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气象行业标准(QX) > QX/T 115-2010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QX/T 115-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15-2010

中文名称: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标准类别:气象行业标准(QX)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1-20

实施日期:2010-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016924

相关标签: 酸雨 数据 文件格式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 >>>>47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长军、薛德强、宋军、李怀刚

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局、大连市气象局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资料的编报、存档和应用。 QX/T 115-2010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QX/T115-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15—2010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File format of acid rai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history2010-01-20发布
中国气象局发布
2010-06-01实施
术语和定义
文件名
文件结构
文件格式
文件项目表
参考文献
QX/T115—2010
QX/T115—2010
本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酸雨观测规范》(GB/T19117一2003)所规定的有关内容相一致。本标准参考了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37一2005)。《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仅适用于地面、高空、辐射气象台站的历史沿革资料的编报、存档和应用,本标准适用于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资料的编报、存档和应用。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局负责起草,大连市气象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长军、薛德强、宋军、李怀刚。引
QX/T115—2010
完整的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是酸雨观测数据的重要背景信息,是反映我国酸雨观测业务、酸雨观测资料情况的历史记录,是研究酸雨资料序列非均一性检验、订正的科学依据,也是永久保存的气象记录档案。
2000年以后,我国酸雨气象台站数量大大增加,而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的编报、存档和应用仍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有些酸雨气象台站并没有与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建设在一起,且观测项目和使用仪器与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差别很大,《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37一2005)无法包含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的内容。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适应酸雨数据管理现代化建设和酸雨数据共享服务的需要,统一规范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为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的整理、归档和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V
1范围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115—2010
本标准规定了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的命名、结构、格式、项目表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的编报、存档和应用。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酸雨acidrain
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霰、苞等。2.2
台站档案号stationarchiveindexnumber按国家行政区划分方法,对气象台站进行的编号。用五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为台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后三位为台站的代码。2.3
区站号stationidentitynumber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为各种气象观测站确定的编号。用五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为区号,后三位为站号。2.4
观测要素observationelement
表示一定地点、时间天气状况特征的大气变量或现象。包括降水量、pH值、电导率、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
大气降水的pH值pHvalueoftheprecipitation大气降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值的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系无量纲量。2.6
大气降水的电导率
conductivity of the precipitation大气降水的导电能力反映大气降水的洁净程度,用电导率来度量,其定义为通过电导测量池中待测溶液的电流密度[单位为安每平方米(A·m-2)]与施加其上的电场强度[单位为伏每米(V·m-1)]之比。电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每米(S·m-1),常用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μS·cm-1)。2.7
障碍物obstruction
气象台站观测场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山体等遮挡物边缘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小于其高度10倍时的遮挡物。
3文件名
3.1命名
文件命名为“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简称“LS文件”。1
QX/T115—2010
3.2类型
“LS文件”为文本文件。
3.3构成
“LS文件”文件名构成为:
“LSIiiixY,Y,Y,Y,Y,Y,Y,Y.TXT\其中:
“L”为文件标识符;
“S”表示为酸雨气象台站的识别码;“Ili\为区站号;
“x”为专用识别码;
“Y,Y,Y,Y,”和\Y,YY,Y\分别为文件数据的开始年份和终止年份;“TXT”为文件扩展名
4文件结构
4.1文件组成
“LS文件”由“首部”和“沿革数据”两部分组成,文件结束符为“=4.2首部
文件的第条记录,由“台站档案号”、“区站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简称、“站名简称”、“建站时间”、“撤站时间”六组数据组成,各组数据之间用“”分隔。4.3沿革数据
4.3.1沿革数据由20个项目组成,各项目标识码及名称如下:01:台站名称
04:所属机构
07[77]:观测要素
10:观测时间
13:图像文件
16:采样方式
19:沿革数据来源
其中:
02:区站号
05[55]:台站位置
08:观测仪器
11:守班情况
14:观测记录
17:台站周围污染源
20:文件编报人员
03:台站级别
06:台站周围障碍物
09:观测时制
12:其他变动事项说明
15:观测规范
18:预留项目
a)台站位置标识码\05[55]”:05”表示台站观测场位置变动,\[55]”表示经纬度、海拨高度因测量方法等原因改变或地名、地理环境变动,但台站观测场位置并没有变动;b)观测要素标识码“07[77]”:“07\表示增加的酸雨观测要素,“E77”表示减少的酸雨观测要素。4.3.2项目由一条或多条记录组成,记录的结束符为回车换行\”。4.3.3
记录由若干组数据组成,各组数据之间用“/\分隔。4.3.44
每组数据长度不允许超过规定的最大字符数(见6)。5文件格式
5.1格式
5.1.1首部
台站档案号/区站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简称/站名筒称/建站时间/撤站时间5.1.2沿革数据
01/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台站名称02/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区站号2
03/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台站级别04/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所属机构QX/T115—2010
05[55]/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地址/地理环境/距原址距离;方向.
