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06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062-2009
中文名称: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21KB
相关标签:
高产
栽培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4/T 1062-2009 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1062-200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062—2009
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09-12-10发布
2009-12-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蓝督局发布免费标准bzxz.net
DB34/T1062200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田灵芝、胡亚敏、谢兰光、赵炜、李平芳、马广勤、张泽会、桑涛。本标准首次发布。
http://foodmate.net/1范围
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1062—2009
本标准规定了豫麦70-36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和生育指标、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小麦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71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3品种特征特性
豫麦70一36是豫麦70号(内乡188)【(绵阳84一27×内乡82C6)F1×豫麦17】的变异单株经过定向自交选育而成。
3.1品种特征
幼苗半匍,叶色青绿,生长健壮。株高70~80厘米,基部节间短,旗叶窄长,株型略松散。根系粗壮、发达,活力强。穗长方型,穗层整齐,穗大,长芒,白壳,自白粒,籽粒均匀,饱满度好。籽粒角质,大小均匀,容重高,黑胚率低,商品性好,容重810克/升,粗蛋白质(干基)14.1%,湿面筋30.4%,面团形成时间8分钟,稳定时间8分钟,为优质中筋小麦。3.2品种特性
分力强,春季起身快,成穗率高。高抗条锈病,中抗叶枯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抗寒性好,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能力强。4产量指标及生育指标
4.1产量指标
500600kg/667m。穗数42~45万/667m,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40g左右。4.2生育指标
4.2.1冬前壮苗指标
主茎叶数6叶1心,单株分3~4个,次生根6~8条。4.2.2群体动态指标
基本苗16~18万/667m,越冬期茎数60~75万/667m,返青期7080万/667m,拔节期80~95万/667m,抽穗期45~50万/667m。5整地
适翻耕,耕深20cm以上,耙碎整平,达到上松下实,无明暗珂垃。旋耕整地的需粑地2~3遍,而后再播种。
DB34/T10622009
6肥料运筹
根据产量目标,按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kg,纯氮14~16kg,五氧化二磷5~6kg,氧化钾6~8kg,硫酸锌1kg,硫酸锰1kg设计施肥量。结合整地,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60%的氮肥基施,提倡化肥深施,深度10cm以上。40%的氮肥作追肥,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至孕穗期。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2~3次。
7播种
7.1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7.2种子处理
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15%粉锈宁75g十水3kg搅勾,拌麦种50kg,边喷边拌,稍晾干后播种。提倡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标准按GB15671规定执行。7.3播种期
适宜播种期为10月13日~10月22日。7.4基本苗
16万/667m~18万/667m。10月23日后播种的,迟播1天每667m2播种量增加0.25kg7.5播种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每667m2计划基本苗、种子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田间出苗率确定每667m实际播种量。田间出苗率一般以80%计算,整地质量高、摘情足按85%计算,差的按75%计算。播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基本苗(万/667㎡)
播种量(kg/667m)=每公斤种子粒数(万)×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7.6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行距20cm,播种深度3cm~5cm8田间管理
8.1苗期管理
8.1.1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立即查苗,缺苗断垒的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4~5叶期再进行一次查苗补缺工作,发现缺苗断垒,进行移稠补稀,务必使麦苗更加均匀。8.1.2化学除草
于小麦3叶期~4叶期进行化除,冬前防治效果不好的待早春气温回升后,小麦拔节前补防。防治方法见附录A。
8.2中后期管理
8.2.1拔节期肥水管理
小麦基部节间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每667m追施尿素10kg左右。天气干旱结合追肥进行浇水。8.2.2中耕除草
小麦封垒前进行中耕划锄。
8.2.3一喷三防
结合防治后期病虫害,抽穗后至小麦成熟前20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溶液,或美洲星、农博士、云鹏活性肥等叶面肥1~2次。含品伙伴图
防治病、虫、草害
9.1防治原则
DB34/T1062-—2009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中提倡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使用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9.2防治方法
防治适期及方法见附录A。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期
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10.2晾晒
选用三合土麦场晾晒。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先将晒场晒热,,薄摊勤翻,晒1~2d入仓,10.3贮藏
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或“三低(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综合技术贮藏。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12.5%,防止霉、芽、变质。
食品k伴网httn://uww
DB34/T10622009
防治对象
纹枯病
白粉病
赤霉病
吸浆虫
麦蜘蛛
单子叶杂
阔叶杂草
防治适期
拌种或分
葉末期防
孕穗至
抽穗期
抽穗至
扬花期
早期集中
播种前
生长期
4月中、
返青后
幼虫二三
冬前为
主,春季
补充,
3~4叶期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防治指标
病株率
病株率
病叶率
死苗率3
百株(穗)
蚜量500
扒开麦垒
见虫2~
1500头/m
25~30
50株/m
50株/m
农药名称
甲柳·酮井
蜡·芽井冈
烯唑醇
三唑酮
咪酰胺
井蜡·芽
多·酮
多菌灵
烯唑醇
三唑酮
辛硫磷
吡虫啉抗
蚜·吡虫啉
高效氯氰
敌敌畏
毒死蜱
扫螨净
毒死蜱
灭幼脲3号
高效氯氰
粉恶唑禾
氯氟吡氧
推荐使用剂量
50%甲柳,酮悬浮剂种子量的0.1%20%井蜡·芽(纹真清)悬浮剂50~100ml或12.5%井蜡·芽(纹霉清)水剂1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20%井冈霉素粉剂50g,对水50kg均匀喷雾12.5%烯唑醇(禾果利)粉剂50g或20%三唑酮乳油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
25%咪酰胺(保鲜克、使百克)乳油50~60ml或10%井蜡·芽(真灵)悬浮剂100ml或36%多·酮(粉霉灵)悬浮剂120~140g或80%多菌灵粉剂100g,对水50kg均匀喷雾
12.5%烯唑醇(禾果利)粉剂50g,或20%三唑酮乳油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40%辛硫磷乳油种子量的0.1%加种子量6%的水拌种
10%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粉剂15g对水50kg均匀喷雾
24%抗蚜·吡虫啉粉剂20~3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80%乳油150ml加细土20kg撒施
40%乳油50ml加适量水加土20kg撒施20%扫螨净乳油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40.7%毒死蜱(统一顺)乳油8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
25%灭幼腺3号悬浮剂30g~40g对水50kg喷雾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60ml对水50kg喷雾6.9%粉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40ml~6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
20%氯氟吡氧乙酸(阔草隆、使它隆)乳油50ml,或5.8%双氟·唑嘧磺草胺(麦喜)悬浮剂10ml,或10%苯磺隆粉剂10~15g,对水50kg均匀喷雾金品伙伴网ht
注意事项
茎基部
叶片喷雾
感病品种
周后补
喷一次
喷植株
喷穗部
拌毒土
田块周边
均要喷到
日平均温
度5℃以
上,小麦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