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34/T 1097-2009 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1097-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097-2009

中文名称: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31KB

相关标签: 旱作 小麦 超高产 栽培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4/T 1097-2009 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1097-200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0972009
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09-12-10发布
2009-12-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097-—2009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承富、李金才、董召荣、李学章、高峰。本标准首次发布。
http://foodmate.net/1范围
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1097—2009
本规程规定了中强筋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量构成、生育指标、基础条件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本规程适用于安徽淮北旱作区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的中高肥水地块。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15671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旱作小麦
指前茬为旱地作物的小麦。
超高产
指每667m小麦产量达到600kg以上的产量水平。4产量
4.1产量水平
≥600kg/667m2。
4.2产量结构
穗数42万~48万/667m,每穗粒数35粒~38粒,千粒重42g~45g。5群体质量指标
5.1苗期
基本苗13万~15万/667m。
5.2越冬期
主茎叶龄6.0~7.0,茎数60万~70万/667m,单株分巢3~4个,次生根68条,叶面积系数1.5~1.8,干物重150~200kg/667m。5.3返青期
茎数70万80万/667m,叶面积系数2.0~3.0,千物重250kg~350kg/667m。5.4拔节期
b
DB34/T1097-2009
茎数90万~100万/667m,叶面积系数3.5~4.5,干物重450kg~600kg/667m。5.5孕穗期
茎数55万~65万/667m,叶面积系数7.0~8.0,干物重600kg~~800kg/667m。5.6开花期
茎数42万~48万/667m,叶面积系数5.5~6.5,干物重900kg~1000kg/667m。5.7成熟期
穗数42万~48万/667m,干物重1400kg~1500kg/667m,经济系数0.40~0.45。6土壤条件
要求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实行轮作换,耕层厚度>20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1.3%,全氮≥0.08%,碱解氮≥75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00mg/kg。全生育期排灌方便。
7播前准备
7.1适宜品种
选用品种的品质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而且应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种植的超高产小麦品种有皖麦50、皖麦52、烟农19、新麦18、周麦18等。
7.2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99.0%,净度≥98.0%,发芽率≥85%,水分≤13.0%。7.3种子处理
7.3.1种子包衣
依据GB15671的规定,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7.3.2药剂拌种
未经包衣的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处理。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三唑酮粉剂75g)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种后待麦种晾干可播种。药剂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预防早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兼治早春麦蜘蛛、麦蚜虫。7.4整地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基本要求。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cm~25cm,睦面平整,无明暗珂垃,耕后耙碎保摘,达到上松下实。播前土壤摘情不足的应造,坚持足播种,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提倡玉米秆还田。7.5施肥
7.5.1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氮、磷、钾肥配合,基追结合,氮肥后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7.5.2施肥总量
每667m施有机肥3000kg、纯氮16kg~18kg、五氧化二磷5kg~6kg、氧化钾6kg~8kg、硫酸锌1kg。
7.5.3肥料分配
有机肥、磷、钾化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50%~60%做基肥,40%~50%拨节期追施。
7.5.4施肥方法
DB34/T1097—2009
深施基肥:可采用型沟深施和撒肥深翻两种方法。干卓年份采用型沟深施,即随型地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堡覆盖;土壤湿度较大,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追肥施用方法:用楼穿施,或雨撒施,或喷施。8播种
8.1播期
准北中部地区播种适期:弱冬性品种10月5日~10月15日: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0月20日。淮北北部和南部相应提前或推迟3d~5d。8.2播量
适宜播期范围内,弱冬性品种基本苗13万~14万/667m,半冬性品种14万~15万/667m。密度的确定还应根据播种时期和王壤肥力及整地质量进行必要调整,播期推退、整地质量差、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时都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每667m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g)播种量(kg/667m)=
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108.3播种质量
机械条播,行距20cm~23cm。播种深度3cm5cm,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9田间管理技术
9.1冬前管理
