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124-2008 体操器械 体操垫
GB/T 23124-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124-2008

中文名称:体操器械 体操垫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2-3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运动设备和设施>>97.220.30室内运动设备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文教、体育、娱乐用品>>Y55体育设施及器械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78799-T-607

出版日期:2009-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12-30

起草人:张之林、陈宝生、李春荣、罗文辉、张洪印、黎炎生

起草单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等

归口单位: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体操器械中体操垫的术语及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体操竞赛和练习用体操垫。 GB/T 23124-2008 体操器械 体操垫 GB/T23124-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97.2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124—2008
体操器械
体操垫
Gymnastic equipmentGymnastic mats2008-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9-01实施
GB/T 23124—2008
本标准主要技术要求采用国际体操联合会(FIG)2006、2007年颁布或重新颁布的垫类标准:IⅡWAG1126.01.2007《落地垫》;ⅡMAG11/1201.01.2006《落地垫》;-ⅡMAG1301.01.2006《辅助垫》及ⅡWAG1326.01.2007《辅助垫》;-ⅡMAG1626.01.2007《撑手垫》及IWAG1626.01.2007《撑手垫》-IVMAG1101.08.1996《20cm落地垫》(2006版);-IVMAG1212.07.1989《10cm落地垫》(2006版)。本标准与FIG标准对应如下:
本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与FIG的IVMAG1101.08.1996中第3章“术语”一致;-本标准第4章“分类”与FIG器材规范第ⅡI部分一致;本标准5.1中除落地垫长宽尺寸的极限偏差外(FIG未作规定),其余图形尺寸及其极限偏差与上述FIG两种落地垫、两种辅助垫及两种撑手垫中的图样的图形尺寸及其极限偏差相同;一本标准5.2\外观”中除5.2.2为增加条外,其余条符合FIG的ⅡMAG11/1201.01.2006中第1章及第4章;
本标准5.3\结构与材料”中5.3.2符合FIG的ⅡMAG1301.01.2006中第2章,其余条符合ⅡMAG11/1201.01.2006中第3章;本标准5.4\冲击性能”及6.4“冲击性能测试”与FIG的IVMAG1101.08.1996中第5章、第6章、第8章及第9章相同;
—本标准5.5“辅助垫材料特性”与FIG的IⅡMAG1301.01.2006中第4章及IWAG1326.01.2007中第4章相同。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冀鲁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中山市健将健身器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之林、陈宝生、李春荣、罗文辉、张洪印、黎炎生。I
1范围
体操器械
体操垫
GB/T23124—2008
本标准规定了体操器械中体操垫的术语及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存。
本标准适用于体操竞赛和练习用体操垫。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6344--2008软质泡沫聚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ISO1798:2008,IDT)GB/T10807—2006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定(压陷法)(ISO2439:1997,IDT)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基准平面baseplane
在无外力状态下,体操垫的上平面。3.2
下落高度dropheight
冲击块的冲击面至被测样品基准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3.3
陷入深度deflection
基准平面以下冲击块冲击下沉的最大位移量。3.4
回弹高度heightof rebound
基准平面以上冲击块回弹的最大位移量。3.5
maximumforce
最大作用力
冲击块质量(kg)与其最大加速度(m/s2)的乘积(N)。4分类
4.1按用途分为:
a)落地垫;
b)辅助垫;
c)撑手垫(跳马专用)。
4.2落地垫按运动项目分为:
a)单杠落地垫;
GB/T23124—2008
双杠落地垫;
高低杠落地垫;
鞍马落地垫;
跳马落地垫;
平衡木落地垫;
吊环落地垫。
5.1外形及尺寸
体操垫的外形及基本尺寸(单位为毫米)如图1~图9所示。.000
单杠落地垫
高低杠落地垫
图5跳马落地垫
双杠落地垫
鞍马落地垫
吊环落地垫
a本尺寸可为7500。若为7500,相邻两尺寸同量减少,即分别为2750和4750。图7
辅助垫外形
平衡木落地垫
落地垫基本尺寸及其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落地垫基本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平面基本尺寸
