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37/T 1074-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DB37/T 1074-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074-2008

中文名称: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2-02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90175

相关标签: 良好 农业 规范 出口 平菇 操作 指南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09-01-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标准简介

DB37/T 1074-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DB37/T1074-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01
山东省地方
良好农业规范
DB37/T1074-2008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n Export Oyster Mushroom2008-12-02发布
2009-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T1074-2008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淄博市蔬菜办公室、历城区蔬菜局、东昌府区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立、曲文亮、田学、于根亭、段振国、宋姝娥、嵇俭、赵保祥、刘会海1范围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平菇操作指南本标准规定了出口平菇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平菇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DB37/T1074-2008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所有部分)GB5749生活饮用水
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GB/T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96无公害食品平菇
NY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菌丝Pypha
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由管状细胞组成,有隔或无隔,是菌丝体的构成单元。3.2
子实体Fruitbody
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如子囊果、担子果。食用菌中供食用的菇体和耳片都是子实体。3.3
杂菌Competitor
在培养某一食用菌时,污染的其他微生物。3.4
消毒Disinfection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培养基物中培养物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方法。3.5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3.6
溯源体系Systemoftracetothesource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4记录保留
种植者应保留平菇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A),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从1
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5质量要求
5.1感官要求
符合NY5096的要求。
5.2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B)。6基地选择与管理
6.1基地选择
DB37/T1074-2008
基地要选择地势良好,土质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应远离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污染源,保证不受污染侵害,并符合NY/T391的要求。6.2基地管理
6.2.1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附录A.2)、《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附录A.3)、《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A.4)。6.2.2档案
每个平菇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6.2.3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m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6.2.4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轮作计划和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6.2.5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m以上。6.2.6盟洗室
基地应设有盟洗室,且清洁卫生。6.2.7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6.2.8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防止外源污染。7菌种生产和培养料配制
7.1品种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已获得菌种生产许可的场所出售的优良菌种,并且通过出菇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特性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且产量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商品性能好。7.2菌种制备
菌种制备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母种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并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7.2.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20g,水2
1000ml。
7.2.2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DB37/T1074-2008
棉籽壳培养基:棉籽50kg,麦麸7.5kg,石膏粉0.75kg,尿素0.2kg,料水比1:1.1~1.4。7.2.3分装母种培养基
分装量宜在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灭菌后摆放成的斜面项端距试管口不少于50mm,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距瓶(袋)口不少于60mm,火菌后不少于45mm。棉塞大小松紧要适度。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7.2.4培养基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主要用于母种,灭菌条件为0.11kpa~0.12kpa,0.5h。原种灭菌为0.12kpa,1.5h常压蒸汽灭菌:主要用于原种和栽培种。灭菌条件为灭菌器内达到100℃保持8h~10h。采用的工具主要有蒸笼、灭菌桶、灭菌柜。
7.2.5接种
培养基灭菌后,移入接种室或接种箱,按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接种。无菌操作环境为紫外灯。母种接原种用接种针,原种接栽培种用接种匙。一只母种移植扩大原种不应该超过6瓶:一瓶原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应该超过50瓶。
7.2.6培养料配制
棉籽壳85%、麦麸1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或棉籽壳97%、石灰2%、过磷酸钙1%。料比水1:1.4。配制前棉籽壳要曝晒2d~3d。菌种制备后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8接种培养和出菇管理
