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46/T 224-2012 花鳗鲡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DB46/T 224-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224-2012

中文名称:花鳗鲡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48KB

相关标签: 鳗鲡 池塘 养殖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46/T 224-2012 花鳗鲡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DB46/T224-2012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150
备案号:33831-2012
DB46/T2242012
花鳗俪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el culture2012-04-18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05-18实施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强、李芳远、延南、陈永平。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12年4月。
DB46/T2242012
1范围
花鳗俪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DB46/T2242012
本标准规定了花鳗(Anguillamarmorata)养殖环境、养殖池塘、养殖基础设施、苗种来源与培育、成鳗养殖、常见病害防治以及养殖日志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花鳗池塘养殖。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T5069
NY5071
NY5072
SC/T1004
SC/T7014
术语和定义
无公害食品鳗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鳗配合饲料
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属鳗目鳗丽科,皮肤有斑纹,长鳍型,肛门至背鳍前端基部间长为全长的16.3%:脊椎骨100~110个;属于热带一温带区种类。分布最为广泛,在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日本以及我国南方均有分布。个体为该属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30千克以上。身体粗壮,腹鳍以前的躯体呈圆筒,后部稍侧扁,总体看来身体延长呈棒状。3.2
苗种培育
指玻璃鳗(白仔鳗)经过培育,体色逐渐变成黄褐色、皮肤出现斑纹,规格达到5g/尾10g/尾。3.3
成鳗养殖
指黑仔鳗养殖到上市规格。
4养殖环境
4.1养殖水温
养殖花鳗水温最低不低于12℃,最高不高于35℃。4.2环境
DB46/T2242012
养殖产地应交通便利,周边无工业、农业、畜牧业、轻工业的污染源;环境基本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4.3水源水质、池塘水质
养殖产地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应符合NY/T5069的规定。
5养殖池塘及设施
5.1养殖池规格
5.1.1苗种培育池
水泥池,按放养花鳗缅的规格大小,一般分为两级,顶部需设有遮阳防雨设施。级池用于白仔鳗培育(养至5g/尾~10g/尾),面积10m2~15m2,池深0.7m~0.8m;二级池用于黑仔鳗培育,面积15m2~25m2,池深1.1m~1.2m5.1.2成鳗养殖池
成鳗养殖池为土池结构,面积2000m~6000m,池深2.0m~2.5m(养殖水深1.6m~2.0m)。5.1.3选别池
水泥池结构,面积100m2~200m2,池深1.1m~1.2m,池内设置选别架和网箱装置,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子顶部有遮阳防雨设施。5.1.4净化池
采用土池结构,将各养殖池的养殖废水排出后集中于该池净化,其蓄水量应高于养殖水量的30%。5.2增氧机配置
5.2.1苗种培育池
每200m2水面设置一台1.1kW的鼓风机进行充气供氧。增氧方式分两种,一种沿水泥池壁环状微孔塑胶管充气增氧,一种是于池塘顶部悬挂充气石充气增氧。
5.2.2养殖土池
选用水车式增氧机,功率0.75kW,每ha放置2台,有条件者可同时配置40~60w耕水机2~3台。5.3基础性仪器设备
