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51-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951-2014
中文名称:鮸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56KB
相关标签:
人工
繁育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3/T 951-2014 鮸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DB33/T951-2014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5.150
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DB33/T951—201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breeding ofMichthys miiuy2014-12-31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01-31实施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海忠、柳敏海、傅荣兵、彭志兰、楼宝、詹纬。DB33/T951—2014
1范围
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DB33/T951—2014
本标准规定了(Miichthysmiiuy)人工繁育环境条件及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催产与孵化、苗种培育、鱼病防治、苗种出池与运输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人工繁育室内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3环境条件
3.1场址选择
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繁育用水
海区的自然新鲜海水,经暗沉淀、砂滤处理后使用,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3.3繁育设施
具有鱼类人工繁育所需的亲鱼池、产卵池、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及与之相配套的水、气、电、热等供应设施。亲鱼池、产卵池、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可以共用。池为半埋式水泥池,圆形或长方形,以圆形为宜,若为长方形,长:宽<2:1。池底向出水孔倾斜,有1%的比降度,利于排水与出苗,单池面积以10m~30m为宜,池深1.2m~1.5m。4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
4.1亲鱼选择
4.1.1亲鱼来源
自然海区采捕的野生亲鱼,或人工培育的子代亲鱼。4.1.2外观及规格
体色正常(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无伤疤,无畸形,2龄~6龄为宜,体重在1.5kg以上。1
DB33/T951—2014
4.1.3性比
雌、雄鱼比以1:1为宜。wwW.bzxz.Net
4.2亲鱼强化培育
4.2.1水温
亲鱼强化培育水温22℃~28℃。4.2.2饵料
饵料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鲜活饵料为主,日投饵量按体重的3%~8%,并在饲料中添加0.1%~0.2%的维生素E和0.1%~0.2%的卵磷脂。4.2.3管理
强化培育盐度25%o~30%、溶氧>5mg/L。培育密度1kg/m~1.5kg/m。日换水量大于70%或使用流水,换水温度差<0.5℃,盐度差<2%o。5催产与孵化
5.1亲鱼要求
发育良好,鱼体无伤,体表光滑和活动正常。成熟雄鱼腹部抚摸可感觉到其体内有2条长且硬的精巢,挤压腹部时能从殖孔中流出乳白色精液。成熟雕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用手轻抚,有柔软和弹性感。探卵器或吸管得到的卵径大小为0.9mm~1.2mm,油球聚积,油球径为0.31mm~0.34mm,卵呈游离状。
5.2催产方法
胸腔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s),雌鱼按体重2ug/kg~3ug/kg注射,雄鱼剂量减半。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18h~36h内自然产卵、排精。自然受精。5.3孵化
5.3.1受精卵的收集与处理
用溢水法或捞网法收集浮于水面的优质受精卵,再经清洗、去除污物。入池孵化,5.3.2孵化条件
受精卵密度3.0×10ind/m~5.0×10ind/m,静水孵化,微充气,温度22℃~27℃,盐度22%~30%,溶氧>5mg/L,pH8.0~8.6。
6苗种培育
6.1培育条件
DB33/T951—2014
温度22℃~28℃,盐度22%~30%0,溶氧>5mg/L,pH8.0~8.6。控制光照强度在5001x~20006.2饵料及投饵
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幼体、桡足类等。饵料的投喂量,轮虫5ind/ml~10ind/ml;卤虫幼体0.5ind/ml~2ind/ml;桡足类0.5ind/ml1.0ind/ml。鱼苗孵出后第3日龄25日龄投喂轮虫:15日龄~25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0日龄~50日龄,投喂40目滤网下的活体桡足类。
轮虫在投喂前用小球藻和轮虫强化剂强化培养24h以上;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乳化鱼肝油强化培养12h以上。
6.3培育密度
初孵仔鱼放苗密度为2.0×10*ind/m2~4.0×10*ind/m2,仔鱼早期2.0x10°ind/m~4.0×10ind/m,仔鱼后期1.0×10ind/m~2.0×10°ind/m,稚鱼期0.5×10*ind/m~1.0×10ind/m,幼鱼期0.2x10tind/m~0.5x10tind/m。
6.4日常管理
每天换水1次~2次,日换水量10%~200%,根据鱼苗密度,水质情况进行调整。换水时要注意新旧水的温度差<1℃,盐度差<2%
从5日龄后开始吸污,根据育苗池底粪便、残饵多寡,每天吸污1次~2次。7鱼病防治
7.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积极治疗。鱼病防治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7.2预防措施
