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 JG/T 294-2010 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
JG/T 294-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G/T 294-2010

中文名称: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864KB

相关标签: 空气 净化器 污染物 净化 性能 测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G/T 294-2010 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 JG/T294-2010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294—2010
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Test of pollutant cleaning performance of air cleaner2010-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08-01实施
JG/T294—2010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要求
5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环境试验舱
测量仪器和精度的规定
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试验记录表现场采样与分析方法
空气净化器一次通过净化效率、风量和阻力的检测装置化学污染源发生装置
附录G(规范性附录)风量、阻力和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检测方法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规范性附录)
化学污染物采样及分析方法
微生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空调净化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T294-2010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广州市麒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新华人工环境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宁波康瑞洁纳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都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联合讯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电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格瑞卫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智超、张寅平、李景广、张忠、冯耀忠、戴兴泉、相马尚胤、马浩、孙剑秋、王舜立、陈卉、宋昆华、严义清、曹国庆、邓高峰。1范围
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本标准规定了空气净化器的术语和定义、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JG/T294—2010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中使用的室内单体式空气净化器和安装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类模块式空气净化器的性能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GB/T2624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4295
空气过滤器
GB/T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6128
GB/T16129
GB/T17095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1
GB/T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GB/T18204.27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GB/T18801
空气净化器
GB/T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25
3术语和定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空气净化器aircleaner
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去除能力的装置。主要是指房间内使用的单体式空气净化器以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内的模块式空气净化器。3.2
环境试验舱environmentaltestchamber模拟室内环境,对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能进行测试的试验舱。1
JG/T294—2010
净化效率cleaningefficiency
在一定时间内,空气净化器对空气中某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即空气净化器工作初始污染物浓度和再次采样污染物浓度的差值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比值,并减去自然衰减系数,用%表示。3.4
自然衰减
naturaldecay
在环境试验舱内,由于自然发生的沉降、凝聚、表面沉积、吸附、聚合、分解和泄漏等现象,所导致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降低。
总衰减totaldecay
