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GY5082-2010
备案号:J985—2010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the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of cable television2010-01-15发布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
2010-03-01实施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的通知广发[20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直属各单位:由广电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组织、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编写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已经通过审查,现批准为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予以发布。标准编号为GY5082-2010,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的管理、解释和发行工作由广电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负责。联系电话(传真):010—68020046。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O一O年一月十五日
关于同意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规程》等两项行业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0]33号
国家广电总局规划财务司:
你司《关于申请广电行业标准<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项目峻工验收工作规程>备案的函》(财建字[2010]30号)和《关于申请广电行业标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备案的函》(财建字[2010]31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两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备案,其备案号: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项目工验收工作规程》J984-2010《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J985-2010该两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计建字【2006]46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工艺系统设计;5.基地和总平面;6.建筑设计:7.防火设计;8.建筑设备;9.防雷与接地。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授权负责本规范具体解释的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3号邮编:100045
电话:(010)68020046
传真:(010)68020046
邮箱:
[email protected]主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郭改荣刘世强陈红田礼于象玉边清勇宋娜刘滨主要审查人:章加兴詹叶青李丹江袁文博闫殿来裘建东周耀平朱智钢李戈周毅和庆堂赵年忠周伟荣杨志刚Ⅲ
一般规定
工艺系统设计·
4.1设计总体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机房环境
设备布置
4.5工艺管线·
基地和总平面.
总平面
建筑设计
一般规定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
监控及调度用房·
业务及技术用房·
公共区域用房
其他用房·
室内装修
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
消防设施·
7.3疏散·
建筑设备
8.1给水排水
8.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8.3电气.
8.4建筑智能化
9防雷与接地
9.1建筑物防雷与接地
9.2工艺设备防雷与接地.
本规范用词和用语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General
0.........0.
General Stipulation
SystemDesign...
4.1 General Design Principle4.2SystemFunctionPrinciple*..4.3RoomEnvironments*
4.4EquipmentsLayout..
4.5PipelineandCable
Contents
Site and Overall construction Plan....................5
5.2Overall construction plan.....6
Building Design......
GeneralStipulation
Equipment Room fo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6.2
Monitorcontrol and Scheduling Room6.4 Service and Technique RoomPublic Areas Rooms*
OtherRooms
IndoorDecorations
The Fireproof Design
The Building Fireproof
7.2Fire-fighting Facilities.....7.3
Evacuations
Construction Equipments......8.1WaterandWastewaterEngineering8.2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8.3Electricity
8.4BuildingIntelligent
9LightningProtectionandEarthing**9.1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9.2 Radio and TV Units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WordsandPhrasesExplanation..QuotedStandardsandSpecificationsListClause Descriptions .
**·14
1总则
1.0.1为了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工程设计,保证有线广插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以及合建在综合楼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
1.0.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应遵循广播电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与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相适应。
1.0.4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NetworkManagementCenterofCableTelevision有线广播电视节目集成、传输、播出的中心枢纽和网络运营管理的场所,安装有相应的系统设备和监控设备。
