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239-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GJ/T 239-2011
中文名称: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2711KB
相关标签:
构筑物
移位
工程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GJ/T 239-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
JGJ/T239-2011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规程
21980000032080
统一串号:15112·206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239-2011
备案号J1183-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ving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2011-04-22
2011-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
新融业行国共人华中
atio guivcg Tot noitncdlsou lnnudosHOS-eETO
全球啡息当国际共国人学中雅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moving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JGJ/T239-20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2%字数:57千字2011年6月第一次印刷
2511年6月第一版
定价:11.00元
统—书号:15112·20677
版权所有開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愿,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37)
本社网址:http:!/cabp.com.cn网上书店:http://china-building.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99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39-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0
2011年4月22日
前言共早人洋中
润好住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7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检测与鉴定,5.设计:6.施工,7.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址: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邮编:250101)。
本规程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有限公司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烟建集团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鑫唐波吕西林
贵留东
夏风敏
汪俊波
孙国春
张维汇
卢文胜
黄启政
文爱武
王存贵
李国雄于明武孙立举
于文波
徐岩邢智军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叶列平
韩继云
王有志张爽
董毓利惠云玲
崔士起
胡海涛
秦家顺蒋世林曹怀武
前言共人中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7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检测与鉴定:5.设计:6.施工,7.验收本规程由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址: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邮编:250101)。
本规程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有限公司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烟建集团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鑫唐波吕西林贵留东
夏风敏孙国春
卢文胜
汪俊波
张维汇
文爱武
黄启政
王存贵
李国雄于明武
孙立举于文波
徐岩邢智军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叶列平
韩继云
董毓利
王有志
秦家顺
蒋世林
崔士起
曹怀武
惠云玲
胡海涛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检测与鉴定
4.1—般规定
4.2检测与鉴定
5设计
一般规定
荷载计算
下轨道及基础设计
托换结构设计
水平移位设计
竖向移位设计
拖车移位设计
就位连接设计
般规定
下轨道及基础施工
托换结构施
截断施工
水平移位施
聚向移位施工
拖车移位施工
6.8就位连接与恢复施工
6.9施工监测
7验收
一般规定
7.2质量控制
7.3质量验收
附录A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施工监测记录20
附录B建(构)筑物移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27
附录C建(构)筑物移位工程峻工验收记录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General Provision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Symbols
3Basic Requirement.
Contents
4InspectionandAppraisal
4.1 General Requirement ...
4.2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5Design :
5.1 General Requirement
5.2Load Calculation
5.3 Lower track and Foundation Design5.4 Underpinning Structure Design5.5 Horizontal Moving Design5.6Vertical Moving Design
5.7 Moving by Trailer Design5.8Arrival ConneetionDesign
6 Construction ...
6.1 General Requirement
6.2 Lower-track end Foundation StructureConstruction6.3Underpinn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6,4 Disconnection Construction*6.5 Horizontal Moving Construction6.6 Vertical Moving Construction6.7 Moving Construction by Trailer8
6.8Arrival Conn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onstruction6.9 Construction Monitoring.....7Acceptance
7.1 General Requirement
7.2Quality Control
7.3AcceptaneeStandard
Appendix A Construetion Monitoring Record...AppendixB Construction DividingAppendixC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Record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iiiKAoNhiKAca-
1总则
1.0.1为在建(构)筑物的移位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建(构)筑物移位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建(构)筑物移位工程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0.4建(构)筑物移位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移位工程movingengineering将建(构)筑物从某个位置移动到新位置的工程。2.1.2水平移位horizontalmoving将建(构)筑物沿水平方向直线、曲线或旋转的移位。2.1.3竖向移位verticalmoving
将建(构)筑物沿竖直方向同步抬升或降低的移位。离2.1.4托换结构体系underpinningstructural system移位工程中,在建(构)筑物底部水平截断面上部由托换梁与支撑等组成的承担上部荷载,并在移位过程中可靠传递移位动的结构体系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2.1.5下轨道结构体系lower-track structural system移位工程中,在建(构)筑物底部水平截断面下部由梁与基础等组成,承担托换结构传递的荷载,满足移位与地基承载力要求的结构体系。
2.1.6沉降控制settlement control为防止移位建(构)筑物的过量沉降而采取的控制措施。2.1.7移位动力movingpower
为改变建(构)筑物水平或竖向位置所施加的动力。2.1.8移位控制系统movingcontrolsystem在建(构)筑物移位过程中,用于监测、调整移位动力、位移及速度的监控系统。
2.1.9移动装置movingdevice
建(构)筑物水平移位所用的滚动或滑动装置。2.1.10 升降设备jacking and descendingfacilities2
TKAONTKA
建(构)筑物升降移位时所用的动力设备,一般为螺旋千斤顶或带有自锁装置的液压千斤顶。2.1.11水平截断面horizontal cutinterface在托换结构与下轨道之间,沿一水平切面将上部结构与原基础截断。
2.2.1几何参数
构件截面面积,
钢筋截面面积
滑块受压面积:
托换染截面宽度:
构件截面周长:
钢筋或滚轴的直径:
托换梁截面高度;
托换梁截面有效高度;
滚轴长度:
箍筋间距。
作用和抗力
移位阻力;