在环境试验舱内,由于净化器的工作和污染物的自然衰减,导致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总和。3.6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TVOC利用TenaxGC或Tenax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o)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已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7
净化寿命cleaninglifespan
通过净化材料在有效期内,净化效率下降到初始净化效率50%的时间计算所得的时间长度3.8
模块式空气净化器modularaircleaner安装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内的空气净化装置。3.9
单体式空气净化器
non-modular air cleaner
可以单独在室内使用的,通常自带风机的空气净化装置。4要求
4.1风量
单体式空气净化器:测试风量与产品额定风量偏差不应超过士10%。模块式空气净化器或净化材料应规定注明其表面风速或迎面风速。4.2阻力
模块式空气净化器或净化材料在其规定表面风速或迎面风速下的阻力应小于标称值。4.3化学污染物净化效率
甲醛、苯、TVOC、氨等化学污染物净化效率应分别标示。在额定风量、额定初始污染物浓度下,在评价时间内净化效率不应小于70%。模块式空气净化器应增加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测试,一次通过净化效率不应小于50%。4.4微生物净化效率
微生物净化效率不应小于70%。
模块式空气净化器应增加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测试,一次通过净化效率不应小于50%。2
4.5颗粒物净化效率
颗粒物净化效率不应小于50%。
JG/T294—2010
模块式空气净化器应增加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测试,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应符合GB/T14295的规定。4.6净化寿命
净化器的净化寿命应大于产品标称值。4.7安全性能
4.7.1臭氧增加量
单体式空气净化器的测量点设在送风出口;模块式空气净化器的测量点设在0.3m处。臭氧增加量小时均值不应大于0.16mg/m2
4.7.2紫外线泄漏量
空气净化装置周围30cm处的紫外辐照值不得大于5μW/cm。5试验方法
试验室净化效率测试所用的环境试验舱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测试使用测量仪器和精度的规定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实验的记录表可参见附录C,现场采样和分析方法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试验台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化学污染物发生装置参见附录F。5.1风量
测定风量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2阻力
测定阻力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5.3化学污染物净化效率
5.3.1净化效率的测定
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应在符合附录A规定的环境试验舱中测定。5.3.1.1测试条件
a)控制环境舱温度T=23℃土2℃;b)空气相对湿度RH=50%士10%。5.3.1.2测试准备
在舱中用一定量分析纯化学试剂(液体或气体)发生污染物浓度为10S士1S,S为GB/T18883规定的化学污染物限值。化学污染物发生器参见附录F。封闭舱,用风扇使舱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均匀。5.3.1.3测试时间
在受试空气净化器未启动的情况下,当污染物浓度相对稳定后,即浓度相对变化小于5%时,即可3
JG/T294—2010
开始自然衰减试验。实验时间与净化器测试时间相同,测试时间应按式(1)确定:式中:
测试时间,h;
测试系数,测试系数的取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环境试验舱体积取30m;
G空气净化器额定风量,m/h。
表1测试系数α的取值
净化器额定风量/(m*/h)
200自然衰减率测试
α测试系数
(1))
自然衰减的测定共采7个点,采样时间间隔为t/6,测定舱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每个时间点的浓度同时采两个平行样,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0%,取平均值。最后计算此时间段内,某一种污染物在实验舱内的自然衰减,自然衰减应按式(2)计算:b)
式中:
自然衰减率,%;
×100%
C。———在t=0、舱内无空气净化器时,某一种化学污染物在试验舱内的浓度,mg/m,C,—一在时间t、舱内无空气净化器时,某一种化学污染物在试验舱内的浓度,mg/m。5.3.1.5总衰减测试
重复5.3.1.1和5.3.1.2,控制起始浓度相对偏差不应超过10%。a)
-(2)
b)单体式空气净化器可以直接放置在环境试验舱的中心位置,或安装在空气净化器使用说明中建议的位置。模块式空气净化器放在能提供额定风量的模拟风道后,再放置在环境试验舱中。
在空气净化器正常的工作状况下,按上述5.3.1.4的操作步骤,测定相同的各个时间点的污染c
物浓度,计算净化器对某一种化学污染物的总衰减。总衰减应重复测定2次,取2次的平均值表示;如果平均值与测定值绝对值之差大于2%,需再测定1次,取3次的中间值表示。d)总衰减应按式(3)计算:
式中:
总衰减率,%;
为=℃ ×100%
C在t=0、舱内有空气净化器时,某一种化学污染物在试验舱内的浓度,mg/m;C—在时间t、舱内有空气净化器时,某一种化学污染物在试验舱内的浓度,mg/m。空气净化器对某种化学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应按式(4)计算:4
(3)
式中:
E一—空气净化器对某种化学污染的净化效率,%;ns——环境舱总衰减率,%;
n—环境舱自然衰减率,%。
5.3.2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测定
JG/T294—2010
(4)
模块式空气净化器化学污染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测定,应按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5.3.2.1测试条件
