内外水尺和观测用钟表进行校测。9.1.1.1采用模拟曲线记录
a.根据测量准确度级别,校测的时次分别为:一级每相晰12h校测一次;-级每相隔24h校测一次,一级每相隔48h测一次:每次校测应在整点进行;b,校测时,应使用铅笔在自记笔尖处(若受游浪影响则在笔尖变动的中间位置)作约1cm长且与时间线相垂直的划线,并在其右侧注记潮高的水尺测愈值,在左侧注记潮时。9.1.1.2采用数据记录
a,每半月至少校测一次,校测工作应在整点进行;b观测时,若发现误差大于准确度要求,应及时查找原因,调整仪器,并将情况详细记载。9.1.2记录载体的更赖
GB/T 14914—94
9.1.2.1校测后立即更换模拟曲线记录纸。更换前应填写记录纸上有关栏月,更换后,应再校测潮高与潮时,并将校测结果注记于记录纸上,继续观察5min,检查仪记录能否正常运行。当换纸时正避高。低潮,可适当延迟换纸时间、若平(停)潮时间较长,可不必等待。9.1.2.2按时更换数据记录纸或其他记录载体,并在载体上注明编号和起止时。9.2承尺观测
9.2.1水尺观测于每日整点进行,H应在高、低潮时刻的前后半小时(若平潮或停潮时间较长,应在高、低潮前后1h)内每隔10min观测一次。9.2.2观测时应减少视差;若有波浪影响,应连续读取二次波峰与波谷的中间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的观测值。
9.2.3水尺零点是指用水尺观测海面高度的起算点。当海面降至水尺零点以下时,读取水尺零点至海面的距离,记录此数值前应如负号“一”。10观测记录的整理
10.1模拟曲线记录的整理
10.1.1记录的检查
、检查记录纸有关栏目是否漏填或写错:b.检查曲线开始时刻的潮时、潮高与前一张记录纸曲线是否衔接。10.1.2曲线的修正
若曲线有中断且中断间隔不超过3h,应按曲线的发展趋势并参考前一天的曲线,用铅笔将断部分描绘补齐;若曲线中断不在高、低潮时,描绘的曲线可作正式记录,若中断出现在高,低潮时,所描绘的曲线作为可凝记录;若中断间隔超过3h,应作缺测处理。在记录纸背面注明中断原因。b,因消波性能差,曲线呈带状(包括高、低潮期间),可用铅笔在曲线带中间位置描绘一光滑的曲线作为正式记录。
10.1.3潮时潮高的订正
10. 1. 3. 1订正要求
a.准确度为一级时,在相邻两次校测的12h中,潮时误差等下或人1min,应作潮时订正;潮高误差等于或大于 1 cm 的记录,应作潮高订正;b.准确度对二级时,在相邻两次校测的24 h中,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丁5min,应作潮时订正,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于 3 min,且相邻两个整点最大潮位差大于100 cm 时,应作潮时订正;潮高误差等于或,天于 2 cm,应作高订正;
c.准确度为二级时,在相邻两次校测的48h中,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于10trin,应作潮时订正;溯时误差等于或人于6min,且相邻两个整点最大潮位差人于100cm时,应作潮时订正,潮高误差等于或大于5 cm,应作高订正。
10.1. 3. 2订正顺序
应先作潮时订正,后作潮高订正。10. 1. 3. 3 订正法
-般采用逐时内插法订止,订正值用下式计算,D, = K, + D.
