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气象行业标准(QX) > QX/T 479-2019 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QX/T 479-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479-2019

中文名称: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标准类别:气象行业标准(QX)

英文名称: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5 pollu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9-04-28

实施日期:2019-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119624

相关标签: 气象条件 评估 指数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碧辉、刘洪利、张迪、龚山陵、何建军、张恒德、桂海林、王继康

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

标准简介

标准号:QX/T 479-2019
标准名称: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英文名称: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5 pollution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04-28
实施时间:2019-08-01
标准大小:1.09M
标准介绍: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M2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PM2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贡献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技术规定(试行)
本标准规定了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PM2.5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贡献的评估。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79—2019
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zs pollution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EMI及分项计算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EMI计算公式中各分项物理意义
EMI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EMI数值计算方法.
QX/T479—2019
Qx/T479—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碧辉、刘洪利、张迪、龚山陵、何建军、张恒德、桂海林、王继康。1范围
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本标准规定了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开展PM2.5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贡献的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QX/T479—2019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细颗粒物
fineparticle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气溶胶粒子。[GB/T31159——2014.定义3.7]
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
evaluationonmeteorologicalconditionindexofPM2.spollution;EMI表征PM2.5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贡献的无量纲指标。注:EMI用地面至1500m高度气柱内PM,,平均浓度与参考浓度的比值表示,值越大表征气象条件越不利于近地面大气中PM..稀释与扩散。
4EMI及分项计算方法
EMI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见式(1):
[=I(to) -
式中:
EMI,无量纲
1。——积分起始时间,单位为秒(s);t)—积分终止时间,单位为秒(s);E——排放沉降项,单位为每秒(s-1);T—传输项,单位为每秒(s\);D——扩散项,单位为每秒(s\);(E+T+D).d
QX/T479—2019
——时间,单位为秒(s)。
各分项物理意义参见附录A,EMI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见附录B,EMI数值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4.2分项计算方法
4.2.1排放沉降项
排放沉降项计算公式见式(2:
式中:
排放沉降项,单位为每秒(s1);(s-d).dh
一HJ633一2012中空气质量指数一级,类别为优的PM2.浓度限值,C=35,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
气柱高度,H=1500,单位为米(m);-PMz.s排放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μg·m-3·s\);PM2.s沉降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ug·m-3·s-1);高度,单位为米(m)。
4.2.2传输项
传输项计算公式见式(3):
式中:
传输项,单位为每秒(s-):
一东西方向水平风速,西风风速为正值,东风风速为负值,单位为米每秒(m·s-1):C
-PM2.5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东西方向距离,单位为米(m);南北方向水平风速,南风风速为正值,北风风速为负值,单位为米每秒(m·s1):南北方向距离,单位为米(m);垂直方向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垂直方向距离,单位为米(m)。4.2.3扩散项
扩散项计算公式见式(4):
“()+()+()
式中:
扩散项,单位为每秒(s\);