采用风道法,在空气净化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调整通风量,使其在额定面风速下测试,在风道系统入口用污染物发生器稳定发生化学污染物。污染物的发生方式参见附录F。5.3.2.2采样测试
待污染物浓度稳定以后,在净化器上游和下游连续3次取样,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照附录H进行分析。
5.3.2.3计算方法
按式(5)计算出空气净化器对污染物的一次通过净化效率E。然后计算得出3次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取平均值,得到一次通过净化效率。E, =(1
式中:
E:污染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Nii上风侧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mg/m;Nz:—下风侧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mg/m。5.4微生物净化效率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4.1净化效率的测定
5.4.1.1测试条件
×100%
在空气净化器微生物的净化效率测定中,以空气中的自然菌为污染源进行测定。5.4.1.2测试准备
·(5)
空气净化器在环境测试舱中的安装位置与采样点设置与化学污染物净化效率检测一致,在开启空气净化器前,对环境舱内的空气进行采样,得出舱内本底微生物本底浓度C。。5.4.1.3自衰减测试
按照5.3.1.3中计算得出的采样时间t,按照5.3.1.4对舱内空气进行采样,得到微生物浓度C,按照式(2)计算微生物自然衰减率n。5.4.1.4总衰减测试
在空气净化器正常的工作状况下,按上述5.4.1.3的操作步骤,测定相同时间点的微生物浓度,按5
JG/T294—2010
照式(3)计算净化器对微生物的总衰减率s。5.4.1.5计算方法
按照式(4)计算得出空气净化器对微生物的净化效率E。微生物净化效率的具体采样和分析操作按照附录I。
5.4.2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测定
5.4.2.1测试准备
模块式空气净化器微生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测定,是将空气净化器安装在测试风道上,在净化器前后各设一个采样点,采样点设置按照附录G中的规定,与化学污染物测试中的采样点一致5.4.2.2采样测试
在净化器开启后,在净化器前后同时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重复3次,每次采样流速为28.3L/min,采样时长为0.5min~5min。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照附录I进行。5.4.2.3计算方法
对数据按照5.3.2.4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空气净化器对微生物的一次通过净化效率E:。5.5颗粒物净化效率
5.5.1净化效率测定
按照GB/T18801规定的检测方法。5.5.2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测定
按照GB/T14295规定的测试方法,5.6净化寿命
5.6.1测试条件
净化寿命的测试在环境试验舱内进行,环境试验舱实验条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舱内化学污染物起始浓度为GB/T18883规定的浓度限值的100倍。5.6.2采样测试
开启受试空气净化器,以化学污染物开始通过受试净化器的时间作为起始时间(t=0),按5.3.1规定的方法测量和计算起始净化效率和待测污染物的浓度。一直进行到净化器的净化效率降至初始时50%为止,记录试验结束时间。
5.6.3计算方法
按式(6)计算得出净化寿命:
式中:
净化寿命,h;
试验时间,h;
(6)
试验浓度,mg/m;
C.标准容许浓度,mg/m。
5.7安全性能
5.7.1臭氧增加量的测定
测试要求
JG/T294-2010
对于能产生臭氧的空气净化器,需要测定其臭氧浓度。静电式空气净化器要注明检测臭氧发生量时的电压。
5.7.1.2测试准备
在环境试验舱中放置待测空气净化器,在空气净化器开启前采样作为臭氧本底值Co。5.7.1.3采样测试
空气净化器开启后,臭氧采样同时进行,测得臭氧浓度C,检测方法应符合附录H的规定。5.7.1.4计算方法
按式(7)计算得出空气净化器开启后一小时的臭氧浓度增加量:AC=CC
式中:
AC—空气净化器开启后一小时的臭氧浓度增加量,mg/m;C,空气净化器开启后臭氧浓度,mg/mC。—空气净化器开启前臭氧浓度,mg/m。5.7.2紫外泄漏量的测定
5.7.2.1测试要求
含有紫外灯管的空气净化器应进行紫外泄漏量的测定。5.7.2.2测试准备
·(7)
测试时,将待测空气净化器固定于测定架,调节距离使空气净化器距其下方垂直中心放置的紫外照度计30cm。
5.7.2.3采样测试
开启空气净化器5min后,用照度计测量其辐照度值。测量时电压应稳定在220V。然后以空气净化器为中心,移动紫外照度计,测定空气净化器周围30cm处的辐照度值,共取点不少于6点,辐照度值以μW/cm2表示,取平均值。
JG/T294—2010
环境试验舱的结构
A.1.1容积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环境试验舱
环境舱的容积尺寸为30m,高度不小于2m,建议尺寸为3.5m×3.4m×2.5m。均勾度不小于80%,相交的二平面处采用不小于100mm的圆弧过渡,内壁建议采用化学情性的,无吸附的不锈钢材料,标号304以上,表面平滑度达到2B以上。A.1.2
密封材料
聚四氟乙烯等无吸附、低散发的密封条。a)
b)空气温度T=23℃士2℃。
空气相对湿度RH=50%士10%。
舱内空气本底浓度:单种气体污染物<20μg/m;TVOC<150μg/m。A.1.3
气密性
在10Pa内外压差下,环境试验舱内的空气泄漏量应小于0.3m/h。采样管
双采样管设置,设有双回样管,采样管和回样管均为不锈钢管或聚四氟管。采样点位于试验舱中心,回样点在距离舱内壁不大于0.5m处。2环境试验舱的详图
见图A.1。
检测内舱;
检测外舱。
一内舱空气处理系统;
2风阀;
一粗效过滤器;
恒温恒湿空调;
变频风机;
粗效过滤器;
化学过滤器;
高效过滤器;
恒温值湿空调:
粗效过滤器;
11———风阀;
12——外舱空气处理系统;
一排风机;
14—孔板流量计;
15—电加湿器;
搅拌风扇。
JG/T294—-2010
外舱空气处理系统回风口;
一空气处理系统送风口;
一内舱空气处理系统进风口;
d—内舱送风口;
一内舱排风口;
排到室外。
图A.1环境试验舱示意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