17000、14000
12000、11000
7500、7000、6000
5000、4750、4500、4000
3000、2750、2500
极限偏差
辅助垫的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GB/T23124—2008
撑手垫外形与尺寸
单位为毫米
厚度基本尺寸
2辅助垫基本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尺寸代号
跳跃平台用
基本尺寸
单杠、高低杠及平衡木用
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极限偏差
GB/T 23124—2008
撑手垫的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表3撑手垫基本尺寸及其极限偏差尺寸名称
5.2外观
基本尺寸
5.2.1体操垫表面应平整、清洁,无裂缝或破损,色泽一致。5.2.2缝合针脚应均匀一致,无漏针、跳线。5.2.3表面应无眩目的图案或标记。5.3结构与材料
5.3.1拼接接缝应紧凑而无明显间隙。5.3.2用于跳跃平台的辅助垫应与落地挚有可靠的连接措施。5.3.3落地垫表面覆盖层应为适宜运动员落地的材料。5.3.4落地垫底面应有防滑措施。5.4冲击性能
落地垫冲击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落地垫冲击性能
垫厚/mm
5.5辅助垫材料特性
陷人深度/mm
≤110
回弹高度/mm
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最大作用力/N
≤3750
辅助垫的内胎:密度应为25kg/m3士2kg/m3,抗拉强度应为≥115kPa,压缩40%时作用力应为4.0 kPa ±0.5 kPa。
6试验方法
6.1尺寸检验
用钢卷尺或专用量尺测量。
6.2外观检验
在明亮的光线下目测。
6.3结构与材料检验
感官检验。
6.4冲击性能测试
6.4.1试验条件
6.4.1.1环境:相对湿度50%±10%,温度21℃土3℃。被测样品应在此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24h后测试;
6.4.1.2样本大小:被测样品平面尺寸不小于2000mm×1200mm。6.4.2冲击测试机
能够使一个有确定的质量和几何形状的冲击块在给定的高度自由垂直下落而冲击被测样品。冲击块自由垂直下落的同时,由传感器探测和记录仪记录、打印记录冲击块冲击被测样品过程的加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本机及冲击块应有足够的刚性以避免振动而影响记录的准确性,并保证只有冲击块的冲击面冲击4
被测样品。
6.4.3冲击块
GB/T 23124—2008
质量为20kg士0.2kg,冲击面为直径100mm5mm的平面,平面边缘应避免尖角。冲击块配置加速计,加速计与冲击块的垂直轴线平行固定,最大固定偏差士5°。6.4.4记录装置
6.4.4.1加速度-时间:包含传感器在内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的记录装置具备峰值加速度真值的士5%的精度,能在2Hz~1000Hz频率范围内测量200倍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加速度且精度为土5%,其最小取样频率为5000Hz;
6.4.4.2位移-时间:位移传感器沿冲击轴线监视冲击块的位移量并输出线性比例信号,通过记录装置记录位移与时间关系,由此确定陷入深度及回弹高度。6.4.5冲击检验程序
将被测样品置于平整坚实的水泥地面或金属平面上。冲击测试机的冲击块对准样品上某一预设冲击点。冲击块下落高度:落地垫厚度200mm,下落高度为800mm;落地垫厚度100mm,下落高度为400mm。每次冲击时间间隔不低于305。每次冲击完成后,冲击块应立即离开被测样品。冲击点预设分布见图10,冲击点距被测样品边缘250mm。250mm
冲击点分布
每个冲击点上冲击10次,共冲击90次。07
6.4.6平均值计算
每个冲击点的最大作用力、陷人深度及回弹高度的算术平均值以后8次冲击数据计算,总算术平均值以每个冲击点的算术平均值计算。6.5辅助垫材料特性检验
6.5.1密度确定:采用精度≤1g的天平称重及精度≤1%的量具测得体积后计算其商值。6.5.2抗拉强度:按GB/T634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6.5.3压缩比作用力:按GB/T1080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7检验规则
7.1交收检验
7.1.1交收检验为全数检验。检验应全部合格。7.1.2交收检验项目为5.1、5.2、5.3,检验方法为6.1、6.2、6.3。7.2型式检验
7.2.1型式检验每18个月进行一次。发生下列任一情况,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设计、工艺、材料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b)停产6个月以上重新生产时;5
GB/T23124—2008
质量明显不稳定时;
国家有关质量监督部门提出检验时。d)
型式检验样本应在交收检验合格批中随机抽取。7.2.2
型式检验抽样,按GB/T2829一2002判别水平Ⅱ的一次抽样方案进行。7.2.3
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试验方法、不合格质量水平(RQL)、样本量及判定数组应符合表5的规定。
冲击性能
辅助垫材料特性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样本量及判定数组
n[Ac,Re]
2[0,1]
产品或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制造商名称、地址、执行标准号、商标和出厂日期,并附有合格证。8.2包装
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保护产品的适宜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8.3运输
途中不应雨淋、日晒、受挤压,搬运时应避免污染、划伤。8.4贮存
贮存环境应通风干燥,避免露天存放、重物压置,远离火源与腐蚀性介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