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3/T 398.1-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 33/T 398.1-2003
中文名称:无公害锯缘青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99KB
相关标签:
无公害
锯缘
青蟹
苗种
生产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 33/T 398.1-2003 无公害锯缘青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DB33/T398.1-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5.150
备案号:13500-2003
方标准
DB33/T398.1-2003
无公害锯缘青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No-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ud crabPart l: Guidelines of larva production technology2003-02-24发布
2003-03-24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398.1—2003
本部分主要依据国家对海蟹卫生标准、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渔用药物安全限量和使用准则、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等标准,和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多年来科研推广成果,省内多年来青蟹科研与养殖生产实践经验,并结合了省外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对虾、河蟹等甲壳类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而制定的。DB33/T398《无公害锯缘青蟹》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一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产品质量标准
本部分为DB33/T398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台州市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雪燕、何中央、丁理法、何丰I
1范围
无公害锯缘青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程
DB33/T398.1—2003
本部分规定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苗种生产的产地环境、亲蟹培育、幼体培育、中间培育、出池运输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锯缘青蟹苗种的人工繁育及中间培育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测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产地环境
3.1场址
选择水质良好、供电保证、交通便捷、附近无污染源、有淡水源的沿海地区。海、淡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海水盐度20~30。3.2设施
可利用现有的鱼、虾、贝类等育苗设施,设置亲蟹培育池、孵化池、幼体培育池、幼蟹培育池,配备藻类培养及动物饵料室,各类池子面积按3:1:15:400:6:6配比,同时配套沉淀池以及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系统。
3.2.1幼体培育池
以室内水泥池面积20m~50m、水深1.2m~1.5m为宜,有进排水、控温、控光和充气设施,3.2.2亲蟹培育池
以室内水泥池面积20m~50m、水深0.8m~1.0m为宜,占池底1/2面积铺沙8cm~10cm、排水口处不铺沙,池中用砖瓦搭建数个洞穴状“蟹屋”,有进排水、控温、遮光和充气设施。3.2.3幼蟹培育池
即中间培育池,分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3.2.3.1室内水泥池
可利用育苗池,水深0.5m~1.5m均可,有进排水、遮光、升温、充气设施,池底铺一层蛎壳。3.2.3.2室外土池
面积100m~300m、水深1.0m1.2m。池底铺设聚乙烯网片,池底铺蛎壳的等隐蔽物。同时设进排水闸门、提水、充气设施,水面覆盖遮阴物。4亲蟹培育
DB33/T398.12003
4.1质量
3月份,选择本省自然海区捕捞或围塘养殖的、个体甲壳宽14cm、体重400g以上已交配过的雌蟹。要求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及腹节刚毛齐全、无损伤。4.2运输