8.1装袋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宽20cm~22cm,长40cm~45cm,厚度0.02mm~0.025mm,装干料0.7kg~0.8kg。采用两头袋口接种。装袋时,将一头折叠,先放一层菌种,再放培养料并压实。装到袋长一半时,又放一层菌种,在装满培养料,播种一层后压实。接种量一般为10%~15%。8.2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操作。接种室和培养室接种前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料袋和接种用品在菌种搬入后进行二次消毒。接种时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的太大或太碎,以否核大小为宜。一般一瓶原种(500ml)接40袋~50袋。8.3培养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菇棚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内,在睦床上堆垛发菌。堆垛发菌后,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以25℃30℃为好,高于30℃,要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低于20℃,应该设法增温。菇棚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30min,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菇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宜。堆垛后每隔5d~7d翻垛一次。翻垛时,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袋。当菌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cm~3cm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端1cm~2cm处用大头针周身刺孔8个~10个,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在适宜条件下,中温型平菇25d,低温型30d~35d,菌丝即可发满。8.4出菇管理
8.4.1出菇期环境条件
8.4.1.1温度
早晚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加大叠夜温差,刺激出菇,温差宜为6℃10℃8.4.1.2湿度
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菌丝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现菇蕾后,不宜直接向菇蕾上喷,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以利手子实体生长。3
8.4.1.3通风换气
DB37/T1074-2008
低温季节,宜在中午喷水后进行,每天通风1次,每次0.5h;气温高时多在早晚进行,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20min30min。
8.4.1.4光线
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一般以菇棚内“七分阴三分阳”为宜。8.4.2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内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闭,要给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雾一次以加强环境湿度外,不宜进行通风管理,菌袋两头系上套环的因不盖报纸菌丝会裸露在空气中,管理上宜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刚系上套环时2d内不喷水,以后每天都要将地面喷湿,对套环内菌丝以雾状水喷雾保湿。
当袋口或套环内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份和风吹比较敏感,这时,管理的重点是:1不宜对原基喷水,以免造成大批菇蕾死产。②不宜通风换气,具有适当C02浓度的封闭管理能促进原基的发生,也可依此调节原基的发生密度,原基满足要求后,宜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避免产生畸形菇。8.4.3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及时揭开棚两边通风口,让空气24h内形成对流,空气对流量随珊瑚期到成菇期宜逐渐加大,避免菇体只长菌柄,不长盖。珊瑚期需氧量较少时,通风应缓慢进行,通风大小主要靠每个通风口的散开度来调节,宜敲开通风口1/4:湿度管理宜每天喷雾一次,如遇干燥天气,出菇部位也可喷雾,防止小菇干枯和促进菌盖、菌柄分化。并及时疏蕾管理,半生料或发酵料袋栽应在每袋两头各选1洞~2洞肥嫩的菇蕾,去除其它洞眼菇蕾,颈圈出菇不需要疏蕾,菌蕾疏选工作一直持续到三潮菇结束。套环出菇可不进行疏蕾管理。8.4.4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直径长到1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相应增加,并可直接向菇盖上喷水,喷水量以湿润菌盖但不积水为宜,灰黑色品种对积水较敏感,极易产生黄斑。喷水时间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1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散开度也应由1/4到全部揭开,喷水后不宜关闭通风口,保证日夜通风。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量,少喷水;刮风天气,宜多喷水,保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干枯。8.4.5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后,应将袋口残留菇根、死根等清除干净,进入转潮期管理。8.4.6平菇转潮期管理
8.4.6.1头潮菇管理
第一潮菇收完后,让菌袋停水4d~5d,然后循环喷湿菌袋进行补湿,以后每天喷轻水1次~2次,并通风换气,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经过7d~10d管理,第二潮菇陆续发生。8.4.6.2第二潮菇管理
对菌袋进行大量补水,在菇棚内建一小浸泡池,将栽培袋放在里面,然后灌水浸泡,一般1d~2d水下渗后再把栽培袋排好,以后根据空气相对湿度喷水、通风、进行温差刺激;同时宜追施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1%白糖的配制液肥。8.4.6.3第三潮菇与第四潮菇管理第三潮采收后,暂不宜向袋内补水,让菌袋充分休息5d~6d,然后连续喷水2d~3d,以后轻水保湿,拉大温差,促进第四潮菇生长。8.4.6.4第2次补水与第五潮菇管理4
第四潮菇采收后,宜进行第2次补水补肥。8.4.6.5第六潮菇管理与第3次补水此时,菇潮逐渐尾声,料袋吸水性能明显变差,补水量和所加营养宜减少。8.4.6.6第七潮菇管理
DB37/T1074-2008
秋季投料,第七潮菇的发生一般为春季3月~5月,菇棚内应加大通风量,通风口全部揭开,双层薄膜覆盖也改为单层覆盖,以降低棚内温度。每天喷水2次~3次,以保持湿度环境,每项管理实施后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9生产投入品管理
9.1农药采购与储藏
9.1.1农药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a)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b)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C)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d)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e)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f)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g)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采购的农药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A.6)和《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附录A.7)。9.1.2农药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9.2肥料采购与储藏