K, = +-I(D - D.)t:
式,D,—i时刻潮时或潮高的订正值+min 或 ctm ;K,一相邻两次校测中时刻潮时或潮高误差分配值,min或cm-(1
GB/T 14914-94
Dr-前一次校测的误差值,min 或 cmD一与I),相邻后一次校测误差值,min或cm;D。或D,带有正、负号,当自记钟比标准时快时,潮时误差取负,反之取正;当潮高实测值小于自记值时,潮高误差取负,反之取正1——相邻两次校测间隔的整时数(如12h,24h等)h;t;—1时刻距校测时刻的整时数(其中/—0,1*23),当t12,且于08.20时校测,如09时和21 时即 :-9 和 i=21,则 -1,t21—1,10.1.4高、低潮的挑选及其订正10.1.4.1高,低潮挑选方法
从修正后的记录曲线上挑选高、抵潮并作标记:高潮的标记符号为“\,低潮的标记符号为“十”,在标记的右侧记潮高值、左侧记潮时值;a
b、若曲线比较规则,可在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出高潮和低潮的标记;若平潮或停潮的时问较长且曲线平滑,可在平潮或停潮曲线中间位置上作出高潮或低潮的标c
在平潮或停潮期间内,若记录曲线有上升(下降)出现时,则在最高(低)点上作出高,低潮的标d
e,君高、低潮出现在换记录纸期间内,则将两张记录纸沿时间序列衔接起来,在其最高或最低点上分别作出高衛惑概渤的称记,在混合潮地区或有副振动时,屿线会出现多于一般规律的波动现象,当波动的幅度超过10cⅡ,f.
且时间超过2 h者,应作为一个高潮或低潮来挑选。10.1.4.2不规则高、低潮的挑选实例:,龚升(降)型,最高<低>潮峰(谷)读取潮时和潮高,(见图1);b.偏峰(谷)型,选最高(低)峰(谷)读取潮时与潮高,<见图2))1c.平行峰(谷)型,两峰(谷)的宽度-样,可根据情说选其中一个峰(谷)确定高、低潮的潮时与潮高见图3(a)]两峰(谷)宽度不一详,选宽度较大的峰(谷)读取潮时与潮高[见图3(b);d多峰(谷)型,若有多个峰(谷),高、低潮时与潮高可挑选在与最高(低)峰(谷)高度差不大于1cm,凡比最高(低)潮峰(谷)更靠近中间位骨的峰(容)处(见图4和图5)。10.1.4.3高、低潮的订正
a。根据高、低潮两边相邻两个整点的潮时、潮高订正值,用内插法订正;b.若高、低潮恰在相邻两个整点中向,H两个整点订正值相差1min或1cm时,则用后:·个整点的订正值进行订正;
c。芳高、低潮出现在换纸时刻,其订正值应取出现高(低)潮的一张记录纸上的订正值。10.1.5由于并内水尺或读数指针的变动引起的潮高误差订正10.1.5.1订止要求
a,若发现井内与井外潮商读数差等丁或大丁1cm,且确认是因井内水尺或读数指针变动造成的,则应订正:
b、若并内水尺长度积误差等于或大于1cm,则应订正;c。用水准测量确认读数指针变动等于或大1cn,则应订正。10.1.5.2订正方法
a.当能确定并内水尺或读数指针的变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订证,b.当无法确认井内水尺或读数指针的变动原因和日期时,可从上次检查至此欲检查的时间内按日内插订定
10.2数据记录的整理
10.2.1数据记求误差大于准确度要求应进行订止。GB/T1491494
10.2.2当能确定产生误差的原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汀正,当无法确认误差的原因和日期时,可从上次校测至此欲校测的时间内按日内插订止。10.3水尺观测记录的整理
突Ⅱ(降)型
平行峰
编峰(谷)型
b.平行谷
图平行蜂(谷)型
CB/T 14914—94
多峰(谷)型
图5多峰(谷)型
根据水尺观测记录,利用订正后的潮高值在计算纸上绘出每月潮高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曲线,再从曲线上挑选高、低潮的潮高和潮时,第三篇海浪观测
11术语
11-1海浪
海面出现的风浪和涌浪统称海浪。用风万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波浪称风浪+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波浪,或由于当地的风力急剧减小,风向改变或风平息后遗留的被浪均称涌浪。11.2波高
相邻的波峰与波容问的直距离。11.3周期
相邻两个波峰或两个波容经过某间定点的时间间隔称·个波的周期。11.4海况
在风小作用下的面特征。
11.5波型
海浪的外貌特征。
11.6波向
波浪传来的方向。
12技术要求
12.1观测要素
波高、周期、海况、波型、波向。12.2测量的单位和准确度
GB/T 14914—94
12.2.1波高测量单位为米(1m),取--位小数,准确度规定为两级,一级为士10%.二级为土15%。12.2.2周期测量单位为秒(s),准确度为士0.58。12.2.3波向测量单位为度(\)推确度为士5°。12.3有记仪器的采样时间间隔和时间长度自记测波仪器的采样时间间隔应小于或等于0.5≤,连续记录的被数不少于100个波,记录的时间长度视平均周期的大小而定,一般取17~20min。12.4测波点与观测场地的选择
12.4.1观测点海面应开阔,无岛屿、暗礁、沙洲和水产养殖、捕区等障碍物影响,并尽量避开陡岸。12.4.2抛设浮标(或传感器)处的水深应不小于该游区常见波波长的半,海底平坦,尽量避开急流区.