2.0.2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符合ITU-TG.8080框架要求的,通过控制平面来完成自动交换和连接控制的光传送网;它是以光纤为物理传输媒质,SDH和OTN等光传输系统构成的具有智能的光传送网。2.0.3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BITs)BuildingIntegratedTimingSupply具备跟踪定时基准、过滤噪声、分配定时的设备。2.0.4条件接收系统(CAS)Conditional.AccessSystem可以控制用户接收业务、节目和事件的系统。2.0.5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由对象管理组织OMG(ObjectManagementGroup)制定的体系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系统互联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2.0.6数字光学处理(DLP)DigitalLightingProcessing数字光学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在显示设备是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后再投影出来。2.0.7电子节目指南(EPG)ElectronicProgramGuide一种电视节目信息导航系统。用户通过EPG能够了解到节目的相关信息(包括节目名称、播放时间、内容梗概等),并且实现对节目的快速检索和访问。2.0.8互联网电视(IPTV)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基于IP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性和实时性以及具有QoS保障和安全机制的多媒体服务,其终端类型包括电视机及其他终端。2.0.9多点控制设备(MCU)MultipointControlUnit集视频、音频、数据及控制等功能的设备,能够提供多点视音频通信和交互功能。2.0.10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IP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平台。
2.0.11Q接口
定义在TMN中OS与NE(或通过QA、MD)之间的接口,也是SDH管理网与TMN的通信接口。2.0.12同步数字体系(SDH)
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一整套以同步方式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的标准化数字传送结构,目的是为了使正确适配的净荷在物理传输网上传送。
2.0.13不间断电源(UPS)
6)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由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组成的电源设备,在交流输入电源发生故障(如电力中断,电压、频率、波形等不符合供电要求)时,保证向负载供电的连续性。2.0.14波分复用(WDM)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把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到一根光纤中进行传送的方式统称为波分复用。3般规定
3.0.1按照覆盖范围的行政等级和用户数量,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分为特级、甲级和乙级。国家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为特级;服务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或者网络覆盖用户在100万及以上的,为甲级;服务于地(市)级,或者网络覆盖用户在100万以下的为乙级。3.0.2不同等级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建筑耐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耐火等级
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安全等级
不同等级的耐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特级
50~100年
注;不同等级室内环境标准及系统设计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乙级
3.0.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应满足其系统运行管理、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和维护管理等业务需求,并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3.0.4各工艺系统的配置应保障安全播出的要求,并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管理规定。3.0.5选用的设备应为入网认证产品。3.0.6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宜设置异地备份系统。4工艺系统设计
4.1设计总体要求
网管系统要求:
应采用开放结构和标准接口;
设备必须稳定、可靠;
软件应采取模块化体系结构,具有可移植性;3
软件应支持B/S或C/S结构:
硬件平台应具有扩展和升级能力。5
根据承担的具体业务功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系统:网络管理系统:
信源、播出及传输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
内部通信管理系统;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时钟与同步系统:
运营支撑系统等。
各工艺系统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各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安全机制。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实时监视网络的运行状态及网络性能:收集和分析网络性能数据、配置、更新网络设备参数: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发出告警信号,启用备用设备,进行故障处理;对网络的拥塞进行调度处理;
网络配置管理、计费管理;
安全监控管理等。
信源、播出及传输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及处理;光缆及电缆传输节目的接收及处理;本地自办节目的接收及处理;
视音频信号压缩编码及复用;
条件接收系统(CAS)
节目的分类打包及整合:
EPG信息处理:
节目的码率调整、再复用;
节目的分发;
10节目监视、监听:
节目码流轮询监测及实时监测:节目传输系统等。
内容管理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节目调度;
节目交换:
节目监控及信号质量的测试:
网管信息的监控及测试。
数据管理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相关数据业务的传输、管理、监视、存储:系统各种增值业务的管理;
节目转码、存储及多功能服务。内部通信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系统内部相关通信业务;
2视频会议系统等。
D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4.1.10
1故障监测:
2网络资源配置;
3性能管理;
业务监视:
事务管理等。
1时钟与同步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4.1.11
同步方式选择:
基准时钟设置:
定时基准传送方式等。
运营支撑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4.1.12
客户管理;
服务管理:
内容/服务供应商管理;
核心业务管理;
公共服务管理;
设备管理等。
4.2系统功能要求
网络管理要求:
网管信息传输通路应为专用通道;所有设备宜进行集中化管理,包括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配置、集中调度;2