9.2.1肥料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得采购下列肥料:a)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肥料;b)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
c)超过保质期的肥料:
d)进口国禁止施用的肥料。
采购的肥料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A.6)。9.2.2肥料储藏
肥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得与苗木、新鲜农产品存放在起。
10水源管理
10.1水质监测
每年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10.2灌溉系统
应有专用水源,如水并、储水池等,严防污染。水并并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配有防护设施,防止雨水倒灌、弃入污染物等。
宜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灌溉设备等。11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11.1种植者
DB37/T1074-2008
种植者应经过IPM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指导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植保员应获得国家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8)。11.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胡萝下生育期,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严格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
11.3防治措施
11.3.1播种期有害生物防治
11.3.1.1选用抗病品种
见8.1。
11.3.1.2轮作
平菇栽培宜与其他作物轮作,或每年更换新棚。11.3.2出菇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1.3.2.1农业防治
保持菇房良好通风,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菇,用水符合GB5749。11.3.2.2物理防治
11.3.2.2.1防虫网
宜选用22目~30目,孔径0.18cm的银灰色防虫网,直接罩在棚室出入口、通风口。11.3.2.2.2黑光灯诱杀
棚室内设置黑光灯诱杀菇蚊、菇蝇等害虫。每150m的棚在棚中央悬挂一盏20W~40W黑光灯。11.3.2.3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时期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使用。每种农药连续施用不宜超过3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避免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
用药方案见附录B、C。
11.4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宜分类专用。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准。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11.5剩余药液处理
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情况记录表》(附录A.9)。
11.6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应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3次以上,并将冲洗液倒入喷雾器中。经彻底冲洗后,将其压坏或刺破,防止重复使用,必要时贴上标签,以便回收。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前应安全存放。12收获及收获后处理
12.1收获
在适宜条件下,平菇子实原基形成到可采收大约7d,应按照客商的要求适时采收。采收前,应对产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符合出口国家或地区要求,并填写《样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附录A.10)。12.2包装物
包装物应妥善存放。再利用的包装物品,应清洗干净,防止有害物质污染。12.3清洗
加工前,平菇应进行清洗。
清洗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12.4环境卫生
工作区应清洁卫生,附近设有盟洗室等卫生设施。13劳动保护
13.1培训
DB37/T1074-2008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附录A.11)。13.2施药保护
施药时操作者应穿着防护服,不得吸烟、吃东西,施药后应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洗衣服。
13.3警示
施药后,现场应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设置警示标志。潜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设于入口处
13.4卫生
所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洁净卫生,配备防鼠等控制设施。14环境保护
制定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方案,对野生生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填写《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附录A.12),将农事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15产品编号
编号分两部分,共17位数。前一部分9位数,是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域编码和卫生注册登记号码。后一部分8位数,是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编号。其中,1-4位是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域编码,5-9位是生产加工企业卫生注册登记号码,10-13位是基地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域编码,14-17位是基地序列号。基地序列号由出口生产加工企业负责印制或标记。示例:3702D0231—3702B012表示山东青岛地区第0231号卫生注册登记企业,原料来源于3702B012出口生产基地,
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
基地负责人
植保员姓名
灌溉水源
周围环境情况
前茬栽培主要作物
拟种植的主要作物
制表人:
基地名称
基地负责人
检测单位
检测执行标准
检验项目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制表日期: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表A.1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
基地编号
基地面积
资格证书号
DB37/T10742008
基地建成时间
表A.2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基地编号
检测日期
检测报告编号
标准值
检测值
基地名称
基地负责人
检测单位
检测执行标准
检验项目
制表人:
基地名称
基地负责人
检测单位
检测执行标准
检验项目
制表人:
表A.3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
基地编号
检测日期
检测报告编号
标准值
制表日期:
检测值
表A.4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
基地编号
检测日期
检测报告编号
标准值
制表日期:
检测值
DB37/T1074-2008
基地名称:
前茬作物
活动内容
作物品种
基地编号: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基地负责人:
播种时间
间农事
投入品名称
注:天气状况主要记载温度、风力、降水等。使用量
使用设备
电话:
播种量(Kg/667m2)
天气状况
DB37/T1074-2008
株行距(Cm)
操作人
技术负责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