9.1.1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礁保苗全、苗勾。缺苗断垄或漏播地段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cm以上的缺苗和断垒现象。
9.1.2中耕松士
中耕划锄具有增温、提摘、破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和冬前分的作用。对弱苗适当浅锄,促其转化升级;对肥水较高和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适当深些,以控制旺长和无效分。9.1.3及时浇好越冬水
小麦播种后30d~50d,依据土壤摘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追肥。9.1.4化学除草
当田间杂草密度达50株/m以上时,在温度和土壤情适宜时,进行化学除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每667m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ml,或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667m有效成分1g)于杂草3叶~5叶期兑水40kg喷雾。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每667m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ml~60ml,或667m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25ml于杂草3叶5叶期,兑水40kg喷雾。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地块,每667m用30%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ml~30ml,或667m用50%高渗异内隆可湿粉125g于小麦1.5叶~3叶期兑水40kg喷雾:或667m用48%麦草畏水剂25ml+50%异丙隆可湿粉125g于小麦3叶~5叶期兑水40kg喷雾。9.2春季管(返青~挑旗)
9.2.1化控降秆防倒与化学除草
DB34/T1097—2009
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每667m茎葉数超过110万的麦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每667m壮丰安用量为30ml~40ml,兑水25kg~30kg,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化除的麦田,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拔节后禁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9.2.2追施拔节肥
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开始死亡,分高峰已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到起身期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退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施肥。追肥在拔节前可用独腿精施,或见雨撒施,遇旱时要追肥与浇水相结合。追施氮肥量为总施氮量的40%~50%。9.3后期管理
9.3.1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的最佳时期为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在灌浆后期可用1%~1.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酒,对缺瞬麦由,可加喷0.3%~0.4%的磷酸三氢钟溶液。或依据GB/T17420的规定喷施叶面肥料。
9.3.2防虫治病
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要注意麦蚜、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bZxz.net
10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0.1主要病害的防治
10.1.1小麦纹枯病
小麦拨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选用20%井冈霉素(667m有效成分9g),或丙环唑乳油(667m有效成分9g),或10%并:蜡芽悬浮剂(667m有效成分25g),兑水(50kg手动喷雾器,20kg机动弥雾机,下同)并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使药液流到麦株基部。重发区首次喷药后隔1周再喷药1次。10.1.2小麦白粉病
春季病叶率达20%时,用12.5%烯唑醇可湿粉(或乳油)(667m有效成分8g),或20%三唑酮乳油(667m有效成分20g)兑水喷雾防治。并视田间病情发展情况,重病田再补治1次。10.1.3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常发麦区于小麦齐穗-扬花初期喷药预防病害发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的农药如50%多菌灵悬浮剂(667m有效成分60g)兑水,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
10.1.4小麦锈病
发现单片小麦条锈病病叶要及时摘除并带出田外烧毁或土埋;早期出现发病中心,要及时喷药防治控制传播蔓延;大田平均病叶率1%时要立即进行普治,重病田要进行二次防治。小麦叶锈病田间病叶率达20%要及时喷药防治。防治药剂选用烯唑醇(667m有效成分5g),或腈菌唑(667m有效成分4g)兑水叶面喷雾。10.2主要虫害的防治
10.2.1麦蜘蛛
小麦返青后,每33.3cm行长(条播)麦苗有螨400头或每百株麦苗(散播)有螨500头时,选用毒死蜱(667m有效成分20g)兑水喷雾防治。10.2.2蚜虫
当百株蚜量苗期大于500头、穗期大于800头、并且小麦蚜虫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小于1:322时,选用吡虫啉(667m有效成分4g),或啶虫(667m有效成分2g),或24%抗蚜吡虫啉(667m有效成分3.6g4.8g)兑水喷雾防治。10.2.3吸浆虫
DB34/T1097—2009
高密度虫口基数【每小方(长×宽×高=10cm×10cm×20cm)虫量大于40头)田块分别于吸浆虫中蛹盛期、成虫盛期药剂各防治1次:低密度虫口基数(每小方虫量5头~40头)田块于吸浆虫成虫盛期药剂防治1次。
中蛹盛期防治。选用辛硫磷(667m有效成分75g)拌细土20kg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土触土。药后浇水或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防治。选用50%倍硫磷乳油(667m有效成分37.5g)或高效氯氰菊酯(667m有效成分2.2g)兑水喷雾防治:或选用敌敌畏乳油(667m有效成分80g)拌细土20kg撒施防治。11
收获与贮存
收获适期掌握在腊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选用联合收割机。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收获后及时晾晒。采用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方法和“三低(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的综合技术贮藏。
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