各网管子系统应有严格的登录授权管理,安全管理、接入管理:网管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日志功能,包括长期保存登录和操作记录的功能。4
信源、播出及传输系统要求:
节目接收应至少来自两个不同的路由:1
节目处理的各个环节应设置监看监测,播出环节增设监听及收录;2
节目播控系统宜采用矩阵方式,并设应急系统:3
传输系统网络结构宜采用自愈环技术,系统应至少有1个GPS外接时钟源,波分复用(WDM)4
传输系统每条波分链路宜有1个备波;5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应符合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GY/T148的相关规定:视音频信号压缩编码应符合《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6
GB/T17975.1、《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17975.2和《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GB/T17975.3的相关规定:条件接收系统应符合《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Z175的相关规定;7
EPG系统应符合《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GY/T231的相关规定;8E
传输系统可根据传输容量选择波分复用系统(WDM)、同步数字体系(SDH)、多业务传送平台9
(MSTP)、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等技术。并且,波分复用系统设计应符合《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92的相关规定:SDH传输系统设计应符合《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95的相关规定;多业务传送系统设计应符合《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T5119的相关规定;自动交换光网络系统设计应符合《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5144的相关规定。4.2.3内容管理要求:
1特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节目调度应包括与中央、各省、直辖市电视台以及节目供应商等之间的码流和业务;甲级节目调度应包括与特级、本省各市电视台以及节目供应商等之间的码流和业务;
2监测和测试应包括视频检测、音频检测、码流检测、设备状态检测、故障定位与排除等。4.2.4数据管理系统要求:
1宜利用国家广电光缆干线网的宽带网络资源,采用IPOVERSDH和IPOVERDWDM技术构筑面向广电系统、覆盖全国的宽带IP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2应建立广播影视数据业务管理平台,对有线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转码并存储,实现广播电视系统的多功能服务。
4.2.5内部通信系统要求:
1各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宜建立内部通信系统,并与下一级中心连通:2宜建立视频会议系统,MCU放置在中心节点,分中心节点设置电视会议终端设备。通信链路采用广电专用网络,MCU应由管理工作站进行管理,可通过工作站实现对MCU的配置和测试,安排会议日程,统计和记录计费等信息。4.2.6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要求:
1各个专业网管应开放Qa、CORBA等标准接口和管理信息库;2应从各个专业网管采集网络配置、告警与性能等数据;3应实现基于实时告警和辅助故障分析的故障管理、性能管理;4应实现各种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支持定制报表:5应结合资源信息和客户信息提供面向客户的服务支持;6宜提供基于事务模型的业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7应实现集中维护、集中管理;宜在统一平台上实现跨系统、跨厂商资源监控。4.2.7时钟与同步系统要求:
1特级和甲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应采用主从同步方式,建立主、备用基准时钟;特级应选择两种以上的外部定时源作为定时信号,宜配置艳钟;甲级应选择外部定时源作为定时信号,设备主钟采用受控钟,得到与钟精度相近的高精度频率,供整个传输网内设备使用:2BITS的容量应结合定时供给范围的需要确定。BITS本身应具有自动监测功能,可配置本地维护终端,本地维护终端可完成设备配置、状态监视、安全管理和故障处理以及操作与维护功能:同步信号应统一提供2048kHz及2048kbit/s,也可根据定时需求设备的不同,配置相应的输出接口,同步设备定时物理接口应符合ITU-TG.703中规范的同步接口和物理特性。4.2.8运营支撑系统要求:
1应支持第三方业务系统接口:
2服务器端应采用集群、1+1备份及完备的数据备份策略;3应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运营支撑系统的安全性:4应具有扩展性。
4.3机房环境
4.3.1设备机房的环境条件要求执行现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的A级标准。监控及调度室应设置空调,值班控制室和终端操作室宜设置空调。环境要求见下表。4.3.21
表4.3.2环境要求表
监控及调度室
值班控制室
终端操作室
18℃~27℃
18℃~27℃
18℃~27℃
40%~70%(不结露)
40%~70%(不结露)
40%~70%(不结露)
3001x(距地面0.8米)
3001x(距地面0.8米)
3001x(距地面0.8米)
严密防尘
严密防尘
严密防尘
事故照明
设事故照明
设事故照明
设事故照明
4.4设备布置
4.4.1主要设备包括:大屏幕监视设备、传输设备、服务器、配线架、存储设备等。4.4.2大屏幕监视设备设计要求:1
可采用DLP组合屏、等离子监视器、液晶监视器等;2应支持多屏图像拼接,图像拼接应完整,无错位,屏与屏间的物理拼缝应不影响汉字和图像的正常显示;
3应根据显示设备的有效视角进行视线分析。控制台设计要求:
控制台应根据台面所放置的设备、监视距离和控制台所在位置等合理选择宽度及深度;1
放置监视器为主的控制台宜采用平面控制台设计;2
放置设备种类较多的控制台宜采用凸面设计;3
控制台桌面下可放置计算机主机、机顶盒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4
控制台布置时应结合显示设备视角进行视线分析,水平斜视角不宜小于40度,仰视角不宜5
大手45度:
6控制台每个工位宜设置三联以上电源插座;7
控制台每个工位宜设置一个数据、个语音接口。机房设备布置要求:
设备应按性能及规格分区排列,同时应预留设备扩容的位置;1
设备之间的布线应合理,减少往返、避免交叉,布线距离宜最短;设备排列应满足消防安全疏散的要求;3
应根据人流组织、物流组织、机柜内部的气流组织等进行设备布置;4
5采用侧送风时,设备宜背靠背布置;机架排列:用于运输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6
距离不宜小于1.2m,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设备安装有特殊要求时,按该设备的相关要求处理。
4.4.5机柜加固的抗震措施可按《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执行。4.4.6可在屋项设立卫星单收站,接收国外、国内卫星电视节目。卫星接收机房应设置在距离天线场地较近的位置,通过馈线系统连接。卫星接收系统所收电视节目应在接收机房进行本地监视、监测,同时送往前端系统设备区。4.5工艺管线
4.5.1工艺系统管线敷设的路由和方式,应结合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弱电等基础设施的管线统一考虑。
4.5.2对外通信系统应采用两路路由接入。4.5.3宜在地下一层或一层设置电缆终端室,在室外场区设置人井,电缆或光缆从室外人井引入电缆终端室。
4.5.4布放的线缆宜分为三部分:各功能分区应用系统线缆、办公自动化系统内外网线缆、电话通信系统线缆。
4.5.5线缆敷设方式要求:
1根据系统需要预留相应的线缆通道: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