操作应细心,防止鱼体受伤。病鱼、死鱼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部分鱼体发病时做好隔离、防治工作。
7.3亲鱼鱼病治疗
常见亲鱼鱼病及治疗方法见附录A,8苗种出池与运输
鱼苗体长达到2.5cm以上,就可出池。出池前需进行拉网锻炼。运输前停饵一天,宜采用开放式容器充纯氧运输,装苗密度<20000ind/m,保持水温20℃左右,运输时间宜在6h内。长途运输需中途换水。标准化模式图
标准化繁育技术模式图参见本标准附录B。3
DB33/T951—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亲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
亲鱼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见表A.1表A.1亲鱼常见鱼病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哈维氏弧菌
肠炎病
隐核虫病
淀粉卵涡鞭虫
发病季节(月)
厌食、游动迟缓、尾柄和胸鳍基部呈出血性溃疡、内脏器官有白斑
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腹部膨胀,内有积水,轻压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肠壁发红且薄。
鱼背部、鳍条出现白点,鱼擦池底,粘液增多,感染处表皮充血、鳃组织贫血呈粉红色,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鳃部呈灰白色,寄生在体表时,严重的会导致皮肤溃疡,鳍条腐烂。病鱼在水面漂游或横卧水底,或迅速窜游到水面,再沉入水底,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不摄食,身体消瘦、鳃组织严重受损、呼吸困难、室息或衰竭而死。
治疗方法
每1kg鱼体重拌饵投喂10mg~15
mg氟苯尼考,一日一次,连用3~5日。
每1kg鱼体重拌饵投喂40mg~80
mg大蒜素,一日一次,连用3~5日。
淡水浸浴3min~5min;或每升海
水泼酒硫酸铜0.3mg~0.5mg、硫
酸亚铁0.15mg~0.25mg,连续泼
酒3d。
淡水浸浴3min~5min;0.8
mg/L~1.0mg/L硫酸铜溶液维持
3h~5h,隔天再1次。
图B.1给出了标准化人工繁育的模式图亲鱼选择
鱼强化
种培衣
亲鱼常
见鱼宝
自然海区采捕的野生亲鱼,或人工培育的子代亲鱼
亲鱼强化培育水温22℃~2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标准化人工繁育模式图
DB33/T951—2014
外观及规格
体色正常(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无伤疤,无畸形,2龄~6龄为宜,雌、雄鱼比以1:1为宜
体重在1.5kg以上。
饵料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鲜活饵料为主,日投饵量按体重的3%~8%,并在饲料中添加0.1%~0.2%的维生素E和0.1%~0.2%的卵磷脂。
亲鱼要求
强化培育盐度25%~30%、溶氧>5mg/L。培育密度1kg/m2~1.5kg/m。日换水量大于70%或使用流水,换水温度差<0.5℃,益
盐度差<2%。
催产方法
发育良好,鱼体无伤,体表光滑和活动正常。成熟雄鱼腹部抚摸可感觉到其体内有2条长且硬的精巢,挤压腹部时能从泄殖孔中流出乳白色精液。成熟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用手轻抚,有柔软和弹性感。探卵器或吸管得到的卵径大小为0.9mm~1.2mm,油球聚积,油球径为0.31mm~0.34mm,卵呈游离状。受精卵的收集与处理
用溢水法或捞网法收集浮于水面的优质受精卵,再经清洗、去除污物。入池孵化。
温度22℃~28℃,盐度22%~30%,溶氧>5mg/,pH8.0~8.6。控制光照强度在5001x~20001x。时期
饵料种类
投喂量
鱼病名称
哈维氏弧菌
肠炎病
隐核虫病
淀粉卵涡鞭
胸腔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雌鱼按体重2μg/kg~3μg/kg注射,雄鱼剂量减半。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18h~36h内自然产卵、排精。自然受精。
孵化条件
受精卵密度3.0×10°ind/m~5.0×10°ind/m,静水孵化,微充气,温度22℃~27℃,盐度22%~30%,溶氧>5mg/L,pH8.0~8.6。培育密
仔鱼后期
初孵仔鱼
2.0×10°ind/m
~4.0×10°ind/m
饵料与投喂
3日龄~25日龄15日龄~25
20日龄~50日
5ind/ml~10
ind/ml
发病季节
(月)
卤虫无节幼
0.5ind/ml~2
ind/ml
桡足类
0.5ind/ml~1.0
ind/ml
仔鱼早期
1.0×10*ind/m
~2.0×104
4.0×10tind
稚鱼期
0.5×10ind/m
~1.0×10*ind/m
幼鱼期
0.2×10*ind/m2
0.5×10*ind/m
日常管理
轮虫在投喂前用小球藻每天换水1次~2次,日换水量10%~200%,根据鱼苗和轮虫强化剂强化培养24h
密度,水质情况进行调整。换水时要注意新旧水的温以上;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
前用乳化鱼肝油强化培养12
h以上。
厌食、游动迟缓、尾柄和胸鳍基部呈出血性溃疡、内脏器官有白斑
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腹部膨胀,内有积水,轻压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肠壁发红且薄。鱼背部、鳍条出现白点,鱼擦池底,粘液增多,感染处表皮充血、鳃组织贫血呈粉红色,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鳃部呈灰白色,寄生在体表时,严重的会导致皮肤溃疡,鳍条腐烂。病鱼在水面漂游或横卧水底,或迅速窜游到水面,再沉入水底,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不摄食,身体消瘦、鳃组织严重受损、呼吸困难、室息或衰竭而死度差<1℃,盐度差<2%。
从5日龄后开始吸污,根据育苗池底类粪便、残饵多寡,每天吸污1次~2次。
治疗方法
每1kg鱼体重拌饵投喂10mg~15mg氟苯尼考,一日次,连用3~5日。
每1kg鱼体重拌饵投喂40mg~80mg大蒜素,一日一次,连用3~5日。
淡水浸浴3min~5min;或每升海水泼洒硫酸铜0.3mg~0.5mg、硫酸亚铁0.15mg~0.25mg,连续泼酒3 d。
淡水浸浴3min~5min:0.8mg/L~1.0mg/L硫酸铜溶液维持3h~5h,隔天再1次。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