养殖场应配备生物显微镜、冰箱、解剖工具、水质分析仪、电子秤等仪器设备。鳗苗来源、鉴别方法、质量要求6.1鳗苗来源
从菲律宾、越南沿海水河口区域捕获获得,并经相关部门检验检疫的健康苗种。6.2玻璃鳗鉴定方法
DB46/T2242012
尾鳍有黑色素斑点;活动性比日本鳗苗弱:体表有斑纹、斑点;吻端稍圆,背鳍起点较前:0.5g/尾~1.0g/尾时,体色土黄色,斑点显著。全长为45~55mm,体重为0.11~0.16g;长鳍型,脊椎骨节数为100~110。
6.3玻璃鳗质量要求
6.3.1外观
体色:白色,半透明,光洁,无斑点。体态:个体大小均匀,无畸形,无损伤。活力:在水中游动迅速强劲有力,离水置于手掌上,苗体左右摆动敏捷。6.3.2可数与可量指标
6.3.2.1可数指标
伤残率<2%。
6.3.2.2可量指标
全长(cm):3cm~5cm
规格(g/尾):0.20g/尾~0.25g/尾。6.3.3检疫
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口鳗苗。7放苗前的准备
7.1苗种培育池准备
检查培育池壁各处有无裂缝和漏洞,若有应及时修补;检查进排水通道有无堵塞;安装合适的饲料台和诱食灯。清洗池子,去除池内污杂物。7.2配套设施安装与调试
检修、安装并调试增氧设施和抽水、排水设施等必需的配套设施与设备。成鳗养殖池四周安装防逃设施,材料:钢丝网片;网目规格:1×1cm;高度:50cm7.3苗种培育池、工具消毒www.bzxz.net
苗种培育池消毒
DB46/T2242012
新建的苗种培育池在投苗前应进行脱碱处理,一般使用浓度为3.0~5.0mg/L草酸浸泡20d以上脱碱,pH值稳定在6.5~8.5;投苗前1d,使用浓度为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d,排干洗净后备用。
旧的苗种培育池在投苗前应充分曝晒,投苗前6~7d,采用漂白粉20mg/L或生石灰200mg/L全池浸泡消毒4d~6d,然后用清水清洗;投苗前7d,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d,使用浓度为20mg/L,排干洗净后备用。
7.3.2工具消毒
将工具用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使用前用清水洗刷干净。苗种放养
8.1放养时间
每年4月份~9月份为最佳投苗时间。8.2放养密度
800尾/m2~1000尾/m2
8.3放苗水深
30cm~40cm
8.4盐度
池水盐度控制在3%o~8%o。
8.5调温与放苗
苗种入池前,应进行调温。关闭增氧设施,使池水呈静止状态。将装有鳗苗的苗袋放入池中过渡45min左右,当苗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相同时,即可解袋并逐步加入池水后放苗。8.6苗种消毒
苗种投放前用20%o盐水或1mg/L~1.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s~20s:也可在投苗12h后,全池泼洒土霉素1.5mg/L~2.0mg/L或聚维酮碘0.1mg/L~0.2mg/L,药浴24h。使用的药物应符合NY5071规定。
9鳗苗养
9.1饵料的准备
可用水虾蚓或配合饲料投喂。投喂前,水虾蚓用5%10%o的盐水浸泡0.5h,然后换水漂洗干净即可投喂。投喂的配合饲料必须符合SC/T1004和NY5072的规定9.2诱食驯化
9.2.1退盐
DB46/T2242012
鳗苗在入池24h后,对池水的盐分逐步进行淡化,每天注换水大约10cm,5d~7d后将盐份退尽。若出现受伤苗偏多的情况,可以延长退盐时间,且每天换水必须加盐维持到伤苗正常为止。9.2.2诱食驯化
可用水蚯蚓引诱开食,第一餐从夜间开始。第1d~3d,将消毒处理好的水虾蚓绞碎后全池均匀泼洒并逐渐缩小泼洒范围至饲料台附近,投饵前15min关停增氧设施。第3d~4d,将饵料台放至池底,将经消毒处理过的水虾蚓放入饵料台内,并打开饵料台上方的诱食灯,利用灯光引诱鳗苗上饵料台摄食。摄食结束后即关灯并打开增氧设施。经3d~5d诱食,有85%以上的鳗苗上台摄食,诱食即获成功,可进行正常投喂。
9.2.3投饵量
诱食期间日投喂量为鳗苗体重的15%~20%,逐日递增,正常投喂后可达到20%~35%;原则上掌握在0.5h~1h内吃完为宜。
9.2.4投喂次数
每天3次~4次,每次间隔6h~8h。9.3饵料转换
9.3.1转换时间
鳗苗规格达到1.25g/尾~2.00g/尾,即可进行饲料转换投喂鳗白仔配合饲料,投喂的配合饲料必须符合SC/T1004和NY5072的规定9.3.2转换方法
转料前应停食1d。转料时,将鳗苗料掺入水蜥蚓中混合进行投喂。转料第一天,水虾蚓与鳗苗料的比例为4:1,逐日增加白仔配合料的比例,直至全部投喂白仔料为止。9.3.3投饵量
饲料转换后,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鳗苗总体重的8%~10%。9.3.4投喂次数及时间
每日投喂2次,时间为5:00~6:00和18:00~20:00。9.4日常管理