06/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方位/障碍物名称/仰角/宽度角/距离07[77]/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要素名称.08/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要素名称/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距地或平台高度/平台距观测场地面高度
09/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观测时制.10/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观测次数/观测时间11/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夜间守班情况.….12/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白其他变动事项说明.13/图像文件名/图像文字说明14/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观测记录载体,15/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观测规范名称及版本/发布机构,16/开始年月日/终正年月日/采样方式17/开始年月日/终正年月日/污染源名称/方位/距离·19/开始年月日/终正年月日/沿革数据来源.20/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文件编报人员/审核人员/编报日期.5.2编报要求
5.2.1同一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可以分期编报,文件名中的“Y,Y,Y,Y,”和“Y,Y2Y2Y,”记录该文件数据的开始年份和终止年份。a)首次编报的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必须按格式要求逐项编报台站的初始情况及变动情况。
b)某项有多次变动,按项目标识重复编报多条记录。c)在首次编报基础上延续编报的某时段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只需编报变动的项目。若某项目无变动,该项省略;若所有项目都无变动,只编报文件\首部”和720/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文件编报人员/审核人员/编报日期=”,其文件编报格式为:“台站档案号/区站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简称/站名简称/建站时间/撤站时间其文件名仍为“LSIIilixYYYYY,YY,Y,.TXT”。5.2.2文件格式规定的各项沿革内容,必须据实编报。除建站时间、撤站时间、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外,如某组数据不明,用“?\表示;若某组数据无记录,用“二表示。例如:某酸雨气象站1995年8月1日(建站)至1999年12月31日,其台站周围障碍物变动情况不明,则文件中的06项编报为:
“06/19950801/19991231/?/?/?/?/?”若某酸雨气象站1996年5月1日(建站)至1998年12月31日,其台站周围无障碍物,则文件中的06项编报为:
“06/19960501/19981231/—/—/—/—/—\若某酸雨气象站1995年8月1日(建站)至1999年12月31日,其台站周围污染源变动情况不明,则文件中的17项编报为:
“17/19950801/19991231/?/?/?\若某酸雨气象站1996年5月1日(建站)至1998年12月31日,其台站周围无污染源,则文件中的3
QX/T115—2010
17项编报为:
\17/19960501/19981231/—/—/\5.2.3文件格式中有关项目用到的分隔符、标识符,如“/\、“;”、“二”、“?\”等,均为英文半角(占一个字符)。
文件项目表
数据名称
文件类别标识
台站类别标识
区站号
专用识别码
开始年
结束年
文件扩展名
数据名称
台站档案号
区站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
名简称
站名简称
建站时间
撤站时间
标识码
Y,Y, Y,Y,
YY,Y,Y
标识码
文件命名项目表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筒简称“L文件”。酸雨气象台站。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的区站号编定办法,编报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或区域气象站的区站号。独立的酸雨气象台站,“x”为“0”,非独立的酸雨气象站“x\为\i”。
文件数据的开始年份。
文件数据的终止年份。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为文本文件。表2
首部项目表
文件数据终止年的台站档案号,前2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后3位为台站编号。文件数据终止年的台站区站号,参见表1中的“区站号”注释。
文件数据终止年的酸雨气象台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简称,如:“山东”、“河北”、“新疆”。文件数据终止年的台站名简称,如;“济南”、“曲阜”。
台站开始观测的年、月、日,“年”占4位,“月”、“日”各占2位,“月”、“日”不足位,高位补“0”。若“月”、“日”不明,分别用“88”表示。台站终止观测的年、月、日,“年”占4位,“月”、“日”各占2位,“月”、“日”不足位,高位补0”。若“月”、“日”不明,分别用“88”表示。未终止观测的台站,编报“99999999”。长度
