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4203/T 209——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 4203/T 209——2022
中文名称: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 4203/T 209——2022.
1范围
DB 4203/T 209规定了大球盖菇生产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等。本文件适用于十堰市大球盖菇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蘑菇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是一种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4生产条件
4.1 环境要求
场地应地势平坦开阔、通风良好,环境清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远离工矿业的“废水、废渣、废气”及养殖业污染。土壤质量环境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规定的二类标准以上要求。
标准内容
ICS65.020.20
CCSB31
DB4203
湖北省十堰市地方标准
DB4203/T209-—2022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2-01-27发布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2-01实施
DB4203/T209—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bzxZ.net
本文件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勋西县天珍桑蚕菌科技专业合作社、勋县君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竹山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婧、常垫、胡碧奎、李军、李世华、刘杰、肖艳、田继成、张九玲、罗义、李扬、蔡明、肖坤建、毛德均、王君、王巍、齐明师。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技术疑问,可咨询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9-8465930,邮箱1319073357@qq.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9-8465930,邮箱382602640@qq.com。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DB4203/T209—2022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生产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裁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等。本文件适用于十堰市大球盖菇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GB5084
GB5749
GB/T8321
GB15618
NY/T528
NY5099
3术语和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裁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 soannulata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酒红大球盖菇,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馨菇纲信息服务平
(Agaricomycetes),蘑菇目(Agaricaies),球声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是一种可人工裁培的食用菌。
4生产条件
4.1环境要求
场地应地势平坦开阔、通风良好,环境清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远离工矿业的“废水,废渣、废气”及养殖业污染。土壤质量环境应符合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规定的二类标准以上要求。4.2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应符合GB5084灌溉水质量的规定,出菇管理喷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4.3土壤处理
DB4203/T209-—2022
提前将土地深耕暴晒。播种前地面撒生石灰,每亩50kg,用旋耕机将土块旋碎,地面旋平。沿大棚或排水的方向规划厢面,厢宽80cm、走道宽40cm~60cm,用石灰做好厢线。5栽培技术
5.1栽培季节
10月中旬至11月初播种,翌年3月初至4月初出菇。5.2菌种
从取得菌种生产资质的厂家或科研机构购置。菌种生产符合NY/T528的要求。5.3原料及配方
5.3.1原材料
主料: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农作物下脚料,如木屑、稻草、玉米秆、玉米芯、桑枝、谷壳等。辅料:麸皮、石膏、石灰。原材料和各种辅料应符合NY5099的要求。每667m培养料用料量4000kg~8000kg5.3.2配方
配方1:稻草90%、麸皮7%、石灰2%、石膏1%:配方2:木屑50%、谷壳40%、麸皮7%、生石灰2%、石膏1%;一配方3:玉米芯30%、玉米秸秆47%、杂木屑20%、生石灰2%、石膏1%一一配方4:玉米秸秆30%、桑枝50%、谷壳或稻草17%、生石灰2%、石膏1%以上配方均以干重计算。
5.4栽培方式
标准信息
采用发酵料厢面床税,可存大棚内栽培,也可在室外果园、树林、田间露地栽培。5.5培养料发酵
5.5.1培养料预处理
玉米芯、玉米秆、桑(果)枝等不便于建堆和拌的材料,用专用机械粉碎,大小2cm×3cm。将各种主料提前1天预湿,稻草、麦草等不易吸水的,可放水品漫泡。5.5.2建堆
将主辅料按配方(干重)比例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至65%。堆铺成宽2m,高.5m,长2m以上的料堆,料堆四面尽量陡、平,顶部用木棍垂直打通风孔,孔径10cm,间距50c深至底部。有条件的可在堆面覆盖一层草帘:露天发酵若遇长期雨天,可在顶部覆盖塑料膜,以防培养料淋雨过湿。5.5.3翻堆
每7d翻1次堆,共翻2次。翻堆时,将培养料内外调换,以使发酵均匀,水分不足的,补至65%。2
5.6播种
5.6.1铺料
DB4203/T2092022
将料堆散开,翻拌均匀,水分调节至65%左右,平铺于厢面上,厚15cm~~20cm,稍压实,5.6.2播种
当培养料温度降至28C以下时即可播种。一般采用穴播,穴距15cm,行距10cm,深10cm15cm。将菌种成3cm~4cm的小块放于穴中,用培养料覆盖,以菌种不外露为准。培养料发酵较差的,可适当增加用种量,通常每亩用种100kg~200kg。5.6.3覆士
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3cm左右,取走道土壤覆土,覆土后,走道即可成为灌水沟5.6.4盖草
覆土后,在土面上覆盖稻草,稻草的厚度5Cm左右,以土面不外露为准。5.7发菌管理
5.7.1水分管理
保持覆土层土面湿润,土面不发白不补水,补水时通过对稻草喷水,少量多次5.7.2温度管理
发酵料温度控制在15℃~25℃。播种后定期测量料温。料温达25C以上时,大棚栽培的,应及时通风遮荫:露地栽培的,及时在厢面打孔通风透气降温。料温达10℃以下时,应加强大棚保温或加盖草帘和覆盖薄膜保持温度。
5.8出菇管理
场地温度控制在10V℃~2低于5℃C时,加强保温,必要时可搭设小拱棚:高于25C时,加唯信息服
强遮荫和通风。湿度控制在85%95%,每天喷水1~2次或保持走道7成左右水位。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流通。
5.9采收
5.9.1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充分伸展,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或冈刚被裂的双爽采收。5.9.2采收方法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偿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小菇蕾。采收菇后,菌床上留下的孔洞要及时用士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5.10转潮管理
DB4203/T209—2022
潮菇采收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菌床表面,补平覆土,停水养菌4d左右,再按前述方法管理出菇,一般可采收3~6潮菇。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6.2防控对象
主要杂菌有鬼伞菌、盘菌、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毛霉菌、脉孢霉菌、黏菌等:主要害虫有跳虫、菌蚁、鳗螺、白蚁,以及螨类、等有害动物。6.3防控方法
病虫预防
栽培前结合场地整理进行消毒和杀虫,生产时控制好场地温度和湿度,避免病、虫害发生。宜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6.3.2杂菌防控
严格按照本文件要求进行土壤处理,选料应符合NY5099的要求。培养料发酵彻底,避免鬼伞、盘菌等竞争性杂菌出现。栽培前期控制好温度和水分,促使菌丝健壮、旺盛生长,抑制杂菌生长。出菇期不得向子实体喷酒任何化学药剂。7生产档索
对大球盖菇的地环意条件、菌种来源及制作、裁培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施进行详细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