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33/T 402.2-2014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2部分:珍珠接种及育成技术规范
DB33/T 402.2-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402.2-2014

中文名称: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2部分:珍珠接种及育成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66KB

相关标签: 河蚌 育珠 技术规范 珍珠 接种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3/T 402.2-2014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2部分:珍珠接种及育成技术规范 DB33/T402.2-2014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150
DB33/T402.2—2014
代替DB33/T402.2-2003、DB33/T402.3-2003河育珠技术规范
第2部分:珍珠接种及育成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freshwatermusselpearl nurturingPart 2: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ssel operation and culture2014-12-31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01-31实施
本部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B33/402—2014
本部分代替DB33/T402.2-2003《河蚌育珠技术规范第2部分:珍珠接种技术规范》和DB33/T402.3-2003《河蚌育珠技术规范第3部分:育珠蚌养殖与采珠技术规范》。与原DB33/T402.2-2003和DB33/T402.3-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的接种时间和接种水温;一增加了珠核和象形模型的消毒方法;一细化了组织小片规格说明,
一一修改了PVP保养液配方;
-将“插片”改为“接种”并增加了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的接种流程;-增加了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的接种部位说明;一增加了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的接种创口说明;一增加了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接种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删除了外荡吊养密度的说明,修改了池塘吊养密度的说明;修改了吊养深度的说明:
一修改了养殖管理说明;
删除了表1蚌病治疗方法,增加了附录A。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部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诸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爱菊、刘金殿、蒋文秤、朱俊杰、骆年华。本部分代替了DB33/T402.2-2003和DB33/T402.3-2003,DB33/T402.2-2000、DB33/T402.3-2003均为首次制定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1
1范围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2部分:珍珠接种及育成技术规范DB33/402—2014
DB33/T402的本部分规定了淡水无核珍珠、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接种的术语和定义,接种时间和水温,接种前的准备,接种,养殖环境条件,养殖方式,养殖方法,蚌病防治,养殖周期,采珠方法和珍珠保存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接种淡水无核珍珠、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及河蚌养殖。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部分。3.1
作业蚌(手术蚌)OperationMussel制片蚌和插片蚌的统称。
制片蚌(供体蚌)
Donormussel
用于制取组织小片的蚌。
插片蚌(育珠蚌,受体蚌)RecipientMussel用于接种组织小片、珠核以及象形模型的育珠母蚌。3.4
