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634-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634-2005
中文名称:大银鱼人工繁殖及放流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51KB
相关标签:
银鱼
人工繁殖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13/T 634-2005 大银鱼人工繁殖及放流技术规范
DB13/T634-2005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河北省地
方标准
DB13/T6342005
大银鱼人工繁殖及放流技术规范2005-06-10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5-06-10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大银鱼的繁殖特性,规定了大银鱼人工繁殖和放流的操作规程。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家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保国、康辰香、曹杰英、卢建一、鲁松。DB13/T6342005
1范围
大银鱼人工繁殖及放流技术规范DB13/T6342005
本标准规定了大银鱼(P.hyalocranius)人工繁殖的环境条件、人工繁殖前的准备、亲鱼捕捞、亲鱼质量、人工采卵与授精、孵化管理、授精率计算、受精卵放流的操作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大银鱼人工繁殖及放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SC/T1057银鱼移植、增殖技术规范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3环境条件
3.1亲鱼生长发育水域的环境条件水域面积应在200ha以上,水深1.5m以上。流域内没有对水域水质及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质符合GB11607之规定。
3.2采卵室环境条件
距亲鱼生长水域岸边500m以内,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室温4℃8℃,水源方便。照明设施齐全。4人工繁殖前的准备
4.1前期工作准备
12月上旬要检修好捕捞船只,整理好网具,确定捕捞作业水域、作业人员及分工。4.2制卵用具
亲鱼运输、存放的保温箱(桶):采集精、卵用的器具:受精卵暂存、孵化用的孵化池(或容器):检查受精卵质量用的镜检仪器;受精卵计量用具等。5亲鱼捕捞
5.1捕捞时间
12月中旬至翌年1月底,一般在12月15日至翌年1月20日之间。大风降温后极易形成产卵高峰,是人工繁殖的最佳时期。
5.2捕捞地点
在水深3m~5m,底质为沙石或硬泥易形成大银鱼产卵场的地方。5.3采捕亲鱼检查成熟度
12月上旬开始,每天采捕、监测亲鱼的成熟度和成熟百分比。当性腺发育到V期的雌亲鱼比例达到20%即可进行大规模捕捞。雌雄亲鱼性成熟标志:按SC/T1057的规定执行。5.4捕捞方法
DB13/T634—2005
可用刺网或拖网等方法进行捕捞。刺网捕捞作业,可在下午5时左右及凌晨3时左右下网,3h~4h后分批次收网取鱼。拖网作业可在下午6时至9时及凌晨4时至7时进行,并根据渔获量定时收取亲鱼。5.5亲鱼起捕后的保存
刺网作业时,起网后鱼、网一同放入保温箱,温度保持在1℃~5℃之间:拖网作业时,定时起网将亲鱼沥干水倒入保温箱,快速运往采卵室。亲鱼存放时间不超过5h。6亲鱼质量
体长大于110mm,成熟度好,鱼体鲜亮透明。冻硬或死后时间超过5h的亲鱼不得选用。7人工采卵与授精
7.1用具消毒清洗
高锰酸钾20mg/L浸泡10min或甲醛50mg/L浸泡10min,再用清水冲净、擦干。7.2卵的采集
将选好的雌鱼洗净,擦去鱼体表面水分,自上而下轻轻推压腹部,使卵子自动流入容器内。7.3精子的采集
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选好的雄鱼洗净,擦干体表水分,一手握其头颈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挤压臀鳍前端的月牙状精巢,使精子流出,随即连同鱼体放入盛卵容器内:二是将鱼体擦干用尖头镊子从生殖孔处将腹部挑开取出精巢放入培养血内,将其捣碎。7.4人工授精
7.4.1授精水温
按SC/T1057的规定执行。
7.4.2雕雄配比
按1:11:4进行雕雄搭配。以1:2为宜。7.4.3人工授精方法
采用干法授精。采卵后迅速采精,使精子滴到卵上,并用雄鱼尾部搅动卵子,随即加水150ml~200ml,同时晃动盛卵的容器10s~15s,然后静止3min,取出雄鱼,用40目滤网过滤掉杂物,将受精卵转入孵化室。
8孵化管理
8.1孵化室要求
孵化室内要干净,无浮土,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水源及排水方便,室内温度控制在2℃~8℃之间。8.2孵化池或孵化容器
孵化池可用砖砌成长1.5m~2.0m、宽1.0m~1.5m、高20cm的水池,内铺塑料布,要求池底平坦。加水5cm~10cm。孵化容器可选用白瓷盘、塑料盆等,并可制做容器架,多层立体存放。放卵前对孵化池或孵化容器按7.1的规定进行消毒。8.3孵化用水
地下水或水库水,水质符合NY5051之规定。地下水须经曝气,水库水要经120目筛绢过滤,去除浮游动物,水温2℃8℃。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8.4受精卵的处理
用水漂洗两次,去除污物后放入孵化池或孵化容器内。8.5放卵密度
每平方米放卵50万80万粒。
8.6日常管理
DB13/T634-2005
应有专人值班,控制水温在2℃~8℃之间: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2~1/3,水温相差不得超过土1.5℃,并轻轻搅动卵粒,使之分布均勾,避免卵粒过厚堆积。每日用解剖镜或显微镜检查卵的发育情况,发现死卵、坏卵及时吸出;做好孵化日志。8.7疾病防治
用高锰酸钾0.1mg/L浸泡10min20min,每3d一次进行防病。发生水霉菌感染可用抗真菌药物或食盐与小苏打合剂浸浴治疗,或按SC/T1057规定的方法治疗。用药准则按NY5071的规定执行。9受精率计算
9.1受精率的计算时间
受精率的计算应在受精卵发育至原肠中后期时进行。9.2受精率的计算方法
用小捞海搅动卵粒,使之悬浮水中,然后捞取卵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少许水,解剖镜下观察,分别计量受精卵数量和卵子总数量。每个盛卵容器中捞取卵数不少于1000粒。受精率=受精卵数量一卵子总数量×100%10受精卵放流
10.1放流时间
水温2℃~8℃,孵化3d~6d,测算出受精率后进行。10.2放流方法
10.2.1受精卵计数
用量简随机抽取受精卵50ml,静止沉淀3min,再从中部吸取1ml计数,计算出每毫升的卵数。根据放流卵的体积计算出总卵数。10.2.2受精卵包装运输
可用塑料袋(装卵后放入保温箱)或保温桶、保温瓶等。在制卵地放流时,装水量为容器的1/2~2/3,每升水可装卵30万粒~50万粒,1h内放流完毕。长途运输时,装水量为容器的1/2~1/3,每升水放卵1万粒~5万粒,充氧量为容器的1/2~2/3,运输时间可达20h~30h。运输水温为2℃5℃。10.2.3放流地点选择
应选择背风向阳、水质稳定、水深在2m~3m,底质为砂石且平坦的区域。10.2.4受精卵投放
先调节装卵容器内水温与水库水温基本一致(士不超过3℃)然后将受精卵均匀撤入水中。每个投放点投卵最不超过5万粒,点间距不小于5m。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