轴向压力设计值;
轴向压力标准值;
施力设备实际总动力:
每根实心钢滚轴的承压力设计值:滑块承受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剪力设计值。
材料性能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滚轴抗压强度设计值;
滑块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4计算参数及其他
P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建(构)筑物移位的摩阻系数
3基本规定
3.0.1确定移位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前,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
3.0.2移位工程设计与施工前,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对拟移位工程进行结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必要时应进行地质补充勘察。3.0.3移位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应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安全可靠。
3.0.4移位工程在满足建(构)筑物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综合考虑日照、消防、环保、抗囊及对周围地上、地下环境的影响。
3.0.5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移位工程施工全过程及周围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峻工后应进行沉降等监测,监测至沉降稳定3.0.6承担移位工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3.0.7移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按本规程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C550的规定进行验收。
4检测与鉴定
41一般规定
4.1.1检测、鉴定前应先对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地质勘察资料设计图、工图、使用情况与环境条件等相关资料。4.1.2根据建(构)筑物移位要求制定检测与鉴定方案。动购
4.2检测与鉴定
4.2.1应对结构构件按材料强度、构造与连接、变形和裂缝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检测。
4.2.2根据检测结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评定结构的可靠性4.2.3结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受力与构造实际情况:20
2结构上的荷载应调查核实,相应的荷载效应组合与分项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
3结构或构件的材料强度、几何参数应按实际检测结果联值。
4.2.4根据原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工程现状和实测资料确定当前的地基承载力。对建(构)筑物移位轨道及新址处,应做补充地质勘察,
iiiKAoNiKAca
5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移位后建(构)筑物的使用年限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协商确定,不宜低于原建(构)筑物的剩余设计使用年限。5.1.2建(构)筑物移位前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或永久加固措施保证移位过程中结构安全可靠。5.1.3移位后结构可靠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1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保护性建筑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
5.1.4移位工程设计应包括下轨道及基础设计、托换结构设计、移位动力及控制系统设计、连接设计以及必要的临时或永久加固设计等。
5.1.5移位工程设计时应考虑移位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新旧基础的差异沉降以及新址地基的沉降或差异沉降的影响。5.1.6移位工程设计时应进行建(构)筑物的倾覆验算。5.2荷载计算
5.2.1建(构)筑物移位的设计荷载应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地震作用及建(构)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荷载5.2.2移位过程中,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取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或按实际荷载取值:风荷载可按10年一遇取值:可不考虑地震作用:牵引力按本规程第5.5.2条确定。
5.2.3就位后,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
5.2.4移位过程中的临时构件设计可按实际荷载取值。5.3下轨道及基础设计
5.3.1下轨道结构的受力分析应根据建(构)筑物移位时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进行。下轨道结构应进行承载力、刚度和沉降计算。
5.3.2设计时应考虑地基不均勾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5.3.3新旧基础连接应保证基础的整体性:严格控制新旧基础间的沉降差。
5.3.4下轨道梁宽宜大于托换梁宽,顶面应铺设强度不低于下轨道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厚度宜为30mm50mm,找平层内宜铺设钢筋网,5.4托换结构设计
5.4.1应根据检测确定的实际构造和尺寸进行结构设计。5.4.2托换结构体系应满足上部结构移位时水平或竖向荷载的分布和传递,应进行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的综合设计,应考虑移位的特殊构造要求
5.4.3承重柱的托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宜采用四面包裹式托换方式(图5.4.3(a)):2柱表面应凿毛,并用插筋连接托换染与柱3当采用单梁托换时,梁宽宜大于柱宽,梁内纵筋不应截断(图5.4.3()):
4四面包裹式托换,托换梁与柱结合面的高度h可按式(5.4.3-1)确定,且不应小于柱内纵向钢筋的错固长度和柱短边尺寸
式中:C
托换柱截面的周长,mm;
(5.4.3-1)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结合面处新旧混凝N
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较小值,N/mm:托换染与柱结合面的高度,mm,托换柱的轴力设计值,N。
(a)四面包裹式托换
(b)单染式托换
图5.4.3柱托换节点示意
1托换染:2-托换连梁,8-被托柱:4移动装置5四面包裹式柱托换节点,其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规定:INAV
系数,取1.5~2.0
式中:k
托换柱的轴力设计值,N:
托换柱周围托换梁受力截面的数量,第个托换梁的受剪承载力,N
(5.4.3-2)
6托换梁的受剪承载力,当a/h,在0.5~1.0范用内可采用下式计算:
Vu=0.42f.5ha+B.efAmho
(5.4:3-3)
系数,纵筋采用HRB335、HRB400时:取66;式中:
P一托换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1.5%时,9
配置在同
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mm
支撑反力合力作用点至柱边的距离,mm,图5.4.3#
托换梁截面宽度,mm;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托换梁截面的有效高度,mm;
沿构件长度方向箍筋间距,mm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托换梁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当h/6≤4时
V0.25p.f.bho
当h/6≥6时
Vu≤0.2peJ.bho
当4(5.4.3-4)
(5.4.3-5)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B=1.0:当混凝上强度等级为C80时,取β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fe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h
托换梁截面高度,mm.
5.4.4承重墙的托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重墙可采用沿托换梁下均匀布置支点和局部布置支点两种方式(图5.4.4).宜优先采用局部布置支点的方式:2托换梁下局部布置支点时,局部布置长度不宜小于0.5m,间隔净距不宜大于1.5m,应避开门、窗、洞口和承重构件的薄弱位置
5.4.5托换结构应形成稳定的水平平面桁架体系。5.4.6支点部位托换梁的局部抗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10
均勾布置
1-1(a)双梁式墙托换截面
局部布置
1-1(b)单梁式墙托换拔面
图5.4.4墙体托换反力点布置示意1-墙体:2-托换梁:3一移动装置,4下轨道梁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算。5.5水平移位设计
5.5.1,水平移位时,托换结构体系除应考虑上部结构荷载外还应考水平移动动力和阻力的影响:转动时,托换结构体系应考虑转动扭矩的影响。
5.5.2施力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移位可采用牵引、顶推和牵引顶推组合等三种施力方式:2施力设备实际总动力卫应大于每道托换梁的水平移位阻力F之和:
鑫球频家
(5.5.2-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