9.4.1水质管理
9.4.1.1换水
诱食期间,每天换水率100%120%;正常投喂后,每天的换水率可适当减少至80%~100%:换水时,应同时进水,尽量保持水位水温相对稳定。9.4.1.2排污
诱食期间,每次投饵2h后,用虹吸法把残饵、粪便等杂物清除:正常投喂后,除继续吸污外,每天卓晚打开排污口排污1次。
9.4.1.3水位调节
DB46/T2242012
正常投喂后,池水水位可逐渐提高,每天增高3cm5cm,直至水位80cm~100cm为止:同时提高饲料台,直至离水面3cm~5cm左右。9.4.1.4水质监测
对水质理化指标要进行定期测定,并做好检测记录。池水中各项水质指标应符合NY/T5069规定,9.4.1.5巡池检查
经常检查增氧设施是否正常运转。观察鳗苗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浮头、逃逸和发生病害。10
筛选与分池
10.1准备工作
用于鳗苗筛选与分池的选别池、分养池及筛选用具应彻底曝晒、消毒和清洗,按上述7.3执行。筛选前应提前1d停止喂食
10.2鳗苗收集
将出苗口打开,鳗苗随水流出,用网袋收集,排水必须缓慢,避免造成损伤。10.3筛选
当大部分鳗苗规格到达4g/尾~10g/尾时应进行筛选分池。鳗苗采用竹制或木制筛选器进行筛选。10.4分池
将筛选所得的不同规格的苗种,放入相应的分养池进行培育。鳗苗池、选别池及分养池的池水温差不得超过+3℃。个体规格小于2g/尾的鳗苗,重新投喂水蚯蚓培育。苗种培育(黑仔鳗)
11.1放养前的准备
参照7.1-7.3规定执行
11.2苗种放养
同一培育池的苗种放养规格应相对一致。放养密度见表1。表1不同规格苗种放养密度
规格(g/尾)
11.3苗种消毒
放养密度(尾/m2)
500~600
400~450
放养后的当天傍晚,药物消毒方法按上述8.7执行。规格(g/尾)
放养密度(尾/m2)
250300
150~200
11.4饲养管理
11.4.1饵料转换
DB46/T2242012
经筛选后的小规格鳗苗仍然投喂白仔鳗料,并逐渐增加苗种料(黑仔鳗料)的比例来转换饲料。所使用的饲料必须符合SC/T1004和NY5072的规定。11.4.2饲料调制
黑仔鳗料添加1.3倍~1.5倍的水量及3%~5%的海水鱼油,用搅拌机调制成柔软而膨胀、粘性强、不易流散的团块状后方可投喂。在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及药物时,先用水拌匀,然后再加入饲料。11.4.3投饲方法
在紧靠通道一侧设置饵料台一个,规格为1.5mx1.0m,饵饲料台底部略低于水面。调制成的饲料直接放入饵料台中。
11.4.4投饵量
根据池中苗种的规格和重量、活动情况、前一天的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等而定,每次投喂量以0.5h内吃完为宜。投饵率见表2。表2不同规格苗种的配合料投饲率规格(g/尾)
11.4.5投喂次数和时间
饲料种类
白仔鳗料
黑仔鳗料
投饲率(%)
规格(g/尾)
3.5~7.0
每日投喂2次,分别在5:00~6:00和18:00~20:00投喂。11.5日常管理
11.5.1温度控制
饲料种类
黑仔鳗料
幼鳗料
投饲率(%)
苗种培育期间换水、排污应注意水温变化保持在3℃以内,应注意天气对水温的影响。11.5.2排污
每次摄食后捞除残饵,并将饵料台洗刷干净并晾干。每天投饲后2h进行排污工作,每15d刷洗池底及池壁1次。
11.5.3换水
每天换水率80%100%。换水时,应同时进水,尽量保持水位水温相对稳定。11.5.4水质监测
按上述9.4.1.4执行。
11.5.5巡池检查
按上述9.4.1.5执行。
11.6苗种分养
DB46/T2242012
苗种经35d50d饲养后,体重增大,池内密度相对增大,个体大小出现差异,需进行筛分、稀养。11.6.1分养前准备
分养前抽样检查,测量计算出苗种平均规格和各档大小比例,作出相应的工作准备和放养安排。具体准备工作按10.1执行。
11.6.2选别工具
个体规格小于5g/尾的采用竹制筛选器筛选,规格大于5g/尾的可用木制槽式筛选器筛选,11.6.3分养操作
参照10.2和10.4执行。
12成鳗养殖
12.1放养前的准备
12.1.1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清整池塘,将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翻耕,曝晒10d~15d。12.1.2池塘消毒
每ha用生石灰1200kg~1500kg均匀泼洒池底消毒,7d后,加注新水30cm~40cm后,每ha用漂白粉120kg~150kg消毒池水,3d后即可施肥培养水质。12.1.3培养水质
用无机化肥或生物有机肥培养水质。无机肥使用尿素和复合肥(15-15-15),按1:1混合使用,用量为30kg/ha~40kg/ha。生物复合有机肥,用量为5kg/ha~15kg/ha。12.2机械配备
每0.3ha~0.4ha池塘配置0.75kW水车式增氧机一台,40~60W耕水机一台:配备进水设施,用以加、注水。
依据池塘总动力负荷的70%配置备用发电机组,以备停电时使用。12.3苗种放养