12.4.3观测场地应濑临观测点,光学测波场地拨海高度以20~30m为宜。12.5仪器的布放和安装
仪器的布放和安装应按各仪器的要求进行。传感器或测波浮标布放后必须立即测定布放点的水深,布放时的潮高、布放点相对于岸上观测场地(或接收点)的方位、水平距离。用公式计算出布放点海底到潮高基准面的高度:
D, = D h
式中:D—布放点海底到潮高基准面的高度,m:D——布放点布放时水深,m
h——布敬时潮高.m。
所测各项参数应详细记截和归档。13观测方法
13.1海况的观测
以月力观测拍岸浪带以外范围能见海面的征象,根据海面上波峰的形状、破碎程度和浪花出现的多少按表1进行判定。
表1海况等级表
海况(级)
海面光滑如镜
风浪很小,被蜂开始被裂,但浪花不是白色的征
风浪不大,但很融目,波峰破裂,其中有些地方形成白色浪花白浪
海况(级)
13.2波型的观测
GB/T 14914---94
续表1
风浪H有明显的形状,到处形成白浪面
出现高大波峰,浪花占了波峰上很大的面积。风开始削去波峰上的浪花被峰上被风削去的浪花开始铅海浪斜面神长成带状风削去的浪花带布满了海浪斜面,并有些地方到达波谷稠密的浪花带布满了海浪斜面,海面因而变成白色,只在波谷基些地方没有浪花整个海面布满了树密的浪花层,空气中充满了水摘与飞沫,彪见度显著降低以目力观测拍堂浪带以外大范围能见海面游浪的外貌,按表2判定所属波型,并记录其符号:海面无浪,波型栏空白。
表2波型分类表
混合浪
13.3波问的观测
浪外貌特
受风力的直接作用,波峰较尖,波峰线较短,背风面比向风面健,波蜂上常有浪花和飞沫受惯性力作用传描,外形圆滑,波峰线较长,波可明显,坡陡较小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风浪波高与涌浪波高相差不大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风浪波高明显大于溉浪波高风浪和通浪同时存在,风浪波高明显小于痛浪被高13.3.1用仪器分别测取风浪的波问和涌痕的波。13.3.2加海面仅出现(涌)浪时,则漏(风)浪波向记C。13.3.3如海面同时出现满个以上风(涌浪波系时,则只测定其主要波系的波向。13.3.4若海面无海浪或有海浪而测不出波商、周期时,波向栏记C,若能测出波高、周期而测不出波向时,波向栏记×。
13.4波高、周期的观测
被高与周期的观测包括最人波高及其对应周期、十分之“大波波高及其周期、有效波高及其周期、平均波高及其平均周期等特征值。13.4.1波商、周期特征值及其代号a.