亲蟹须用湿布或湿草绳捆绑后装筐,洒水干运,长距离宜带水充气运输。防止日晒、风吹、雨淋。4.3入池
亲蟹运抵后,用培育池水喷淋,去绑入池。放养密度控制在2只/m~3只/m。4.4培育
4.4.1水质要求
培育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用水要经过沉淀、过滤,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8~8.6,盐度20~30。
4.4.2强化培育
亲蟹入池后,池面遮光,光照强度约300Lux500Lux,并保持安静。投喂蛏、牡蛎等贝肉及小杂鱼虾,及时清除残饵。每日换水、充气增氧,使池水水质清新。4.4.3催熟促产
日升温0.5℃~1.0℃,至水温稳定在25℃~26℃。当雌蟹性腺成熟时,可结合换水每天干露1h~2h,以促进产卵。
4.4.4抱卵蟹培育
水温稳定在25℃~26℃,日温差小于0.5℃;培育用水同4.4.1要求,日换水量100%;投喂缢蛏牡蛎等贝肉,每天清除残饵;光照强度500Lux~1000Lux。5幼体培育
5.1幼体孵化
选卵色呈灰褐色、光泽好,卵径360Hm、心率140次/min以上的抱卵蟹,经5mg/L聚维酮碘浸泡5min后放入孵化池或育苗池内,充气孵化,水温和盐度分别控制在26℃和30℃为宜。5.2布苗
取走已孵化的亲蟹,停气或微充气,将水上层及表面的幼体用塑料桶或100目圆底筛绢网移入育苗池,布幼密度在6×10/m8×10/m。5.3培育
5.3.1水质
培育用水须经沉淀、砂滤后再用250目~300目筛绢过滤,水质符合NY5052要求。pH值稳定在7.8~8.6,含氧量在4mg/L以上,氨氮控制在0.1mg/L以下,硫化氢小于0.1mg/L5.3.2水温
蚤状幼体期控制在25℃~27℃,大眼幼体26℃~28℃。5.3.3盐度控制
Z1~Z.盐度20~30,Z期后可降低盐度,日降幅不超过2,至M控制在17以上。5.3.4投饵
Zi期、Zz期投喂单胞藻和轮虫,藻类密度控制在10×10°/m1~20×10*/ml,轮虫日投喂量控制在幼体数量的50倍~100倍;Z3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辅以桡足类等,卤虫无节幼体日投喂量控制在幼体数量的20倍~30倍:Z.期后可适当添加碎贝、虾等肉糜。5.3.5换水和吸底
Zi期、Z2期以添水为主,Zs期后开始换水,日换水量20%~50%,进入M日换水量60%~80%,并根据池底污物沉积情况,吸底清污,Z2期后每天吸污1次。5.3.6充气量
DB33/T398.1—2003
每平方米放置60粒~80粒孔径的散气石1个。Z.期、Z2期微充气,呈微波状;Z:期~Z.期加大充气量,呈微沸状:M期、C期强充气,呈沸腾状。5.3.7光照
1300Lux~1500Lux。
5.3.8防病
以防为主,药物使用符合NY5071的规定。可采取以下措施:a)水体经过滤后,可用紫外线或臭氧等消毒,用2mg/L~10mg/LEDTA-Na2络合水中重金属离子。b)育苗设施须消毒处理,可用100mg/L漂白粉清洗、后用30mg/L高锰酸钾浸泡30minc)丰年虫卵在孵化前用200mg/L的福尔马林浸30min,孵化后做好卵壳分离。d)幼体上附生聚缩虫等纤毛虫时,用20mg/L福尔马林全池泼酒,12h后换水。6中间培育wwW.bzxz.Net
6.1方法
将变态前的5日龄大眼幼体在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内强化培育至养殖所需规格的幼蟹。一般前期水温较低时,以室内培育为主,C4期后应移至室外土池培育:后期自然水温上升可直接在室外土池培育。6.2放养环境
6.2.1池塘
按3.2.3要求,并消毒处理。室内土池用100mg/L漂白粉清洗后、再用30mg/L高锰酸钾浸泡30min室外池用生石灰350mg/L~400mg/L消毒。6.2.2水质
培育用水经过沉淀,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6.2.3物理因子
室内水泥池水温控制在28℃~29℃为宜,自然水温20℃以上可以在室外土池中培育;盐度控制在17~20为宜;光照2000Lux以下。6.3放养密度
放养5日龄大眼幼体(规格17万只/Kg),室内水泥池3000只/m~4000只/m、土池1500只/㎡~2000只/m。
6.4饲料投喂
大眼幼体期以卤虫幼体、活体桡足类为主、少量冰冻桡足类:进入C期,投喂冰冻桡足类及活体小篮蛤、C2期以小篮蛤为主、C.以后少量补充鱼糜。投饲量视幼体饱食程度、残饵量、幼体活动状况调整。
6.5水质管理
水位保持在0.5m~1.0m,溶氧5mg/L以上,日换水量25%50%。7
出池与运输
7.1规格
当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期后,规格5000只/Kg以下可出池。7.2质量
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7.3出池方法
先用灯光诱捕、放水收集、冲水赶苗,余下部分用手工捕提。7.4包装运输
可用蟹苗箱、硬筐、泡沫箱装苗,周围衬垫湿草或薄海绵,放苗后再覆上一层湿草或湿海绵,盖上硬框沙窗布等运输。途中淋海水,保持湿润。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