东西方向水平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南北方向水平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s-\);垂直方向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s1)。...(3)
(资料性附录)
EMI计算公式中各分项物理意义
QX/T479—2019
式(A.1)为PM2.s浓度连续性方程。0+8++
++(k)+()+()++
式中:
.(A.1)
化学反应二次生成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ug,m-·s-\)。从连续性方程可见,气象条件对PM2.浓度的影响体现在排放沉降项、传输项和扩散项,其物理意义如下:
排放沉降项(E):PM2.5排放率和沉降率的差值导致的单位时间气柱内PM2s浓度变率。表示该地区大气与地表之间净收支,正值表示有向大气的排放,负值表示有沉降。传输项(T):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大气输送作用导致的单位时间气柱内PM2.浓度变率。正值表示输入,负值表示输出。
扩散项(D):大气流作用导致的单位时间气柱内PMz.5浓度变率。正值表示PM.5累积,一般对应混合层较低,大气层结稳定;负值表示PM2.5稀释,一般对应混合层抬高,大气层结不稳定。
QX/T479—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EMI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设定PM2.:年排放率(s)不变,为了体现排放季节变化的固有特征,考虑排放率的月际变化。由于已设定的不同年度的PMz.排放率保持不变,因此不同年度之间相同月份相互比较时,EMI的差异就是排放不变条件下气象条件所导致的PM2.浓度变化率。假设气象因素对实际浓度的贡献是正比的,排放量与实际浓度的贡献也是正比的,而且气象因素和排放因素是变量可分离的,因此“时段1\排放量在“时段0”气象条件下的PM2.s浓度等于“时段1”排放量在“时段1”气象条件下的PM2.5浓度除以“时段1”气象条件和“时段0气象条件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见式(B.1):
式中:
Co-—“时段1\排放量在\时段0\气象条件下的PMz.s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O,一一“时段1”实测PM2.5浓度,即“时段1\排放量在“时段1”气象条件下的PM2.5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时段1\EMI,无量纲;
“时段O”EMI.无量纲。
根据假设条件,在“时段0”气象条件下,“时段1”排放量对应的PM2浓度和“时段0\排放量对应的PM2.s浓度比值与“时段1”和\时段0”的排放量比值相等,见式(B.2):Cro=E
式中:
一“时段0”实测PM。浓度,即“时段0”排放量在“时段0”气象条件下的PM,,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
“时段1\排放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ug·m-3·s-);E
“时段0\排放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ug·m-3,s-)。将式(B.1)代人式(B.2),整理得到式(B.3):x
式(B.3)的物理意义是:某两个时段PM2.5浓度比率,等于排放量比率与EMI比率的乘积。因此,在排放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PM2.s浓度变化主要由气象条件决定。定义“排放变化率\见式(B.4):R=(E-E)/E
式中:
“时段1”相对“时段0”的排放变化率,无量纲。将式(B.3)代人式(B.4),整理得到式(B.5)Re
同样,定义“气象条件变化率”见式(B.6):0./0。
L/l。
Rw=(1,—10)/1
.(B.4)
Rw一—“时段1”相对时段0”的气象条件变化率,无量纲。Qx/T 479—2019
根据式(B.5)可定量计算出排放变化对浓度变化的贡献率,负值表示有减排效果,正值表示排放增加。根据式(B.6)可定量计算出气象条件变化对浓度变化的贡献率,负值表示扩散条件较优,有降低PMz.5浓度效果,正值表示扩散条件较差,有增加PMz.s浓度效果5
QX/T479—201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EMI数值计算方法
EMI很难得到解析解,需要通过数值模式系统得到数值解。以中国气象局化学天气预报系统(CUACE)为基础,开发中国气象局化学天气预报系统-EMI评估模式(CUACE-EMI),用于计算EMI数值解。
CUACE-EMI计算范围覆盖全国,水平分辨率15km;使用2015年的排放源,同化气象分析场和地面、探空观测资料。CUACE-EMI模块结构示意图见图C.1包括区域气象模块、CUACE、PM2.s示踪模块以及EMI分析评估模块。
气象分析场
气象观测资料
(地面、探空)
国国中n#的总
基础排放源
79*80°90°100° 110*120*130°140'同化
气象条件与输送、扩散参数
气象、辐射变量
区域气象模块
辑射、云、雾
Puz,浓度
PM示踪模块
(PM,,排放、扩胶、传输、沉降)EMI分析评估模块
EMI及分项
EMI变化率
及预报产品
CUACE-EMI模块结构示意图
气象条件
变化率
排放变化率
参考文献
GB/T311592014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GB/T34299—2017
大气自净能力等级
QX/T269-2015
5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LAM)盛装轩,毛节泰,李建国,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QX/T479—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PMs.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QX/T479—2019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qxcbs.com发行部:010-68408042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剧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2019年6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22.5千字
2019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6053
定价:15.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