组织小片(
Graft tissue Piece
河蚌外套膜的边缘膜内、外表皮被分离后,把外表皮及相连部分结缔组织切成的块状膜片。3.5
DB33/T402.2—2014
珠核Beads Nuclei
由河蚌珍珠层加工形成,为珍珠的同源物质,其比重、硬度和膨胀系数等与珍珠基本一致。3.6
象形模型
Pictographic model
采用蚌壳、塑料、石蜡、陶瓷等材料雕刻成各种形象逼真的动物、人像、风景等模型,简称“像模”。3.7
接种GrafttissuePieceimplantation为了培育珍珠,把组织小片、珠核以及象形模型植入蚌的合适组织内的操作过程,4接种时间和水温
4.1接种时间
无核珍珠、有核珍珠及象形珍珠接种均以每年的3月~6月或9月~11月为宜。接种手术应避开繁殖期。
4.2接种水温
无核珍珠、有核珍珠及象形珍珠接种适宜水温15℃~30℃,最适水温20℃~25℃。接种前准备
5.1作业蚌选择
5.1.1蚌源
以人工培育的作业蚌为宜。
5.1.2蚌龄
5.1.2.1制片蚌
制片蚌以不超过1足龄为宜。
5.1.2.2插片蚌
无核珍珠:当年长至7厘米以上的蚌;有核珍珠及象形珍珠:2龄以上,2龄~3龄为宜。5.1.3蚌长及体重
5.1.3.1制片蚌
蚌壳长7厘米~9厘米,个体重不应低于20克。5.1.3.2插片蚌
无核珍珠:蚌壳长7厘米以上,个体重不应低于20克;有核珍珠及象形珍珠:蚌壳长15厘米以上个体重不应低于300克。
5.1.4质量要求
DB33/402—2014
壳厚,无损伤。外壳色泽鲜艳、光亮,呈深绿至青蓝色,或黄褐色。生长线明显。外套膜肥厚细嫩,呈白色,不应脱离壳。斧足肥硕,软体部健壮、饱满。无伤无病,生命力强盛,生长季节的生长速度快。5.2作业蚌暂养
水温20℃为宜。自繁自用的蚌暂养10天,外地买进的蚌暂养30天,以蚌体养肥为准。用网袋或网箱吊养,密度不超过3×10”只/公项。5.3手术用具
5.3.1开蚌壳用具
开壳器、“U\形钢丝固口塞子。5.3.2制组织小片用具
剖蚌刀、切片刀、平头镊子、剪刀、小片板(深色)、划膜刀、解部盘、PVP保养液、滴管、大小盆、桶、毛巾和脱脂棉等。
5.3.3接种用具
手术架、开壳器、固口塞、拔鳃板、创口针、送片针、平头镊子、核片同植针、通道器、拨模棒、多西环素消毒液、滴管、盆、黑布、毛巾和脱脂棉等。5.4消毒
5.4.1用具
所有固体用具使用前需用开水煮沸消毒5.4.2珠核
用10%的稀盐酸进行反复洗涤30分钟,再用新鲜制备的石灰水反复洗涤至珠核的pH为中性,然后将珠核置于沸水中杀菌消毒40分钟,最后用多西环素消毒液充分清洗,纯净水(pH7.2~pH7.3)浸泡24小时,去水滴后再经生石灰干燥,装于灭菌的磨口玻璃瓶。5.4.3像模
像模需用酒精消毒后,再用脱脂棉擦干后使用。6接种
6.1组织小片制备
6.1.1制片流程
选→蚌一→洗污→开膜一→取下外表皮→洗去粘液污物一→切去色线一修边→切片。6.1.2制片要求
宜采用撕膜法制取小片。
DB33/T402.2—2014
6.1.2.1规格
组织小片视作业蚌和所需珍珠的规格而定,具体为:无核珍珠:以3.0毫米~4.0毫米见方为宜;一一有核珍珠及象形珍珠:以1.0毫米~2.0毫米见方为宜。6.1.2.2厚度
以0.4毫米~0.6毫米为宜。
6.1.2.3时间
二一个蚌的小片制作应在2分钟内完成6.1.2.4操作
一刀定形,切口整齐,小片正面不应碰伤或擦伤,不能有色线残留。6.1.2.5处理及存放
6.1.2.5.1制好的小片应立即滴入PVP保养液保护,保持湿润,避免日晒风吹,保持清洁。小片不能久置,应边制边插,以5分钟内插种完为宜。6.1.2.5.2将500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15克和多西环素0.4克~0.6克,混合后振荡均匀即成PVP保养液,现配现用。6.2接种
6.2.1流程
6.2.1.1无核珍珠:选蚌→开壳→加塞一→洗污→挑片一→创口→插片→整圆→去塞→标号。6.2.1.2有核珍珠:选蚌→开壳一→加塞一洗污→创口一→通道→穿核、贴片→送核一→消毒一去塞一→标号。6.2.1.3象形珍珠:选蚌→开壳→加塞一→洗污→创口→通道→送模→贴片(非附壳珍珠)→消毒→去塞一→标号。
6.2.2要求
6.2.2.1开壳
用开壳器轻缓开壳,双壳撑开的距离为0.8厘米~1.0厘米。6.2.2.2部位
6.2.2.2.1无核珍珠:接种部位以外套膜中央膜的中后部、鳃能遮盖的地方为宜,但不能超过蚌体长的二分之一。
6.2.2.2.2有核珍珠:接种部位在外套膜边缘或内脏囊,其中内脏囊接种的具体位置以唇瓣右下面、内脏背侧、斧足与内脏囊交界处为宜。6.2.2.2.3象形珍珠:接种部位位于外套膜和贝壳连接处。6.2.2.3创口
6.2.2.3.1无核珍珠:创口与小片间隔排列呈品”字形。创口大小以能使组织小片插入为宜。6.2.2.3.2有核珍珠:创口大小以刚好通过珠核为宜;创口深度为核径的1.5倍为宜。4
6.2.2.3.3象形珍珠:创口大小以象形模型通过为宜。6.2.2.4数量
6.2.2.4.1无核珍珠:接种数量按蚌体规格而定,每蚌以32片为宜。DB33/402—2014
6.2.2.4.2有核珍珠:接种数量按蚌体、珠核规格和接种部位而定,外套膜接种每蚌以6个~8个珠核为宜,内脏囊接种每蚌以1个珠核为宜。6.2.2.4.3象形珍珠:接种数量按蚌体和象形模型规格而定,每蚌以2个象形模型为宜。6.2.2.5操作