项目名称
台站名称
区站号
台站级别
所属机构
台站位置
标识码
05[55]
数据名称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台站名称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区站号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台站级别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所属机构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沿革数据项目表
编报台站名称变动情况。
“年”占4位,“月”、“日”各占2位,“月”、“日不足位,高位补“0”。若“月”、“日”不明,分别用“88\表示。
“年”占4位,“月”、“日”各占2位,“月”、“日不足位,高位补“0”。若“月”、“日”不明,分别用“88\表示。
文件数据终止年仍保持不变的项目,其“终止年月日”编报“99999999”。对外称谓的台站名称。
编报区站号变动情况。
同“01”项。
同“01”项。
区站号不明,编报“?”;无区站号,编报“”。编报台站级别变动情况。
同“01\项。
同“01”项。
分别按当时观测规范或有关正式文件对酸雨气象台站的级别划分的称谓编报。编报台站业务主管部门变动情况。同“01\项。
同“01\项。
(1)气象部门所属台站,编报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
(2)其他部门所属台站,编报所属部、局级机构名称;地方政府所属台站,编报所属省级政府机构名称;军队系统所属的台站,编报所属军区级机构名称。
编报台站位置变动情况。
同“01”项。
同“01\项。
南、北纬用英文大写字母“S\“N”表示,“度”“分”分别占两个字符。“度”、“分”不足位,高位补\0”。如:北纬30°02”,编报“3002N\。东、西经用英文大写字母\E\“W”表示,“度”占3个字符、“分”占两个字符。“度”、“分”不足位,高位补“0”。如:东经97°46”,编报“09746E\。
QX/T115—2010
QX/T115—2010
项目名称
台站周围障碍物
标识码
数据名称
观测场海拔高度
台站地理环境
距原址距离方向
开始年月日
整止年月日
障碍物名称
表3续)
以“米”为单位,精度为0.1,小数点省略。第一位为海拔高度参数,实测为“0\,约测为“1\。后五位为海拨高度,位数不足,高位补“0”。如:某站海拔高度约测为85.6m,编报“100856”;若海拔高度位于海平面以下,第二位用”一”表示。如:某站海拔高度实测为21.4m,编报\0-0214”。
台站所在地行政地名,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省略、
(1)台站周圈的地理位置特征如市区、郊外、乡村、海岛、滨海、集镇、山顶、山腰、河谷、沙漠、草地等、
(2)台站地理环境若同时具有两个或以上特征,则并列编报,其间用分号“,增分隔,如:“郊外海岛”
台站迁址后新观测场距原观测场直线距离和方向。其中“距离”占六个字符,以“来”为单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方向”按16方位用大写英文学母表示,最多占三个字符“距离”和“方向”用盲号“,\分隔,点一个字符。
建站时的站址“距原址距离方向广统一用“二”表示台站位置变动(标识为05\)距原址距离方向”应有数据;若台站位置不变(标识为\55\),而经纬度、海拨高度、地址或地理环境有变动,其“距原址距离方向\应为\000000:000\
编报台站周围障碍物变动情况
同“o1\项
同“01\项。
按16方位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各方位障碍物用标识码“06\分别编报。同一方位若有两个以上障碍物时,选对观测记录影响较大的障碍物编报。
同一障碍物影响几个方位时,按所影响的方位分别缩报。若某方位无障碍物,则省略不编报。
障碍物名称分“房屋”、“树木”、“烟窗”、“山”、“塔杆”、“其他”六类。长度
项目名称
观测要素
观测仪器
观测时制
标识码Www.bzxZ.net
数据名称
宽度角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要素名称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要素名称
仪器设备名称
仪器距地或
距平台高度
平台距观测
场地面高度
开始年月日
终止年月日
观测时制
表3(续)
以“度\为单位,不足两位,高位补“0\。编报各方位障碍物的高度角,以观测场中心位置测量为准。仰角应≤90°
以“度”为单位,不足两位,高位补“0”。编报各方位障碍物的宽度角,以观测场中心位置测量为准。宽度角应≤23°,
以\来”为单位,不足五位,高位补“0”。编报各方位障碍物臣观测场中心的距离。编报与酸雨有关观测要素的变动情况。同\01\项。
同\01\项。
与酸雨观测有关的要素,按酸雨观测规范所使用的名称编报。1
包括定时器测、目测和自
动观测项目
编报与酸雨有关观测预目使用仪器的动情况,目测项目不编报
同\01\项。
同\01\项。
与雨有关的要素名称,只编报定时器测和自动观测项目。
与酸雨有关的、定时器测和自动观测项目所使用观测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国别或厂家。
降水观测仪器如有防护装置应予说明,如“雨量器(20cm口径,有防风图)”。以“米”为单位,精度为0.1,小数点省略。包括风、降水、电导率等测量仪器安装高度和自动站使用的传感器(感应部分)距观测场或距观测平台高度:
以“米”为单位,精度为0.1,小数点省略。无观测平台或在观测场观测的气象要素,编报\
编报观测时制变动情况。
同“01\项。
同“01\项。
酸雨气象观测采用的时制,包括真太阳时、地平时、北京时等。
QX/T115—20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