12.3.1放养时间
大于30g/尾的大规格苗种可常年放养,10g/尾~30g/尾的小规格苗种于每年3月下旬至10月放养。12.3.2放养密度
按表3的规定执行。
放养规格(g/尾)
35~100
12.4饲料投喂
表3池塘饲养鳗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尾/m2)
水源充足
饲料投喂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12.4.1定质
DB46/T224-2012
水源一般
所投喂的饲料必须来自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饲料加工厂,并符合SC/T1004和NY5072的规定。拌料时一次性加足水量,并保持一定的搅拌时间,确保所拌饲料膨化松软、成团而不散,12.4.2定量
投饲量控制在15min内吃完为宜,避免过分饱食诱发肠炎。日投饲率按表6,依天气、水温和鳗摄食状况适时调整投饵量。
12.4.3定时
日投喂2次,5:00~6:00和18:00~20:00投喂。12.4.4定位
设置饵料台,定点投喂。
表4不同规格鳗配合料的投饲率
规格(g/尾)
12.5水质调节
12.5.1物理调节方法
12.5.1.1加、换水调节
饲料种类
黑仔鳗料
幼鳗料
成鳗料
投饲率(%)
夏季每月加水2次,每次加水量为池水的10%~15%:在秋季末至早春季节,每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20%;台风前夕、雷阵雨天气,池塘缺氧时可加大换水量。12.5.1.2机械调节
采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时间为2h~3h:台风前夕、雷阵雨天气,可适当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耕水机每天24h开启。同时,每次投料前,提前1小时开增氧机,投料1销售后关闭增氧机。12.5.2化学调节方法
12.5.2.1检测池水的pH值
DB46/T224-2012
当pH值在7以下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45kg/ha~75kg/ha,直至池水pH值在7.5~8.5为止。
12.5.2.2控制池水透明度
夏季池水透明度在20cm~30cm,冬季大于30cm时,应适当减少换水量,使用水质调节剂或生物有机肥,以增加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改善池塘水体溶氧及水质状况。12.5.3生物调节方法
12.5.3.1每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如光合细菌每ha用量为75L~100L,复合菌每ha用量为30L~45L。
12.5.3.2每ha放养规格为每尾0.25kg~0.5kg的鲢、鱼各750尾~1200尾,控制蓝绿藻过度繁殖。
12.5.3.3池塘内底栖动物数量较多时,每ha可放养规格0.15kg~0.25k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鱼种300尾~450尾。
12.6日常管理
12.6.1巡塘
每天巡塘观察2次,清晨观察池塘水色变化,有无浮头,鳗病害等情况,并检查塘基有无渗漏;伤晚着重观察池塘水色变化,池水肥度,鳗缅摄食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加、换水或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
12.6.2防止鳗浮头、泛池
鳗养殖密度较大、池底淤泥较多,或台风前夕,暴风雨引起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均会引起池水缺氧,引起鳗浮头;池塘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锐减时,也会引起鳗浮头或泛池。应及时察觉并按上述12.5的措施处理。
12.6.3水质检测
定期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按9.4.2.4执行。12.7成鳗收获
捕捞前应停食1d~2d。采用尼龙网拉网捕捞,每池拉网扦捕3~4次后,即可干池清塘。干池清塘应于阴雨天进行,晴天应于上午8:00~9:00前结束。12.8成鳗运输
12.8.1运输前准备
运输前须停食2d~3d,鱼包装运输前,先要作好包装品、运输工具、接运和运输过程中应急措施的准备。如条件允许,可让鳗鱼在停食、密集、新水冲瀑的条件下暂养24h~30h,使鳗鱼脱去体表粘液,吐净胃内食物,排净肠内粪便,肌肉紧缩,新陈代谢水平降低,耗氧下降,鱼体便能适应长途运输的环境,从而提高运输成活率。12.8.2运输方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