6.2.2.5.1无核珍珠:送片针应挑在组织小片的正中。组织小片的外表皮应卷在里面,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的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然后退出送片针,同时用创口针将小片整圆。挑片、创口、插片、整圆应一次成功。
6.2.2.5.2有核珍珠:切开创口后,从送核口伸入通道器,进行通道,后退出通道器:将珠核套在送核器的针上,用针尖穿刺组织小片中央,使小片表皮紧贴珠核,左手用钩针将创口扩开稳定,右手将珠核与小片用腕力从送核口送达核位,然后用钩针压住创口退出送核针。创口、挑珠、贴片、送核应一次成功。
6.2.2.5.3象形珍珠:附壳珍珠应先用湿海绵球擦净中央膜处手术部位,用通片针挑起剥离的外套膜,再用镊子夹住像模的一端,正面向上,底面贴壳,以45°角慢慢地从创口送进,用拨模棒调整像模位置,并轻轻压一下外套膜,使之与像模紧贴;非附壳珍珠也应先用湿海绵球擦净中央膜处手术部位,切开创口,用通片针挑起剥离的外套膜,再用镊子夹住像模的一端,正面向上,底面贴壳,以45。角慢慢地从创口送进,拨模棒调整像模位置。用送片针挑起组织小片从创口处进入,帖在像模表面,退出送片针。送模时应注意平拿平放。6.2.2.6处理
接种完成后立即在创口滴加多西环素消毒液消毒,拔掉固口塞子待养。6.2.2.7时间
每只蚌插片的时间应在5分钟内完成。完成接种手术的育珠蚌,立即吊养于育珠水域。7养殖水域环境条件
7.1地理位置
养殖育珠蚌的水域应阳光充足,水源丰富,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7.2水域条件
养殖育珠蚌的水域,面积以1公顷~3公项、常年水深以2米~3米为宜。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土质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以粘土、水底淤泥厚度以15厘米为宜8养殖方式
以蚌为主,套养一定比例鱼类。鱼蚌数量比以1.5:1为宜。5
DB33/T402.22014
放养品种
养殖方法
9.1吊养架设置
鱼蚌综合生态养殖模式下套养鱼类的参考种类、规格及数量表表1
数量(尾/公顷)
15002000
1500~2000
1500~2000
规格(克/尾)
100~150
100~150
150~250
150~250
采用延绳式吊养育珠,以毛竹为桩,用聚乙烯绳相联,每间隔2米吊一个浮子(渔用浮子等)。9.2吊养工具的制作
9.2.1方网箱
规格40厘米×40厘米×12厘米,网目2.5厘米。9.2.2网夹
竹片长50厘米,宽2厘米;网片长17目、高6目,网目4厘米。竹片两端打孔,串扎网线,竹片中间用网片做成网袋
9.3吊养密度
吊养育珠蚌7000只/公项~8000只/公。9.4吊养方法
9.4.1蚌体长小于12厘米的育珠,使用方网箱,每箱装10只~20只。养殖一年后(蚌体长12厘米为宜)转入网夹。
9.4.2蚌体长大于12厘米的育珠蚌,使用网夹。手术完毕后的育珠蚌吊养时,蚌体后端在上前端在下,腹缘斜向朝上装入网夹袋,每袋装3只~4只。9.5吊养深度
育珠蚌的吊养深度以40厘米~50厘米为宜。9.6养殖管理
9.6.1投喂配合饲料
每天上午8:00~10:00投喂,投喂量为鱼体存塘量的1%~2.5%。9.6.2施入生石灰
吊养期间,1公顷水域每月用生石灰150千克~200千克,使pH值维持在7~8.5,确保池水肥、活、嫩、爽,维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6
9.6.3定期加注新水
DB33/402—2014
5月~9月,每天注水3小时~5小时,交换10%的池塘水体,使水体溶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9.6.4定期检查
手术完毕吊养7天以后,检查蚌的成活,蚌大量死亡时应立即停止接种手术。以后应每隔半个月检查一次,发现死蚌立即清除。及时洗刷和清除网袋、网箱上的附着物,吊养设施破损及时修复。10
蚌病防治
10.1蚌病预防
吊养期间,1公顷水域每月用生石灰150千克200千克,兑水全池均匀泼洒,保持池水pH值为7~8.5。
10.2蚌病治疗
蚌病治疗方法详参见本标准附录A。11养殖周期
无核珍珠育珠蚌的养殖周期为三夏二冬至四夏三冬,有核珍珠和象形珍珠的养殖周期为二夏一冬至三夏二冬。
12珍珠采收
12.1季节
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wwW.bzxz.Net
12.2方法
12.2.1剖蚌取珠
将已育成珍珠的蚌,用剖蚌刀切断前后闭壳肌,打开双壳,取出珍珠。12.2.2活蚌取珠
用开壳器将已育成珍珠的蚌撑开,加固口塞固定:置于手术架上,洗去蚌内污物:用拨鳃板将鳃和斧足等拨向一侧,用开口针在每个珍珠的小突起上将珍珠囊划开一个小口,再用拨鳃板在珍珠突起的底部朝上推,将珍珠从开口处推挤出来;或用弯头镊子把珍珠取出。12.3洗涤
先将取出的珍珠放入清水盆中洗去污物,用有机溶剂在pH为7~7.5的条件下浸泡,再将珍珠放入清水盆中,漂洗数分钟捞出,用清洁的白毛巾或绒布擦干,打光。13存放
DB33/T402.2—2014
将打光后的珍珠装进布袋,放在通风透气的橱架上保存模式图
珍珠接种技术模式图、育珠蚌养殖及采珠技术模式图参见本标准附录B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