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34/T 1020-2009 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
DB34/T 1020-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020-2009

中文名称: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09KB

相关标签: 种鸡 白血病 净化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4/T 1020-2009 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 DB34/T1020-200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0202009
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on Eradicatio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J Subgroup ForBreeding Bird
2009-10-21发布
2009-10-21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蓝督局发布
DB34/T1020—2009bZxz.net
鸡J-亚群禽白血病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SubgroupJ,ALV-J)引起的种鸡的传染性肿瘤疾病,病原属于反转录病毒,主要侵害骨髓细胞,导致骨髓细胞瘤(ML)和其它不同细胞类型恶性肿瘤为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J-亚群禽白血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兽医防疫标准而制定。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丹俊、潘孝成、赵瑞宏、程宝艳、胡晓苗。本标准首次发布。
全品伴网httn://uww
nate.net/
1范围
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DB34/T1020-2009
本规范规定了丁-亚群禽白血病的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净化方法、净化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本规范适用于祖代以上种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的控制和净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NY/T116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5038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NY/T5339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农业部农医发[2007]12号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J-亚群禽白血病
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
由-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以骨髓细胞瘤为特征的传染性肿瘤疾病3.2
对某病发病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和消除传染源的目标检测方法
按照农业部农医发[2007]12号文件中“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检测方法进行。5净化方法
5.1检疫淘汰阳性鸡
5.1.1外观淘汰
在确诊有本病的感染场,对临床出现脚爪干瘦、关节肿大或脚底流血不止的疑似病鸡,要及时予以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1.2血清学检测淘汰
DB34/T10202009
对本病非感染场的种鸡群在8周龄、18周龄~22周龄时:本病感染场的种鸡群每月一次进行普检,分别用ELISA法结合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种鸡群的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毒感染情况,对所有检测为阳性的鸡,扑条后作无害化处理。5.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5.2.1优化饲养方式
种鸡饲养场或每栋鸡舍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5.2.2加强引种检疫
从其他场引入种鸡时,应要求对方出具-亚群离白血病净化证明和其他相关的检疫合格证明。或按照NY/T5339的要求进行。
5.2.3严格隔离制度
种鸡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观察60天,外观健康并经血清学检测确认为阴性,同时按照本场免疫程序进行常规免疫后方可调入鸡场。5.2.4严格育雏环境
不要在发生过J-亚群禽白血病的鸡场内育雏;污染鸡舍在清空冲洗干净后,经用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具有高效杀灭效果的消毒剂反复消毒2~3次,并空舍至少3个月后,才能再次消毒后进鸡。5.2.5鸡场环境控制
按NY/T1167操作并符合其要求
5.2.6鸡舍环境控制
在保证鸡舍内适宜温度的条件下,保持鸡舍干燥,加强通风换气,减少或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以提供鸡群良好的舍内生活环境。按NY/T1167操作并符合其要求。5.2.7饲养密度控制
根据不同品种(系)、不同饲养阶段和不同饲养方式下鸡的饲养要求,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应符合NY/T5038的要求。
5.2.8饲料质量控制
所喂饲料的品质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5.2.9饮水质量控制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每天清洗饮水器具,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管道,饮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要求
5.2.10鸡场卫生消毒措施
鸡场应加强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全场环境、鸡舍、孵化室的消毒。应根据消毒目的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并应注意同类消毒药的交替。5.2.10.1场内环境消毒
鸡场内应设置净道和污道,对场内道路的地面和明沟表面可用2%的烧碱水喷洒消毒:空气可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平时预防一般一周消毒一次,发病时可2天~3天消毒一次。5.2.10.2舍内环境消毒
鸡舍在有鸡的状态下,要选用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舍内环境消毒,平时预防一般一周消毒1次~2次,发病时可2天~3天消毒一次;空舍鸡舍在清扫、冲洗干净后,地面和墙壁可用2%的烧碱水喷洒消毒,空气可采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从空舍到下次进鸡前至少反复消毒2次以上。5.2.10.3笼具消毒
金属笼具可采取火焰消毒或其他对笼具没有腐蚀作用的消毒剂进行消毒:5.2.10.4饮水器具消毒
选用过氧化氢或有机酸类清洁消毒剂,在有鸡的状态下,按照饮水消毒的浓度加入储水器中,既可消毒又可减少管道污染;在空舍时可按清洗管道的浓度将消毒剂稀释后注满储水器和管道中,停留6~12小时放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5.2.10.5带鸡消毒
DB34/T1020—2009
选用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带鸡喷雾消毒:消毒时机宜选择在有阳光的、相对温暖的中午时分平时预防一般一周消毒1次,发病时可2天~3天消毒一次,但有呼吸道疾病的鸡群不宜带鸡喷雾消毒。接种活疫苗前后3天不能带鸡消毒。5.2.10.6种蛋、孵化室及其用具消毒不同鸡舍收集的种蛋,先在本鸡舍的存放间内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用其他高效消毒剂喷雾消毒一次后再送往孵化室。孵化室地面和墙壁可用2%的烧碱水喷酒消毒,室内空气、孵化箱和入孵种蛋可采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出维箱采用一次性的纸箱或经消毒后的塑料箱,对使用后的塑料蛋箱和出维箱在返场后应先浸入2%的烧碱水或其他适宜消毒药水中消毒2~3小时取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5.2.10.7粪便消毒
粪便等可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等方法消毒。5.2.10.8人员和车辆等物品的消毒控制人员、车辆出入,鸡场和各鸡舍门口应设立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药水。进入鸡场的车辆除过消毒池消毒外,还应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饲养、管理等人员可采取淋浴、衣物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浸泡、高压灭菌等方法消毒;另外一线生产人员严禁串舍,生产工具不得混用。
5.2.11定期监测措施
定期对种鸡群抽样,检测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抗体,发现阳性者予以淘汰。并对全群进行普查,阳性者予以淘汰和做好无害化处理及消毒工作;在连续两次普查为阴性后,改为定期(2各月~3个月一次)抽查监测。
5.2.12无害化处理措施
对病死鸡、蛋壳和鸡粪等鸡场及孵化场内的废弃物按GB16548和NY/T1168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5.2.13杀虫灭鼠措施
定期开展杀灭蚊虫、苍蝇和老鼠等工作,消灭传播媒介和传染源。5.3做好基础防疫工作
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疫病流行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强制性疫苗和其他非强制性疫苗的免疫接种计划,并按预定计划进行实施。6净化标准
对原种鸡场在连续三代,祖代鸡场在全场鸡群连续三次、每次间隔2个月,经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毒抗体ELISA法检测为阴性,则认为该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