最大波高(IImx)是海浪连续记录中波高的最大值;其对应周期为最大波周期(Tmx)b。十分之一天波波高(H1t)是海浪连续记录中波高总个数的」分之一个大波的波高平均俏;其对应周期的平均值为十分之一大波周期(\1)c,有效波高(II)是游狼连续记录中波高总个数的一分之一个大波的波高平均值;其对应周期的平均值为有效波周期('s);
d,平均波高(H)是海浪连续记录中所有波高的平均值;其对应周期的平均值为平均周期(T)。13.4.2自记波浪仪测波法
13.4.2.1依观测点水深和海况确定仪器记录量程,按12.3条要求,选定果样时间间隔,在采样的时间GB/T 1491494
长度(1720min)内测不少于100个波的波高和周期,取其中100个连续被求得各特征值或记录波面模拟线。
13.4.2.2当采用波面模拟曲线记录时应注记测日期,时次,走纸速度与量程。13.4.2.3当波高达到测站规定的须进行磁记录的高度时,应将浪原始采样数据转于介质裁体(磁带、软盘)并贴加标签
13.4.3岸用光学测波仪测波法
13.4.3.1观察随波跳动的浮标标杆项端,测量10个连续波通过浮标处所需的时间,重复测量3次(相邻两次测盘时间间隔应小于1min),用3次测得的时间总和除以30.作为平均周期。13.4.3.2在平均周期100倍的时间内测取15~20个大波通过浮标时,浮标标杆顶端从波峰降至波谷通过波高标尺的格数(取-位小数)。然后再观测一系列连续波(~一般可取15-~20个)通过浮标时,浮标标杆顶端跳动的平均位置在波高标尺上的读数7,取一位小数,为减少误差应尽量在小波时读取d值。
13.4.4月测法
13.4.4.1在海面F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固定点,目测10个连续波通过某一固定点所需时间,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乎均周期,13.4.4.2在平均周期100倍的时间内,密切注视海面一固定点,估测十分之--大波波高和最大波波高。
14观测记录的整理
14.1自记记录的整理
在整理海浪自记记录时,通带采用上跨零线法确定波高和周期。14.1.1自记记录预处理的原则
确定记录的“零线”,当“零线”有明显漂移,应分段进行:a.
对明显错误数据记录(奇异点)应进行剔除,然后进行合理处理;确定被面记录的各上跨零点;
d、在波面记录中选定连续或准连续的100个波。14.1.2采样数据记录的整理
将预处理后选定的100个波(总波数即为100)逐个计算出每个波波高及对应周期后,按被高从人到小排列,计算出最大波波高.最大波周期、十分之一大波波高、十分之一大波周期、有效波波高、有效波周期,平均波高,平均周期。
14.1.3摸拟曲线记录的整理
14.1.3.1周期的订正
模拟曲线记录纸的走纸速度若与规定的走纸速度不一致,则读取的周期应除以记录走纸速度的校正值。
14.1.3.2用逐个量度法计算波高和周期将预处理后选定100个波的模拟曲线逐个量出波高,周期后,按14.1.2条要求计算出各种波高、周期持征值。
14.1.3.3用极大值法计算波高和周期a。在经预处理后选定的100个波模拟曲线记录中,计算出第-个上跨零点至最后一个工跨岑点间的时间间隔t及上跨零点的欲数Nh.找出波面记录中的最高峰、最低谷、次高峰、次低谷,并从零线量度其高度(均取正值);心用公式计算有效波波高:
式中:Hs-
GB/T 14914---94
[K,(HA +He) + K,(H +H))]
K, = 21/29-1/3(1 + 0. 2898-1 - 0. 2478-2)-1K。 = 21/80-/3(1 - 0. 2118-1 -- 0. 1038-*)-1B- LnN
-有效波波高+m #
一波面最高点到零线的商度,血He—波而最低点到零线的高度,m ;Hs-波面次高点到零线的高度,m;Hu—一波面次低点到零线的高度,m!K1、K,..波高订正系数,
6——上跨零点次数的白然对数,N
一上跨零点的次数。
在波面模拟曲线记录中,找出晟大波高后直接量取最大波波高值,计算平均周期;
T=t/(N- 1)
式中,了
平均周期;83
&…-该次观测记录第一个上跨零点至最后一个上跨零点间的时间间隔,.N上跨季点的饮数。
14.2光学测波观测记录的整理
(5)
14.2.1从观测记录的15~20个大波的格数值中,挑选10个大的,计算其平均值A,并挑选出最大的格数值M,分别计算十分之一天波波高、最大波波高,公式如下,H/L=ABKH
H.. MBKH*
K = [H—(-d)B]-1bZxz.net
H=a-(h+c)
式中:a—
十分之大波波高,m!
最大波波高,m
—10个大波跳动格数平均值!
最大波跳动格数值
分划板波高标尺单位刻度值:
测波仪的设计高度,m
观测时,测被仪光学轴至浮标标杆端的距离,m:浮标标杆顾端跳动的平均位盘在波高标尺上的读数;测波仪设计波高标尺的中心刻度值,测被仪光学轴至潮高基准面的距离,m;浮标标杆顶端到水面的距离,m;.(92
波高订正系数,也可从测波仪的波高修正表查得,查表时,表中的(d,十d)/2由7代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